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支票实用知识!!! (2006-11-8) zhengtao · 搞大了! (2008-9-13) 盘丝小妖
· 新车购买全攻略(又有讨价还价实战细节和保险心得) (2005-3-31) 水晶靴 · 我们的权利之年假篇 (2007-3-5) zhengtao
查看: 630|回复: 0

梁老驾鹤西归 剑胆琴心犹在 - 追忆对梁羽生的两次专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3 16: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mewa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mewa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ameway126p010.jpg


「追忆对梁羽生的两次专访」前言                                     本刊编辑部

131,一个以基督教仪式的葬礼,假雪梨市北区麦考里公园公墓举行,约70多名亲朋好友,出席了这简单而隆重的葬礼,他们陪伴着一代武侠文学大师梁羽生,走过他不平凡人生中,最后的一段路程。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托人送上花圈,挽联上写着:「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正好引证了梁羽生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武侠小说的起源,向来众说不一,或遥尊史记的《游侠列传》,或近绍于明代的《水浒传》,以至清代中叶的《七侠五义》、《施公案》。一九二零年之后,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以驰情入幻,另辟新境;然后就有如王度卢、郑证因、白羽及朱贞本等名家,作品如《虎啸龙吟》、《七杀碑》、《剑气珠光》等,亦一时瑜亮。当然自梁羽生及金庸,以至台湾的古龙,更为近代武侠小说创造了崭新的境界。

无论人们如何看待武侠小说,它在读者群中长期受到欢迎与喜爱,却是不争事实,梁羽生及金庸的作品,更是陪着很多人成长的。

《同路人》自全国发行后,获悉梁羽生先生在雪梨养病,我们一直希望可以采访到这位70岁才成为基督徒的武侠小说大师,于「妙写人心」这个专栏刊登。只可惜梁老病后,身体情况一直不好,无法接受访问,直至上周梁羽生老先生逝世噩耗传来。

梁老的离开,相信很多喜欢武侠小说的人都会感到哀伤,而对希望可以采访到这位老人家的《同路人》,在哀伤之余,更添上不少惋惜。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我们认识到了最后采访过梁老的新华社记者江亚平,而承蒙他的允许,我们可以转载他这篇「追忆对梁羽生的两次专访」的文章,内里大家可能会感受到梁老那份「侠」的情怀,以及爱国之心;而从江亚平当时拍下梁老接受访问时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梁老,当时还精神抖擞的风采,实更难能可贵。


梁老驾鹤西归  剑胆琴心犹在  ――追忆对梁羽生的两次专访                                江亚平


122日下午,一代武侠宗师梁羽生先生在雪梨的“陈秉达疗养院”静静地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享年85岁。一代武侠文豪不再,消息传来,我扼腕叹息,感慨万千。

梁羽生在人生的最后一年半,因中风而困坐轮椅直至辗转病榻,一直是在这家华人疗养院度过的。也就是在这里,梁先生接受了我的两次专访。他因生病,早已不肯接受媒体采访。据他家人说,作为新华社记者采访梁先生,我实际上成为梁老一生中最后专访他的记者。

记得第一次采访是在20084月,当时我在华人作家张奥列的陪同下,来到雪梨贝伍德区的陈秉达养老院,当时我还特地买了一束鲜花送给他。由于知道我要来采访,梁羽生和梁太太林萃如女士都等候在那里。尽管张奥列已经告诉我梁先生因中风而身体不好,可当我看到一代大侠困坐轮椅,由疗养院的护士推到会客厅时,心里还是咯噔一下,涌出一丝悲哀。想当年梁羽生乃华人文坛上的一名高人侠士,凭着手中的一支判官笔,纵横江湖,所向披靡。如今风烛残年,生活都无法自理,真是岁月无情。

英雄气短 夫妇情长

梁先生是2006年底在回香港出席天地图书出版公司30周年庆典时的那天晚上在旅馆中风的,病情稳定后,立即返回雪梨继续治疗,我见到他的时候,身体状况趋于稳定。梁太太告诉我,梁先生是076月份来到这个疗养院的,因为这里有专门的人照顾,便于身体的恢复。这就难为了与他相伴大半生的夫人,林女士每天乘公交车早来晚归,陪伴梁先生,顺便给予照顾。

梁先生虽然遭受病魔打击,但犹如他书中所写的英雄,不肯向命运低头。他本是性情中人,又颇善言谈,因此我的这次拜会时间长达近一个小时,最后是我实在不忍心让梁先生再聊下去,希望他多休息,才主动与梁先生依依不舍地告辞。

梁先生1924年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1954年开始写武侠小说,因情节生动,故事曲折,文字优美,梁先生的每一部小说都受到读者的喜欢甚至追捧。1983年梁先生金盆洗手之前,共创作了35部武侠小说,约1000万字,其中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被誉为新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在过了30刀光剑影的生活后,梁先生正式刀枪入库,马放南山。4年后他到澳大利亚与子女团聚,从此定居美丽的海港城雪梨。梁先生到澳大利亚安享晚年时,虽然封刀,但不罢笔,先后又创作了《名联观止》和《古今漫话》等书,并写下了一批散文,最后收集在《笔花六照》一书中。

谈到他的武侠小说,梁先生说,他认为武侠两字中,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所以他更看重侠字,“以侠胜武”是他的一个基本观点。所以他的小说中,侠义是他最张扬的一种精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正义精神。

毕生钟情唐诗宋词
在采访中,梁先生聊得最多的不是他的武侠小说,而是他钟情一生的唐诗宋词。他聊到兴起时,让太太从他的卧室中拿来一本翻得破旧不堪的《宋词三百首详析》,翻到辛弃疾诗词那部分,然后大声背诵起来辛弃疾的《汉宫春·立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他一边背诵,还一边给我讲解里面的意思。接着,他又背诵了好几首宋词,虽然口齿不大清楚,但他对诗词的热爱,和对唐诗宋词的深厚功底,让我钦佩不已。

身边的梁太太告诉我,先生退休后也没有停过笔,但他最喜欢做的事还是阅读和背诵唐诗宋词。尤其是中风后,无法行走,更是一卷诗书在手,常读常新,从无厌倦。看着翻得卷起了边的书,听着梁老在吟诵辛弃疾的诗篇,我突然觉得,梁老本应是唐宋年间的一位文武双全的侠士,游走在江湖上,既能舞文弄墨,也能仗剑行侠,为百姓仗义执言,打抱不平。

梁老早年曾在广州岭南大学学习国际经济,但最后以文为生,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这与他从小饱读诗书,受中国传统小说、历史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而他的武侠小说获得巨大成功,也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得益于他多年淫浸其中的唐诗宋词。他的每部武侠小说中都嵌有不少的诗词,均为他自己创作,这些诗词最后被收入到梁先生的最后一本书《文心侠骨录》中。

祝愿中国真正强大
在采访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还不是他的敏捷才思,出口成章,而是他的一腔爱国情怀。当我问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那就是还没看到祖国真正的强大起来。祖国已经比过去强大和繁荣多了,也进步多了,但是还没有达到他理想中的社会。“花好、月圆、人寿,这三点是我对中国的祝福。中国真正的强大,是我最大的愿望!”梁先生说话时,音色铿锵,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令我为之动容。

专访在《参考消息》上刊登出来后,雪梨的华文报纸做了转载,让梁先生看到了。据梁先生的好朋友张晓燕女士告诉我,梁先生看到我的专访后,多次对张晓燕说,这篇专访写得很好,是他最喜欢的专访之一。我听后既高兴又感动。

4个月后,奥运会即将在北京隆重举行。《参考消息》的编辑希望我去采访梁羽生,让他谈谈对奥运的看法和感想。我与梁太太联系后,出于对我的信任,梁太太忧郁了一会,最后还是答应了。于是在88日的奥运会当天,我再次到疗养院采访了梁先生。

此时的梁老身体更糟了,几乎是终日卧在病榻之上。我来到他的才几个平方米的小卧间,梁老一个人正在床上看书。他看到我来了,很高兴,脸上马上有了笑容,而且还叫出了我的名字。他还特地提到了我写的对他的专访,说写得不错,有文采。我知道他这是对我这个晚辈的鼓励,面对一代文侠的赞誉,还是有些诚惶诚恐,更佩服他的惊人记忆。

这次的采访主题简单,不到10分钟就采访完了。他谈得很好,特别是说这次奥运象征着中国这条巨龙腾飞了,中国过去东亚病夫的帽子早就被摘掉了,奥运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骄傲。采访稿也在《参考消息》上注销来了。

相差四月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我到梁老病房时,梁老本来神情有些落寞萎顿,但看到我来,又来了精神。于是采访结束后我又陪他坐了一会。他的床头边上有一个用于打点滴的架子,看来梁老要经常靠输液来补充营养。床前则是一个能推的小餐车,上面放着酸奶一样的白色糊糊。老人侧卧病榻,口里不断留着口水,我几次拿餐巾纸帮他擦拭嘴角。那次我也带了照相机去,但无论如何也不忍心举起相机,把老人病榻上的憔悴模样拍下来。与上次采访梁先生相比,才过了4个月,但先生的状况就差了许多。他告诉我,他右边的身子不能活动,现在基本上是全天都躺在床上,如需外出,就要请人帮忙,抬到轮椅上。给别人增添麻烦,他心中很不好受。我点点头,说了些安慰老人家的话。希望他多休息,于是我就告辞了。我走到门口,转身与他挥手告别,他努力地想抬起上身,侧身送送我,但最终只把头仰起了一点,向我点了点头,目送我离开。他的眼睛里一片慈祥。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梁先生,他的模样也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到了200811月初,澳洲新报的文艺副刊主编何与怀先生与我联系,说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决定给梁羽生颁发澳华文化界终生成就奖,梁羽生也将出席,希望我能过去。听说能在颁奖仪式上见到梁大侠,我欣然从命,驱车前往雪梨出席颁奖大会,并希望能再次采访梁羽生。但遗憾的是,当时梁先生已经身体虚弱得无法出席颁奖会,因此这次再见大侠的心愿也就落了空。但我还是把梁先生获奖的消息发回了北京。 

让武侠小说登大雅之堂
快到年底时,我曾多次与雪梨的张晓燕打电话,希望能找机会去看看梁先生,不做采访,只作为敬仰他的晚辈去探视一下,聊表心意。晓燕女士与梁先生既是文友又是教友,同在一家教会,因此走得很近。她在电话中告诉我,梁先生现在几乎整日昏睡,偶尔醒过来,也对现实世界茫然无知,不怎么开口说话。她的语气中透着一股悲凉。不过她还答应与梁太太商量一下,设法安排我再见梁先生一次。但当我在等着晓燕女士电话的时候,却传来了噩耗,让我再见梁老的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

现在梁先生终于驾鹤西归,回到他曾精心构造的武侠世界中去了。梁羽生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让过去的旧武侠小说登上大雅之堂,这是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他也因为在武侠小说创作上所取得的斐然成就而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正式会员。



斯人已逝,但剑胆琴心犹在。我抚摸着他给我签名留念的几本他所著的武侠小说,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先生构建了一个广阔的武侠世界,赢得无数读者的喜欢和敬仰,了无遗憾。正如他在采访中告诉我的,总结他过去的一生,他只有三个字:不后悔。


先生一路走好!(完)





编者按:《参考消息》是新华社在国内发行的一份日报


[ 本帖最后由 Sameway 于 2009-2-13 16:01 编辑 ]
同路人 / 路人悅雜誌全澳發行(每週五出版 / 免費贈閲)
www.sameway.com.au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