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正好看到这个论坛上有人在讨论私校攀比,就算供得起私校的学费也加入不了私校的圈子,作为新人,我觉得有必要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所以就厚颜发了这个帖子。
这两天刚好新学校给我发了入学须知,我在网上看资料、填表,有几点感觉。学校的安排很细致,这一点毋庸置疑。全部看下来之后,基本上新学期的安排我已经差不多完全了解了。其中有几样要注意,一个是学校假期,特别是暑假非常长,差不多两个月。我们觉得可能是因为平时每天上课时间比较长,因此放假时间就要多一点,这样算起来其实孩子的总课时还是跟公校差不多的;另外一个是家长会搞许多活动,还没开学就办野餐,在学校游泳池举行,开学没多久又办家长鸡尾酒会。除了学费还有一些别的开销例如文具和课本都要买指定的,有一个专门给私校订文具课本的网站,登陆进去选择自己所在的年级,就会出来文具课本清单,然后需要什么打勾付钱就行了,以后五年级也要求买自己的iPad。现在还没开学就让我们选择明年要参加的乐队和乐器学习,太多东西可以选了,我也不知道儿子喜欢什么,于是自作主张给他选了,学学再看他的兴趣吧!我们最后也没搞懂这些乐器课究竟是不是需要额外付费的(后来问了学校的结果是半小时 41块,租乐器的钱另外计算,怎么觉得被骗了呢?以前好像说免费学一年的嘛),还有合唱团、打击乐器团,只要对加入没有特别要求的我一股脑儿都给他报了名,至于能不能参加再看学校的需要进一步挑选。最后就是学校需要许多义工,开学之前就要我们填表说明做义工的意愿,我不是很有兴趣,自己平时已经很忙了,看以后怎么样再说吧!我本人又不喜欢做关于食物的工作,所以学校的饭堂肯定是不去的。剩下的校服店,一个月去帮忙一个半小时勉强可以,但不是现在,我现在对这个学校都完全陌生,什么都不懂,先给我适应的时间喘口气再说吧。反正义工这种事又不急,我们在这个学校要呆十几年呢,机会多的是。
我看了这些入学要求之后的感觉就是,如果一个家庭给孩子送私校经济紧巴巴,学费算得正正好的话,就不要送了。虽然除了学费大头之外,其它都是小钱。比如买个文具课本用了两百左右,那些书要用一年,文具又不是年年都需要买整套新的,买一次明年也是照样要用,跟校服或者 iPad 都一样道理。上私校肯定有些隐性的花销,但是其实也都不多。我觉得不要老纠结跟人家玩不到一个圈子里,那是你自己,跟人家学校里的学生有关系吗?我们作父母是这样,跟鬼佬的家长可能没办法成为很亲密的朋友,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光明正大地参加学校的活动。我心里明白我们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所以点头之交就可以了,至于小孩之间怎么来往我觉得没必要去插手,没必要代替孩子去感受。好像不少人老担心人家放假都去外国度假,或者人家家里养马所以交流的都是养马、打马球心得你在旁边听了插不上话就失落了云云,我听到这种调调很是无语。他们都把私校想成什么啊?难道私校生个个都家里有岛、放假去外国、家里都养马不成?你要是跟人家谈不来这种话题可以不要继续谈,谁让你失落地在旁边听啦?学校里面天天这么忙,这事那事都那么多,谁有空天天说养马啊?没必要一天到晚担心自己家钱不够,没办法让孩子参与谈论高大上的话题,那是家长的事,别扯上孩子好不好?而且家长之间也不谈论度假和养马呀!你自己家怎样就怎样,没必要躲躲闪闪,在人前自卑,搞得自己小孩也无来由自觉低人一等。看到说有小孩爸爸买了新的丰田车送他上学,还要爸爸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停下来,孩子走路去学校,真的没有必要。如果我孩子跟我这么要求,我就会心平气和地跟他说,我们开丰田车为什么要回避别人呢?这是我们最真实的自我,虚伪、谎言堆砌起来的光环和友谊都不会持久的。车只是代步的工具。我孩子现在的同学,也会吹嘘说自己家很有钱,有的说几百万,也有说自己爸爸有四五万现金还说要去偷爸爸的钱,这种话题我有时候也觉得很难接口讨论,但是其实对小孩讲的话也不必较真,难道我还说他们肯定吹牛,才没有那么多钱;甚至说他们那样哪里叫有钱,我们家比他们钱多得多了之类的吗?这也是攀比嘛!我们平时也有跟许多华人朋友玩的,大家也是从孩子很小就开始攀比,小至孩子什么时候开始翻身、走路,大至现在学什么才艺成绩好不好上什么学校。
我老公是支持上私校的,原因是学校有教礼仪和规矩。他觉得礼仪不同知识,后者是想要学的时候随时可以去学习,但是前者如果错过了就很难再教好了。他挺提倡古时候的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大汉时期我们中国的谦谦君子之风。礼仪、音律、射箭、御车、识字、数学,这是君子最基本的要求。时代现在改变了,六艺也许也应随着社会的进步演化成不同的内容,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礼仪不可荒废。私校礼仪不必说,从小就教,我们也是因为看重这一点,才会从小送孩子去。音律,一进这学校就要求选乐器、进乐团;射箭、御车,以前古时候必须,都是实用技能,放到现代没有了,于是用了其它锻炼体能的运动代替了,特别是强制性地参加学校的体育训练。书和数就更不需要多说了。礼还是排在六艺之首呢,最重要的这个技能更应该重视。我们夫妻内心私底下对儿子期望很高的,但是如果他没办法达到顶尖,我们过普通人的生活也可以,不会过不下去,问题只是他喜不喜欢。所以我们在他整一个求学过程中不需要他痛苦和勉强地学,既然学校有这样那样的活动他们可以参加,为了趣味参加就行了,懂得一些就好,不需要每样都精,学业也是技艺之一,也是同样地要求。
我们认为,礼仪修养有学好,这已经是物超所值了。而我送孩子上私校的初衷,就是自己省点事。我们就生了一个小孩,又不想多生,作为华人,这么一个孩子自然不想他走了歪路,要我完全放手什么都不管,就随便他跟中东小孩混那是绝对做不到的。私校的环境相对安全一点,节省了许多辛劳。不过父母也不能完全把孩子扔给学校,日常生活和学习还是要上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