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虽然不是本命年,可是最近实在是倒霉悲催了。记录颌面骨折,牙齿修复等看病经历。 (2016-10-28) peanut · 墨尔本理发记 (2005-8-3) Eucalypt
· 坝上风光 (2013-8-6) wangbo1118 · 用微软家庭(Microsoft Family) 管理家用电脑互联网访问 (2020-7-3) 商务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老衲

[澳洲资讯] 澳大利亚央行通过阻止政府增加土地供应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崩溃 [复制链接]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0-11-22 17: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猎梦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猎梦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北风 于 2010-11-22 15:54 发表
新房开工率
房屋贷款变化情况
这些一直都是重要的国家经济指标
房地产在很多国家都是很重要的产业

新地的审批,开发一直都有的


我觉得如果有这些长期的历史数据,做成图表,对分析和预测房屋市场的变化会非常有价值。

因为房价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所以应用技术分析的准确率非常高,涨跌大势也会很清楚的判断出来,有效的避免一些并不是很好介入的时机。
醒着做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1-22 17: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nxi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nxi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Echo2006 于 2010-11-22 17:05 发表


我觉得如果有这些长期的历史数据,做成图表,对分析和预测房屋市场的变化会非常有价值。

因为房价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所以应用技术分析的准确率非常高,涨跌大势也会很清楚的判断出来,有效的避免一些并不是很好介入的时机 ...


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前提是,历史会反覆重演。 技术分析的缺陷也在这里。更多的还是要看供需上 基本面的变化。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0-11-22 17: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猎梦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猎梦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hanxiu 于 2010-11-22 16:32 发表


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前提是,历史会反覆重演。 技术分析的缺陷也在这里。更多的还是要看供需上 基本面的变化。


坦白说,我认为持这观点的人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技术分析,技术分析的价值是什么,他们把技术分析当成了神器。这话可能有点刺耳,请多包涵。

[ 本帖最后由 Echo2006 于 2010-11-22 16:37 编辑 ]
醒着做梦

发表于 2010-11-22 17: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ril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ril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is 于 2010-11-22 17:04 发表

不折腾,那能混水摸鱼,才不管能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无论中介,律师,政府都希望你们买卖房子就好想买菜每周来一次,看看那位下周可能要下台的维省省长警告反对党(大意):如果减少印花税,医院就要关门。 ...

Brumby 真会糊喏 ,维省是stamp duty 在全国最高的, West Australia 要低的很多, 也没见那儿的医院都关了们
吃瓜群众·

发表于 2010-11-22 17: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nxi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nxi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Echo2006 于 2010-11-22 17:35 发表


坦白说,我认为持这观点的人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技术分析,技术分析的价值是什么,他们把技术分析当成了神器。这话可能有点刺耳,请多包涵。


你是在支持我的观点?

发表于 2010-11-22 17: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rryla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rryla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hanxiu 于 2010-11-22 17:51 发表


你是在支持我的观点?

应该不是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0-11-22 17: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猎梦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猎梦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hanxiu 于 2010-11-22 16:51 发表


你是在支持我的观点?


我那个回复是针对“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前提是,历史会反覆重演。”这句话的,我觉得那种认识是对技术分析走近了误区。后面那句话是安慰因为我的观点受到伤害的人的,不知道包括不包括你。

我的意思是收集一些对房屋市场有明显影响的关键统计数据通过技术分析方法获得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这本身包含了赞同你说的“更多的还是要看供需上 基本面的变化”。
醒着做梦

发表于 2010-11-22 18: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ubu200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ubu200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技术分析没有什么神奇的,是有人故意把它神奇化好从中浑水摸鱼。当年finance的教授自己就说不相信技术分析,没有那种model能有高于市场的能力,除非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可能会有点用。

发表于 2010-11-22 18: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nxi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nxi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Echo2006 于 2010-11-22 17:58 发表


我那个回复是针对“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前提是,历史会反覆重演。”这句话的,我觉得那种认识是对技术分析走近了误区。后面那句话是安慰因为我的观点受到伤害的人的,不知道包括不包括你。

我的意思是收集一些对 ...


呵呵,有点晕了。 但是有一点美国次贷危机值得借鉴。 就是美国金融机构太依赖历史数据了。 觉得中长期楼市永远向上。 所以才敢那么大胆的搞那么多CDO。 这也是运用历史数据过头给我们的教训。历史数据很 reliable,但是是否 relevent呢?

发表于 2010-11-22 18: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rklan0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rklan0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hanxiu 于 2010-11-22 18:02 发表


呵呵,有点晕了。 但是有一点美国次贷危机值得借鉴。 就是美国金融机构太依赖历史数据了。 觉得中长期楼市永远向上。 所以才敢那么大胆的搞那么多CDO。 这也是运用历史数据过头给我们的教训。历史数据很 reliable,但 ...


美国金融机构是太想挣钱了, 所以才搞那么多CDO。高盛早就知道房市要垮

发表于 2010-11-22 18: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nxi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nxi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arklan001 于 2010-11-22 18:12 发表


美国金融机构是太想挣钱了, 所以才搞那么多CDO。高盛早就知道房市要垮



有人敢接那么多CDO,就说明还是有人看好市场的,看好市场的前提就是看好楼市永远向上。而且CDO都是机构在买,说明机构的策略有问题,他们的策略是否就是基于技术分析或者数学建模作出的呢? 数学建模的数据就是历史数据。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闻达人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0-11-22 18: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叔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叔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管是rba还是zf,不管是哪个党的zf,都不能看着房市崩盘。

发表于 2010-11-22 18: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12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12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s98 于 2010-11-22 18:28 发表
不管是rba还是zf,不管是哪个党的zf,都不能看着房市崩盘。


ls各个专家的一个论点就是哪个政府都不能真正左右市场,干预越多,到头可能跌的更惨 -> 如果我理解错请指出。

新闻达人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0-11-22 18: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叔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叔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12oz 于 2010-11-22 18:36 发表


ls各个专家的一个论点就是哪个政府都不能真正左右市场,干预越多,到头可能跌的更惨 -> 如果我理解错请指出。

我做房产从来不考虑专家的论点。

新闻达人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0-11-22 18: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叔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叔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专家从90年代就说泡沫要破

发表于 2010-11-22 18: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nxi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nxi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s98 于 2010-11-22 18:28 发表
不管是rba还是zf,不管是哪个党的zf,都不能看着房市崩盘。


要崩盘起来,哪个政党都挡不住。看看美国,又是量化宽松,又是利率降到0.25%,又是7000亿救市计划。没用! 所以在过热前的干预还是必要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0-11-22 18: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猎梦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猎梦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12oz 于 2010-11-22 17:36 发表


ls各个专家的一个论点就是哪个政府都不能真正左右市场,干预越多,到头可能跌的更惨 -> 如果我理解错请指出。


友情提醒一下,很多人认为“专家”是骂人的话。
醒着做梦

新闻达人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0-11-22 19: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叔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叔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hanxiu 于 2010-11-22 18:51 发表


要崩盘起来,哪个政党都挡不住。看看美国,又是量化宽松,又是利率降到0.25%,又是7000亿救市计划。没用! 所以在过热前的干预还是必要的。

同理,崩盘前的救市、托市也是政府必须做的,做晚了就成美国了。

发表于 2010-11-22 19: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nxi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nxi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Echo2006 于 2010-11-22 18:56 发表


友情提醒一下,很多人认为“专家”是骂人的话。


讲这种话有意思吗? 斑竹自己带个好头好不好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0-11-22 19: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猎梦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猎梦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hanxiu 于 2010-11-22 18:04 发表


讲这种话有意思吗? 斑竹自己带个好头好不好


我是认真的,可能是你不知道吧,鉴于一系列专家在各种预报自然灾害,分析经济前景的“优秀反指表现”,所以如果在涉及到讨论专业的东西的时候,说某人“专家”已经代表讽刺的意思了。

当然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专家”或者很在忽这个称呼的话,就忽略我的提醒,当我什么都没说好了。我是怕你知道上面的事情,见被称为“专家”吵起来。

[ 本帖最后由 Echo2006 于 2010-11-22 18:18 编辑 ]
醒着做梦

发表于 2010-11-22 19: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uer132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uer132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0-11-22 19: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l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l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一个从卡特政府开始对少数民族(黑人,西语系人)优惠的贷款政策。澳洲没有类似问题。

澳洲大概现在还不是泡沫。不过悉尼墨尔本房价是美加州一倍,使人担心。

如是泡沫,没有经济学家,政府有好的办法。

发表于 2010-11-22 19: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巴黎春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巴黎春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hanxiu 于 2010-11-22 13:44 发表
文章本身也阐明了观点,澳洲房产和美国房产市场不能比较! 所以RBA加息不会重蹈美国房产市场的覆辙。

美国炒房很危险,因为30万一套的房子,每年的地产税就要交1万美元,这个是税,不是mortgage。 所以如果房产市场不大幅上涨,投 ...

地税不是政府收的,是所在区的政府收的,而且每个地区都不一样。。
我以前在美国的房子,2004年卖出去的时候是80多万,一年的地税是6千多。。而且
这些钱是可以扣税的。。对高收入的,比较划算。。
而且美国利息是可以固定的,又可以用来抵税,那比澳洲这里,对死工资一份的人来
说,买房子什么好处都没有。。

[ 本帖最后由 巴黎春天 于 2010-11-22 19:49 编辑 ]

新闻达人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0-11-22 19: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叔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叔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hanxiu 于 2010-11-22 18:51 发表


要崩盘起来,哪个政党都挡不住。看看美国,又是量化宽松,又是利率降到0.25%,又是7000亿救市计划。没用! 所以在过热前的干预还是必要的。

同理,崩盘前的救市、托市也是政府必须做的,做晚了就成美国了。

发表于 2010-11-22 19: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xy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xy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s98 于 2010-11-22 19:41 发表

同理,崩盘前的救市、托市也是政府必须做的,做晚了就成美国了。


政府也不是神,不可能事事完美,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啊。

新闻达人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0-11-22 20: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叔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叔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xyz 于 2010-11-22 19:55 发表


政府也不是神,不可能事事完美,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啊。

不管是人还是神,指望政府去捅破泡沫的TX是一厢情愿。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Echo2006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1-22 2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xy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xy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s98 于 2010-11-22 20:00 发表

不管是人还是神,指望政府去捅破泡沫的TX是一厢情愿。


没人指望政府去捅破泡沫,所有政府都是希望维持住泡沫,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但是,就是他们最后也都无能为力。

澳洲政府能比美国做得更好? 反正我是不信。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11-22 20: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l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l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从邻居到新足迹,历五年之久,“Y J  贴”历久弥新。

新闻达人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0-11-22 20: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叔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叔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xyz 于 2010-11-22 20:10 发表


没人指望政府去捅破泡沫,所有政府都是希望维持住泡沫,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但是,就是他们最后也都无能为力。

澳洲政府能比美国做得更好? 反正我是不信。 ...

08年陆克文的刺激房市政策虽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过热,但是澳洲房市避免了美国式的崩溃。

发表于 2010-11-22 2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xy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xy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s98 于 2010-11-22 20:18 发表

08年陆克文的刺激房市政策虽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过热,但是澳洲房市避免了美国式的崩溃。


一句话,有潮起就必然有潮落,不可能一直涨潮的。

欢迎澳洲政府继续推高房产,看看最后结果怎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