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Macquarie Bank 和私人股本集团TPG (Texas Pacific Group )搞了一个收购财团叫做APA (Airline Partners Australia), 来敲Qantas的行政总裁Geoff Dixon的门, 出价$10.9 billion 要求收购买Qantas 的公共股份,把Qantas转为完全私人拥有, Dixon觉得价钱低了, 把收购财团打发走了. 到了2006年12月, 收购财团又回头来找, 这次愿出价$11.1 billion, 相当于每股作价$5.45 加$0.15 的分红, 并保证留下所有高层管理人员, 而当时的Qantas股价是$4.10. 这一次, Qantas的管理层动心了. 当时的Qantas董事长Margaret Jackson, 对收购非常热切, 甚至说出不支持的股东是有"mental problem"这样的话. 澳洲巨富James Packer 有Qantas的董事席位, 而同时又是Macquarie Bank最大的私人股东. 而Margaret Jackson和James Packer私人关系极好, 而Geoff Dixon 也与James Packer私交也很好, 是他出版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大家都是老朋友. 对管理层来说, 这个收购有百利而无一害, 他们的位置将得到保留, 而且每人都将分到大量股份和现金.
收购Qantas并非易事, 首先,必须得到外资审核局(FIRB)的放行绿灯, 还要得到政府的允许. 而且工会基本上一定会反对,因为收购之后裁员是不可避免的。 公众舆论也不会支持,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担心, 比如, 由于悉尼机场是由Macquarie Bank拥有的, 其他的航空公司担心如果Macquarie Bank控股后,在处理分配机场大楼、机场设施等等问题上,会损害其他竞争者的利益.
在APA 努力了几个月, 答应了种种条件后, FIRB 批准了这一收购计划, 认为收购方案没有违反涉外投资产权法. 而当时执政的联盟党也指出虽然不建议, 但是也不会阻扰这项收购, 允许该项收购方案交由它的现有股东表决。 APA保证由澳洲拥有至少51%的多数股权,多数董事也将由澳人担任,主要经营运作也会留在澳洲境内. Macquarie Bank在处理分配机场设施和停机场等问题上,将没有投票权.
当时事情的发展非常搞笑, 当时的deal是, 到2007年5月4日7点钟前,APA必须拿到50%以上的股东的接受率, 然后就可以得到延长两个星期收购剩余股票的权利. 当时APA拼命在做一些美国股东的思想工作, 比如美国Heyman 家族, 而Heyman家族则死活不相信APA真的要靠他们家的那些股票才够50%, 他们不喜欢Macquarie Bank的傲慢的方式, 和其他的美国股东一样, Heyman家族觉得Macquarie Bank的数目一定已经够了, 之所以盯住他们, 是想一步到位拿到70%. 那些股东觉得他们先不肯, 让Macquarie Bank只搞到刚刚过50%, 就可以再讨价还价多拿钱. 结果到了7点钟, APA 还才拿到46%, 只好宣布数目不够,因此失去了延长两个星期收购剩余股票的权利.
然而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Heyman 家族一看数目真的不够, 立刻同意出售他们拥有的股份,这一来使得APA拥有了多于50%的股票,他们立刻要求澳洲收购委员会(Takeovers Panel)重新考虑,把这个迟到5小时的支持票也算进去。可惜澳洲收购委员会考虑后表示,不能开这个先河, 迟到了就是迟到了, 宣布收购失败, APA几个月来的努力全部泡汤。
后来看来, 这个收购没有成功, 对Qantas来说应该算是好事一桩, 当时APA 的收购资金的75%-80%是借的债务,如果收购成功的话, 虽然管理层个人将得到大量现金,但是Qantas本身则将背着重重的债务,两年后将发生的金融危机将毁掉用这种方式收购过来的公司.而且当初的计划还打算在收购后的第一年,从Qantas的收入中拿出$4.5 billion 来付债. 收购财团搞的是空手套白狼的戏法, 玩的不是自己的钱, 玩的是别人的钱和经济杠杆,如果当初的收购成功, 搞不好今天的Qantas要等着政府来bail out了.
[ 本帖最后由 JuJu 于 2010-3-18 08:2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