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参加活动~~我的一周搭配日记 加续最后一套382楼 (2009-11-2) VIVIbear · 澳洲葡萄酒白话版之 Sauvignon Blanc (2009-10-25) patrickzhu
· 2005最后的晚餐 (2006-1-2) 小米 · 美食接龙----鲜虾西兰花---坏蛋甲接招:西兰花或虾 (2008-2-20) jl162401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edith921

[北美]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禁止19岁以下人士进行性别转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9 21: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rel 发表于 2025-1-29 20:51
我之前就是说这个,需要普及医学知识,承认有第三种性别,不确定的都到那里去,而不是简单的人分成两类,甚 ...

sex与gender是不同的概念

你也是知道的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1-29 22: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12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12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12oz 于 2025-1-29 21:04 编辑
软件工人 发表于 2025-1-29 18:28
请问,你为什么会觉得有人“想把这70%到80%具有性别焦虑的青少年一刀切”?

美国关于治疗性别焦虑症的医 ...


请问,你为什么会觉得有人“想把这70%到80%具有性别焦虑的青少年一刀切”?

美国关于治疗性别焦虑症的医学和法律要求我不太清楚,但澳洲的我了解一点,除了无需医疗手段的Social affirmation,青春期阻断治疗和荷尔蒙治疗都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医生、家长和孩子三方任何一方有异议就要上法庭,而且做变性手术必须年满18岁。医学界把治疗性别焦虑症的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本来就是为了让患者尽可能避免不可逆的荷尔蒙治疗和变性手术,并降低患者中途后悔的成本。根据chatgpt的回答,未成年患者最后接受变性手术的比例本来就只有10-30%。所以,并不存在所谓的“一刀切”。

-- 特朗普要求性别转换必须满19岁,虽然比澳洲严格一点点(你说的18岁),不觉得这里有什么根本性的争议。

另外chatgpt并没有说 [未成年患者最后接受变性手术的比例本来就只有10-30%], 而是 [而大约20%-30%的青少年则可能会继续感到性别不一致,并在成年后继续保持与生理性别不一致的认同,这些人可能会选择医学干预]。理解这部分青少年应该是在成年后继续感到性别困扰,进而选择变性手术。

不过这里好像跟 [有人“想把这70%到80%具有性别焦虑的青少年一刀切”] 没有比较强的因果关系。

实际上应该从医学、心理和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包括性别转换在内的LGBT+,让大众对其平等的接受和理解。然而以这次巴黎奥运会的宣传为例,某些人和方面似乎将LGBT+议题变成了一种时尚,并加以推波助澜,让我十分怀疑其动机。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sun-shine + 3 感谢分享
krel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拒绝杠精文化,拥抱常识!

读书少,别骗我!

发表于 2025-1-29 23: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软件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软件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2oz 发表于 2025-1-29 22:03
请问,你为什么会觉得有人“想把这70%到80%具有性别焦虑的青少年一刀切”?

美国关于治疗性别焦虑症的医 ...

未成年性别焦虑症患者里有多大比例最终会接受变性手术?

未成年时期被诊断为**性别焦虑症(Gender Dysphoria, GD)**的个体,最终接受变性手术的比例因研究方法、文化环境、医疗可及性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1. 未成年性别焦虑者最终接受变性手术的比例

研究数据显示,10%~30% 的未成年性别焦虑患者最终会接受某种形式的变性手术(如胸部手术、生殖器重建手术)。

其中,更多人会选择激素治疗,而手术通常在成年后才考虑。


2. 影响最终接受手术的关键因素

1. 青春期阻断剂和激素治疗:

一些未成年患者会使用青春期阻断剂(Puberty Blockers)来推迟青春期发展,以便在成年后做出更稳定的决定。

研究发现,大约 70%~98% 的接受青春期阻断剂的未成年人最终会继续接受跨性别激素治疗,其中一部分人最终接受手术。



2. 自然解脱(Desistance) vs. 持续性(Persistence):

早期研究(主要针对青春期前儿童)发现,一部分儿童在青春期后不再经历性别焦虑(即“自然解脱”现象),比例在 50%~80% 之间。

但对于进入青春期后仍有明显性别焦虑的青少年,他们持续认同跨性别身份的概率较高,并可能选择手术。



3. 社会与文化因素:

在跨性别医疗较为发达、支持性较高的地区(如荷兰、北欧等),接受手术的比例可能更高。

在文化或法律限制较多的国家,变性手术的可及性较低,导致比例偏低。




3. 结论

虽然并非所有未成年性别焦虑者最终都会接受变性手术,但在青春期后仍然经历性别焦虑的个体中,有相当比例会选择激素治疗,并在成年后进一步考虑手术(约 10%~30%)。但由于未成年人通常不能直接进行手术,因此这一决策通常发生在成年之后。

如果想了解具体的统计数据,可以参考跨性别健康相关的长期研究,如荷兰的“Dutch Protocol”或美国的**WPATH(世界跨性别健康专业协会)**发布的研究数据。

论坛发帖对事不对人,得罪之处请见谅!

发表于 2025-1-30 00: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medrea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medrea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immyshi 发表于 2025-1-29 11:05
就凭这个,特朗普值这个总统位置。

我这几天在想,如果特朗普能拨乱反正,让社会回归正常,他和老婆发摸因币赚钱的事就算了,毕竟人无完人,他功远大于过,我继续当他的粉丝吧

发表于 2025-1-30 01: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mintaoau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mintaoau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建国同志必须死 不然还怎么搞 安排上

发表于 2025-1-30 02: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凯瑟琳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凯瑟琳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gaox 发表于 2025-1-29 19:35
有当年闭关锁国60 70年代的国人斥责资本主义腐朽 一天天烂下去的感觉

嘲笑听邓丽君的歌曲是靡靡之音 黄 ...


肥胖对身体不好,不能算社会进步

不能比烂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1-30 03: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n-shi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n-shi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软件工人 发表于 2025-1-29 19:28
请问,你为什么会觉得有人“想把这70%到80%具有性别焦虑的青少年一刀切”?

美国关于治疗性别焦虑症的医 ...

既然你对澳洲的变性 需要18岁,需要父母,孩子都同意,这些事情很满意。 说明你还有点良知和常识。

你嘴里说对美国不了解, 但是Trump 把变型改成19岁, 你有什么可以反对的呢?   
即使完全不了解, 这个帖子里面反应的现实就是 , Baiden 政府下, 变性可以是孩子的自主选择, 可以年小到7岁。  -- 你支持Baiden政府的决定吗?


还是你只是为了反对Trump 而反对。哪怕他的政策更是符合人性和常识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Lynette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如是心﹐如是境﹐如是念彌陀

发表于 2025-1-30 07: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iajiar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ajiar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手动点赞,功德无量

发表于 2025-1-30 07: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to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to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vini 发表于 2025-1-29 10:58
希望这个澳洲能跟上,别在小学普及各种同性恋的故事了,just let kid be kid ...

我相信工党不会听的

发表于 2025-1-30 08: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la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la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2oz 发表于 2025-1-29 09:38
有些人鼓励和推动甚至不能合法喝酒的青少年乃至儿童去做不可逆的改变一辈子的变性决定,应该把那些人统统下 ...

应该把那些人通通下地狱。

发表于 2025-1-30 08: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软件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软件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软件工人 于 2025-1-30 08:34 编辑
sun-shine 发表于 2025-1-30 03:38
既然你对澳洲的变性 需要18岁,需要父母,孩子都同意,这些事情很满意。 说明你还有点良知和常识。

你嘴 ...


顶楼的新闻说得很清楚,特朗普的禁令里包括了青春期阻断剂和荷尔蒙治疗,他把这两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包括中国)都已使用多年的治疗未成年性别焦虑症的医学手段称为“化学残害”,这不但大大增加了患性别焦虑症孩子自残自杀的几率,也是对医生职业道德的无端污蔑。

我39楼就说过,中国教育界对LGBT的态度跟塔利班基本没两样,所以大部分中国人对跨性别者的成因、治疗方式、相关法律法规都一无所知,也不愿意去了解。你的言论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但凡对治疗性别不安症的医学流程有一丁点了解的人,都不可能相信“7岁孩子自主变性”这种屁话。

大部分人反对医学治疗未成年性别焦虑症孩子的动机跟良知和常识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宁可日复一日地哭嚎“救救孩子”,也不愿意花10分钟了解一下相关的医学和法律常识。他们既不关心这些治疗挽救了多少孩子的生命,也从来没有想过如果自己的孩子得了性别焦虑症该怎么办。相对于良知和常识,他们更热衷于“变态政府鼓励变态医生勾结变态教师欺骗弱智父母引诱正常孩子做变性手术”的荒谬传言。

性别焦虑症是种病,会导致很高的自残自杀率,所以必须得到医学治疗。如果连这个基本事实都不愿承认,就不要扯什么良知和常识了。就好像很多穆斯林看重处女膜,跟纯洁专一没有一毛钱关系,纯粹是因为保守无知。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krel + 3 安慰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论坛发帖对事不对人,得罪之处请见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1-30 10: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12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12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软件工人 发表于 2025-1-30 07:31
顶楼的新闻说得很清楚,特朗普的禁令里包括了青春期阻断剂和荷尔蒙治疗,他把这两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包 ...


长期使用激素对身体绝对有长期影响,荷尔蒙类也会对发育形成长期影响。在未成年前禁止使用这些药物是正确的。

----
Chatgpt


使用青春期阻断剂、雌激素或睾酮等激素对青少年确实可能会有长期影响。这些治疗方法通常用于跨性别者或性别认同障碍者,以帮助他们在青春期的早期阶段干预性别发展,减缓或阻止某些生理特征的发展,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时间来探索性别认同。

1. 青春期阻断剂

青春期阻断剂(例如,GnRH激动剂)是用于抑制青春期性别特征发展的药物。它们通常用于那些在青春期前后出现性别认同困扰的青少年。这些药物可以延迟性别特征(如乳房发育、声音变化、体毛增长等)的出现。

长期影响:

骨密度:青春期阻断剂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尤其是如果长期使用(超过两年)。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对骨密度的建立至关重要,阻断剂可能导致骨密度下降,增加骨折的风险。

生育能力:虽然阻断剂本身不会直接影响生育能力,但它们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的未来选择。例如,长期使用青春期阻断剂可能影响卵巢或睾丸的发育,从而影响生育能力。

认知和情绪发展:尽管尚无充分证据表明青春期阻断剂会直接影响认知能力,但任何对青春期进程的干预都有可能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和心理发展。青春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任何干预都可能带来长期的心理效应。


2. 激素治疗(雌激素和睾酮)

雌激素和睾酮是跨性别治疗中常用的激素,分别用于女性向男性和男性向女性的激素治疗。这些激素可以帮助青少年发展与其性别认同一致的生理特征。

长期影响:

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激素治疗对生育能力有显著影响。雌激素和睾酮都可能影响生育能力,特别是长期使用时,可能导致不育或减少生育能力。很多青少年在开始激素治疗之前会被建议考虑保存生育能力(如冷冻卵子或精子)。

心血管健康:长期使用睾酮或雌激素可能会影响心血管健康。例如,雌激素治疗可能增加血栓的风险,而睾酮治疗可能增加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的风险。需要定期监控这些健康指标。

骨密度问题:与青春期阻断剂类似,雌激素和睾酮的使用也可能对骨密度产生影响。长期使用这些激素可能会导致骨密度变化,需要通过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措施来管理这一风险。

心理影响:虽然激素治疗通常有助于改善性别认同和心理健康,但也可能带来一些情绪波动或心理适应问题。治疗过程中,青少年可能需要定期的心理支持来帮助他们应对这些变化。


3. 综合考虑

尽管激素治疗和青春期阻断剂可以帮助青少年缓解性别焦虑和性别不一致感,但它们也可能带来一些长期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治疗的决定通常是经过详细评估和医疗团队的协作过程,包括心理咨询、医学评估和家庭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全面了解这些治疗的所有长期影响,因此,对于接受这些治疗的青少年,需要进行长期的医学监测和心理支持,以确保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能够得到适当的护理。

总结

青春期阻断剂、雌激素和睾酮对青少年的长期影响尚在研究中,虽然它们可以有效帮助青少年在性别认同方面获得更好的心理和生理支持,但也需要注意其对生育能力、骨密度、心血管健康等方面的潜在影响。因此,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的医学评估,并提供持续的医疗支持和监控。




拒绝杠精文化,拥抱常识!

读书少,别骗我!

发表于 2025-1-30 11: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q052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q052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lave 发表于 2025-1-30 08:04
应该把那些人通通下地狱。



这女人让三个亲儿子都穿成女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Free speech is meaningless unless you allow people you don't like to say things you don't like. "

By Elon Musk

发表于 2025-1-30 11: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软件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软件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软件工人 于 2025-1-30 11:56 编辑
12oz 发表于 2025-1-30 10:42
长期使用激素对身体绝对有长期影响,荷尔蒙类也会对发育形成长期影响。在未成年前禁止使用这些药物是正确 ...


很多(如果不是大多数的话)医学治疗和药物都是有风险和副作用的。有副作用就要禁止使用的话,医院别去了,药也别吃了,生了病自己在家扛吧。

一种治疗方法或药物,能够被医学界长期广泛使用,在现阶段一定是利大于弊的。即使要禁止,也应该是因为发现了未知的严重副作用证明其弊大于利,或者发现了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手段,而不是行政干预。

得了病需不需要治、怎么治、什么时候治,这些应该听医生的还是听总统的?这才是考验常识的问题。

一种会导致30%自杀率60%自残率的疾病应不应该被禁止医学治疗?这才是考验良知的问题。

未成年性别焦虑症(Gender Dysphoria, GD)患者的自杀风险较一般青少年群体更高。研究显示,跨性别青少年因心理健康问题而经历自杀念头、自残行为或自杀未遂的比例远高于非跨性别青少年。以下是相关数据:

1. 跨性别青少年的自杀风险数据

1. 自杀念头(Suicidal Ideation):

50%~70% 的跨性别青少年曾经有过自杀念头。

相比之下,普通青少年群体的自杀念头比例约为 15%~20%。



2. 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

大约 30%~50% 的跨性别青少年曾尝试自杀。

普通青少年群体的自杀未遂率约为 5%~10%。



3. 自残行为(Self-harm):

超过 60% 的跨性别青少年有过自残行为,如割腕、烧伤自己等。




2. 影响自杀风险的关键因素

以下因素会显著影响跨性别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自杀风险:

社会支持:如果家庭、学校和朋友支持跨性别身份,自杀风险会大幅降低。

性别认同焦虑:未能得到肯定的性别认同可能加重心理压力。

医疗可及性:青春期阻断剂、激素治疗等医疗干预可能减少心理痛苦,但获取这些医疗资源因地区而异。

歧视和欺凌:在学校或社交环境中遭受欺凌、排斥或暴力会增加抑郁和自杀风险。

心理健康状况:许多跨性别青少年同时患有焦虑症、抑郁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3. 研究支持

美国《跨性别平等全国调查》(2022):报告显示 42% 的跨性别青少年曾尝试自杀。

Trevor Project(2021):该组织调查发现 52% 的跨性别和非二元青少年有严重自杀念头,20% 曾尝试自杀。

JAMA Psychiatry(2021)研究:研究发现,支持性环境和医疗干预可将跨性别青少年的自杀风险降低约 60%。


4. 结论

未成年性别焦虑症患者的自杀风险较高,50% 以上可能有自杀念头,约 30%~50% 曾尝试自杀。但如果获得良好的家庭支持、社会接纳和适当的心理或医疗干预,自杀风险可以显著降低。因此,提高社会对性别焦虑青少年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减少自杀率至关重要。

论坛发帖对事不对人,得罪之处请见谅!

发表于 2025-1-30 12: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un-shine 发表于 2025-1-30 02:38
既然你对澳洲的变性 需要18岁,需要父母,孩子都同意,这些事情很满意。 说明你还有点良知和常识。

你嘴 ...

【变性可以是孩子的自主选择, 可以年小到7岁】

有实例吗?可否列举

Biden都两次拼写成了Baiden 你当是汉语拼音呢?

短短五个字母 高频率出现的美国前总统的名字都不会正确拼写

哈哈

发表于 2025-1-30 13: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12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12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软件工人 发表于 2025-1-30 10:50
很多(如果不是大多数的话)医学治疗和药物都是有风险和副作用的。有副作用就要禁止使用的话,医院别去了 ...

这些青少年中,约有70%-80%最终会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而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这些青少年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这么高的比例不能忽视。

虽然许多药物都有副作用,但大多数副作用是可控的。激素和阻断剂所带来的长期不可逆的影响,远不是普通药物副作用能比较。

现在有人有意无意的推动这一问题的过度甚至歪曲的宣传(鄙视法国人及其同类),加剧了这些青少年的困扰,使其情绪和行为更加激进,这种做法非常不负责任,或者非常不道德。现代大家已经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应该教育和改变公众社会包括LBGT+人群,必须以平和平等和尊重的心态接受不同的群体包括自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拒绝杠精文化,拥抱常识!

读书少,别骗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1-30 14: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bric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bric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行政命令没用的,又不是法律,也未必执行,随时会被废除。

发表于 2025-1-30 14: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r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r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krel 于 2025-1-30 14:08 编辑
xq052b 发表于 2025-1-30 11:41
这女人让三个亲儿子都穿成女孩


右边两个明显是男装,左边的,也就是男装变了个颜色。这只不过是穿衣服的选择,跟变性其实没什么关系

发表于 2025-1-30 15: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软件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软件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软件工人 于 2025-1-30 15:57 编辑
12oz 发表于 2025-1-30 13:40
这些青少年中,约有70%-80%最终会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而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这些青少年造成不可逆的伤 ...


100%的人最终都会死掉,所以病痛就不用治了?

我们在讨论的是一种会导致30%自杀率60%自残率的疾病,副作用太大禁止治这种话,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可以说,接受过治疗的患者可以说,你我有什么资格说?

如果你朋友的孩子得了性别焦虑症,在家里试图自残甚至自杀,医生说要治,朋友也觉得该治,你作为一个健康的非医学人士,在旁边说副作用太大别治了,说不定熬几年就好了,你觉得朋友会是什么反应?
论坛发帖对事不对人,得罪之处请见谅!

发表于 2025-1-30 16: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awinn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awinn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杨永信风生水起的国家里养育出来的人,会赞同特朗普真是毫不意外啊

话放这里,反智脑残才会觉得性别异化现象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原因,而不是生物化学层面的自然环境的影响。

决定人的要素就是一系列的基因,荷尔蒙和化学反应。男性娘化生殖力断崖式降低是被周围的坏人带坏的吗?不是,是因为塑化剂。是进化也好,是退化也罢,化学物质对人这个物种改变客观存在不可逆。LGBTQ不过是让人类社会能更好的适应这个渐进的现实罢了

发表于 2025-1-30 17: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12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12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12oz 于 2025-1-30 16:35 编辑
软件工人 发表于 2025-1-30 14:56
100%的人最终都会死掉,所以病痛就不用治了?

我们在讨论的是一种会导致30%自杀率60%自残率的疾病,副作 ...


所以你认为为了这20%-30%最终会转换性别的人牺牲了那70%-80%的人是值得的。我不敢苟同。

何况那70%-80%的人成年后对自己生理性别认同了,但是自己的身体留下了后患(例如骨密度问题)和相反的性特征,那些人会不会很痛苦,极端点会有自杀倾向呢?

上文我也说了,现在有人在推波助澜让有性别困惑的青少年心理和行为更加激进,医学和从社会和心理结合让大家更加平和的接受这种问题应该是更好的办法。

拒绝杠精文化,拥抱常识!

读书少,别骗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1-30 17: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449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449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是拨乱反正

发表于 2025-1-30 17: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r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r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awinner 发表于 2025-1-30 16:55
杨永信风生水起的国家里养育出来的人,会赞同特朗普真是毫不意外啊

话放这里,反智脑残才会觉得性别异化现 ...

娘化不是病,娘化之后不接受自己,想自残自杀,是病

发表于 2025-1-30 17: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软件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软件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软件工人 于 2025-1-30 17:44 编辑
12oz 发表于 2025-1-30 17:01
所以你认为为了这20%-30%最终会转换性别的人牺牲了那70%-80%的人是值得的。我不敢苟同。

上文我也说了, ...


请问那70-80%的人里有多少接受了青春期阻断和荷尔蒙治疗?接受治疗的人里有多少表示后悔了?有多少出现了不可逆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相对患病时期的自杀自残风险哪个更严重?“牺牲了70%-80%的人”的说法是从何而来的?

我上个帖子说得很清楚,我们在讨论的是一种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精神痛苦、可能导致30%自杀率60%自残率的疾病,医学治疗值不值得,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可以说,接受过治疗的患者可以说,你我有什么资格说?一个与患者无关的健康外行人,凭什么干预病人该不该得到专业救治?

麻烦你看一下这篇文章,然后告诉大家,文中患者承受的巨大痛苦是谁“推波助澜”导致的?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去帮助他们?

在跨性别青少年门诊,目睹中国家庭的撕裂
https://h5.ausyx.cn/news/191389
论坛发帖对事不对人,得罪之处请见谅!

发表于 2025-1-30 17: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12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12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软件工人 发表于 2025-1-30 16:36
请问那70-80%的人里有多少接受了青春期阻断和荷尔蒙治疗?接受治疗的人里有多少表示后悔了?有多少出现了 ...

我上个帖子说得很清楚,我们在讨论的是一种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精神痛苦、可能导致30%自杀率60%自残率的疾病,医学治疗值不值得,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可以说,接受过治疗的患者可以说,你我有什么资格说?一个与患者无关的健康外行人,凭什么干预病人该不该得到救治?

-- 很多人虽然不是医学专家,但是也不是无知到对青少年的心理完全不理解。何况这个问题你觉得只能完全依赖专家,而跟社会习俗文化氛围无关吗?如果有关系的话,更多人参与和理解是完全必要的。
拒绝杠精文化,拥抱常识!

读书少,别骗我!

发表于 2025-1-30 18: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12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12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软件工人 发表于 2025-1-30 16:36
请问那70-80%的人里有多少接受了青春期阻断和荷尔蒙治疗?接受治疗的人里有多少表示后悔了?有多少出现了 ...


还是按照chatgpt:

数据比例:

    根据一些医学研究,**大约20%-30%**的青少年可能会在青春期选择使用青春期阻断剂或激素治疗来缓解性别不一致感,而这部分青少年通常是经历了长期的性别认同困扰,且得到了专业的心理评估和支持。
    对于那些最终认同自己生理性别的青少年,绝大多数通常不会选择进行这些医学干预治疗。虽然这些青少年曾经经历过性别困扰,但随着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他们的性别认同最终会趋于与生理性别一致,并不需要进行性别确认治疗。

性别认同困扰与医学干预的关系

性别认同困扰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家庭支持、社会接受度、个人的心理发展等。大多数经历性别困扰的青少年在认同逐渐稳定后,并不会选择激素治疗或手术,因为他们最终的性别认同与生理性别一致。

但是,对于那些持续感到性别不一致并且最终认同为跨性别的青少年,他们可能会在成年前或成年后选择激素治疗和其他医疗干预,来帮助他们实现性别确认。

---------

那些选择使用青春期阻断剂或激素治疗的青少年如果得到更好的“家庭支持、社会接受度、个人的心理(辅导)“,是否最终能够解除性别困惑?无论如何那些青少年能从心理上更加平和而不是极端,更容易走过情绪多变的青春期而进入成熟,能做出更理智更符合自己需要的决定。
拒绝杠精文化,拥抱常识!

读书少,别骗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1-30 18: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软件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软件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2oz 发表于 2025-1-30 17:44
我上个帖子说得很清楚,我们在讨论的是一种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精神痛苦、可能导致30%自杀率60%自残 ...

我问的实质性问题你一个都没有正面回答,光是一个劲地提出假设,说不定这样,说不定那样。禁止一项医学界广泛接受且使用多年的治疗手段,需要的远远不止你一个外行人的假设,大量的患者反馈、临床数据、研究报告都是必须的。你轻飘飘地做个假设,别人就要冒着孩子自残自杀的风险,请问凭什么?医生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你呢?

你要搞明白一点,对绝大多数家长来说,接受自己孩子可能患有性别焦虑症这个事实是非常困难的,家长把孩子领去看专科门诊的时候,情况往往已经很严重了,甚至可能孩子已经表现出了自残自杀的倾向。再次建议你看看我上面贴的报道,很多父母都是在孩子以死相逼的情况下才让孩子接受治疗。如果存在你想象中的“更好的办法”,谁会不去尝试?
论坛发帖对事不对人,得罪之处请见谅!

发表于 2025-1-30 18: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12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12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12oz 于 2025-1-30 17:30 编辑
软件工人 发表于 2025-1-30 17:18
我问的实质性问题你一个都没有正面回答,光是一个劲地提出假设,说不定这样,说不定那样。禁止一项医学界 ...


大家都是从网上找论据(除非你亲眼目睹此类问题),你就说哪个论点只是假设的不切实际吧。至于你说的不容许一个外行人讨论这个问题,我之前已经回答了。
拒绝杠精文化,拥抱常识!

读书少,别骗我!

发表于 2025-1-30 18: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软件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软件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2oz 发表于 2025-1-30 18:13
还是按照chatgpt:

数据比例:

Social affirmation和心理辅导本来就是治疗性别焦虑症的重要环节,青春期之前的患者不接受任何医学治疗,缓解病情靠的就是Social affirmation和心理辅导。如果有效果,自然不用进行后续环节的治疗。它们和药物治疗之间是渐进补充的关系,不是替代关系。

但是,Social affirmation恰恰是中国家长最反感的,学校教孩子把男(女)生当女(男)生对待,这就是赤裸裸的洗脑啊。如果对性别焦虑症的治疗只局限在医学手段,那反而太平了,因为中国就是这么干的。中国治疗性别焦虑症的医学手段跟澳洲毫无区别,也是18周岁就可以手术变性,只是不搞Social affirmation。只要不给我孩子“洗脑”,性别焦虑症孩子是自杀了还是变性了,没人在意。
论坛发帖对事不对人,得罪之处请见谅!

发表于 2025-1-30 18: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软件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软件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2oz 发表于 2025-1-30 18:25
大家都是从网上找论据(除非你亲眼目睹此类问题),你就说哪个论点只是假设的不切实际吧。至于你说的不容许 ...

你搞错了,我立足的根本是对现代医学和医生职业道德的信任,我已经反复强调,一种治疗方法或药物,能够被医学界长期广泛使用,在现阶段一定是利大于弊的。即使要禁止,也应该是因为发现了未知的严重副作用证明其弊大于利,或者发现了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手段,而不是行政干预。

如果你觉得很多儿科医生都是变态人渣,有更好的治疗手段而不用,那我们就没有讨论下去的必要了。

你在没有拿出任何患者反馈、临床数据、研究报告的情况下呼吁禁止治疗一种致命疾病,因为你觉得可能有“更好的办法”,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不切实际的?
论坛发帖对事不对人,得罪之处请见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