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absent1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bsent1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absent11 于 2018-1-16 04:06 编辑
李圣杰 《You and I》
这个歌手真的不熟,专门去找了他以前的几张专辑来听,感觉是芭乐时代很典型的流水线歌手。
这次来了歌手,看来是想做一个自我突破的,如果不是在周杰伦的演唱会来了两句,或许连这个机会都没有。
选曲非常的大胆,应该也动了不少心思。
一开口的声线就非常的松弛,没有过往苦情歌曲里的油腻和哭腔,第一句结尾的"with out you"的you混声支点非常的清晰。
泛音扎实、通透,让人听起来很有磁性,几次怒音的使用也比恰如其分,有点乡村歌手的味道了。而且整体的舞台效果还是比较完整的,只是4:54的部分破音了,修都修不回来,可能是影响票数的一个原因。(其他还有两个地方也疑似破了,但听不到原版不能确定)
以他的实力而言,这是让我眼前一亮的演出,但是远未达到我心里的及格红线。
因为我一开始看他选这首歌,心里想的是:胆大妄为。
这首歌的原版是A大调。A是所有自然大调里面最清澈的大调,没有过分的明亮、激昂、欢快。
有心人才能从中感受到这清澈背后的孤寂。大调情歌稍微把握不好,就会变成全民K歌,特别这首歌的节拍特别的强烈,不复杂。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事实上最后就是变成了掌声遍地的欢乐颂,完全不符合歌词所要表达的本意。
正因为整首歌的节拍速度是相对简单的,原唱Lady Gaga在预副歌做了几次的切分与追拍的处理。使得整首歌的层次感更加丰富不无聊,而李圣杰同学把他们全部省略了只在音高上做了一些变化,情绪推进显得过于简单直接,最后再串了《what's up》,把本来就不多的情绪积淀扫的干干净净。最后要提一下他略为生硬的肢体语言,让我想起一个姑娘说她呆板男朋友在亲热的时候恨不得念: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We gotta whole lotta money, but we still pay rent
Cause you can't buy a house in heaven
There's only three men that i am serve my whole life
It's my daddy and Nebraska and Jesus Christ.....
李晓东 《后来》
看歌单,觉得大叔是要打质朴牌,结果第一遍副歌鼓和复杂的弦乐就进来了,非常失望。
大叔的声乐技术和语感都相对过时了,这首《后来》的音区又比较平,细节处理的很用心,才能让人起码听得下去。
但是过分的注重细节,又有什么用呢? 作为一位曾经火过的校园民谣的歌手,人生像VCR里那样的坎坷,最后还得跟光良这样的歌手拼细节,格局是不是太小了?有没有点对不起自己经历的人生?
还有那声油腻的大长音,已经第六季了哥们,平时不看歌手的么?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简简单单,走杨乐的风格,就算别人笑我抄袭。
张韶涵 《茉莉花》
有些人年轻时的音色就成熟有味道,好比林忆莲,唱到现在都也有人听。
张韶涵则相反,年轻时的奶声奶气到现在都没变。年轻时主打得青春牌,招揽了一大堆年轻粉丝,如今粉丝大多都已成家立业不再追星,00后又嫌她年纪大,非常难定位市场。
其实张韶涵的唱功还是在线的,高音区的活力没有一丁点的退化,甚至混音技术更熟练了。而且在如此复杂的编曲下,声音还有很强的穿透力。声压这玩意没有持之以恒的练习,很难靠天赋去维持。只是曲式、音色与歌词都有些过于直白简单(也可以理解为纯真),虽然风格不太能接受,但她依然可以算是这届为数不多的实力派,期待她演绎其他歌时的表现。
这届的修音师是不是钱没给够,张韶涵的尾音修的这么生硬,直上直下的非常突兀,很明显不是歌手的问题啊。
张天《Queen Bee》
音色属于烟酒嗓,比较极端的音色,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一样多。中低音区的基本功扎实,高音区处理的有些粗糙,音色毛毛的不够锋利(或许是有意为之,多看几期再做评论)。 律动A+级别,对爵士与灵魂乐感觉抓得很到位。舞台的张力很足,毕竟不算华人,“收”的能力有待观察。另外C5-D5第二换声区不够通透,不知道是否有音域的盲区。
在歌手这样的舞台,风格单一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她作为黑马给我的惊喜,远远比不上迪玛希。中文能力的不足也会很大的限制她在大陆的发展。
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这首歌的审美意义上来讲更偏向邓紫棋的小短腿。
题外话 voulez-vous coucher avec moi ce soir
这句:今晚跟我上床吧
已经从第二季的今晚跟我共度 和谐到了 今晚跟我相聚了 广电总局V5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