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在家自己教中文 (2010-4-28) 春来草自青 · 蓝山红叶,大风的感觉 (补充了地图) (2009-4-30) alextzj
· 我爱我家征文活动 我的第二故乡 (2010-9-4) lilierong · 几个尿片品牌之比较 (2009-1-4) 涵妈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缓缓

中国文化精髓中,哪些你希望孩子学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5 09: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o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o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要告诉孩子:贪小便宜吃大亏!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2-5 09: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阿默默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阿默默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文化传统里 中国家长最传承的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缓缓 + 2 true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2-5 1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rahma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rahma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习一下,真的不太清楚中华文化有什么精髓。

我个人希望的是小孩能够读懂中文,文化的东西只能让他慢慢接触了。郁闷的是已经5岁了还不会用筷子
鬼叫你穷呀,顶硬上呀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2-5 10: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阿默默 发表于 2012-12-5 09:44
中国文化传统里 中国家长最传承的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么……

有道理,呵呵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2-5 10: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D妈妈 于 2012-12-5 10:19 编辑
笨鸟飞飞 发表于 2012-12-5 08:52
要想分清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得先读几本流传千年的书籍,蒙学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等。坛子里讨 ...


读了三字经,才知道有糟粕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2-5 10: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oni 发表于 2012-12-5 09:43
还要告诉孩子:贪小便宜吃大亏!

这算精华,还是去糟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2-5 10: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yflow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yflow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妈妈 发表于 2012-12-5 10:20
这算精华,还是去糟粕

这是精化,不是糟粕。但主要是对友人。

发表于 2012-12-5 10: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文化是在变的,“精髓”也在变,三纲五常在封建时代是钦定的文化精髓,现在三纲已经是明确无误的糟粕。  若说有精髓,便是与普世价值一致的价值观,比如仁。
所以孩子不需要特意学中国文化的价值观,现代文明的普世价值观就足以使孩子成为一个适应现代文明的好人。
接触中国文化是为让孩子对自己的民族和家人有深入的理解和接纳。中国文化里有好的——在现代文明中仍然适用的部分,也有“坏的”——违反普世价值、不再适用现代社会的部分。都可以接触,接触时用 CRITICAL THINKING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0 收起 理由
john-2204 + 3 感谢分享
冬迹之樱 + 2 我很赞同
缓缓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2-5 10: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yflow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yflow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妈妈 发表于 2012-12-5 10:18
读了三字经,才知道有糟粕


糟粕有,但看是对谁。还是要因材施教吧。

比如愚忠愚孝之类,大家都觉得是糟粕,可是面对在澳村长大的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的孩子,我觉得给他点孝道的概念还是好的。要不然自我膨胀的没边。我是指对我家的小霸王,不代表一般。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缓缓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2-5 10: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tzh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tzh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读读弟子规挺好,里面一些做人的道理很早其实就有了。孩子读读,跟他讲讲怎么做人,以后长大或多或少总有些帮助。
我家阿宝2岁开始读弟子规,刚开始兴趣高高,背得滚瓜乱熟,现在一点兴趣都没有,估计全忘了。

发表于 2012-12-5 10: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anxy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anxy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牵黄擎苍 发表于 2012-12-4 21:27
我觉得抛弃那些虚的,保留那些符合人性和正能量的就可以学习和发挥。

比如柳下惠的故事,有儿子的千万不能 ...

一直觉得柳下惠估计先天不足
Orz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2-5 11: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天眼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天眼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忠孝

发表于 2012-12-5 11: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OTUDO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OTUDO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这个精髓单指中国文化特有而其他文化没有的话,

我实在想不出中华文化有什么精髓,倒是想起很多糟粕。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2-5 11: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春来草自青 发表于 2012-12-5 10:35
中国文化是在变的,“精髓”也在变,三纲五常在封建时代是钦定的文化精髓,现在三纲已经是明确无误的糟粕。 ...

我喜欢这段文字

发表于 2012-12-5 11: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gar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gar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实际上所谓的"普世价值"也是随时间而变的,几千年前的普世价值肯定和现在的不同

人性是一样的,所以各国的价值也差不多,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古代其他文明中就差不多

但中国毕竟有自己的文化,因为中国文化并不是强势文化,所以很多"精髓"丢失了,比如中国的阴历和节气,是特有的而且很实用,但现在全世界都用阳历,本来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既然我们选择了阳历,也就即成事实了

其他文化比如尊老爱幼什么的,因为中国是大家庭文化,放在大家庭里很管用,但西方的小家庭文化已经被海外华人接受成为主流,所以本来的"精髓"好象也变成了"糟粕",经常看到足迹有子女抱怨父母的帖子,就是因为文化接受不同了

时过境迁,即使"普世文化"也没有永远不变的

孔子云,逝者如斯夫,是也
参尕儒:水中倒影着美丽的白塔
Reflection in the water with a beautiful Baita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2-12-5 11: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uoz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uoz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以前学的古文里有些话太精辟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中国文化里的糟粕也不少,比如,攀比,嫌贫爱富,缺少公益心,官大一级压死人。。。。。。

CPA, Tax Ag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2-5 11: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gar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gar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uozuo 发表于 2012-12-5 11:36
以前学的古文里有些话太精辟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实我们忘记说我们身边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每个足迹网友全部都在用的:

中文

我们还在这里码字,就是精华还没丢

更典型的是中国的古诗,没有任何其他文字可以写得这么精髓、简洁、对仗工整
参尕儒:水中倒影着美丽的白塔
Reflection in the water with a beautiful Baita

2013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2-5 11: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冬迹之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冬迹之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asonliu234 发表于 2012-12-4 22:28
其实 去学一下围棋

就能知道

这要花一辈子去修炼的

在澳洲这么简单的环境中,ABC不会费劲学的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2-5 11: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人提国画,古诗词,戏剧吗?

2013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2-5 11: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冬迹之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冬迹之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angaru 发表于 2012-12-5 11:43
其实我们忘记说我们身边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每个足迹网友全部都在用的:

中文

精髓是古文,古诗

除非专业学中文,才能欣赏到精髓

有没有父母敢于为了传承精髓,而放弃钱途的?  

发表于 2012-12-5 11: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angaru 发表于 2012-12-5 11:29
实际上所谓的"普世价值"也是随时间而变的,几千年前的普世价值肯定和现在的不同

人性是一样的,所以各国 ...

是啊,普世价值也在变化,100年前父母和老师体罚孩子在世界主要国家都是可接受的行为,现在已经大大不同了。
我们是生活在现代,当然要以现代文明准则为价值观,可以试着做得比普通水平更好,却没理由采用落后的标准。

大家庭并非中国独有,穆斯林、印度、意大利、墨西哥都有重视大家庭的传统。是以大家庭为重,还是以小家庭或个人为重,这跟生活方式更有关系,选择了大家庭生活的人会强调孝道和亲戚互相帮助支援为首要美德,选择了小家庭的人会强调独立为更重要的美德。跳出文化的局限来看这些传统和价值观会理解道德的来源而少些纠结。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2-5 11: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gar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gar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BC肯定会丢掉很多中国文化的,比如你随便说个成语他们都一脸茫然的样子

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以后可以听懂我的话,不然交流何来

发表于 2012-12-5 11: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牵黄擎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牵黄擎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妈妈 发表于 2012-12-5 10:51
没人提国画,古诗词,戏剧吗?

有想到来着,古琴和古建筑,可是孩子们能学的来吗?
中华文化陶冶情操是不错的,但现如今学以致用是不大可行的。

2013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2-5 1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冬迹之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冬迹之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妈妈 发表于 2012-12-5 11:51
没人提国画,古诗词,戏剧吗?

儿子小学2年级的时候,老外老师教他们国画, 他画的还不错, 后来没有继续,略有遗憾

家里老人看地方戏剧,女儿很好奇

感觉自己做父母的对文化精髓兴趣不足,没有极力传播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2-5 1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angaru 发表于 2012-12-5 11:53
ABC肯定会丢掉很多中国文化的,比如你随便说个成语他们都一脸茫然的样子

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以后可以听懂我 ...

ABC要完全听懂前30年生活在中国的你说的话,其实难度不小,呵呵。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2-12-5 11: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uoz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uoz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妈妈 发表于 2012-12-5 11:51
没人提国画,古诗词,戏剧吗?


我倒是想到中医了,针灸,刮痧,中药,都很神奇,可学起来就难了,我们都知之甚少。
CPA, Tax Ag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2-5 12: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gar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gar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cangaru 于 2012-12-5 12:04 编辑

说到古诗,普通华人就很有体会了,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朗朗上口的词句,触动心灵的体会,不需要专业学中文就可以一辈子忘不了了

我还没看到过其他国家的语言可以写出中国古诗那样对仗工整的诗句
参尕儒:水中倒影着美丽的白塔
Reflection in the water with a beautiful Baita

发表于 2012-12-5 12: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gar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gar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冬迹之樱 发表于 2012-12-5 11:52
精髓是古文,古诗

除非专业学中文,才能欣赏到精髓

不必专业学中文啊

华人家长每周送孩子去中文学校,不就是不想失去中国文化吗

说到古诗,普通华人就很有体会了,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朗朗上口的词句,触动心灵的体会,不需要专业学中文就可以一辈子忘不了了
参尕儒:水中倒影着美丽的白塔
Reflection in the water with a beautiful Baita

2013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12-5 12: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冬迹之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冬迹之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angaru 发表于 2012-12-5 12:01
不必专业学中文啊

华人家长每周送孩子去中文学校,不就是不想失去中国文化吗

这个可以有

我家的 就会那么3-5首

发表于 2012-12-5 12: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gar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gar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atrickzhu 发表于 2012-12-5 11:58
ABC要完全听懂前30年生活在中国的你说的话,其实难度不小,呵呵。

这跟年代无关,和中国文化的知识水平有关

以前我有个鬼佬朋友熟读中文,虽然没怎么在中国呆过,但我掌握的成语水平在他之下,所以交流起来没阻力
参尕儒:水中倒影着美丽的白塔
Reflection in the water with a beautiful Baita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