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icelemont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elemont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icelemontea 于 2016-1-6 17:56 编辑
astina 发表于 2016-1-6 1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一篇尽量客观中立的报道,只阐述事实,不用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引导”读者。但是这不代表,我作为一个个 ...
谢谢as 和冬版的报导,看得出来你们的努力,做到了客观和中立,以及对这个家庭信仰的尊重,这点很值得称赞。
最近几年,零零散散阅读了各种子女教育的书籍,中外的,基督徒的,非基督徒的,而这篇报道给我带来的冲击的确不小。home school 需要父母很多的智慧,很大的自制,不容易。西人,或东南亚华人home school, 有所听闻,但来自大陆的第一代移民能够做到在我看来几乎不可行的home school, 目前是我了解的唯一的一家。另外一点就是他们能如此坚定自己的信仰,并执行在孩子的教育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As, 我尝试着讨论一下你的疑问,谈谈我的理解。我同意你朋友所说的,你的疑惑的答案恰恰在信仰里。要了解这家人的信仰,才能理解这家人。这是一对非常敬虔的父母,他们所信仰的已扎根在心里,并且行出来了。信仰是个敏感的话题,我无权代言任何人,并无意争论,只是粗谈一下我对这家人的理解。
1. 父母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必然对孩子有很大影响,但是把孩子从学校带回家以便确保信仰和价值观的传承,是否太过极端,是否对孩子公平?
-----我不认为这是极端,父母越是觉得好的东西,越是想让孩子拥有。如果父母认为信神是最好的,神是唯一的真神,圣经是唯一的真理,越是靠近神,越体会到神的爱和美妙,就越希望孩子也如此。如果不觉得如此好,给不给,接不接受就无所谓了。这是个大前提,如果没有如此感受,如此信仰,就会觉得这是强加给孩子的,或者希望孩子有其他的选择。
2 进一步说,孩子是父母的孩子,是否同时也是社会和国家的孩子?在他们非常年幼的时候,就和社会隔离,让他们没有机会在一个“正常”的环境里受教育,和社会交往,有机会和同龄人玩耍“学坏”,慢慢形成自己的三观。。。他们真的有权这么做吗?当然我认为的“正常”也是主观判断,未必是他们眼中的“正常”
--- 基督徒信仰的是人都是神的孩子,基督徒在这世上要作盐做光荣耀神。你说的对,你认为的“正常”,99.9%的孩子都上学,和社会交往,再正常不过了,但还是有“不正常”的地方,因为学校的教育达不到很多父母心目中的期望。对于敬虔的父母,信神爱神顺服神是第一位的,学业的成就,属世的成功并不是主要的追求,很多父母恰恰不希望孩子在三观形成时期受到社会的影响而背离神,如果学校和周围孩子的三观和自家的不一致,父母就会更吃力,所以宁可干脆自己在家教育了。又回到大前提了,不同的信仰,看重点就不同。孩子会适应这个社会吗?但既不追求属世的成功,为什么要去适应这个社会呢?
3 这样长大的孩子,以后还是要去上大学,去工作,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会产生危机吗?还是从小受到的观念灌输已经如此强烈,他们此后都会生活在那样的精神境界中?
----这个也是我的问题。因为我看到了很多敬虔的父母,包括牧师,孩子却叛逆背弃神,这是父母无能为力的地方。越是敬虔的基督徒,越是了解人性是更容易背离神的。这正是敬虔的父母所不愿意看到和心痛的。所以我很理解这家人为什么在孩子小的时候尽量用神的话语和爱来扎根在孩子心里,尽量接触有共同信仰的孩子,又回到那个大前提,因为他们认为神是最好的。
4 父母并非教育专家,接触的主要是教会以及绝大多数孩子不上大学的home school的圈子,对于高智商的孩子,是否是浪费?Stephen的大弟让我们想起来自南澳的数学家陶泽轩。以他这样的天分,是否应该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从教育角度看,很多学校都做不到教学的个性化。home school 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发展程度学习,可以个性化,但需要父母寻找适合的资源。这要看这家父母是否要进一步发掘孩子的潜能了,只要他们愿意,应该会找到的。Stephen 的能力还是得到了发挥。我觉得他们很尊重孩子的决定,当Stephen 决定学医,他们也是在想办法帮助孩子达成心愿,也曾想过回到主流学校,我相信他们也在看孩子的发展,寻求适合孩子的。
另外就是圣经并不没有规定不可看电视,不可看小说,不可打电子游戏,但基督要信徒藉着圣灵读经,祷告,过圣洁的生活,包括心思意念的圣洁,而小说电视等等所宣扬的,很多基督徒父母不希望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得不说,这家人做的很坚定,很彻底。我相信这要父母有共同的信仰,他们的力量来自读经和祷告。真诚祝福这家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