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由 Samewa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mewa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谈及太平天国历史的研究,就一定会提到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原馆长郭存孝先生。「博览群书,严谨务实,去伪存真,孜孜以求」是他治学的态度,「知书识礼,做学问,勤写作」是他人生的信条,「活到老,学到老」是他一生的写照。退休前,他专攻太平天国历史和晚清民国历史,硕果累累;退休后,他定居澳洲,潜心研究中澳关系史,成就非凡;他是历史学家,亦是文学家,一辈子著书立说,原本艰涩枯燥的历史,在他的笔下却变得宛然如生。
一幅壁画四十载「太平」
美术与历史,原本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处,学美术出身的郭存孝却阴差阳错地研究起了太平天国和晚清民国史,而且一干就是四十年。
郭存孝,1929年出生于「六朝古都」─南京。1951年从南京师范美术专科毕业后,他分配到南京市美术工厂工作,他所在的美术组负责绘制大型的宣传画。此时的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举,专业人才奇缺,空缺的岗位多,能胜任的人少。于是,也不管专业是否对口,他就又被组织上分配去了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进行文物特别是太平天国艺术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他去到南京堂子街研究太平天国壁画,从此与文物古籍和太平天国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组织上让干啥就得干啥,哪能由得了自己挑!一开始,那纯粹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不过后来慢慢竟产生了兴趣,直到从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馆长的位子上退休,都没有离开过太平天国这四个字。」
整整四十年的时间,郭存孝从事太平天国文物遗迹的调查、鉴定、编纂和研究,同时负责清代曾国藩、李鸿章等名人的函札和源文件的编注出版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几本专著《太平天国诗歌选》、《太平天国博物志》和《曾国藩等往来信稿真迹》等,至于其它相关的学术文章或参与编辑的书籍,则不胜枚举。
学术界在如何看待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上,大体有两种观念,主流的观点对太平天国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这是一场正义的农民起义;当然,也有小部分持否定态度的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政教合一,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是邪教。郭存孝在这一点上是与主流一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为了反对清朝政府的封建势力,以及外族侵略而爆发的农民起义,因它带有一定的基督教意识,所以在对待外国的态度上采用友好抵抗的方式,通过赠送官刻书以期引起共鸣,得到理解和支持,但现实证明这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这些珍贵的刻书最终不是身居博物馆、图书馆的冷宫就是失散于战火硝烟之中,永埋尘土。再加上为争权夺势而引发的数次内讧大屠杀,太平天国到底没有逃脱灭亡的命运。」虽然说,随着环境的改变和时间的变迁,对待问题的看法会有所更改,但郭存孝坚定地表示:「我的观点,在国内是什么样,出来后还是什么样,一辈子不会改变!」
一列火车两条轨道
1993年,郭存孝从馆长的位子上退休,因原在大学任教服装设计的女儿早已移民澳洲,便携夫人周文杰一起定居墨尔本。按理说,退休以后的生活应当是闲遐舒适的,读书看报、养花弄草、尽享天伦之乐。可他就是闲不下来,一方面是出于职业上的爱好,另一方面是出于职业敬业的精神,他一面在澳洲寻找有关太平天国的资料,一面研究中澳关系的历史和澳洲华人史,一干就是十余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做学问,搞研究,好比一列急速前行的火车,开动了不到终点就停不下来,在国内研究太平天国也好,来澳洲研究中澳关系史也罢,不过是火车前行过程中的两条相连的轨道,这么一拐弯,就开到澳洲来了!」
1994年,郭存孝应澳大利亚澳华历史博物馆之邀,对澳洲有关文物古迹进行考察。两年后,他接到罗尔纲先生大函,告知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藏有一批太平天国原版刻书(特级藏品),希望他能前去仔细察看。1997年罗先生仙逝后,这个重托便一直存于他心中。虽然他曾经数次去到堪培拉,但总是擦肩而过。直到2003年5月,郭存孝应该馆之邀前往协助鉴定,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他有幸成为第一位亲眼目睹这批密藏于海外「冷宫」四十年的中国之宝的中国学者。如获珍宝的他,花了整整三天时间进行了全面仔细地勘查鉴定,收获极大。他认为该批藏品刻印精善、卷帙完整、存世稀少,对于太平天国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弥足珍贵,当入善本书之林。澳洲也因此成为继中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荷兰之后的第七个珍藏太平天国早期原刻官书和布告的国家。但郭存孝觉得,光是只有自己一人看到未免遗憾,应当让它成为世人共有的财富资源,于是他多方奔走,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力促成《澳大利亚藏太平天国原版刻书丛刊》的出版并亲自撰写序言和详尽的提要。
如果说当年郭存孝研究太平天国是始于强行分配,那他现今研究中澳关系史则完全是兴趣使然。十余年来,除了西澳,他走遍了全澳六州三十多个地区,对华人遗址文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实地拍照,全澳各州市的博物馆、图书馆,他都是常客,光班迪戈的金龙博物馆就去了不止三趟,每年还坚持回国到国内的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取证,就差地毯式搜索了!
别人忌讳去的坟场,他不但去,而且还要一碑一字的研究,从中发掘出旁人忽略的信息。每一件新发现的文物,哪怕是残片破纸,都能让他兴奋不已。
一人研究举家协助
郭存孝的爱人周文杰女士,退休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业余也钟情于文学创作。长期以来,作为妻子,她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郭存孝,尽全力支持他的事业。作为知音,她是他每部书稿的第一读者,她为他策划收集相关的资料,她负责将他的手稿整理校对输入计算机,在郭存孝家中,有两张并排的大书桌,夫妻二人各占一张,并肩协作。她是他的同路人,陪伴着他在10多年的时间里走遍澳洲六州三十地。
除此之外,郭存孝的女儿女婿,外孙女和孙女,在空暇的时间都极力支持他的研究,女婿负责开车,孙女帮忙翻译,特别是他的女儿郭允,打理行程、联系事宜、拍照摄影,陪着他在全澳各地留下了足迹,花费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却从来不曾有过一句怨言。在采访过程中谈及此处,周文杰禁不住从旁补充道:「08年农历新年刚过不久,他(指郭老)非要去到位于达尔文的华人古
坟场,也不觉得晦气。一家人二话没说就陪着他去了,那儿天气炎热,气温都在三十七、八度左右,我们实在受不了,只好躲进车内吹空调。就只有女儿一个人坚持带着相机陪着他一个墓碑一个墓碑的看了好几小时!」《澳大利亚华人华侨遗存图鉴》中那几百张实地拍摄的照片都是郭允的杰作。
耄耋之年笔耕不辍
08年末,郭存孝偕夫人一起回大陆参加于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澳大利亚国际学术研讨会」,途中因病住院,手术后仍在恢复期的他依然坚持每日读书写作,因为不大会使用计算机,所以他所有的书稿都是手写而成,家中丈尺宽的大书桌上堆满了手稿和资料。他说:「这是我的课业,一日不做都不成!」即便是休息时间看电视,他关注的内容也总是离不开历史文物古迹的范畴。
旅居澳洲十多年,郭存孝陆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发表有关太平天国及晚清史、民国史和海外华人史的文章,若是连同解放初期发表的诗歌、散文及各类太平天国考据文章和学术论文一起计算的话,总有二百余篇,近三百万字。他更是在古稀之年,将在中澳两国研究考证所得仔细校勘、核实并整理,出版了《历史的碎片》、《历史的履痕》、《昨日的香花》、中澳关系三部曲之《中澳关系的流金岁月》和《中澳关系的真情岁月》、《澳大利亚华人华侨遗存图鉴》。其中,《历史的屐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一书为郭存孝夫妻合着,足显伉俪情深,当为文坛佳话。《澳大利亚华人华侨遗存图鉴》则得到了澳中理事会的大力资助,该书收录了郭存孝在全澳六州三十多各地区的查访所得并中澳两国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的珍贵展藏品。而该书在编纂过程中一改昔日历史论著文字史料为主、图片说明为辅的方式,以丰富的图片数据(许多图片都是首次披露)搭配生动明晰的文字说明,展现了旅澳华人华侨160年来的风雨历程。「要是能印成色彩的,就更好了!」面对着他多年心血的结晶,郭存孝忍不住感叹。
目前,耗时五年的《澳大利亚藏太平天国原版刻书丛刊》已由中国国家出版总署线装书局交付样书,不久即可出版面市。中澳关系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中澳关系的难忘岁月》也已经脱稿,尚在审订修改之中,预计09年可以出版,这将成为郭存孝的封笔谢幕之作。
郭存孝的遗憾,在于史海浩瀚无际,许多档案资料依然尘封于馆中,却又是常人轻易难以触碰,纵使拼尽一生精力所阅亦不过是沧海一粟。至今仍没有一本完美翔实的《中澳关系史》可以供世人阅读,任重而道远,不过,相信只要是有心研究中澳历史的人,辅助以现代的科技技术,一定可以完成这个心愿。
[后记]在郭老身上,有过太多的光环——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江苏省澳大利亚研究会会员,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和津贴;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澳洲华人作家协会理事、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名誉委员;曾任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江苏省政协委员等。然而,这些于他不过是过眼烟云,从浩瀚的古籍书卷中,从埋于地下的遗迹里,揭开层层迷雾般的面纱,还原历史清晰的容颜,让后世之人能够有所得、有所用,这才是他的价值所在,也是他一生奋斗追求的目标。
[ 本帖最后由 Sameway 于 2009-1-30 16:3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