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bcfc48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cfc48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后说说文丞相祠
文天祥,南宋的最后一位丞相,兵败被俘后押至元大都(今北京).被关于兵马司土牢,就是现在的府学胡同. 关押期间,元世祖多次派人劝降不遂,最后亲自召见, 文丞相仍是宁死不屈.“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文丞相于公元1282在柴市(现在的府学胡同西口)慷慨就义.
当时南宋已灭亡四年, 南宋恭帝及众臣子尽数投降.难怪元世祖曾经感慨地说: “南人无如天祥者”.
文相走时,天公大怒, 狂风大作,昏天黑地, 元世祖想尽办法方才平息上天的怒气.
《帝京景物略》是这样记载的:“风沙昼晦,宫中皆秉烛行;百官入,亦秉烛前导。世祖以问天师张,悔之,赠公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太保、中书平章政事、庐陵郡公,谥忠武。命王积翁书神主,洒扫柴市,设坛祀。丞相孛罗行初奠礼。旋风起,卷神主云中,云中雷啍啍(tun),如怒声,昼逾晦。乃改前宋少保、右丞相、信国公,天乃霁”。
明初1367年,顺天符学文丞相祠在此设立.以供后人祭拜.
文丞相祠已毁于建国前,现在的祠是按照1930的图纸文革后重新建造的.占地600平米,分前,后二进院.一走进前院,就先看到现在文人写的楹联:
“地老天荒,不忘一部中华史;山呼海啸,齐唱千秋正气歌.”
院的右墙碑刻着文丞相囚于此地时写的”正气歌”
穿过前院就是正殿了,在文天祥半身塑像后面的屏风上有毛泽东手书的文相在"过零丁洋"中的那首名句.
走入后院,先看到的就是那棵枣树了.据说是文丞相亲手所栽.重建时的选址也是由它来定位的. 枣树的主枝干指向南方.被人称作”指南树”,应验着文丞相的诗作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丞相祠,在中国有若干个,府学的这儿的应该是最值得祭拜的了.他囚于此,死于此.人们祭拜他,为他的浩然正气所感动.同时也为他而惋惜: 可怜一介书生,状元之身,怎能带兵打仗呢
我走进时,没见到任何游人,出来时也是这样.很冷清,孤孤零零地坐落在那个角落.与其它地方的文丞相祠比,它太新太小, 太不起眼也太过憋屈了.明清时的建筑没能保留下来,很遗憾,它原本不该这样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