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边小妹 于 2017-3-30 21:15 编辑
缘由
一早起来,就有了这个想法,这次站在媳妇的立场来叫叫屈。无奈一上网,先聊了会天,这才发现《the good wife》已经落了好多集忘看,还是看剧重要,看了一集,又放不下新足迹这边,算了,来了结心愿,再安心去看剧吧。
话说前一贴《如此儿媳!农村的公婆也是长辈,别欺负他们!》引发一场大讨论。这是我之前没预料到的。后来有一复贴的话提醒了我,说这个话题在新足迹上不会受欢迎的。是呀,能上网在论坛上混的,大多也就20、30、40岁的人,都是当儿媳妇的料,当上婆婆的能有几个?我这不明摆着犯众怒嘛?哈哈,胆子肥了。好在咱说真心话,做真心事,人世间真心的走一回,没啥好后悔和害怕的。以前呕心沥血总结出来的育儿经验贴和小儿中医按摩手法贴,都没得来这么多的加分,这次分分收获不可谓不大。也让我感受到,认同我的想法的人还是更多的。
“乱码”同学说得对:“没有人需要被教育。”哪怕是真的欠缺教育的人,也是抗拒被教育的。如果这么容易就把人教育成功了,人家也早就不是现在这样了。但我想我发贴子的地方是心情感悟版,我做的就是聊聊自己心里的想法,还没高尚到无偿教育别人,何况自己也没这水平。
前贴的本意
其实,许多人误解了我贴子的主要意思。我并不是说婆媳关系有问题就肯定是媳妇的不对,人与人之间的问题绝对不会是单方面的原因。我之所以这么为农村的婆婆们报不平,是出于保护弱势的心理吧。来自农村的婆婆,大多文化较低、收入较低甚至无收入、来到语言不通的陌生国度,她们相对来说就是弱势啊。做子女的,应该帮助她们更好的适应和融入这里的生活。
尽管被误读,还是受到不少回贴的支持,收获加分无数。无论支持还是反对,对我的影响并不大,说真心话、做真心事,人世间真心的走一回,不太懂得后悔和害怕。
婆媳关系的自古至今
婆媳关系,这是自古以来就倍受关注的话题。要往源头追,真是说都说不完。中国旧时代的媳妇们是很可怜的,这些众所周知。所以,新中国以来,和号召“男女平等”一样,推开压在媳妇身上的婆婆大山这一潮流就呼声极高。这都是历史不可阻拦的趋势,本来嘛,谁也不欠谁的,凭什么嫁到婆家就得受气呀。但也正象男女平等闹到最后有点过犹不及一样,本来男女身体条件不同,怎么可能真的平等嘛。有人开始错把人权上的平等混淆为干活上的平等了。你就看吧,好多女人因为平等了,反而更受罪了。和和男人一样在社会上工作,工作上承受和男人一样的压力,回家了家务活一点没少,本来嘛,男人的性格确实就不太适做家务,让男人整理家是越整理越乱,做个饭完了也是油烟一屋子。男人说白了就是雄性动物,本来就更擅长保家卫国、外出打猎给妻儿找吃的嘛。女人的天性本来就擅长在家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嘛。这可好,男女一平等,女人是家里家外都得忙,同时还不能耽误生孩子,生孩子还没完,之后带孩子更让人操心,能体会到一把屎一把尿带孩子的男人绝对不是全部,对许多男人来说,生孩子很简单。
同样,推翻恶婆婆的行动也在某些地区变得过犹不及了。以至于,现在中国一些地区有种观念,是婆婆怕媳妇,当公婆的是要看儿媳妇脸色过日子的。但家务事,实在太难断了,谁说得清楚呀。就象夫妻关系,夫妻闹离婚,至少在澳洲,法律是比较偏向女人和孩子一方。这就是弱势保护。毕竟在普遍意义上讲,女人和孩子相对男人是弱势的。所以法律要偏重保护。当然也有男的受欺负的甚至被老婆杀死的,特例哪都有,就不挑这些了。我感觉我那么的为婆婆们,特别是农村的婆婆们报不平,很大原因就是这个弱势保护,相对当今媳妇们来说,来自农村的婆婆,更多是文化较低、低收入甚至无收入、见识面小、从而导致自信心不足、再加来到这个语言不通的陌生的国度,她们相对来说就是弱势。包括生病,得老年痴呆病的,为什么会得病?为什么得病了会有那样猜忌的心态发生?多少与自身的环境、亲人的环境有关系。家庭幸福子女特别孝顺的老人,得老年痴呆的几率都会降低,就算得病,发病病症更多的是健忘,不记路不记人,胡乱猜忌子女要害自己的会少。
做儿媳妇的难处
写着写着开始跑题了,这么多字都没进入主题。明明是要替媳妇们叫叫屈的嘛。
是呀,做为别人的儿媳妇,我深知和公婆长期住在一起的苦衷。别说是婆婆了,就是和自己的亲妈住在一起久了,也免不了吵个架闹个矛盾的呀。但亲妈好就好在,互相都不记仇,吵完就完了,该爱还是爱的。世上再也找不到象自己亲妈这样的关系了。那是无论如何都一定互相爱着的。就算跟自己的另一半相处,两个成长环境不同的人,刚开始生活在一起,肯定也少不了磨合期,有的就磨合过来了,有的一辈子都吵个不停。和婆婆,不仅成长环境不同,连年代也不同,再加上历史上就传下来的婆媳相对立的习惯思维,婆媳能真的长期相处完美的太难一见了。所以,婆媳关系不理想,真的再正常不过了,当然不能一味的怪媳妇。
一个家,总是女人主内,大到房子的选择,小到桌子的摆法,洗碗的方法。但记住,一个家只能有一个女主人!别忘了,婆婆以前也是家里的女主人,对家里大小事管习惯了,住在儿子家就不自觉的开始对儿子家的大小家务事管这管那,做为真正的女主人——儿媳妇,当然是难以接受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女婿和岳父母相处更容易的道理。男人本就不管家务小事,就算岳母对家务事指手画脚,也不会让女婿感觉非常痛苦。
我总结的婆媳相处之道
1、保持距离,若即若离,相敬如宾。
如果不是很不得已,婆媳还是不要长期居住在一起的好。最好的是各住各家,但相距又不太远,节假日孩子们常去看看老人,这样,既没耽误亲情,又避免了琐碎小事上的矛盾。这里其实可以吸收西人亲戚之间的相处之道。相敬如宾式的,不用过于亲密。中国的古语: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淡的是相处的方式,该爱还是爱的。
2、有分歧靠老公去沟通。
条件不允许的,非得婆媳挤在一块儿的怎么办?遇到有分歧的问题,不管大小,都交给老公。有什么可能引起婆婆不高兴的话,就让老公去说,说的时候要注意方式,要让婆婆觉得是她儿子自己的想法,而不要让她感到是儿媳妇教唆儿子传话。这样,就算老人意见有分歧,也不会生气,谁会为一点儿小事儿就记恨自己的亲儿子呢。
比如:我女儿出生后不久,公婆来看孙女,在我家住了几个月,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人有些卫生习惯肯定不如城市。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婆婆拿宝宝奶瓶的方式,竟是直接用手捏住奶嘴那么拿着,我觉得很不卫生,要知道,宝宝婴儿时期的一切用具都是消毒过的,更何况是吃到嘴里的奶嘴呀。我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按我以往的性子当场就直说了,但那次我却忍住没明说,怕伤了婆婆的自尊。毕竟,当奶奶的,不是故意要害宝宝嘛。当时我还挺机灵,赶紧过去,从婆婆手里接过奶瓶说:“妈妈,我来。”然后,趁她不注意,换了一个干净奶嘴才喂了孩子。过后,我跟老公说了这事,叫他找机会跟婆婆说一下卫生问题。没想到,当儿子的,说亲妈的时候一点没给留面子,不仅说得直接,还说婆婆指甲太长不卫生,我都觉得有点儿过了,换了是我肯定会不高兴。但我婆婆就是一点儿没生气,乐呵呵的,人家自己儿子嘛,不记仇呀。
3、尽孝道是积德修福的好事儿。
当然,更多的情况是,老人们的健康日益下滑,做子女的不得不守在身边照顾着。子女不管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添了担子。但这种付出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既然是责任,把它好好的完成,便是一个合格的人,好人,必有好报。从某种角度看,你所做的一切善良的道义的事情,都是在为自己和后代积福呢。厚德载物,厚德从哪里来?孝敬老人,为老人付出辛苦,便是一种厚德的积累啊。所以,不必过于抱怨,既然不得不承担,便欣然接受,快乐的付出,相信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4、不要试图改变对方,而应提升自己的格局。
改变别人是件很累很难的事情,何况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所以,想通过各种“斗争”让我们的“假想敌”婆婆大人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视角、心态、和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对一件事情不同的解读,代表了不同的能量层级、不同的做人格局。我们的能量层级越高、格局越高,就越不容易被外界干扰,越不容易与他人起冲突。
当你企图改变别人时候,对方会本能的顽强抵抗。当你丝毫没有试图改变别人的时候,对方反而会不由自主的变得更友善。不是说人人都有闪光点吗?好,我们也定下心找找婆婆大人的闪光点,找找自己所有亲人朋友的闪光点,或许,这会让我们心情大好,何乐而不为?
5、叫老人帮带孩子之前考虑好利弊。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需要老人来帮忙带孩子,不得不住在一块儿。这种情况在新移民中比较多见。很明显,既然是自己有求于老人,有索取就必定会有付出呀。这些都要在决定让老人帮忙之前就考虑清楚。
我怀孕的时候,婆婆也提出帮我们带孩子,甚至月子里就要来。我知道那是人家对我们的关心。但我已经和老公达成了一致:我生孩子的时候,第一,做月子一定不能让婆家来。从没和婆婆共同生活过,谁知道合不合得来啊。我可不想在这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遇到任何精神上的困扰,搞个产后抑郁症什么的。我选择自己的亲妈,亲妈身体不行的话,我宁愿雇月嫂。我更看重精神上的愉悦,哪怕身体上多受些累,也要保证心情舒畅。第二,孩子不给任何老人带,我一定要亲自带大。为了怀上这个孩子,我已经有两年不工作了,再多放弃几年也无所谓,就算放弃一辈子也没啥大不了的。
人生总有取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的快乐、身心自由的快乐、随心做自己喜欢并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这些是我生命里真正的快乐源泉!认清了这一点,原本纠结的选择,就一清二楚了。每个人都不一样,首先要了解自己,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听从内心,走适合自己的人生路。
总结
所谓智慧,并不是你多聪明,也不是学问有多高深。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舒心快乐,这就是一种智慧。
要我说,媳妇们,我们是幸运的,成长在比老一辈更好的环境里。让我们拿出智慧来,拿出生活的乐观态度来,在婆媳相处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能闯出一条相对和谐的路。
还没结婚的女孩儿们,别忘了,事先了解自己未来的公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要和男友达成共识:以后是不是要和公婆一起生活,公婆老了病了如何赡养……这些将来容易引起分歧的话题,结婚前就应该达成共识。毕竟,结婚之前,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追求幸福的路上,没有什么跨不过去的坎,一切源自内心,一切区别于不同的心态。来吧,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美丽和智慧兼备的女人,如何?
关于老年性痴呆病
之前复贴里提出一个老年痴呆病的问题。这个病我不是没听说过。但第一反应是让我想起了另一个病:更年期综合症。这些上一代人年轻的时候还没听说过的名词,现在已经众所皆知了。曾经,更年期综合症这个病名,被多少人乱用。一遇到中年女人情绪不佳,也不管什么原因,就扣上个更年期综合症的帽子。我就纳闷了,有的女人因为和老公吵架心情不好发脾气,就能被扣这个帽子。难道男人和老婆吵架就不会心情不好发脾气吗?反正一遇到中年女人生气不开心的就扣这顶帽子,一度我觉得这个病名变成了一种变相的骂人。真的。
记忆下降甚至失忆、判断力下降、语言障碍、多疑、糊涂。。。这些都是老年痴呆的症状没错,但是不是记忆下降了就一定是这个病了?我想人越来越老,记忆总是越来越差的吧。多疑,有些人生性多疑,并不是因为得病。但有没有人本来不是多疑的性格,因为现实中受到别人不好的对待,才变得多疑呢?这些东西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除非一些很典型的病例,比如自己家都不认识了,亲人朋友都不认识了,更多的是难以判断到底是不是老年痴呆。这个道理和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判断一样。并不是在更年期这段时间内发脾气了,就一定是更年期综合症。遇到同样的事,就算换成男的也要发脾气的。
[ 本帖最后由 违规广告 于 2011-5-31 16:2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