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难忘一刻- 和警察的遭遇 (2005-1-20) Aus · 【原创】悉尼换驾照记 (2007-10-1) 7jf
· Carnival Spirit 12天游轮之旅 - Vanuatu及New Caledonia (全部更新完毕!) (2014-8-18) Homers · 发面酥麻花 (2008-8-10) 518may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ppt123

[往事如烟] 我小的时候, 在北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3 0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udoudem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udoudem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真是,真是,小时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可以随便摸,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8-23 01: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nsigh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nsigh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时候还有一种饮料叫红茶菌,自己可以长的。现在想想有点儿后怕,不知那是什么东西。
好像还有紫色的玫瑰茄。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4-8-23 0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姜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姜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那时候自行车都是熬夜排大长队买的,飞鸽Or永久。
大栅栏叫“da SHI  ler ”,天桥有说相声、练抖杆子的,“哈德门”听着够洋气的。
买床印花的床单,美得跟结婚似的。真到领证了,就开始买白布,绣沙发三件套(俩扶手,一枕巾)。买红纸剪喜字,刻龙凤。去大北照相馆拍婚纱照,脸蛋涂得跟桃儿似的。舍不得花5块烫头发,在家用烙铁卷个刘海儿,闻到一股焦味……
那时沙发都铺个针织的沙发巾,图案大多是下山猛虎,仙鹤展翅之类的,赶上自己家请木匠做的沙发,有钱点的都包丝绒面。家具时髦的设计都是老虎腿儿的,过了十来年,又流行组合家具咯。
想结婚,必需品不是房子,是电视机。反正政府不能让人民睡大街,但娱乐生活必须要满足———没新闻联播看可不成!赵忠祥,邢志斌可是几亿人民的偶像。
粮票攒着换鸡蛋,睡觉前把长长的辫子编好,省得起不来床迟到。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0 收起 理由
yang5637 + 2 真枝滴活话剧啊!美轮美奂,国色生香啊!.
keke + 8 好可爱啊

查看全部评分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4-8-23 08: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tsThe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tsThe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北京吉普 发表于 2014-8-22 14:53
小时候的北京。。。不是现在这个样儿
大杂院,蜂窝煤,一家一个煤棚。
快到冬天了,就板儿车往家拉。

自家还打过蜂窝煤。
别君去兮何时还,白鹿已老青崖间。。。

发表于 2014-8-23 08: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tsThe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tsThe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姜姜 发表于 2014-8-23 01:06
那时候自行车都是熬夜排大长队买的,飞鸽Or永久。
大栅栏叫“da SHI  ler ”,天桥有说相声、练抖杆子的, ...

七零后的?
别君去兮何时还,白鹿已老青崖间。。。

发表于 2014-8-23 08: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tsThe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tsThe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WAN叔叔2013 发表于 2014-8-22 11:50
我小时候在北京——早点是马蹄烧饼杏仁茶,好吃便宜,不吃剩钱为的是买个“鼓蔫”捏着玩。
我小时候在北京 ...

我自己做过冰车。
别君去兮何时还,白鹿已老青崖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8-23 08: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tsThe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tsThe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风神膀 发表于 2014-8-22 14:21
更老的,灯绳系床头,收银用绳孑卡子刷过去,收音机一放国际歌知道洗洗睡了, ...


那个夹子好玩,俺家是听隔院的军号。
别君去兮何时还,白鹿已老青崖间。。。

发表于 2014-8-23 09: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ora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ora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racehyh 发表于 2014-8-22 22:21
没错!以前的什刹海真的很美很静很舒服,傍晚夕阳西下时走在银锭桥上,非常美。
自从商业化之后我就再也 ...

小时每周末爷爷带我回家都要路过什刹海,记忆中杨柳垂荫,老人们坐湖边下棋遛鸟,悠闲阿。。。爷爷有时候在那里给我买个三分钱大红果,那就是最幸福的周末阿。原来我们不光都养折耳,还都是80后北京长大的

发表于 2014-8-23 09: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e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e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姜姜 发表于 2014-8-23 01:06
那时候自行车都是熬夜排大长队买的,飞鸽Or永久。
大栅栏叫“da SHI  ler ”,天桥有说相声、练抖杆子的, ...

俺小时候不在北京,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生活就是这样的。
烙铁烫屁帘儿:si52

发表于 2014-8-23 09: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e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e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tsThere 发表于 2014-8-23 07:08
七零后的?

我猜是70左右的。独生子女起源于70年代末,说80后能代表不同的一代人。再次之前我以为65到75的比较有共性。

发表于 2014-8-23 1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长长耳兔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长长耳兔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那时候还有一种玩法“赛双杠“就是两个人同时称起在双杠右侧跳出看谁窜的快,以摸到对方手为赢家输者下杠换下一个,当时玩的那叫一个疯经常把衣服扯破了等晚上家长回来就躲躲藏藏的,记得当时没少挨骂。对了我是和平里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8-23 11: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gern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gern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igernz 于 2014-9-11 22:17 编辑
norahy 发表于 2014-8-23 08:14
小时每周末爷爷带我回家都要路过什刹海,记忆中杨柳垂荫,老人们坐湖边下棋遛鸟,悠闲阿。。。爷爷有时候 ...


又过了两天发现心里依然沉淀了许多的美好,再补上些:

     我小的时候,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在门前加建,甭管多大的院子,哪怕是有几个套院,进去之后都跟走迷宫似的,到处曲里拐弯的。。。
   我小的时候, 在北京,洗澡都是去公共浴室,去的最多的是虎坊桥的清华池,一个月也才去个2-3回,老爸总是要睡上一大觉才肯出来,经常害得我傻等他(没法儿和他联系啊!),不得不看各种修脚,有几回就就服务员点名道姓的叫醒他,总之经常害得我和他狂吼。。。
    我小的时候, 在北京,胡同里时不时传来各种叫卖声,模仿的最像的也是最难忘 的就是那句:磨剪子了(发:类的音),锵菜刀。。。
   我小的时候, 在北京,最难忘 76年龙年大灾年,那年9岁,让俺细细道来:

     先是1月8日周恩来去世,十里长街沿途的天安门长安街军博到处是戴孝的群众泪流满面的为人民的好总理送行。。。后来还出来专门的画册,全是送行场面的历史照片。(可惜那时太小还不懂去收藏)
     接着没过几个月, 7月初十大元帅的朱德相继去世,记得在小学操场上,听广播治丧,结果喇叭了竟然传来了:周恩来治丧委员会的声音,于是操场上一片哗然,平静之后,就是随着老师们在那里使劲挤眼泪,奇怪为什么悼念周总理就那么容易流泪。。。
      再没过多久还是7月,就是惊天动地的唐山大地震了,那夜原本如常安然入睡,可到了夜里,突然被家人用力推醒,睁开睡眼一看:咦,15瓦的长条灯怎么自己就荡起了秋千--大幅度地左右摇摆。。。没见过这架势更谈不上害怕,就听大家喊起来了:不好了,地震了,快跑啊。。。于是抓了件衣服撒腿就跑到了大街上。当时住在琉璃厂,从和平门走到了宣武门,从夜里走到了天亮,后来下起了瓢泼大雨,老爸不顾一切跑回家拿上了雨伞和大块塑料布,后来又转到菜市口在浴池对面吃了顿不能再好吃的山西刀削面,(应该是饿晕了的缘故吧。。。)家是不能回了,哪里空旷安全呢?街坊邻居商量后,想起了虎坊桥路西的工人俱乐部有个小广场,于是和街坊一起赶了过去。。。傍晚时候老爸单位送来许多的竹竿,板子和大塑料布,第二天陆续又送来了更多的用品,于是俺家的临时地震棚就此正式建成,周围一片片各式各样的地震棚也陆陆续续密密麻麻地建了起来,从此今生最难忘的一幕开始了,在哪里认识了许多从未见过面的小孩儿,大人们时不时的回家取各种生活用品,包括衣物碗筷用品和炉子。。。我们小孩儿的快乐是无尽的,每天都玩儿疯了,尤其是对面的水果店西瓜车一来送货,我们这一大帮孩子就蜂拥而上,等着捡摔裂了不要钱的瓜,抢到战利品后又一窝蜂地杀回马路对面的“家”,抄起勺子就开吃,那是这辈子吃过的最甜最酥水也最多的西瓜。。。这样快乐之极的日子应该是一直延续到了9月中旬,才陆续搬回家,学校才开的学。。。
     回家的日子也是难忘,因为时不时还是有余震的预报,家家户户都搭起了双层床,人都睡在下层,每天都要在床前存水,老妈总是自己做饼干和排叉放在床头,(这样的日子至少有持续了一年吧,记不太清了。。。)
    9月了,毛主席去世了,又是一轮的治丧,群众的悼念情绪比起周总理就差老了去了。。。华国锋就此上台,还没几天就是一大政治运动--粉碎四人帮,于是学校又组织我们上天安门去游行庆祝。。。
    那一年,现在想起来,实在不是一般的闹啊!!!

     我小的时候, 在北京,有机会经历各种大事,时间又来到了89年,俺也长大的时候,先是胡耀邦去世,学生们领头游行悼念,一浪高过一浪。。。家也早已搬到了六部口最早的砖楼,紧挨着天安门广场,于是经历了违禁词的点点滴滴和事件的几乎全部。。。看了太多也听了太多经历了太多,忘不掉的是就在家胡同口,有一天和哥去邮局,正赶上了仍催泪弹,雾气先是在高空环绕的,我哥拉着我快往家跑,我想想,这催泪弹到底是啥感觉啊?于是我马上又掉头往回跑,使劲往高里挑,喔噻,转瞬间眼泪哗哗得流啥也看不见了。。。第二天,再路过那里发现路西第一家饭馆门前的小棚上的砖都给拆走了半面墙。。。恐怖啊。。。

     我小的时候, 在北京,最喜欢在皇城根一带溜达,也最爱骑车沿着故宫角楼和景山一带转悠,无论是清晨遛鸟的,还是旭日下的夕阳,那副美丽的画面是连新西兰如画的美景无法比拟的,因为北京除了有自然的美景,更是有沉淀了数百年的文化。。。

     北京的情结,今生不可能抹去,96年定居新西兰,数年后带着儿子回京,让他几乎完整的接受了北京的小学教育,他和我一样也爱皇城根,也爱北海故宫颐和园所有的古建筑,他更爱北京的小吃,让我惊奇的是他居然狂爱喝豆汁,于是年过四十的我随着他开始细细地品起了老北京的豆汁,从此俺才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儿啦!(还得谢谢俺儿子。。。)

    儿子最近忙着考试,等他忙过了,俺鼓励他也感慨感慨,短短的快5年间,他同样经历了太多的难忘:从寄宿到走读,从奥运会的前前后后到参加各类大赛,到拍影视剧Mv和广告,(从西河沿,到菖蒲河公园再到南长街是经常被采景的地方),他经历太多太多的挑战。。。相信姥姥家他也是难忘的,老妈还住在六部口,出门就是中南海,大剧院。。。

     我把今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给了他---让他从北京开始“成长”,放眼去看世界。。。有一次,儿子6岁半的时候就作为国泰的无人陪伴儿童经香港转机两小时,从奥克兰独自回京。就男人而言丰富的经历阅历就是财富。。。过来才两年多,虽然儿子现在英文还有些落后,今年才刚挤入精英,但我相信:他一定是有后劲的,他的目标是后年挤入的NSB。。。无论他将来立足哪里,他的根还是在北京。。。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14 收起 理由
知足者常乐 + 3 感谢分享
bcfc489 + 6 感谢分享
yang5637 + 2 纯北京爷们!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8-23 11: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tsThe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tsThe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gernz 发表于 2014-8-23 10:15
又过了两天发现心里依然沉淀了许多的美好,再补上些:

     我小的时候,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里, ...

89不算小时候了,
能让孩子回去完整上学真的挺好的。
别君去兮何时还,白鹿已老青崖间。。。

发表于 2014-8-23 11: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hy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hy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orahy 发表于 2014-8-23 08:14
小时每周末爷爷带我回家都要路过什刹海,记忆中杨柳垂荫,老人们坐湖边下棋遛鸟,悠闲阿。。。爷爷有时候 ...

握手!不过我家miu不是折耳啦,是英短〜

Me, a typical Aries

发表于 2014-8-23 11: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ora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ora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gernz 发表于 2014-8-23 10:15
又过了两天发现心里依然沉淀了许多的美好,再补上些:

     我小的时候,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里, ...

楼主这些都是做为80后的我没经历过但是听爸妈亲戚讲了很多次的。不过你是从不同视角不同年龄段讲述的。非常难得你把孩子送回北京让他有家有根的概念,做为马上要当娘的我,真的不知道能不能给孩子同样的教育。我觉得你做的非常难得。同时我也不知道现在的北京还能不能提供给我的孩子那种原有的大气,包容,平和,朴实的感觉。

发表于 2014-8-23 11: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hy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hy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iddlehead 发表于 2014-8-22 23:03
还是得在臭球鞋里捂,暖气容易烤干太脆了。

不是最热的时候烤,记得表哥是用湿毛巾包起来烤的
Me, a typical Aries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8-23 11: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hy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hy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eke 发表于 2014-8-23 08:53
我猜是70左右的。独生子女起源于70年代末,说80后能代表不同的一代人。再次之前我以为65到75的比较有共性 ...

其实75-80的个人认为也比较有共性。80的和75的 绝对比 和81的更接近
Me, a typical Aries

发表于 2014-8-23 11: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hy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hy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tsThere 发表于 2014-8-23 10:33
89不算小时候了,
能让孩子回去完整上学真的挺好的。

89那会我算小时候,刚小学3年级,就知道突然有天时刻有大队人马从我家门前那条路过,然后院里的叔叔阿姨们都跑到街上去看。我们也不用上学了,家人嘱咐少出门别去人多的地方。再后来,只言片语听家人说,单位里院里好多高知沉默着远走他国,或是就此性格大变,对party失望愤怒至极,这是我对那年事件的唯一印象。
Me, a typical Aries

发表于 2014-8-23 11: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hy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hy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orahy 发表于 2014-8-23 10:41
楼主这些都是做为80后的我没经历过但是听爸妈亲戚讲了很多次的。不过你是从不同视角不同年龄段讲述的。非 ...

恐怕不能。曾经认为北京是个很包容很和谐的城市,但现在。。。
Me, a typical Aries

发表于 2014-8-23 1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563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563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orahy 发表于 2014-8-23 11:41
楼主这些都是做为80后的我没经历过但是听爸妈亲戚讲了很多次的。不过你是从不同视角不同年龄段讲述的。非 ...

大气,包容,平和,朴实的感觉现在差远了!人心不古,道德沦丧,家家防盗,世风日下!嗐......
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4-8-23 1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姜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姜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都是美好的啊。咋没人提厕所啊?熏得睁不开眼。害得我大白天都躲在家里坐痰盂,被数落。
想洗澡,公共澡堂子,有凭证的,有花钱的。反正都是裸体大展示,那水龙头砸下来的水柱能拍疼膀子。洗头还没香波这玩意儿呐,好点的用“海鸥”牌洗头膏,次的就肥皂咯。没有大浴巾一说,就是块毛巾,又洗脸,又洗澡,还擦脚……
那时候特羡慕住楼房(公寓)的,觉得那都是干部才有的待遇,自己全家住那么大的院子(TH)觉没啥有面子的。都来才知道:嚓!没暖气的也叫楼房?
那时候棉鞋都是黑色的,造型跟UGG类似。还要穿棉裤,棉袄,戴棉帽。一流鼻涕就用袖口抹……于是家家都给娃再整副套袖。
初冬要团购冬储大白菜,腌雪里红。但俺都不爱吃,俺爱吃海带炖肉!!没海带,粉条也成啊!
年年有春游,那是可以激动得睡不着觉的时刻,结果第二天包的公交大巴里就俺在无比吵杂似猴山的环境里也能趴售票员的座位上呼呼大睡。老娘给1块5,开恩给2块,还叮嘱没啥可花的就带回来————真逗,怎么可能涅?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8-23 12: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gern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gern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racehyh 发表于 2014-8-23 10:51
恐怕不能。曾经认为北京是个很包容很和谐的城市,但现在。。。


      这是北京的遗憾,每年我都回去,越发发现大街上,商店里,地铁了,饭馆了,医院里无论是问诊还是住院部,,甚至中小学校里,总之,到处都越来越见不到咱北京人了。。。各种的南腔北调。。。北京的内城全被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北京人占了,咱老北京人是越搬越远了,随着这迁移和变换,北京浓郁的文化也在悄然转淡着消失着。。。

     俺绝对不是排外,但这老北京文化日益有消失的危险,难道这不是千古的遗憾吗?唉!。。。
     

发表于 2014-8-23 1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gern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gern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姜姜 发表于 2014-8-23 10:58
都是美好的啊。咋没人提厕所啊?熏得睁不开眼。害得我大白天都躲在家里坐痰盂,被数落。
想洗澡,公共澡堂 ...

对了,现在还能回忆起陶然亭游泳池那呛鼻子的消毒水儿味儿呐。。。

发表于 2014-8-23 12: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tsThe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tsThe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gernz 发表于 2014-8-23 11:03
这是北京的遗憾,每年我都回去,越发发现大街上,商店里,地铁了,饭馆了,医院里无论是问诊还是住 ...

一点辙都没有,在阜内附近的胡同里找粘食,问过20人只有一个是北京口音。
别君去兮何时还,白鹿已老青崖间。。。

发表于 2014-8-23 12: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tsThe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tsThe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orahy 发表于 2014-8-23 10:41
楼主这些都是做为80后的我没经历过但是听爸妈亲戚讲了很多次的。不过你是从不同视角不同年龄段讲述的。非 ...

如果北京有一大家子人老家儿健在近亲也多关系密切还经常走动经常聚聚,那孩子回去还行。
别君去兮何时还,白鹿已老青崖间。。。

发表于 2014-8-23 12: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hy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hy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姜姜 发表于 2014-8-23 10:58
都是美好的啊。咋没人提厕所啊?熏得睁不开眼。害得我大白天都躲在家里坐痰盂,被数落。
想洗澡,公共澡堂 ...

公共厕所了解不多,但是公共浴池小时候可没少去,甘家口浴池!!!
Me, a typical Aries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8-23 12: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563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563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gernz 发表于 2014-8-23 11:15
又过了两天发现心里依然沉淀了许多的美好,再补上些:

     我小的时候,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里, ...

可以告诉你我看得很感动吗?O(∩_∩)O哈哈哈~
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发表于 2014-8-23 12: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hy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hy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gernz 发表于 2014-8-23 11:03
这是北京的遗憾,每年我都回去,越发发现大街上,商店里,地铁了,饭馆了,医院里无论是问诊还是住 ...

其实以前在说道这个问题时我都是保持沉默的,因为我自己也不是老北京,两边家里都是南方人,50年代祖辈随工作去的北京,父母都是在北京上的小学,因为老人的习惯和自家性格原因,一直都保留着南方的大部分生活习惯甚至语言,我自认也属于新北京人,只会说普通话,小时候家属院里住的邻居们也都是来自天南海北南腔北调,可能直到七八年前我内心甚至还对北京土著有时候说那些非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外地人怎样怎样"持不赞同不附和不反驳的态度,但是近几年发现,现在在北京的非北京人真的很多行为让我想再继续沉默不附和都不行了。
每年回北京,坐地铁时发现满满的一节车厢里只有自己是北京人,在街上问路全都是非常住人口给自己指路,只有去南城牛街那边吃饭才听得见更多的北京话北京音,很多时候更加恍惚自己在哪,对北京本来就不多的归属感更淡了。。。
Me, a typical Aries

发表于 2014-8-23 12: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563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563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racehyh 发表于 2014-8-23 12:20
公共厕所了解不多,但是公共浴池小时候可没少去,甘家口浴池!!!

浴池分高中低三种温度,每天一开门就见服务员拿一个竹板2、3长刮浴池水上滴白么子。洗澡滴老饕们都分分慢慢进入高温池子里,一边用手撩这水,一边扯着沉闷滴嗓子干嚎,那水真烫啊!这时,我都站在淋浴下冲澡,看着这帮老饕洗澡,咧着嘴傻笑。
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发表于 2014-8-23 13: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长长耳兔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长长耳兔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tsThere 发表于 2014-8-23 11:10
一点辙都没有,在阜内附近的胡同里找粘食,问过20人只有一个是北京口音。 ...

北京改造的动静太大了北京人越来越不认识北京了,记得前两年有一次我们想从后海去老公儿时住过的护国寺,不知道怎么走了看浏览图时一个操着浓重河南口音的人问我们“大哥您去哪啊”结果还是他告诉我们应该怎么走,为这个老公忿忿很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