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朋友都找到新工作,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公司,也是专业的工作,不由得为他们祝贺和高兴,也感慨到身边的朋友大多数都是这样的经历,刚来的时候,我们都是HUMBLE的新移民,茫茫寻找中要给自己重新定位,尤其在找工作方面. 第一个专业工作找到的时候我们都很兴奋,干了两三年后我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英语好了,本地经验有了,同时大多数华人也是在公司里埋头苦干的典型,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这时候我们躁动了,开始寻找更适合我们的职位.恍惚着3.5年的时光,我们都已经远远超出澳洲本地人的平均工资,买了房,有了车,周末我们结伴出游,年假期间我们游山玩水,不亦乐乎!
可是前些天的一个经历也给我自己一个警钟.我最近换的这个工作是做采购的,公司又很大,自然心里常有窃喜,觉得尤其采购是别人求着你的位置,我们干起来应该是游刃有余的.来公司三个月了,我总没机会和供应商单独面谈,觉得是不是小组里的人也有点诚心的味道.因为我要求了好几次,最后说的自己都烦了,也就作罢了.这天终于有个供应商,因为他们之前的销售经理离职了,新来的想跟我们打声招呼,就过来邀请我们到楼下的咖啡厅喝个咖啡.
看得出这是个很有经验的销售,她年纪将近50,却很容易的跟我们这些30上下的人打成一片,没几分钟就可以聊的很近乎.她这第一次拜访都没什么BUSINESS可以谈,都是海阔天空的随便聊天.这期间我觉得自己好尴尬,因为聊到工作我可以口吐莲花滔滔不绝,可是聊天我就不在行了.他们聊的我都能听懂,什么太平洋小岛的习俗啦,家里电视都看什么节目呐,大家以前都做什么的等等.只是我觉得自己的背景跟他们是那么的不同,我根本就插不上嘴,一开口我就觉得好象人家都要特意照顾我所说的话题,一脸茫然的看着我.这个销售后来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时不时的BODY LANGUAGE碰碰我的胳膊以示近乎,可是我觉得自己好干涩的坐在那里,如坐针毡.
我知道自己英文也许永远都达不到这个水平,也许我对本地的了解永远也无法深到融入他们的圈子里面,可是我为什么觉得这么自惭形秽呢.也许除了纯语言的问题,是这个女销售她能这么平易近人的打开个话题,进而达到和客户想熟的程度,这个能力,我觉得自己如果是用中文都不见得能够达到,更别提英文了.我自觉自己是个销售和业务拓展方面的人,或者如果有一天我想再突破我现在的自己,这个关是很难逾越的.我由此想到,来公司三个月了,我老板曾经说过我是个很QUIET的人,工作做的很好.可是我其实不是个QUIET的人,只是我觉得这里大家都能理解,我找不到话题可以跟同事聊天打成一片,我所有交流的人都局限在我TEAM小组里的几个人,工作中有需要跟TEAM外交流的机会,我宁愿选择写邮件也不打电话,厨房里看见友好的向我打招呼的印度人(呵呵这个核心缘由有待再议 )我都尽量躲开...
由此我想说的是,我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是在交流方面,我们华人,由于自认自己英文或者文化背景的不同,宁愿躲也不愿厚点脸皮弥补自己的不足.那天我在回到自己座位的路上,微笑着跟其他人打招呼,或者找两三句无聊的话去聊天,知道自己的不足就一定要往上撞,才有的提高,大家说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