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平木匠 于 2011-6-4 23:30 发表 
知识贴,收藏了,感谢楼主的分享!
说说俺知道的喷漆。其实喷漆是舶来的工艺。国内无论从工艺水平,还是油漆的质量,都不如国外。澳洲喷壶好的要几百块澳币,而且用几个月就需要更换。因为喷嘴是消耗品,无法调控颗粒的大小,就意味着该换了。据我所知,国内一般的工厂不会用这样舍本的设备。喷漆不是遍数多就一定好!不能说因为人工便宜,喷了打磨,喷了再打磨,喷来喷去那岂不是走形式,油漆厚了反而不好。薄薄一层,平整光洁。国内大工厂主要是采用喷漆机器人,效率高,质量稳定。澳洲人工确实贵,竞争激烈,难免大家降低质量标准。不过大的工厂,依旧保持着澳洲传统的风格制作工艺。
楼主提到FREE QUOTE 与 NOT FREE QUOTE,这个还是取决于工厂老板吧。变相的把成本加价于消费者,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好像大多数SALES都在做。车行不也是看人出价。
话说回来,还是要看各人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水平。大多数鬼佬还是不接受中国来的橱柜,而本地作进口橱柜还是靠低廉的价格吸引市场,拿好东西来咋挣钱呢,何况店铺始终保持哪个查不多的数字,开了倒,倒了开。
谢谢回复, 很高兴也希望更多了解行业内部的人士来讨论一些工艺的问题和行业现状
烤漆工艺到底需不需要至少5遍漆, 这个不是做给外人看的, 真是出于实际需要, 国内厂家实际上比谁都能节省, 说实话这些加工企业挣的就是几个点的加工费, 只要是能省的绝不会手软, 薄薄喷一层漆, 进烤房固化, 打磨后重复这个过程几次, 漆的附着力和致密度和平整度比只喷一两遍的强很多, 如果这个工艺可以简化那工厂不用你说,早就简化了, 有没有必要用实物效果来说话, 不同时比较可能看不出, 单独看起来都挺光鲜的, 两块板放一起比较就很明显, 即使不是专业人士也能看出来区别, 这个不用多说, 眼见为实
要说国内路边装修游击队, 那设备和水平真是没法跟澳洲的tradesman比, 有时候干一天活拿的钱可能还没有澳洲tradesman一包烟值钱, 你说他能用什么设备? 也不可能去tafe读个license出来再干活不是?...但要说国内的大型加工企业, 这国际工厂的名号可不是吹出来的, 稍微有点规模的加工企业从设备上和规模上比澳洲本地厂家强太多了, 很多澳洲人很自大, 到了国内参观完工厂就不说话了, 规模和设备从来没见过那么大那么先进的, 纵横开料锯就好几台, 豪迈封边机, 排钻, CNC加工中心都好几套, 推台锯都是干零活的, 就这样推台锯没有10台的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工人3,4百, 很多工人只做一个工作, 开料的就管开料, 封边的就管封边, 孰能生巧啊, 就说非自动化的推台锯, 一个人一推台锯一天至少70张板(2.44x1.22板材开料), 这效率澳洲谁能比? 就是想干这些也得有活能跟得上不是? 国内就不一样了, 工人天天干, 一年只休息春节的15天, 你要是周六周日给工人放假, 人家还不愿意呢, 都是老远跑来打工的, 挣的是计件的钱, 歇着就没钱赚, 烤漆线上的关键岗位大工更牛, 月工资有一些上万, 早上来了调调枪, 喷点考手艺的活, 其他大部分是徒弟干的, 大工就在边上看着, 连烤漆线上的徒工工资都没有低于2,3千的, 这种企业可能会吝惜工作环境, 工人福利, 但关键部件影响产品质量和效果的人家才不省呢, 这个就像富士康一样, 生产ipad iphone 人家那设备, 那设备的使用率(包括人的使用率), 那产品质量都是刚刚滴, 成本? 全世界谁能拼得过?
早期从中国做进口的进口商确实就是以廉价取胜, 质量就从来不是主要关心的地方, 打入市场的第一步嘛, 德国货以前名声还不好呢, 解放前上海滩上说的茄门货就是一种蔑称,当时日不落帝国的货才是质量好的, 小日本产品打入欧美市场的时候遭受的嘲笑比现在的奇瑞车还厉害呢, 现在呢? 都是质量好的代名词了, 反倒是老牌的没落了, 现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 还用老套路肯定没法生存, 今天开起来明天就得倒, 现在就得拼品质, 拼管理, 拼运营成本和市场营销
现在的客户也不傻了, 啥东西不明白狗一下, 啥东西不会做youtube一下也了解个7788, 网络时代知识信息共享,已经没有什么所谓的内幕, 连香港明星们的生活AV片大家都能看得分毫必现, 想了解点有关产品质量, 工艺, 材料还不容易?
奸商不可怕, 可怕的是消费者没知识, 现在连澳洲7,8十岁的老头老太太找伴都知道上网, 消费者更是足不出户就能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产品的方方面面, 我写这个帖子并不是为了报什么行业内幕, 而是想给需要了解情况的人尽可能公正,全面的信息供参考, 更欢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也希望潜在的用户分享自己的想法
[ 本帖最后由 iamwhoami 于 2011-6-5 20:3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