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eh060 于 2017-8-29 20:01 编辑
一.泰姬陵.
泰戈尔: “只有这一滴挂在时光脸颊上的泪珠,闪耀着纯净之光——这便是泰姬陵。”
立心去印度始于泰姬陵,爱它通体纯白的大理石,绽放出湛然一片纯然静美的气场,更有印度诗人泰戈尔为它绘画的清妆:”一滴永恒的泪珠.” 温婉地流淌出时光深处的爱恨情仇,哀怨缠绵. 沙贾汉真是爱情至圣,能让千年的相思在朦胧的月光中浅浅低徊,把柔肠寸断托付给遗世独立之殿,将毕生的思恋淬成无尽的美丽,俘获了光阴,载入了史册,征服了死亡.
凄美在素色中百年穿越,缓缓地叙说着万里江山也不换的爱恋: 波斯女子阿姬曼•芭奴,貌如天仙, 聪慧贤惠,多才多艺,入宫19年, 与国王情深意笃,形影不离,连外出巡视也陪伴在国王身边, 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国王沙•贾汗的荣辱征战, 国王赐给这个爱妃一个非常高贵的称号:“泰姬•玛哈尔”,意为“宫廷的王冠”。1631年,泰姬•玛哈尔随国王出巡时,因生第十四个孩子时难产,竟香消玉殒,终年38岁, 国王一夜白头。悲痛的国王,动用了王室的特权,倾举国之力,耗无数钱财,用22年的时间为爱妻写下了这段瑰丽的绝响。
国王本想在河对面再为自己造一个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中间用半边白色、半边黑色的大理石桥连接,与爱妃相对而眠。谁知泰姬陵刚完工不久,其子就弑兄杀弟篡位,他也被囚禁在离泰姬陵不远的阿格拉堡。
此后整整8年的时间,沙贾汉每天只能透过小窗,凄然地遥望着远处河里浮动的泰姬陵倒影,晚上则透過一塊大水晶石的折射,凝望數公里外的陵墓, 也许是望穿秋水之故, 倒影竟神奇地幻出泰姬的少女形象.
(照片来自网络)
泰姬陵虽然名为陵墓,但占地范围很广,包括前庭、正门、莫卧儿花园、水道、喷水池、陵墓主体和左右两座清真寺。泰姬陵的建筑理念来自平衡与对称,并且与依斯兰教信仰中非常神圣的数字“4”有关——4座小圆塔、4座尖塔和四角形庭院,都是平和与神圣的象征。
莫卧儿人是百分之百的自然主义崇尚者,他们认为花是天堂的象征,所以花的图案被大量运用在泰姬陵的设计中,象征着这座伟大建筑的自然特性。因此,从郁金香、百合到水仙、罂粟花,都是莫卧儿花饰的代表。再以各种颜色的宝石镶嵌在图案中.这种独特的工艺技巧叫硬石鑲嵌.此外,还用了浮雕,格子窗和可兰经的书法文字作装饰元素.
正门的顶端前后各有11个白色小圆顶,每个圆顶象征一年,代表建造泰姬陵所花费的时间,见证着最美的传奇和时间赠阅的沧桑.
泰姬陵会随日月光色而变幻,白天灿烂阳光下,则出落得玲珑剔透,光彩夺目,傍晚斜阳夕照下最妩媚,白色的泰姬陵开始从灰黄、金黄,逐渐变成粉红、暗红、淡青色,而有朗月冉冉升起的夜晚,泰姬陵因了白色的大理石陵寢,在月光映照下发出淡淡的紫色,清雅出尘,皎洁迷人,彷似下凡的仙女.
我想, 泰姬陵更宜用来阅读,若能再来,定只身一人在光影斑驳的月夜, 乘空灵深邃之清冽,与自己私奔,读进相思无尽的美丽里,绕着波斯女子的巧笑和媚目,细观她袅娜的蔓舞,侧耳她娇娆的呢喃,默想她一见钟情时的娉婷旖旎,让沉淀的爱情涟漪燃烧自己,在淡紫色的泰姬陵循着胭脂香轻舞流殇,飞蛾扑火般,纵身跃进爱情的深渊执迷不悟,虽九死而不悔.
(照片来自网络)
诚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说,爱情的力量在这里震撼了所有的人。泰姬陵因爱情而生,这段生死相随的爱情也因泰姬陵的光华被传颂。穿越时空的思恋,泰姬陵已超越了简单的建筑学意义,默然地美丽着,不为别的,只为世人心中那一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毕生信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