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中学生英文读物推荐交流帖(本帖出现的图书都有简介和推荐年龄) (2012-5-17) patrickzhu · 初次尝试,仿京式五仁月饼--------1 楼有过程图&成品图链接 (2008-9-1) Tiger_Karen
· 洗手之乐 (2005-6-30) NT · 聊天----是我们和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 (2018-4-29) yuxuanli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八大山人

[作品分享] 这就是我们的祖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7 17: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东湖
湖水面积三十三平方公里,浩渺、明净;港汊交错,岸线曲折,有九十九弯之称,且一半的岸线被三十四座山峰环绕。山下有湖,水中有山。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览群山,视角不同,可体味到不同的山水之精妙情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6 收起 理由
bulaohu + 16 又见东湖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7 18: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东湖畔、梅岭后面幽静的小路。
当年每来此“白云黄鹤”之地,毛泽东都是住在梅岭并散布于斯。
对面就是珞珈山、武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8 17: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改错:
散步于斯。

发表于 2010-1-8 17: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位于宜昌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上建设的第一个大坝,是三峡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巨大水利枢纽工程之一。工程的研究始于50年代后期。1970年12月30日破土动工。1974年10月主体工程正式施工。1981年实现大江截流、蓄水、通航和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1988年底整个枢纽工程建成。
最好是在西陵峡口眺望葛洲坝——天儿好,能见度好的时候。
海河号江轮正通过大坝3号船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8 17: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是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
史载,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巴文化的摇篮、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屈原、王昭君的故乡。
“川鄂咽喉”、“蜀道三千,峡路一线”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宜昌为历代兵家必争。赵子龙鏖战的长坂坡、张翼德擂鼓的三游洞都在境内。和关云长有关的地儿更多,“汉寿亭侯点兵处”石碑,为清光绪年所立,至今犹存。
宜昌镇江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8 17: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渐进的西风与巴楚文化相遇扬子江畔。
镇江阁的飞檐与教堂的十字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jay2008 + 2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8 18: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丹江口水利枢纽
1974年,历经十多年的艰苦磨难,我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成。
如今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大坝正在加高。
丹江口人称丹江口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内陆湖。置身其中看烟波浩淼,还真有点儿“小太平洋”的意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8 18: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十堰
现今的城区,因清朝时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而得名十堰。1967年起,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国家在这绵延的大山中开建第二汽车制造厂,后立市,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城。
四方山上看车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8 18: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山里的汽车城——二汽一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1 18: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湘西
桑植
湘西是山的王国。山的王国深处,有片片鳞光从谷底缥缈而来,那就是澧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1 18: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包谷地,吊脚楼,袅袅炊烟,被清澈的澧水串起;宁静的水面,不时漾起隐约相闻的鸡犬之声。
可惜,没能在澧水边听一听那抑扬顿挫的《澧水船夫号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11 18: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苦竹寨
“千帆林立的老码头、商贾云集的古集市、梢公荡魂的逍遥窟、明清社会的万花筒”,说的是澧水上游的苦竹寨。
古寨建于唐宋,盛于明清。古老的风火墙、低矮的吊脚楼,条条青石板,悠悠苦竹河,都在告诉我们这里辉煌的逝去不过百多年而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bulaohu + 8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1 18: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难想象昨天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码头,人来船往,川流不息。镇上一应俱全的商店客栈、妓院绣楼、作坊当铺和戏院庙庵,一同唱着明清岁月的万般气象。而今,只剩下残缺、贫瘠和凋败。
百多年前那个繁华市井里的孩子也会对陌生人如此戒备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1 18: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苦竹寨民风淳朴,能歌善舞,许多桑植民歌都是靠苦竹寨的歌手流传的。当年贺龙领着红军夜过苦竹寨的时候,村里有个老婆婆怕红军夜黑路难走,便在家门口悬起了一盏红灯,其它村民争相效仿,苦竹寨成了一个灯的世界,入夜亮红灯也成了村里的传统。有歌传唱至今——《门前挂盏灯》。
今天的老婆婆还是否友善如初不好说,这个老伯可是脾气不小——看到镜头,爆了湘西粗口。听不懂,大意是改革开放30年了,桑植有那么多能体现强大国力的东西你他娘的不照,照我干个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1 18: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曾经老码头,千帆林立;如今洗衣场,湘女成群。
浣溪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1 19: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贺龙故居在桑植洪家关。故居前玉泉河上有贺龙桥。
原名永安桥,是贺龙曾祖父贺廷宰首倡修建的,是一座由石墩、木梁、骑廊组成的风雨桥。贺廷宰热心公益事业,见玉泉河“奔流湍急,道路为梗”,行人十分不便,于是决定修桥。由于他只是一个教私塾的文人,修桥工程艰巨,个人经费有限,“至斥腴亩以偿其负”。后来,贺龙的祖父贺良仕子代父劳,费尽心血,终于在1915年修建成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11 19: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天子山一带,曾经是贺龙打游击的地方。贺龙的骨灰已由北京迁葬于此。山上贺龙铜像形神兼具,高6.5米,重9吨,为我国近百年塑造的最大的一尊铜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卖房子阿 + 2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2 14: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韶山
毛主席铜像的故事
1991年初,湖南筹划在韶山建一尊大型毛泽东铜像,上报中央。当时整天穿中山装的老江非常赞成。
同年10月中办批示:“同意塑建一尊毛泽东同志的铜像”,要求“多方论证,精心设计,力求庄重、简朴,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协调”。
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与中国军事博物馆雕塑家程允贤2人负责设计。
1993年6月,6米高的石膏模型制成,解放军总后勤部特调拨专列运往南京晨光机器厂。8月21日,毛泽东铜像在南京晨光机器厂广场站了起来。
1993年12月2日,铜像从南京启程去湖南。途经江西时,本无计划停歇,不料运载铜像的汽车忽然开不动了,连江西最牛的修车师傅也没办法了,只好作短暂停留。江西老表纷纷传说:“江西是毛泽东最早闹革命的地方,是他的第二故乡,他要在这里住一晚,看一看”。
第二天一早,住了一晚的汽车打火即着,一路向西。12月6日上午9时,毛泽东铜像到达韶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2 14: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韶山,欢迎人群延绵达15公里之长。铜像车队到达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两百多名韶山青年以100辆摩托车组成护送队,一路护卫铜像进入韶山冲。近万名等侯在铜像广场的群众见到毛泽东铜像时,纷纷留下激动的泪水。人们喊着:““毛主席回家了!”
这一天,韶山万里无云,艳阳高照。接下来,12月天,杜鹃花竞相开放,红透了整个韶山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2 14: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2月26日,毛泽东百年诞辰日。天不亮,鞭炮声便开始连绵不断,韶山村民聚集在伟人的诞生地——上屋场。杀猪宰鸡,设祭坛,以中国最古老的传统礼仪,以最虔诚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巨人。
广场上,当江泽民为铜像揭幕时,天上竟日月同辉,惹得老江连连后退,连连敬礼,口中念念有词——检讨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在铜像边,竟又有6只彩蝶,围着铜像翩翩起舞。仿若毛家的6位英烈,化蝶前来,向毛主席贺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2 15: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毛泽东故居斜对面约1公里远的山上,有毛泽东父母合葬墓。据《毛氏四修族谱》记载,毛泽东的父母墓“葬韶山南岸楠竹圫,卯山酉向”。墓的两侧立汉白玉石,刻有毛泽东所撰泣母灵联和《祭母文》。
毛泽东的母亲文氏1919年10月5日病逝于家,毛泽东当时正在长沙从事学运,火速赶回时母亲已入棺两天了。中秋节晚上,他席地而坐,为母亲守灵,写下了两副灵联以及这段千古流传的《祭母文》。
祭文追述了慈母勤俭持家、爱抚子女及和睦邻里等优良品德。原稿遗失了。建国初期,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向国家档案部门提供了一个抄件,并在《毛泽东祭母文》的题目下注明:“民国八年八月十五日,他在灵位前执笔成之,我代录正的,稿存我家。”毛泽东的堂兄兼塾师毛宇居同时也提供了另一个抄件,只有个别字不同。毛宇居在抄件后写有这样一段文字:“此文脱尽凡俗,语句沉着,笔力矫健,皆是至性流露,故为之留存,以为吾宗后辈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12 15: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灵联共两副,另一副是“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2 15: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毛氏宗祠系韶山毛姓总祠,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宗祠规模壮丽,富丽堂皇,全祠为砖木结构,青砖青瓦白墙,祠门正中大书“毛氏宗祠”,左右平列“韶灵”“毓秀”四大字。整栋建筑雕梁画柱,金龙盘绕,黑漆大门上各绘有手持兵器的战神,威风凛凛,门内高建戏楼,匾题“鉴古观今”,中堂巨匾高悬,上云“聪听彝训”,左右白墙大书“忠孝、廉节”,议事厅东西各置钟、鼓,敲击钟鼓,顿时钟鼓齐鸣,雄浑震天,神明肃然。登台阶至敦本堂,堂内设祖宗牌位及神台,供后人敬仰列祖列宗,墙上则挂有毛氏家族《家训》、《家戒》、《家规》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2 15: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上屋场故居前的池塘,依旧是村民们浇田的取水处。
伟人虽去,仍旧润泽着乡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4 18: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杨开慧故居
位于长沙县开慧乡板仓,始建于清末,土木结构,盖小青瓦,面垅背山,坐北朝南,前筑以防护矮墙,形成院落。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此。
杨开慧之父杨昌济留学日本、英国,10年后回到长沙任教授,闻名三湘。对毛泽东这个“资质俊秀”的高个子青年,杨昌济认为是“海内人才,前程远大”,曾致信章士钊举荐毛泽东和蔡和森,称“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1915年暑假,毛泽东曾步行120多里从长沙来此向度假中的杨昌济求教。
杨家大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4 19: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杨开慧13岁时结识爸爸的得意门生毛泽东;17岁时与毛泽东在紫禁城外的护城河边漫步;19岁时以不举行婚礼的新方式与毛泽东结合。
1927年夏,国共决裂,毛泽东上了山,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板仓老家。因关山远隔,音信不通。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捕,拒绝与毛泽东断绝关系,带着毛岸英坐牢,称“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同年11月14日,杨开慧丢下年迈老母和三个幼子,在长沙识字岭就义,年仅29岁。
80年代杨家大屋修缮时,在墙缝中发现有杨开慧1928年至被捕前所写手稿信札多件。清新隽秀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毛泽东的回忆与思念:“自从我完全了解了他对我的真意后,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抓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运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14 19: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杨开慧手迹《偶感》
天阴起溯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4 19: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1957年,他给故人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信时,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字,章士钊曾问“骄杨”当作何解,毛泽东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
杨开慧就义后,归葬板仓棉花坡。1959年修建纪念亭、纪念塔于墓前。1967年4月重修墓地并建陵园,1969年杨母向振照与之合穴,新建合葬墓于今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4 19: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再说说杨昌济执教、毛泽东求学过的第一师范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前身为南宋的城南书院。1903年11月,湖南师范馆和城南书院合并成立湖南省师范学堂,1912年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3月,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成立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当年的校歌: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4 19: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大山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大山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十分重视体魄锻炼,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修身健身口号。青年时代严格的体育锻炼,不仅造就了毛泽东伟人的人格,而且也为他毕生的革命事业积蓄了本钱。
他在一师读书时,由于学校只抓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尽管实行课间10分钟体操制度,但是操法过于死板,学生大都不愿参加。由于体质过弱,仅1917年,该校就死了7个同学。学生会为死者举行追悼会,作为学生会负责人的毛泽东写了一挽联:“为何死了七个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间操!”
野游、爬山、风浴、雨浴、露宿、游泳、冷水浴,都是青年毛泽东的锻炼科目。
一师浴室旁有一口水井,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冷水浴。井中提水,淋身擦身,擦了淋,淋了擦,反复一二十分钟,直到全身发红发热为止。以此强壮筋骨,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培养意志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