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hua9 于 2018-1-29 14:12 编辑
论妈妈自己的需要和平衡
首先, 我想说, 妈妈不是我们有了孩子之后唯一的身份, 为了别人失去自我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即便是为了孩子. 很多妈妈结婚生子之后慢慢失去了自我, 自己是主要责任人, 不要全怪身边的人. 我觉得不因为结婚生子失去自我的前提条件, 是妈妈要有相对成熟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 我是谁, 我在生活中最看重什么, 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我想要什么样的婚姻生活, 我结婚生子是为了什么. 当然不是要妈妈在结婚前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一一想清楚了才结婚生子, 而是不要糊里糊涂过日子, 不要迫于亲情和舆论的压力赶鸭子上架开始婚姻生活. 只有思路正确大方向对了, 日子才会往越来越好的方向走.
其次, 妈妈要对自己的感受, 情绪和诉求敏感. 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 健康的欲求得到充分满足的人才有生命力. 一个家庭里的爸爸妈妈开心了舒畅了, 才有余力去应对有了孩子之后多出来的孩子的需求. 中国的文化, 是压抑人性和欲求的文化(我个人的看法哈, 非常欢迎不同的看法), 尤其是对女性和母亲这个角色的刻画和印象. 在家庭生活中, 我是宁做泼妇, 也不做小媳妇的性格. 刚结婚头两年, 我也尝试过温顺路线, 不过始终不适合我的直性子, 外加有了孩子之后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假装成不真实的自己. 反正我是不在乎面子的人, 别人怎么看我我无所谓. 别人爱匝地匝地.
前面提到2-4岁的孩子, 要尊重他们的感受, 情绪和诉求, 其实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另一面. 做妈妈的得先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 然后在有情绪和受挫感的时候, 如何在当下控制住, 然后找到合适的机会好好地和家人表达和沟通, 是很重要的功课. 做到了这个, 妈妈就是在生活中向孩子展示一个良性的家庭氛围是怎么产生的. 每个人的欲求都是平等和值得对方尊重的.
我来说说实际操作吧:
1. 不要在生活和工作上把自己和家人逼得太紧.
越是紧张越是忙碌, 越是容易产生冲突和争吵. 也没有了静下来内观自己情绪和感受的时间.
所以我有了孩子之后, 工作就改成兼职了, 考虑到政府补贴收入略微降低, 但是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老大3岁前后, 因为家务增多然后他不睡午觉, 我即使兼职也做不完所有的家务和带不动儿子了, 被队友要求过辞职休息一阵子. 我不做这种无所谓的牺牲, 几个月后有更好的机会就跳槽了. 保持兼职但是增加了工作的时间, 然后增加了孩子去托儿所的天数, 家里请钟点工和园丁, 解决了这些问题. 未来几年, 我会继续保持兼职.
队友也和自己的老板明确表示, 未来2-3年不考虑升职的机会, 以家庭为重.
P.S. 我很尊重不工作的全职妈妈, 但是我这里为什么会说无所谓的牺牲呢, 是因为我知道我队友骨子里是反感我在家做主妇的, 所以他提出让我辞职的要求是短视和自私的. 他的想法我是理解的, 只是不是出于对我发展的最优考虑罢了.
2. 在家庭琐事上, 是非对错没有那么重要
谁对谁错没那么重要, 有这点时间辩论谁对谁错, 不如坐下来讨论如何有效解决问题, 或者避免问题产生.
家庭里不需要道德优越感, 彼此的理解接纳和宽容重要多了.
3. 努力提高自己在家庭决策中的取舍能力
最好的例子, 妈妈有了孩子之后是不是要回去工作, 孩子要不要放托儿所, 要不要老人过来帮忙, 这些都是每个家庭都会经历的选择. 首先, 妈妈要知己知彼, 妈妈自己什么能力水平, 宝宝, 宝爸, 家里的老人什么性格脾气, 你都摸得准吗? 经营一个家庭就是组队打怪, 摸准了队友的脾气才能更好配搭.
其次, 做人不能太贪心, 不能什么都想要, 也不能对除自己以外的人期望值太高. 育儿路上, 不能要求每一个队友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带孩子. 你能要求的唯有你自己, 关键是妈妈有这个精力吗? 没这个精力 需要外援, 那放低姿态是和谐共处的不二法门.
其实概括地说就是relax, 于人于己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