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唐韵秦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唐韵秦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现在旅居澳洲的华人越来越多,年龄层面也越来越轻。越来越多的华人朋友喜爱户外运动。在澳洲如此无聊,屋外运动是个打发时间,享受生活的好事。
澳洲四面环海,除了登山滑雪,RUGBY,CRICKET等运动外,相当一部分人喜爱到海边玩,玩海钓,岩钓,浮潜(SKIN DIVE),水肺潜水 (SCUBA DIVING),皮划艇,翻船,冲浪等水上/水边的运动。
俗话说“欺山莫欺水”。最近在墨尔本刚刚发生了一件惨剧,23岁的年轻的生命被海水吞噬,让人十分痛心。
http://www.oursteps.com.au/bbs/v ... page%3D1&page=1
朋友问我“为什么潜水总出事。你那么喜欢潜水,潜水真的那么危险吗?”
理论上讲,99%的潜水事故都是因为当事人的疏忽。比如: 自由潜水下潜前过度换气,在水下停留时间过长。水肺潜水时不注意检查空气残压,玩的忘乎所以以至于空气耗尽无法回到水面。此次墨尔本事故的原因不明。也许是浮潜(自由潜下去抓海鲜),也许是水肺潜水在水下和同伴失散,独自玩耍以至于空气耗尽。
普通潜水分为4种。 呼吸管潜水( SNORKEL, 就是大堡礁的那种玩法),浮潜(SKIN DIVE, 就是要从水面一口气潜下去几米玩玩看看), 自由潜(FREE DIVE, 比较专业,用一口气潜的更深,时间更长,有竞技运动的意思), 水肺潜水( SCUBA DIVING, 穿戴浮力控制装置,高压空气瓶,呼吸调节器等装备,在水下停留30-50分钟的活动)。
先说说浮潜+自由潜。有人说浮潜安全,咬个管子,趴在水面上看下面。在大堡礁有很多人玩,很安全的。没错!这样确实很安全。但是如果深吸一口气一个猛子扎入水中,潜下去3-5米深,抓东西,然后在感觉需要呼吸时回到水面换气(这是自由潜水了,不是浮潜)是相当危险的。需要专门的训练。
为什么?
我们在陆地海平面呼吸时,大气压力是1个大气压。每下潜一米,海水产生的压力相当于0.1个大气压。人在平时呼吸的时候,肺部的空气压力为1帕斯卡。其中氧气的分压为0.21帕斯卡(因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为21%)。人类的肺部细胞组织已经习惯了在陆地上的肺中的0.21个氧分压。当潜水者深吸一口气,潜水到5米的水下时,海水的压力压缩胸腔,使肺部的空气密度升高,压力从水平面的1帕斯卡,变成了1.5帕斯卡。其中的氧分压也上升到0.315帕斯卡。氧气的密度也相应上升0.5倍。当潜水员在这个深度打猎,抓东西时。身体在消耗氧气,肺部的细胞组织不断的在和空气进行交换。但是由于水压使肺部氧分压的增大欺骗了肺部细胞组织,让肺部细胞组织认为氧气是够用的。让潜水员体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到引发呼吸冲动时,从5米上升到水面的过程中。水压快速降低,肺部气压也从1.5帕斯卡迅速向1帕斯卡衰减。在这个过程中,氧气密度减少,肺部置换氧气不足,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脑部供氧不足会发生眼睛发黑,严重的会昏迷溺水。这就是潜水黑视症。
大多数浮潜打渔,捕捞产生的事故伤亡都是由于潜水黑视症。所以,这种玩法很危险,需要训练,时刻让自己保持足够的氧气回到水面。更重要的是,浮潜千万千万不能带负浮力的配重( 负浮力就是这个重量会让你沉到水里,你必须踢水才能回到水面)。负浮力会在潜水员昏迷失去知觉后将潜水员拉回到水底。如果有潜水服,那么技术够好的情况下可以下潜,万一失去知觉,潜水服的浮力会将潜水员拉回水面,及时得到救助。
水肺潜水相比之下更加的可靠和安全。 原因不多说了,请参看我的帖子。
http://www.oursteps.com.au/bbs/v ... 3Ddigest&page=1
澳洲有好山好水。值得我们尽情享受,但是切记安全第一。玩的时候小心谨慎,不能一时痛快忘乎所以。为自己,为家人,玩的时候时刻要安全第一。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