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经典涵语(四) (2006-12-6) poloand · 欧美电影原声歌曲系列 (2008-10-5) zmzhu
· 猎梦人的交易系统使用说明(发现一处错误,已修改) (2009-12-31) 猎梦人 · 解读My School V2.0 (第二页开始更新如何看学校的财务数据) (2010-12-4) patrickzhu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士多可

[中国(含港澳台)] China Trip [复制链接]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27 10: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士多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士多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201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27 10: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士多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士多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201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27 10: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士多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士多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201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27 10: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士多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士多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202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27 10: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士多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士多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士多可 于 2025-1-27 10:08 编辑

2021,最后一年,看着他们,我想,来生不去做DJ或者导游,还做老师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Aquarius + 3 感谢分享
LLL0918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1-27 10: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水牛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水牛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果然真的冻龄了!

感谢分享!

记得孩子们刚刚上学的头2年,我步行送到学校,然后就喜欢站在院子里看他们疯玩。随着一年年流逝,院子里的孩子们没有变,永远都是5-7岁的样子,我想如何留住时光,固定在这里呢?
哦,找到答案了:做老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27 10: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olinlearn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olinlearn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退休后,第一次出行是走camino,于是行路版的故事开始了

这就续上了

发表于 2025-1-27 21: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LL091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LL091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篇China trip,串起了楼主十几年的澳洲职教生涯,有故事,有感悟,有反思。感谢分享。期待楼主的下一篇精品文章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28 08: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士多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士多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后记

回答读者几个问题,和“行万里路”的主题没什么关系,所以就放在后记里。

小水牛问我,我最得意的学生故事,应该有一些故事,只是没有引子,很难回忆,先说几句,我不会用“最得意的学生”这个词,因为做老师的一个大忌就是有favouritism,当你有了一个最得意的学生,(你只能有一个),你就失去了所有其他的学生;如果要做老师,喜欢你所有的学生。

有一个故事,和我的学生有关,他取得了一些成绩,我很开心,他不是我最得意的学生,因为我没有最得意的学生。

VCE中文考试很难,其实是对非背景的学生来说特别难,因为他们是在和有背景的学生竞争,为此,维洲的中文老师为争取非背景学生的利益,和维省教育局搞了很久,希望能出台一些相关政策,让非背景的学生不会感到太泄气,结果,维省的12年级现在有三个中文考试:第一语言,第二语言advance和第二语言,(后来又加出一个文化课,让有背景的学生用英语学中国文化什么的,反正我们学校从来不用的)。第二语言就是为在这里出生的,没去过中国读过书的孩子设立的,当然,这也包括了在这里出生的有华人背景的学生,到了这里就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有种族歧视的嫌疑了,而有华人背景的学生,很多不但在家里说汉语,而且,周末还去社区学校学汉语,那非背景的学生如何和他们竞争呢?
                                
我不参加这种讨论,因为我觉得,让学生在学习中文过程中能学到:在竞争中,如果有不利因素,而你又无法改变这些因素,学会如何能不受这些不利因素影响而继续专注自己的目标,这也许比学中文这件事本身更重要。
                                                                                   
97年我开始工作,当年我校的12年级学生最高分我记得大概是二十分(五十分满分),在维省,每年12年级考试结束,分数公布那天,四十分以上的学生名字和学生考的学科会在报纸刊登出来,那年,我查了查,发现,中文四十分以上的学生的姓都是赵钱孙李,张王周沈等,我想弄出一个四十分以上的学生,他的姓不在中国的百家姓里面,我的梦想产生了。

不容易,但也不难,我订了一个目标:每年至少一个学生,他的分数比前一年最高分的学生高出一分,是的,一年提高一分,按计划,二十年完成。当然,我要分析学生得分失分的原因,我要找出澳洲学生的弱点以及克服这些的弱点方法等,这是我的工作,我喜欢。

我常会鼓励我的学生,说,我看到你们上体育课,在跳高,你们的体育老师set the bar very high,但你们没人感到恐惧,没人抱怨,你们所有的人都抱着一个态度:我也许跳不过去,但我还是要试一试,我希望看到,你们在我的教室里也抱有这种态度:也许我无法和有背景的学生竞争,但我还是要试一试。我还说,在我的教室里,不管做什么联系,练口语或者写汉字,最终的目的并不是汉语,学汉语只是一个工具,你们要用这个工具去build up a mindset: It’s hard, so what!

我也和我的学生分享我的梦想,我给他们看我每一年的长进,那些年,有时候是一分一分往上在爬,也有些年份是倒退的,I don’t care,我只是慢慢地爬,我希望退休以前能实现我的梦想,我的学生都知道我的梦想,有学生告诉我,他学汉语是因为要帮我实现我的梦想,在12年级考试的那几天,我的学生会在班级里说:let’s  do it for Mr Zhang,令人感动。

2020年9月,我的外孙女出生了,12月得知,我的一个学生考了四十一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抽了一下,也仅此而已,希望了二十多年,没麻木,却也习惯了,无论梦想是否能实现,都能安静地接受,在想,也许该退休了。

看2020年的那张照片,穿红衣服那个,他叫Patrick D,就是他。

我曾努力了,但我更知道,这是我的运气:Patrick 不但学中文,他还去Geelong College 学拉丁文,他的高考包括了中文和拉丁文,他对学语言有强烈的passion 和少有的talent,他vce考了98.8。

不是Patrick有幸遇到了我,而是我有幸遇到了Patrick,有了他,我才实现了我的梦想。

Thanks and all the best, Paddy!

评分

参与人数 13积分 +63 收起 理由
+ 11 好感动,爆哭
清墨水 + 8 感谢分享
采薇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28 09: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olinlearn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olinlearn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师和学生是相互成就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29 09: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士多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士多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水牛还问了我一个问题,当了二十多年的老师,最初的五年和最后的五年有什么区别,区别大了去了,有对问题的认识的改变,也有处理问题方法的改变,通过这些改变,我本质上改变了自己。根据对过去的回忆,来聊一聊一路走来的改变。

1
刚开始时,我的思维还是很中国的,我的意思是什么都要和“面子”连起来,如果学生不听话,在全班面不理我的instruction,第一个反应就是觉得“没面子”了,而中国人如果觉得没面子了,那就比死还难过,我就是那样,在教室里我会提高嗓门,在家里就钻牛角尖----我叫他不要说话,他为什么还要说话,想不通,(所以,在维省的中文老师圈子里,你有时会听到谁谁谁忧郁了什么的),这不难理解,在中国,教师这个职业是相当受人尊敬的职业,以至“老师”这个称呼现在已经代替了中国所有的尊称,不管你说话的对象做什么工作,为了表示对其尊敬,一律叫“老师”,好像他们真能教你一些什么,那么,一个像我这样货真价实的老师,更应该受到万人崇敬,你们这些小P 孩怎敢如此不敬?嘿,那些小P 孩就是不把我当回事。

时间久了,发现,在澳洲,Teacher is just another job. 真的,如同任何其他行当,当老师并不神圣,(什么“人类灵魂工程师”完全是胡扯)我认识到,如果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老师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职业,当那一天,你把一个学生请出你的教室----因为他不断违反课堂纪律,他看着你的眼睛,响亮地说了一声”f—k you “ 的时候(在我整个教师生涯中我遇到过两次),你就不会觉得受到天大的侮辱,因为此时你已经知道了,需要得到帮助的不是你的自尊性,而是这个孩子;接受这个事实,你就得到了救赎。


2
早先,会认为,民族有优秀低劣之分,文化有灿烂暗淡不同,在教室里,喜欢把自己当成文化大使,侃侃而谈,一味赞扬中国文化,历史,名胜等,是这么在说,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后来发现,如果某一个文化是伟大的,那么,哪个文化是不伟大的?如果每个文化都是伟大的,那就没有不伟大的,如果没有不伟大的,哪来伟大?逐渐认识到,民族,文化,历史等,只有不同,没有伟大不伟大,这不是谦虚,只是看到了一个事实。

懂了以后,在教室里,在宣扬美丽的中国文化以前,我会先让有不同背景的学生和大家分享各自的文化,从吃的到穿的,从节日到习俗,从语言到音乐,让学生们能互相欣赏这个不同而又灿烂的世界,同时,我和学生分享我的观点:如果这个世界真有一个不能忽视的文化,那就是你自家的文化,所以,如果你们要跟我学中文,我希望你们不要忽视你们自己的文化。

认识到,从心底里欣赏他人是他人认同你的开始。

所以,前几次带学生到中国去,总觉得是向他们展示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后来我再带学生去中国,就不像以前想的是让他们看一看一个什么特别伟大的东西,我会告诉他们,China trip 只是打开一个窗口,让他们积累一点不同的经历,并开开心心地玩一玩而已。

评分

参与人数 12积分 +49 收起 理由
Adelee + 3 我很赞同
清墨水 + 8 感谢分享
采薇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29 10: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olinlearn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olinlearn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那些澳洲教会我的事之一: take it easy and have fun

发表于 2025-1-29 21: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水牛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水牛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士多可 发表于 2025-1-29 09:54
小水牛还问了我一个问题,当了二十多年的老师,最初的五年和最后的五年有什么区别,区别大了去了,有对问题 ...

谢谢解答,我特别期待看到你的这篇关于感受和转变。对我很有帮助。

我还可以接着提问题吗? (我有些难缠)

楼主可否讲讲你和同事们的故事? 校长?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30 08: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士多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士多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士多可 于 2025-1-30 12:15 编辑

3

早期,因为我是传统方法培养出来的老师,我特别不忍看到学生犯错,发现学生犯了错,急得要命,告诉学生哪里错了,帮他纠正。后来,慢慢地,通过自我学习和观察,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每一次所谓的犯错,其实就是一种没有达到预先判断的尝试,所以,我对学生说,people learn from making mistakes. 学习中犯错,本质上就是尝试,发现这条路走不通,找另一条路试试,也许还是走不通,不要紧,还可以再试,最终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犯错最多的学生往往是学到最多的。

有一次,我问我的学生:“我从没说错过德语,也从没写错过德语的句子,你们知道为什吗?”他们回答说:“因为你从来没有学习过德语。”  很明显,他们懂了。

我还告诉我的学生,作业是练习,考试前的复习是练习,是为考试做准备,而考试本身也是一个练习,是为你下一次的尝试做准备,考砸了没什么大不了。每年高考,学生去口试或者笔试考场前,我会对他们说:Guys, take it easy, it’s just another exercise for you to prepare for the next attempt. For the last 6 years, I know you have been working so hard ,  now just go and have fun.

我相信,我的学生会把他们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我们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为下一次做准备,每一个“错误”都给了你一点经验,让你下一次做得更好。

评分

参与人数 7积分 +24 收起 理由
pingpongping + 5 感谢分享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violinlearner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25-1-30 11: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士多可 发表于 2025-1-30 08:41
3

早期,因为我是传统方法培养出来的老师,我特别不忍看到学生犯错,发现学生犯了错,急得要命,告诉学生 ...

虽然没有正经做过老师,不过做家长也有类似的心路历程,就是看到孩子犯错(非原则性的问题)时候心态的转变...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30 18: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士多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士多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水牛 发表于 2025-1-29 21:45
谢谢解答,我特别期待看到你的这篇关于感受和转变。对我很有帮助。

我还可以接着提问题吗? (我有些难 ...

当然可以问,只是这些问题都已经和“走万里路”主题无关了,也许要问问版主harbbrideg,我是否还应该在这里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31 08: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士多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士多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4

以前,我常自作聪明去预测,哪个学生将来会有出息,哪个学生没救了,这个坏习惯在中国当老师的时候就形成了,后来,来了澳洲以后多年,逐渐意识到,我的预测本质上就是being judgmental,让我改变还有一个原因:我的预测,没有列外,全是错的。

当你预测某个学生是否“有出息”,这个“有出息”的定义是什么?有谁来定?是当事者来定还是旁观者来定?有人会说,“按照传统的标准“,那么,为什么要按照传统的标准,我们可以不按照传统的标准吗?

澳洲的学生很幸福,不仅仅是因为上学是免费的,作业是不多的,假期是很长的;澳洲孩子感到幸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人逼着他们按照传统的,成人的和社会的标准去“有出息”,换句话说,澳洲的孩子有充分的自由,自己去定义什么是“有出息”,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法去“有出息”。

在路上走,我很多次遇到过我以前的学生,有当律师的,有当老师的,有开车突然在我旁边停了下来,跟我说,“张老师,我只是想跟你打个招呼,”“去哪里?“ ”我找到了一个工作,泥瓦匠,现在去砌墙。“

不管我的学生选择做什么,我都为他们能做他们想做的事感到高兴,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不管是不是老师,有什么资格来为他们的选择界定什么是“有出息“的,什么是”没有出息“的,?

如今,我还会预测:我的学生都将有一个他们自己选择的,并以此引以为傲的将来,如果这不是“有出息”那还会是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7积分 +33 收起 理由
seashell.qd + 4 感谢分享
小水牛 + 5 感谢分享
老豇豆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1-31 09: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清墨水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清墨水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常常学着和他们一样去思维,装作和他们一样,装着装着,我就和他们一样了-"

俗话说得好啊,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发表于 2025-1-31 10:0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豇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豇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udgement 似乎是我们文化中的普遍现象,比如大家都听说过“三岁看到老”这类老话。回顾我从小到大所遇到的老师,按中国传统标准他们是好老师——他们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带病上课,为了学生牺牲了大量的个人时间。然而几十年后再想想,他们很多时候对待学生是很“rude”的 。一个人的分数成绩,上什么样的学校都不足以来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功与否。 因为人生路长,谁知道这个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人,或者某一件事来改变一个人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有前途”和“没得救”。正如楼主的第十篇里写到 “有时候,看到一个景象,听到一句话,遇到一个人,这些经历就像一个wake-up call,你醒了,你改变了,你成长了,至于为什么是这件事,是这个人,是这个时候,是这样发生的,你无法遇见,也无处可寻。”

我也有一个例子: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有一次期中考试考完的自习课上,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拿着点名册和成绩汇总表两人窃窃私语,我隐约听到她们讨论内容就是“这个学生以后重点高中没问题, 那个学生不行啊…” 几十年后大概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在她们印象中话说不利索,一个几乎被认为“没得救”而被忽视的男生竟然逆袭成为一名律师!如今当年那些成绩好的有“前途”的学生现在无论因为单位还是因为个人问题都会向他咨询法律法规。这位成功翻盘的同学某日非常感慨地说“当年在学校成绩好的同学都不和我来往,现在一个个地都来向我咨询法律问题,加我WX。我从小也没想过要做律师,也就是在普通高中毕业后当兵入伍,在部队里有一次偶尔接触到有关法律的书籍,让我为此着了魔,每天看法律书籍像看武打书那样精彩。后来通过自学考完成了大专本科,高分通过了司法考试,最后成为一名律师。”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0 收起 理由
小水牛 + 5 感谢分享
violinlearner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1-31 10: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清墨水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清墨水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真的是好老师,不仅对当年的学生,我相信这篇帖子的读者也会收获良多

发表于 2025-1-31 12: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水牛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水牛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士多可 发表于 2025-1-30 18:05
当然可以问,只是这些问题都已经和“走万里路”主题无关了,也许要问问版主harbbrideg,我是否还应该在这 ...

行万里路,不单纯是双脚走路,我们的mind and perception also need 万里路! 你的故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只要大伙爱看,有收获,你乐意讲,版主不介意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1-31 12: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水牛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水牛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豇豆 发表于 2025-1-31 10:00
judgement 似乎是我们文化中的普遍现象,比如大家都听说过“三岁看到老”这类老话。回顾我从小到大所遇到的 ...

过去30多年了,我依旧清楚记得高二物理老师的话:你们这些考80分以上的一本肯定没有问题! 70以上的,考个普通大学没问题! 70 分以下的,你们再复习三年,都考不上大学的!

悲催的是我考了60多,所以永远记住了他和他的话!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25-1-31 13: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豇豆 发表于 2025-1-31 10:00
judgement 似乎是我们文化中的普遍现象,比如大家都听说过“三岁看到老”这类老话。回顾我从小到大所遇到的 ...

judgement是因为每个人眼界有限。中国的有些古话是有些道理的,但和统计数据一样,只能代表一个总体情况,完全无法代表任何一个个体。

作为个体,我们有自己的想法,也会有各种因缘际会,不能被拘泥于此。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发表于 2025-1-31 14: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豇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豇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judgement来自于个人过于自信的经验主义,过了头变成了教条。或许老古话就是以这种方式流传下来。经验主义只会让人思维僵化,以偏概全,忽略了世界的动态变化。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25-1-31 15: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豇豆 发表于 2025-1-31 14:59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judgement来自于个人过于自信的经验主义,过了头变成了教条。或许老古话就是以这种方式流 ...

是的,我们的理解不矛盾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还是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和道德准绳的。虽然很多观念一直在变化,不断在挑战人类认知。
虽然人的前途不是用分数决定的,但只要去参加考试,还是会被划一道分数线。这个变化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

古人的哲理有些很陈旧了,带着时代的烙印,受他们时代的约束。不代表没道理,也不代表是真理。

有智慧的人就像楼主,像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经验积累等等慢慢开悟的。想要直接跳到最后一个阶段,也不太现实。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1-31 19: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士多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士多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士多可 于 2025-1-31 19:49 编辑
清墨水 发表于 2025-1-31 09:48
"我常常学着和他们一样去思维,装作和他们一样,装着装着,我就和他们一样了-"

俗话说得好啊,Fake it til ...


是啊,fake 久了,就变成真的了,所以,正确地运用fake 有时还是有益的。

十几岁的时候觉得抽烟很酷,所以开始学着抽烟,一开始并不享受,只是装着很享受,faking the enjoyment,装着装着就真的enjoy了,抽了几十年,想戒,戒不了,十几年前,有一次在上海,和朋友一起吃饭,大家一边喝酒,一边抽烟,其中有一个朋友,只有他不抽烟,我觉得他很酷,就像几十年前,别的小孩都不抽烟,我抽,所以我酷,所以,决定装酷,别人抽烟,特别是周围很多人在抽烟,我就不抽,显得与众不同,感觉很酷,就这么装,不抽,后来就真的不抽烟了,十年了,没再抽过,这印证了:fake it and you will make yit.. 就是现在回去,周围的人都在抽烟,我不抽,我还是觉得很酷。

回想这一切,很有意思:装酷,抽上了烟;装酷,戒了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2-1 09: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士多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士多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5

以前,我总喜欢教,因为老师的工作就是“教书”,把书上的东西教给学生,虽然在La Trobe 读书的时候,听到了“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但站到讲台上,以前的“教书匠”样子不知不觉又露出来了,而自己又很少意识到自己在“教书”,直到那一天,带学生去中国旅游,在姐妹学校时,听了一堂课,一个典型的“教书“。

那是一堂音乐欣赏课,因为从没听到过什么是“音乐欣赏课”,所以我选择去听那堂课。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黑板上是一个投影机打出的漂亮的乡村画面,他旁边是一个音乐播放机,他在放一个什么交响乐,他放一段,停下来,然后告诉学生,这段是什么意思,然后再放一段,再解释它的意思,以及怎么去理解,过程中,他没有询问过学生的感受或者他们是怎么理解的,从头到尾,他只是告诉大家:该如何欣赏这首交响乐,他没给过学生机会去谈谈他们是如何理解的,学生也没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听了没多久,我的脑子就开始想别的东西了: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愿意让别人来告诉我,应该怎样听音乐,应该怎样理解音乐?推而广之,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我是否愿意让别人来告诉我,我应该怎样了解和理解这个世界?如果我不愿意,大概率是,我的学生也不愿意,从今往后,不会这样去“教”学生了。

讲一件事,和前面的故事有对比,两个星期前,去了一趟墨尔本,看我的女儿和外孙女(四岁半不到),和我女儿聊天,聊了外孙女在childcare 的情况,我问我女儿,外孙女的childcare 是否有learning之类的东西,她说:有的,但不叫上课,叫problem solving,比如,星期五我去接她,childcare老师告诉我今天上了一堂课,起因是两个小孩争一个玩具,老师就让大家坐下来,围成一圈,开始讨论,如果只有一个玩具,而有几个人都要玩,我们可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讨论,大家(四岁左右的小baby)一致得出结论,轮流玩;这个老师没有“教”,却胜似“教”。“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玩到childcare里去了,好玩!

在我老师生涯中的后半段,我笃信:Teachers don’t teach;teachers inspire.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7 收起 理由
小水牛 + 5 感谢分享
violinlearner + 7 感谢分享
shine_on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2-1 22: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水牛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水牛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士多可 发表于 2025-2-1 09:52
5

以前,我总喜欢教,因为老师的工作就是“教书”,把书上的东西教给学生,虽然在La Trobe 读书的时候,听 ...


你不能停,接着写吧,无论写啥都爱听,日常小事中蕴藏着大道理!

士多可, you can’t stop; you inspire!

发表于 2025-2-2 00:4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Pi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Pi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张老师,受益匪浅。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2-2 08: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士多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士多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6

今天聊一聊小水牛的另一个问题:当了几十年老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很努力地去回忆,感觉中似乎有一些遗憾,但回忆不起来有哪些。

在想,本质上,“遗憾”就是hindsight bias 后见之明----当初我应该怎样怎样,希望自己有“先见之明”,其实,你过去做的决定和选择都是有理由的,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形来做出的,都是make sense的,只是时过境迁,你却要把你当时的决定放在此时此刻的语境里来看,那些选择或者决定就会显得可笑甚至是十分荒谬的,遗憾产生了。

同样的,从今往后,我们的决定一定是在一个“史无前例”的环境里做出的(所以没有先例可借鉴的),以后也一定会发现很多今天的选择是明天的遗憾-----这是可以预见的;想一想,是否买过一件衣服,穿了没几天就后悔了?再想一想,看着你的那个曾经让你爱得死去活来,几近完美的,非嫁不可或者非娶不可的另一半,你这几年脑子里是不是常会闪出一个念头:当初怎么就选了他/她?你的衣服没变,你的另一半也没变,变的是时间和环境,是你自己:变得更挑剔了,变得更不愿容忍了,变得更沉溺过去了,变得更不愿原谅了---包括你自己。

这么多年来,我在教室里教室外,说过很多话,做出很多决定,这些话和决定曾经让我自责和后悔,但渐渐地,那些所谓的遗憾都变成了有趣的经历,最终让我相信,这些所谓的遗憾都是我必须经历的,是我应该为此感激的学习机会,没有这些磕磕绊绊,我何以能成长?

每年年底,都有一些12年级的家长会发给我一些电邮,摘录两个:

Hello Mr Zhang

I wanted to thank you for inspiring and engaging Sam in his Chinese classes.

He speaks about you a lot and he is clearly very fond of you.

He will miss you next year. And we will miss hearing about your wonderful classes and the discussions you engage in with the young men you teach!

Please accept our thanks and gratitude for your guidance and support of Sam.

Best wishes to you for your retirement

Megan & Paul


Dear Wei Zhang,

I’d like to thank you for all the extra tuition and guidance you gave Patrick this year. Irrespective of what marks he ends up with I believe you were the teacher who had the biggest positive impact on him during his years at St Josephs. For that myself and Sian are very grateful.

We wish you a happy and restorative holiday break, and I’ll leave you with the wise words of one of my favourite writers, the Italian polymath Roberto Calasso. It’s a line that I’m often quoting to my own writing students at Deakin.

The horse of the mind must submit to the harness of the word.

All the best,

g

看着那些照片和这些电邮,我怎么还会有遗憾呢?

没有!

…………………..

不写了,再写下去,这个后记要比前面的主篇长了,要写,也许另开一篇比较合适,感觉中,读者不是很讨厌我瞎叨叨,很开心,借这个机会,谢谢大家!

评分

参与人数 10积分 +39 金币 +1 收起 理由
mhh + 5 感谢分享
zjrlisa + 1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