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SuiY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iY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什么是亲情?
有人说,亲情是一把结实的伞, 在你身临困境时,它能为你遮风挡雨; 也有人说,亲情是一件厚厚的棉衣,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它可温暖你的身心,为你抵御严寒;…是啊,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亲情无所不在。
两年前的12月,一场病把我“打倒”了。
那次是真倒了。最严重的时候我不能站立太久,也不能坐着太久,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只能躺着。你想人的身子之所以能够直立起来,全靠脊椎支撑。我的脊椎骨有三节出了问题,压迫神经,身背疼痛难忍,十分痛苦。两年来,经历了种种磨难,好在经过各种 治疗及锻炼,如今身体已大致恢复。回想这段艰难的日子,若没有亲情相伴,我的痛苦会加倍,身体也不会这么快恢复。
2004年12月中,我开始感到脖子到肩膀都很痛,好像是“落枕”,又好像是肌肉拉伤。那次,GP诊断错误,我也麻痹大意,以为像以往一样,过几天就好了。所以该干啥还干啥,也没太在意。没想到一痛就是几周。后来,扎针、按摩、拔火罐,都不顶用。那段日子里,老公每晚都要给我按摩、热敷,想法减轻我的不适。无论他工作多么累、回来多么晚,天天如此。有时我会半夜被痛醒,老公也会眯着睁不开的眼睛帮我揉啊揉。后来我越来越严重了,什么都不能做了。老公包圆了全部的家务:做饭、洗衣、整理花园和菜地;周末还要去买菜;平时的工作还不能耽误。看到他忙得不可开交的身影,我想“得君如此,妇复何求?”
2005年初,尽管右手开始麻木,背痛加剧,我还不想放弃早已安排好的回国计划。因为那是我16年中第一次回国过春节,妈妈和家人们都期待着,我也盼望着这个团聚的春节。老公不能和我们同行,只有儿子和我。要过春节了,大家庭,人多,我们带的礼物也多。一路上,儿子一人背着两人的行李,还要扶着我。一上飞机就咨询,“可有空座位能让我妈躺下吗?”。那时,我的右手已经不能握笔,所有的卡片和表格,都是儿子帮我填好,我勉强签个字。没有儿子一路照顾,这旅程不知要难多少倍。
有些日子,老公不在墨尔本,儿子就担当起了烧菜煮饭的任务(烧的好坏是另一码事)。儿子在墨尔本大学读书。有次周五他和同学们周末聚会,我告他不必回来烧饭了(因为来回要一个多钟头),我可以随便吃些什么。没想到他还是从市里赶回来给我搞定了晚餐,才又返回去参加聚会。那年他在读Honour,在实验室的时候比上课多。有时试验没完,就打电话告诉我,“你饿了先垫点,我会回家做晚饭的”。 儿若如此,母复何求?
有句话说“有病乱求医”。回到中国,全家人都为我的病找医生、想办法。刚过完年,看广告找到一个江湖郎中。他说,他的中药会让我在两周内恢复健康。他的药是已经做好的粉末,每次药的药引子是二两黄酒。不知那药里有什么东西,吃了以后会虽然头脑清醒但四肢无力、不能讲话。我第一次吃药,就让我八十多岁的母亲担心地一晚没睡好 —— 一晚上从楼下爬到楼上两次来查看。要知她因为腿不好,平时是轻易不上楼的!我听到妈妈慢慢爬上楼来看我的声音,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心想,“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这病号回到家,全家人都为我忙。哥哥专程去乡下为我找来一个偏方里要用的麦麸;大姐怕我寂寞,天天来陪我说话;最忙的二姐也是开车带着我去了这家医院去那家医院;大妹自己生病,还惦记着给我找来了上门治病的正骨师;小妹大冬天骑辆摩托车冒着大风雪为我买药、送药……。一点点,一桩桩小事,都是手足亲情。
一个人可以没有别的东西,但不可以没有亲情。虽然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亲情有时会被忽视,但其实它总与我们相伴。在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中都有亲情存在。亲人的一个电话,一声问候,都会使你感受到亲情,让你有温馨的一天。亲情是感受也是给予。别让自己有遗憾,细心感受亲人们的亲情,也把你的亲情送给你的亲人们。
这就是我两年来的感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