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买房,装修的一点心得(图片已上) (2008-1-10) 小李飞刀 · 续谈乡村生意三年之路---我们到底要什么? (2010-4-27) zhubaiyin
· 参加活动 -- 2015年新年家宴 (2014-12-29) daniello · 建房的那点事——So Easy, 人人都能会! ——上图喽!80件事全公开! (2015-3-9) feox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760|回复: 9

[外汇债券] zz 国际投行中国对赌调查:设好圈套让中国企业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9 14: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lwa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lwa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2008-11-08 08:52: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 

国际投行在中国设立的赌局正不断浮出水面,一方是贪婪无知的中国企业,一方是狡猾的国际投行。对赌背后是甜蜜的毒药,魔鬼就隐藏在对赌细节中,看似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引发的却是惊涛骇浪,让中信泰富、深南电等中国企业深陷困境的魔鬼是什么呢?

11月7日,纽约商业交易所轻质原油价格盘中跌破60美元,已经跌破深南电与国际投行高盛旗下杰润公司对赌协议规定的62美元的触发价格。按照协议,深南电需要支付高盛80万美元的赔偿,今后国际石油每下跌1美元,深南电还需要追加40万美元。

来自华尔街的衍生品像埃博拉病毒一样传染到中国,由于法律监管的缺位和不熟悉衍生交易,深南电、太子奶、中国高速传动、碧桂园、国航和中信泰富等一批中国企业成为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买单者,在这场国际对赌中,国际投行是如何席卷这些中国企业财富的呢?

11月4日,国内权威的金融衍生品专家专题研讨了高盛和深南电之间的对赌协议,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金鹏期货董事长常清教授就是参会的金融衍生品专家之一。

“衍生品本来就很少人懂,一份合同100多页,表述云山雾罩,还加上一大堆数学公式,企业能看懂吗?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风险,稀里糊涂签了字,这实际上是一个打着衍生品名义的金融诈骗。”常清教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国际投行早已做好一个局,等着一无所知的中国企业钻进去,而对方能清清楚楚地看到中国企业的底牌。

一场能看到底牌的赌局

国际投行对赌的目标都瞄准了中国优质企业手中的财富,中国企业是如何被诱骗参与这场国际对赌的呢?

一位曾经在国际投行从事衍生品设计的资深人士以深南电与高盛对赌的案例向记者进行了解剖。

表面上看,深南电与高盛签订的这份石油对赌协议风险不大,但魔鬼就出在细节上。几年前,高盛旗下的杰润公司将中航油陈久霖拉下马,这次落入高盛虎口的是深南电,不同的是石油对赌合约一个发生在商品牛市,一个发生在商品熊市。

深南电与高盛对赌的标的石油数量是20万桶,从今年3月到12月之间,纽约商业交易所原油价格高于62美元,深南电每月最高可获得30万美元的收益,如果石油价格低于62美元,则深南电需要向高盛旗下公司支付(62美元-浮动价格)/桶×40万桶,也就是每下跌1美元,深南电要向高盛支付40万美元。

如此不对称的对赌协议深南电为何会签呢?如今看起来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但只要看看当时的国际石油价格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今年3月,石油期货价格牛气冲天,达到100美元附近,并呈现一路上冲的走势,高盛预测石油价格要到150美元,并可能超过200美元,深南电这份合约似乎可以每月稳赚30万美元,油价回到62美元之下在当时无异于痴人说梦,至少是概率很小。一桩无风险稳赚不赔的买卖,深南电当然会毫不犹豫地签署这样一份对赌协议。

那么,高盛明知道与深南电的对赌协议一签订就要每月向深南电白送30万美元,为何还要设计这样一份愚蠢的对赌协议呢?

这位曾经在国际投行从事衍生品设计的人士告诉记者,高盛完全可以为石油生产商设计一个20万桶标的额反方向的石油期权进行对冲,不仅能够赚取中间费用,还可以获得差价收益。对冲操作可以是这样的,当石油价格在62美元之上时,石油生产商每月给高盛40万美元(2美元/桶×20万桶),石油跌破62美元之后,每下跌1美元,高盛给石油生产商20万美元的套期保值收益,完全可以覆盖高盛与深南电对赌协议的财务风险。通过期权对冲,高盛稳赚手续费,另外还赚得对冲者之间每月10万美元的差价收益和深南电一份免费20万桶标的额的看跌期权收益。

也就是说,高盛可以找到一个石油生产商来支付深南电每月30万美元的对赌损失,自己不仅可以获得每月10万美元的期权差价收益,当石油价格跌破62美元之后,每下跌1美元,高盛还可以获得20万美元的期权收益,因为深南电是按照40万桶的标的额来赔付的,这就是杠杆给高盛带来的好处。高盛在这场赌局中完全可以稳赚不赔!

这位业内人士说,高盛是石油期货市场的多头,也可能是今年3月石油上涨到100美元之后,高盛要对自己的多头部位进行对冲。如果高盛这笔200手相当于20万桶的多头部位在62美元左右建仓,到今年3月份高盛这笔合约账面盈余已经达到几亿美元,每月给出30万美元的保险费,套保石油跌破62美元的风险。一旦石油跌破62美元,每跌1美元,高盛可以获得40万美元的收益,覆盖200手石油多头合约跌破62美元之后,每下跌1美元导致的20万美元损失,深南电赔付的钱完全可以对冲高盛在期货市场的损失,还能获得额外20万美元的收益。

稳赚不赔:魔鬼出在细节中

对赌协议本来就是零和博弈的游戏,国际投行正是利用了企业这种贪婪、好赌和无知,凭借手中的信息优势将对赌协议经过一系列操作,变成了企业赢少输多,而国际投行稳赚不赔的一场赌局。

在石油牛市当中被忽视的一个细节魔鬼就是高盛与深南电对赌协议中反向标的额放大到40万桶,正是这个不可能出现的魔鬼意外出现了。根据概率的大小,这份对赌合约中深南电的收益有封顶,而高盛的收益却是无限的,这种设计同样出现在中信泰富的澳元对赌合约和其他企业对赌协议中,成为国际投行与中国企业对赌过程中一个致命的细节魔鬼。

中原证券投行部总经理赖步连认为,对赌协议大概率获得平均收益,而小概率获得超额收益,并不存在公平不公平,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风险,但国际投行不仅能够利用交易规则和信息不对称找到有利于自己稳赚不赔的办法,高盛这样的国际投行背后的市场力量能够影响和左右市场走势,具有某种未卜先知的能力。

高盛商品部门这个不起眼的小部门,正是利用衍生工具曾经创造出高盛公司超过三分之一的利润,高盛旗下拥有多只对冲基金,纵横商品市场和各种衍生品交易,凭借与财长保尔森、美联储之间的特殊关系,高盛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总能未卜先知,即便这样,在金融风暴中高盛仍然没能独善其身,在这次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中今年陷入首季亏损。

“无论是中信泰富还是高盛,出来混都是要还的。”这位资深投行人士对记者说。

对冲变成赌博暗埋下的危机

香港一位投行人士11月4日上午向《华夏时报》透露,金融市场最近又开始担心近几年来发展过度膨胀的信贷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s,英文简称“CDS”)衍生交易产品泡沫。“倘若对冲基金爆发破产潮,以及企业倒闭潮蔓延的话,CDS可能会掀起另一波金融海啸。”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CDS是在1990年左右由摩根大通设计,目的是借此分散信贷风险,又不用拨留过量现金以防备坏账而出现的。

简而言之,CDS性质类似于保险,保障的是企业会否倒闭,能否履行对发行债务的责任,CDS买方给予保险金给承保人。有了CDS,如果涉及的企业当真倒闭的话,买方就会得到赔偿;相反,如果经济健康稳定增长,跨国大企业倒闭的机会很小,CDS卖方就能稳赚保险金。

这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CDS起初的目的是让金融机构可以对冲信贷风险。比如银行向某企业借贷,又担心企业倒闭的话,便会购入CDS,以避免到时清盘血本无归。但后来金融机构见CDS有利可图,于是大力推动CDS,致使CDS由对冲性质演变成完全投机导向。

在这位人士看来,CDS由此变得不再是去对冲企业倒闭风险,而变成机构投资者纯粹赌博某家企业会否倒闭的金融工具,透过赌博信贷息差变化而获利的工具。

中国社科院一位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的研究员向记者分析指出,CDS是场外交易(OTC)的衍生工具,没有统一化的报价系统机制,难以公开客观地评估其合理价值,而且金融机构进行有关交易时,又不喜欢公开所有有关资料——因为这是商业秘密及有利于他们收取更大买卖差价,这会进一步令投资者难以评估市况逆转后带来的风险。

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CEO邓肯·尼德奥尔11月4日下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中国的投资者也要学会区分两种不同的衍生产品,一种衍生品是在交易所里挂牌交易,这会受到交易所的监管,还有一种是在OTC市场交易的,而这部分交易目前还不在监管范围之内。

场外交易市场:全球监管真空

香港这位投行人士向《华夏时报》透露,CDS提供类似保险性质的保障,却巧立名目取名为“掉期”,原因是这样做可避开监管机构的监管。

同样,在中国企业参与的国际赌局中,摩根士丹利与蒙牛、永乐与中国高速传动,高盛与太子奶、雨润食品等签订了类似股权掉期的对赌协议,这些对赌协议一直处于法律监管的空白。

事实上,在中信泰富出事之前,已有鸿兴印刷投资累计股票期权招致重大亏损,而中信泰富事件曝光后,引发同类亏损的数家公司陆续申报损失,开始使得众多投资者广泛关注上市公司的监管问题。

在邓肯·尼德奥尔看来,任何一个市场的产品创新和监管都应该是密切相关的,现在承担风险和风险管理之间似乎已经脱节,很多创新性的产品没有受到监管,或者说监管部门在这方面没有赶上创新的速度。

“美国对衍生品都没有监管,中国更无人去监管国际投行贩卖过来的有毒资产,目前,国家还没有法律禁止这种带有欺骗性质的衍生品交易。”常清说。

银监会外资银行监管处何晓军副处长告诉记者,银行开发的衍生品归银监会监管,国际投行的衍生品应该归证监会监管,但是,由于这些衍生品非常复杂,操作也很不透明,实际上很难监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1-9 14:20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评论

此文章由 galwa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lwa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德银亚太区副总裁陈丹华:都是贪婪惹的祸
2008-11-08 08:54:35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

众多中国企业陷入衍生品赌局,将避险使用的衍生工具推到了风口浪尖的十字路口,企业是继续利用衍生工具还是应该坚决放弃?为此,记者采访了德意志银行亚太区副总裁陈丹华。

记者:作为著名国际投行负责人,在您看来,为何这么多中国企业会陷入到国际投行的对赌困局之中?

陈丹华:这一轮中国企业爆出的衍生品危机实际上显示出中国产业资本涉足不懂的金融投资领域太深,离开主业太远,太贪婪,忽视了风险。踢足球的你就踢足球,就不要去滑冰,干好自己的主业,对不懂的东西不要轻易下注。

记者:中信泰富作为一家香港上市的蓝筹公司,荣智健本人也是资本玩家,对衍生品工具应该非常熟悉,为何也会陷入困境?

陈丹华:荣老板算是资本玩家了,中信泰富去年的澳元合约也赚了不少钱,但今年澳元暴跌,中信泰富把前两年整个公司赚的钱全亏了。这次美元大涨完全是国际炒家操作的,从长远来说,美国需要印大量美元弥补窟窿和刺激经济,美元会贬值,荣老板的判断也许是正确的,问题是现在就得不断往里扔钱来填空,但你是玩产业的,你能投入的资本有限,而国际炒家专门是干这个的,最后,中信泰富资金链上的钱耗光了,国际炒家就可以分食一头大象,获得巨额收益,他们盯上了就不会放手的。

记者:全球都在去杠杆化,很多专家都建议中国企业远离衍生品,那么,您认为今后企业还要不要衍生工具?

陈丹华:企业参与衍生工具就像买保险,出事之后,有人赔付,没有事就赔一点保险费,很多中国企业连保险费都不愿意赔,还想赚钱,好,那就赌吧,这样就签订了对赌协议。企业严格奉行套保的原则,使用简单而不是复杂的衍生工具实际上不会有问题,问题就出现在贪婪上,衍生品合约远远超过套保的额度,企业变成了希望通过这个工具赚钱,这就陷入了一场赌局,这实际上是在一个自己不懂的行当上下注,结果可想而知。

记者:为何中国企业在内部制度上总是不能防范出现这种损害投资者的风险呢?

陈丹华:中资企业被卷入衍生品危机暴露出企业治理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家族式和家长式管理是华人企业的通病,这导致决策上没有制度去防范企业犯错。香港李嘉诚处理得就比较好,霍建宁拥有必要时废阿斗的权力,而中信泰富的范鸿龄也是香港不错的职业经理人,但这次暴露出公司治理还没有完全国际化。内地很多优秀企业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在制度上很难保证不犯决策上的错误。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金 水)

发表于 2008-11-9 14: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lwa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lwa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无论是中信泰富还是高盛,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警钟长鸣啊,黄赌毒。。。

发表于 2008-11-9 22: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tbyu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tbyu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的企业还有一个通病就是赢了自己得益,输了国家买单.

发表于 2008-11-10 00: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449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449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办法,那些投行设计复杂金融衍生产品是非常专业的,除非卖不掉,一旦卖掉就是稳赚不赔,因为通常是在卖出一种衍生产品时又用另一种对冲交易锁定成本,绝对不会赔钱。而买家通常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根本无从判断这种产品准确的价值和风险,运气好是小赚,运气差就是大赔。在我看来,非常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基本和诈骗差不多,因为买家和卖家的信息渠道和专业知识完全不对等,这种业务应该严格限制甚至禁止。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1-10 0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lio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lio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4493 于 2008-11-10 00:20 发表
没办法,那些投行设计复杂金融衍生产品是非常专业的,除非卖不掉,一旦卖掉就是稳赚不赔,因为通常是在卖出一种衍生产品时又用另一种对冲交易锁定成本,绝对不会赔钱。而买家通常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根本无从判断 ...


Good point...(paopaobing(3))
C.B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1-10 19: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lwa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lwa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4493 于 2008-11-10 00:20 发表
没办法,那些投行设计复杂金融衍生产品是非常专业的,除非卖不掉,一旦卖掉就是稳赚不赔,因为通常是在卖出一种衍生产品时又用另一种对冲交易锁定成本,绝对不会赔钱。而买家通常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根本无从判断 ...


真是应了有人说的“买股票的不如卖股票的,卖股票的不如开赌场的”。。。很多是在拿“投资”来忽悠人的骗子
但是历史上从来也不乏容易上当的人,所以这种东西的存在是必然。禁止了,换个马甲又来了。。。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8-11-10 20: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vil_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vil_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是WARREN BUFFET的投资金句了不起, 不要玩自己不懂的东西。 简单容易利润稳定的经营方式, 总比人为弄得复杂的衍生工具要来得长久。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galway + 3 想到了一些无处不在的免费cfd讲座,传销讲座 ...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10 2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iddyzhe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iddyzhe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难道缺精英吗?

发表于 2008-11-10 21: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lwa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lwa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难道缺精英吗?

个人觉得倒不是完全是中国特色。美国,日本,欧洲也有被忽悠瘸的。
以前可能更加严重,代理人问题。现在中国人稍微富裕一些了,过来晃荡的忽悠们也多了。

btw,中国的精英很多,主营业务是忽悠中国人
有些老百姓受够了,然后就移民了。。。

还是WARREN BUFFET的投资金句了不起, 不要玩自己不懂的东西。 简单容易利润稳定的经营方式, 总比人为弄得复杂的衍生工具要来得长久。

可是时代已经发展太快了,大多数人忘记了根本了。。。难道必然是自我的毁灭?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