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ayeed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yeed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妈妈,来自山城,俱备四川女性的坚韧泼辣,又拥有中国母亲的勤劳悉心。妈妈毕业后便到武汉工作,在那里成家立业,在那里相夫教女。日月如梭,妈妈的口音逐渐转化为“重庆武汉话”,我家的餐桌则上演着一道道“川味鄂菜”,那是四川调味法与湖北土生菜的完美结合,那是能干的主妇为家庭操劳的印证,那是记忆深处回味无穷的妈妈的味道。
我,生长在鱼米之乡,一方水土一方人,最爱的主食是稻米,最爱的肉类是淡水鱼。小时候,我怕辣而且挑食,唯独对“豆瓣鲫鱼”情有独钟,这种香而不辣、汁红肉白的美味,于我如同天堂般的享受,不需要素菜不需要汤,就着一盘豆瓣鱼,我也能香香地吃上两婉饭。吃剩下的汤汁也是宝贝,绝不要丢弃,等凝为鱼冻,拌着泡饭,即是别有风味的“拌饭香”。
故乡,就是这种让我魂牵梦绕的妈妈的味道。和大多数煮妇一样,妈妈不是专业厨师,她做的菜,既没有高档餐厅精美的卖相,也没有出神入化无法复制的工艺。然而,这并不妨碍我对“妈妈菜”的眷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辣愈来愈能接受,喜欢的食物仍然离不开水,比如麻辣龙虾、红烧青蛙,都是我的心头好。批判和质疑的声音,让那两味淡出餐饮界,幸存的只有豆瓣鱼。
猫本,一座集多元美食和文化的城市,对我而言,品尝各国特色不过是尝鲜,一种人生经历,一种生活体验。从未停止过寻找豆瓣鱼的脚步,终于在城里找到了一家非常相似的味道,缓解了我的乡愁,满足了我的渴望。可惜,去年,那家馆子不在了,就那么突然不在了,好失落。唐人街还有其他六间川菜馆,其中五家被我划上黑名单不会再次光顾,唯一一家好味的却独独没有豆瓣鱼,好失望。
去年春节回国,与其说想让女儿见识中国年,不如说是我自己想家想妈妈。妈妈早早地备好香肠腊肉,甚至冻上特殊的时令食材,迎接我们回家。回到家里,每天早上起床后,爸爸的第一句话是问我:“过早想吃什么?”他好去买,妈妈也问:“今天想吃什么?”她好准备。每天,喜爱的美味,轮番呈现,当然少不了豆瓣鲫鱼。我很惊讶,许久不练,我那一点点抿出细小鱼刺的本领还在,有些东西永远忘不了。
三个月后,我和女儿带着2公斤holiday weight和90公斤行李,辗转回猫本。九十天,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次奢侈的假期,我感觉格外的短暂。在机场,没和爸妈说再见,急冲冲往前走,头也不回,自己哭得唏呖哗啦,真害怕面对他们。我知道,他们更伤心。我女儿,抱着我安慰说“妈妈没事,还可以再回来”,大眼睛里同样沁满泪珠。到达中转宾馆,已是午夜,女儿不但没抱怨一声,还主动帮忙背行李,有个女儿真好。
回来后,忙于将生活重拾轨道。闲下来,决心学做豆瓣鱼。虽说是道家常菜,做法并不复杂,在我家却得兴师动众。我家是开放式厨房,我和老大同属洁癖,要煎炸得在室外另起炉灶。no pain, no gain. 第一次做相当成功,虽然煮的时间稍久,以致起锅时鱼尾巴断掉,影响外观,味道没得说,女儿喜欢极了。本来担心她不能食辣,她却表示“好吃,不辣”。于是,再接再励,越做越好,女儿夸口称赞,是对妈妈莫大的肯定。
猫本日渐寒冷,八千公里外的家乡刚进入盛夏。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已经回来四个月了。隔阔相思,最念的始终是妈妈的味道。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管理人员评分大胃 在2014-6-23 21:02 +50分 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