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zuoz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uoz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到第二次读书版聚会,有人分享这本书, 早就听说过作者武志红,也一直想看看到底写了什么, 挺好奇为什么家会伤人的,确实直觉上是这样的,可是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所以通读了一下这本书。
可以说这本书挺通俗易懂的,毕竟不是翻译的作品嘛!里面都是一个个找作者咨询的小故事,作者是通过深入剖析这些故事使我们明白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 尤其孩子小的时候, 父母如果不懂得一点心理学,很可能会不经意的伤害了孩子。应该说这是一本讲述“家庭心理学“的书。
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讲述“ 为何家会伤人” 的。
1.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2. 分离是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3.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4. 中国式家庭
这里面就不一条条解释了,举一个书里的例子吧。 有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儿叫文文, 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的所有要求只要提出来,就立即会得到满足,而且父母还为她安排好了从幼儿园到找工作的所有人生历程, 对她只有一个要求:学习要拔尖。
文文很争气, 一直是成绩最优秀的乖学生。 毕业后,回到广州进入一家殴企, 工作也很出色,三年内多次被提拔。
问题来了, 毕业三年来,她妈妈一直张罗她的婚姻大事,给她介绍不少男朋友, 但是文文就是提不起兴趣,妈妈特别难受, 甚至当着亲戚的面都哭起来了。 文文说,当妈妈第一次哭的时候,她很恼火, 但是立即想到:“妈妈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生妈妈的气呢?”。
心里医生要文文在咨询的时候假象对着妈妈说话, 结果, 文文对妈妈的愤怒情绪爆发了, 她大声哭喊着说:“我讨厌你和爸爸的安排!我要自己做主, 我就是要自己做主!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在乎我的感受, 你们让我窒息!你让我窒息!”。 她哭了很久,最后说:“父母过度的爱,是窒息的感觉。 我现在才明白, 我一直未父母而活着, 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 ”
不过文文是幸运的, 她没有被包办型溺爱摧毁,因为她一直学习很好, 所以在父母的高溺爱与高要求之间一直保持平衡。 其实很多孩子没有那么幸运, 他们最终会成为父母包办型溺爱的牺牲品。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剥夺了他们世界探索的机会, 同时习惯忽视孩子的真实感受, 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身上, 这样做,导致的后果就是孩子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令他们不从自己的身上认识自己,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寻找答案。
书里其他的案例还有很多,有高考方面的,孩子寻找伴侣的时候实际在寻找“理想父母“的,父母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为实现目标的对象的, 网络上瘾的,孩子为缓解父母关系而充当保护神的等等。
反正觉得,这本书还不错,有空可以翻翻,对多大年纪的父母都会有帮助,对没有孩子的年轻人剖析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也非常有益。
|
管理人员评分虞宅与美丽 在2018-9-30 14:52 +50分 并说末班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