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甜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甜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临走的时候,Director 说他要去美国参加一个 conference, 周末就走,但他会尽量在走之前就把一切都办好,会通过中介通知我的。他还问我,可不可以把我的PPT 文件给他考一个,我就照做了。所有一切,对我来说都是积极反馈。一路开车回家,心情好得不得了。回到家,就接到中介的电话,说要reference details。 这又是个好兆头,一般到了这一步,就八九不离十了。这一天,是2月22号左右。 然后,就开始了等待。因为满怀希望,所以就更没耐心看seek 了。几天过去,首先那个Director 并没有按约定通知中介,问中介,他也是一头雾水,估计Director 临走时太紧张,没来得及,他会发邮件问一下。我以前的同事也说,一直没人打电话 check reference。 我问了中介,他说Director 把Reference details 要去了,说是自己要check, 他也觉得有点不寻常。 两个星期过去了,按理说,Director 应该从美国回来了,中介又电话去问,总是找不到人,偶尔有个回信,说太忙了,太多事要处理,还没来的及最后定。 这个解释有点牵强,但也没什么办法,又没说没成,还是接着等吧。可是隐隐地,就觉得有点不对,本来要人要得挺急得呀。这样又一个星期过去了,有点坐不住了,催中介,跟我打交道的那个去度假了,大概谁都没想到一个工作会拖这么久,这件事交给了另一个人处理。她很积极,一个劲儿地解释,她们也是第一次代理这家公司,还不知道他们的办事方式,她会尽力两边联系。这样,一直等到3月15日,她给了我电话,说那个Director 给她发了email,为这件事拖了这么久道歉,说这次人选质量特别高等等客气话,这个位子现在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等。她也不知道是谁,不是她们公司的两个,凭感觉,也不象是另一个中介公司的。虽然已经有不好的预感了,证实了之后,还是气炸了肺。哪有这样的?! 莫不是他在美国,软件公司总部挖了个人过来?! 拖着我这边,就是想等那边一切落实了,才放手?! 想起来中介转的他的一句话,那时他还在美国,He's got options. 当时,就心里一沉,现在好像都对上号了。 从一月份开始,同中介谈这个工作,到最后知道没拿到,两个半月过去了。尤其是这两个半月过程中,有一个半月不工作了,而且花了这么大的精力准备,抱着一个 false hope 等待,越想越冤,越想越气!
不过,也总结了教训,那就是自己偷懒了,“put all the eggs in one bloody basket", 现在两个月之后,又要从头开始。
从此,就不敢懈怠了,每天看seek, 也改进了简历。 于是,一周内一系列的中介公司面试,也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中介,发现有的根本没有什么好职位在手里,反而总想在我这里套点公司面试的人员信息。 总之,俺勤勤恳恳地找工了,不管有没有公司的面试,在没有彻底有把握之前,都不停地继续找。三个星期过后,基本有了点眉目。 一家大的通信公司拿到了第二次面试,还有一个consulting 公司,一个美国的软件公司都有希望。通信公司的位置是 operation manager, 其实跟我不是很合适,是中介硬套上去的,果然二次面试后落选。Consulting 公司,是直接招的,广告上写的是senior PM & other roles. 我自己3年的综合的PM和Account Management, 做senior PM 是不够格的,但既然有other roles,自然就说明招的人多,所以有希望,就申请了,还花了40分钟,在网上做test,总之,俺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教训太惨痛了阿)。这家公司同那家软件公司,并步进行,一个星期每家一次面试。
咨询公司开始说要面试四次,告诉我基本上前三次是决定性的,第四次是HR 性质的。这个角色是 Management Consultant, 不会太需要技术,因为他们还有另外一支technical services 的 咨询队伍。 每次去这家在city 的公司,都被里面每个人的超sharp 的 smart suit 镇一下,好在自己因为面试,也在打扮上使出了看家的本领,穿得非常正式,才不觉得低人一头。前三次都进行地很好,虽然连自己都拿不准,这种level的咨询工作我到底能用到过去经验中的什么,但面试上,凭着common sense 和足够的自信,都通过了。 我估计这个工作要学的东西会很多,有很大压力,里面 MBA 一大把,而这方面我想吹还要先学一套新词呢。还有一个担心的,就是工作时间。作consultant,都要靠billable hours,虽然这个公司强调work life balance,不需要出差,但言语之间,我察觉他们50-60 hrs week 还是经常的。这一点,让我心里直打鼓。毕竟我不是打算再在事业上怎么拼的人了,还有好多家庭计划等着去实现呢。带着疑问,走过了第四次面试。一星期后,接到通知,还要加一个两个人的非正式的面试。天哪,五次面试?! 没有选择,上吧。整个过程已经六个星期了。到这时候,我已经不再看seek了,因为感觉这个和那个美国公司都基本上能拿到了。
于此同步进行的,是那家美国软件公司。公司在澳洲不大,而且经历了一次restructure,人更少了。一开始的面试,就是同GM 进行的,感觉他人非常open, 谈下来蛮好的。之后又同sales 面试,然后是他们的技术人员。应该到此为止了,但GM 通过中介知道我在同时面试 Management Consultant 并且感觉上更倾向于那家公司后,又给我安排了一个面试。 这个通知是我在堪培拉游行的时候接到的,中介非常兴奋地告诉我,说一个美国的VP 和英国的VP要来澳洲开会,会顺便面试我。也好,反正两家公司最好同步,这样拿到offer 时,也好比较,这个多一次面试也好,而且让自己感觉蛮重要的,见识一下两个VP 也是件好事。这次面试也很顺利,并且了解了一点公司的国际操作。面试后,GM 又建议同我再做一次面谈(不是面试),算是个debriefing,看看我还有什么想法。那就再去一次吧,反正另一家也有了第五次。
说实话,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理在不断变化,每一次面试过后,我就更倾向与刚面试的那个公司。真的是斗争了好久,就差把两家的优缺点列成表格了。
长话短说,五次面试后,咨询公司的HR 电话给我,一通奉承话之后,说他们本来开展的是一个比较大范围的recruitment campaign, 但market slowed down a bit, 与其把人招进来,坐bench (consultant 没活干),他们决定只吸收very senior PMs at this point of time, 也是为什么本来三次搞定的程序,拖成了5次。并且,希望我同意他们能够在将来适当的时候给我电话,再吸收我进来。不管说什么,一句话,没成!又是一场空!心中暗自庆幸,幸亏吸取了教训,还有一条后路。现在,反倒简单了,不用再 agonizing 了,就是软件公司了。
然后就等软件公司给offer, 并且提出要求,要车位。在Northsydney, 车位是很难拿的,但对我来说,这一点很重要,原来的公司也给,本来换工作就是不想在路上花太多时间,如果坐公车,时间就长了去了。GM 非常有诚意,给了车位,又改动了我的职责,增加了范围,整个package 很合我的心意,估计他考虑到咨询公司的竞争了。虽然这个offer 也有点难产,从口头到书面也要了两个星期,因为HR在美国,要盖一溜章才行,但总算拿到了。今天,他又要我去谈了一次,谈合同的细节,这已经是第七次见他了。这个工作,从开始申请,也用了两个多月,但好在,一直都有发展,自己投入的心力也远远小于第一家。
终于,经过了5个月的折磨,我的找工历程走完了。这么长的过程,是我从来没经历过的,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整个过程结束, 反而觉得很多事象是注定的似的,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看了一下我今年的星象运势,竟然说我会换工作,并且需要耐心,事情不会象我期待的那样容易,要扩大范围,五月份会有眉目等。神了!
(累死了,累死了,写下来给找工一样辛苦啊!)
(诸位,敞开了加!)
[ 本帖最后由 甜螺 于 2008-6-6 03:42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