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23年8月更新)八一八澳洲那些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案和谋杀案 (2017-11-2) nancylee · PERTH找工经历-纪念登陆一周年(1-3.第一页;4-7第二页更新) (2005-5-24) littlesquirrel
· 我的生日餐:牡丹鱼片、干煸牛肉丝、花朵沙拉、花开富... (2021-10-28) ayeeda · 参加活动: DIVA Angelina Jolie (2015-5-11) ayeeda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33925|回复: 262

[欧洲] 由世界边缘 (not quite) 到地之尽头——2016年初秋英国游记(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9 19: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hine_on 于 2018-7-5 22:43 编辑

最近终于把我16年的英国游记写完了。As always,又臭又长,大家将就着看。

上回写到,从爱丁堡乘火车回伦敦,沿途见到大段大段的乡村美景,随便经过一些不知名的小镇,都有漂亮的城堡、教堂、terraced house,便暗下决心,有生之年要像Michael Portillo那样,乘火车在英国好好走一走。

后来读了很多关于Richard III的书,特别想去他生活过和死去的地方看一看。既然有这个念头,为什么要等退休呢?假期不够,可以先来一个迷你火车之旅嘛。于是二月初便订了八九月的机票,三月已经定下了行程和住宿,乘火车由东线北上,经爱丁堡至Inverness,横穿去Western Isles,再由西线南下至Penzance,最后返回伦敦。8月18日一早抵达,9月18日晚机离开,一共32天。



行前准备:
Visit Britain官网 买了一张为期一个月的BritRail GB Pass (£531.00),和一张游客版的oyster card。其实现在伦敦的公共交通都有contactless,刷信用卡或手机都没有问题,只是我喜欢游客版oyster card的封面,想留作纪念,工本费也才£3。注意这个网站如果选平邮的话,递送速度是不快的,我的寄了一个多月才寄到,不过邮费便宜,才£3.99。



全程公共交通——在大城市容易,到了偏僻的地方就要仔细规划了,特别是Western Isles,为了做出一条公交可行的线路我简直挠破了头皮。如果不是因为一心想去St Kilda,报个Rabbie's的团明显省时省力得多。如果搭乘公共交通的话,建议不要提早太多定下行程计划,因为公交车冬夏时刻表不同,火车还经常会遇到engineering works,我这次就深受其害,不过人懒,虽然有张火车通票可以随便改行程,住宿也多数能免费取消,但我总是抱着“不就多转两次车嘛,乘火车到处看看好了”的心态,走出了很多拧巴的线路。

住宿除了在官网订了几晚Premier Inn外,其他基本都是B&B。通常都是在TripAdvisor搜到评价较好交通又比较便利的住处,然后在Hotels.com或Booking.com订的。一般来说如果这两个网站价格相同的话我会选前者,因为住满10晚会免费送1晚。稍微偏远地方的B&B要自己跟店家联系。

手机卡:我比较了几家大电信公司的计划,最后选了O2 £15一个月的,2GB流量,750分钟通话时间和2000条短信,感觉只要不看视频2GB够用了(注:2016年标准 )。这种Pay As You Go的SIM卡是免费的,可以临行前几天在网站上注册一下,让他们免费寄去酒店,到了酒店拿到卡后再充值。结果我到了酒店发现他们没收到,就自己去O2店里买,店员帮忙把手机都设置好了。用下来感觉还是不错的,当然去了偏僻的地方也不要指望有什么3/4G信号,能有电话信号就不错了。所以到了后来我索性把手机data关了,到了城里再开,省得我这傻乎乎的手机整天孜孜不倦的搜索信号,费电。经常还会收到O2的推广短信,比如下次充值打个折什么的,对游客来说意义不大,所以后来当我看到当月流量/通话时间/短信全部翻倍的推广时,就立刻选了这个。这£15给我用足了32天,8月18号充的,到了9月18号晚上11点多上飞机的时候还能用,超值。

Apps: 查天气我用Met Office或BBC Weather,查行程除了Google Maps外,还用到National Rail(主要看有没有临时的disruption)和Traveline Scotland(查苏格兰的公交特别好用),订餐馆用了几次OpenTable,上面的餐馆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吃——我喜欢吃,所谓的行程规划大部分时间都是在TripAdvisor上找每个城市评分高的食店,然后再去Google Maps验证是不是真有这么好的。加上要连续几个星期以fry-up作早餐,饱到午餐可以直接略过(还可以趁天光多玩几个地方),晚餐就更要好好吃了。果然一个人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出的,别人都抱怨英国食物怎么怎么难吃,我可是吃得非常满意。作为游客就是这点好,一个城市的食店可能平均水平一般,但就找一家好的吃一顿,还是找得出的。

穿——女生的话即使去posh一点的地方吃饭,穿smart casual也够了,其他时间怎么高兴怎么穿。我临行前在Amazon买了一身英国本地品牌Páramo的防水冲锋衣,事实证明是最正确的一笔投资,一路上窜下跳,都没有打过伞。如果要徒步的话,一双防水防滑的登山靴和一个防水背囊也是必须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0积分 +83 收起 理由
xianren50 + 2 感谢分享
whodidthat + 2 感谢分享
hu017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5-29 20:15 |显示全部楼层

Day 1 伦敦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hine_on 于 2018-5-30 00:01 编辑

我在伦敦住4晚,本来是预备吃吃玩玩,把自己喜欢的几个美术馆好好逛一逛的。结果临时插入了几个不好改期的day trip,留给伦敦的时间只剩一个完整的白天,美术馆只能推到行程的最后,倒是每天晚上的那顿饭没有耽误

因为某天早晨要赶六点几的早班火车,所以住宿订的是Premier Inn London St Pancras,离King's Cross/St Pancras车站走路大约5分钟,走去Euston站也差不多时间,十分方便。平均下来八十几磅一晚,舒适度不错(感觉Premier Inn在便捷酒店里算是性价比比较高的),我没有买附加的早餐,心想偌大个伦敦还找不到个吃brunch的地方么。从Heathrow机场出来,地铁Piccadilly线一班车就到,车资便宜(高峰期£5.10),车程大约一小时。到了酒店,我把行李放在前台,也没倒时差,就浑浑噩噩的出门了。

今天的行程是去皇室(Buckingham Palace)、教会(Westminster Abbey)和议会(Houses of Parliament)三大权力机构参观,恰好三个都是我之前没有去过的地方。

Buckingham Palace是女王的主要居所,一般只有八九月份女王去苏格兰避暑的时候,才把主要大厅(state rooms)对外开放。其他时节来,就只能看看卫兵换岗,或者跟门前广场上硕大的Queen Victoria雕像合个影啦。

我的游伴Marcus,又在侧门前留了个影,照例取名'the new kid on the block':



售票处和参观入口在皇宫南侧(如果正对广场来看,就是皇宫的右手边),票价£21.50(每年都涨),包含语音解说,像几个其他皇宫一样,出门前盖个章,一年内还能免费进入。

这里本是Duke of Buckingham的居所,是以得名;后来由王室买下,在George IV时期大规模扩建;直至Victoria登基后搬入,才成为王室的正式宫殿;至于正对广场的那个标志性的门面和女王挥手的阳台,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加上去的。宫殿里面装修得金碧辉煌但不让人觉得俗气,可见George IV的品味和建筑师John Nash的功底。George IV是历史上称得上臭名昭著的英王,大兴土木,穷奢极侈,搞得民怨沸腾;在伦敦和英国各处留下的摄政风格的建筑,可算是他最正面的历史遗产了吧。

宫殿本身不大,加上只是开放为正式场合而设的大厅,所以整个行程不长,一圈走下来大概两个小时左右。我最喜欢的是它的画廊,虽然只是一个长廊形的房间,但展出的都是皇室收藏里最主要的作品,除了Rubens和van Dyck这样在英国“常见”的宫廷画家外,还有不少荷兰黄金时代名家的作品(Rembrandt、Frans Hals、Cuyp等)。紧邻画廊还有个为了庆祝女王90寿辰而搞的女王衣橱展,展出的衣帽数量巨大,五颜六色,果然彩虹女王的称号不是白叫的。

从皇宫出来,本来想给建筑背面拍个照的,也算是到此一游的证明。没想到这皇宫也是个面子工程,建筑背面旧得发黄,还有一半搭着脚手架在装修,下面坐满了在吃茶的人。只好转身对着花园拍了一张算数:



出口要沿着林荫小径穿过花园才能到。走着走着看到一个雪糕铺,抱着过了这村没这店的心态,我买了两个雪糕球,坐下来对着池塘吃了起来。




池塘对面是草坪和皇宫:



第二站是Westminster Abbey。如果你喜欢英国史,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门票£20,包含语音解说。参观入口在北门,就是大门上方有个大圆窗的一侧。



这里是历代英王加冕的地方,加冕宝座就摆在西门附近的角落里,用玻璃门封住,不可靠近。至于那块从苏格兰抢来的加冕石,已在上世纪末物归原主,在爱丁堡城堡里静静躺着呢,要到再有加冕仪式时才能借来,放回宝座里。我看着这破旧的木椅,问工作人员大叔,这椅子下面都是用木框封住的,怎么把那石头放进去?难道要把椅子举起来?大叔哈哈一笑,从后面塞进去不就得了,听得我将信将疑。回来一查,大叔果然骗我,后面也是封住的呀。上次把石头取出来的时候,前面的木框早就掉了,所以取得容易;但是近几年给椅子做了修复,把四周又都封住了。估计到了下次加冕礼,还是要把这木框拆下来的吧。

教堂里埋葬了很多君主和名人,墓穴和纪念碑可以说是拥挤不堪,所以后期的英王大多葬去了温莎。Richard III的王后Anne Neville就葬在教堂祭坛附近,但是墓穴的具体位置已不可考,只有一块小小的牌匾作纪念。成王败寇就是这样的(Richard III在Bosworth之役败给了Henry Tudor),牌匾不远处即是Henry斥巨资修建的礼拜堂(Henry VII's Lady Chapel),富丽堂皇,黑色大理石制成的的墓穴上,有Henry和妻子两人金灿灿的雕像;墓穴四周用雕花铁门围起来,就像两人睡在房子里一样。Tudor王朝可是个相当狗血的时代,他们死后也不例外——英格兰最负盛名的女王、信奉新教的Elizabeth I,最后却和为了恢复天主教而大肆杀戮、人称血腥玛丽的Mary I葬在了同一个墓里;跟Elizabeth斗了一世、最后还被她斩首了的Mary Queen of Scots,却因为自己的儿子最后继承了王位,得以体面的葬在了Elizabeth对面。

在中殿通往诗班席的大门左侧,有个颇豪华的牛顿纪念雕塑,想错过都难。他的墓在不远处的地面上,达尔文也葬在附近。

参观完教堂,可以去外面的回廊走一走。站在草坪上,可以看到国会大厦Victoria Tower的塔尖:



国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是今天的最后一站。议会休会期间天天开放参观,否则只开周六。参观售票处不是在同一座建筑里,而是在Big Ben对面的Portcullis House。以Westminster地铁站出口作地标的话,出来左转再左转就到了,不用过马路。实在找不到,去国会大厦问问门口的保安就好,国会大厦最不缺的就是保安 :)

我选了导游解说,90分钟£25.50,如果选语音解说的话是£18.50。前者比后者多参观一个房间,有导游回答问题。我个人觉得语音解说也不错,可以在每个房间想呆多久呆多久。

参观入口在整个建筑中部,Westminster Abbey正对面。进门后向Big Ben方向往回走,会路过一个Oliver Cromwell雕像:



进门就是个脱衣解皮带的机场式安检,毕竟历史上还有过个不幸的首相,在这里遇刺身亡嘛。过了安检,来到Westminster Hall,也是参观的起始地。不管是导游还是语音解说,都要在这里等,到预约的时间才可以开始。

国会大厦又称Palace of Westminster,因为它在中世纪时曾经是皇室寝宫,议会也常常在这里举行。16世纪初的一场火灾后,皇室搬出,这里主要给议会、法庭和其他政府机关使用。到了1834年,财政部在销毁记账用的木棍时,炉火把整座大厦都点着了,幸存的部分一只手数得过来,Westminster Hall是其中之一,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在这里审判过Charles I、William Wallace、Thomas More,举行过无数盛大庆典,还有曼德拉、奥巴马、昂山素季给上下两院作过演讲,如果仔细看,地面上还有一小块铜牌,标出曼德拉当时站的地方。



大约是因为这段时间天天开放,我参加的这个团只有五名成员。其中三人来自荷兰,导游说,来,给你们看看你们的William迎娶我们的Mary的时候两个人有多开心,有画为证:


(来源: Parliament UK

整个行程里我最喜欢的是上下两院的院厅。两个房间都不大,在八角形的中庭两侧遥遥相望。

下议院入口处有个丘吉尔铜像,是他标准的叉腰动作,伸出的左脚据说能给首次发言的议员带来好运,已经被摸得闪闪发亮。下议院的院厅你可能已经在电视上看过很多次,但实际看起来还要小些,绿色的皮椅,褪色的木栏,像是一个古旧的图书馆,很难想象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决策都是在这么逼仄的一个房间里制定的。我偶尔会看电视上的首相答问环节(Prime Minister's Questions),看首相和反对党领袖两个人针锋相对打嘴仗,这回真的见到了他们发言时面前摆的那两个木头箱子(David Cameron最喜欢把一只手肘撑在上面发表激情演说了),已经褪色得不行,非常有历史感。房间两侧是两个长廊形的房间,分别叫'Aye Lobby'和'No Lobby',每当有议题支持票和反对票旗鼓相当的时候,投“是”的议员就走去Aye Lobby,进门前叫出自己的名字,便于计票,投“否”的就去No Lobby,然后呆在里面等待计票结束。投票时整个大厦——包括酒吧和餐厅——还会响铃,以召唤不在院厅里的议员前来投票。

上议院的房间相对大些,有个铜制的大门,上面雕着分别象征英苏爱三国的玫瑰、蓟和三叶草。房间里铺着蓝色地毯,座椅是红色的,明显比下院豪华,特别是那两个金光闪闪的宝座,更是给房间增色不少。每年国会开幕大典时,女王都会来到国会,在更衣室里全副武装后,跟菲利普亲王到这里就座,主持仪式。因为传统上皇室和国会算是敌对的两面,所以当女王来到国会,下院就要派出一名议员到白金汉宫作人质,直到女王平安返回。据说有一年,菲利普亲王回去后,对人质开玩笑说,要是我们没有回来,你小命就不保了。这时女王接话:不,是没有回来,他小命就不保了。

因为Charles I曾经闯入下院议事厅企图逮捕5名反对他的议员,自那以后,君主再也不能踏足下院,所以女王在上院就座后,要派手持黑杖的礼仪官去对面传召下院议员前来。黑杖礼仪官象征皇权,所以眼见着他要来了,下院会把大门关上,表示皇权不得干预下院,要礼仪官用黑杖敲门三次后才会打开,矫情吧。然后下院议员会跟着礼仪官来到上院,站在围栏外旁观。工党有个叫Dennis Skinner的下议员,反对君主制,从1987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会在黑杖礼仪官前来传召时,喊一句话调戏他,惹来哄堂大笑,所以每年都会有媒体总结他的历年语录。

离开时穿过庭院,转身拍了一张Big Ben。大火后的重建工作虽然由Charles Barry主持,但整个建筑背后的灵魂人物却是他的助手Augustus Pugin。Pugin一生热爱哥特式建筑,Big Ben所在的Elizabeth Tower就是他的手笔,死后却少人记得。



回到酒店睡了一觉,再去位于Chelsea的The Five Fields吃晚饭。我14年时曾来过这里,点了当时三道菜£50的菜单(现在涨到了£60),结果被送的那些canapés、餐包、amuse-bouche惊到了,连petit fours都很大份,吃到撑破肚皮出来。这次伦敦之行,我本来想订The Ledbury但是没订到,翻了翻其他的米芝莲餐厅好像评价也都褒贬不一,就想回这里吃顿实惠的。大约上次也是用OpenTable订位的关系,一进门经理就跟我说Welcome back,让人觉得有礼但不唐突。整个服务也恰到好处,不会紧盯着你,但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

这次我点了8道菜、每道分量较小的tasting menu (£80)。

开始照样送了一大堆东西:







Lobster, Corn and Miso: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酱是带一点芥末味的,跟龙虾非常的搭,想出这个点子的人应该记一功。



Scallop, Red Mullet and Fennel:



Langoustine, Pork, Peanut and Watermelon:



Foie Gras, Cherry and Young Spruce:



Veal Sweetbread, Spelt and Black Truffle:



Sea Bass, Sweetcorn, Courgettes and Jamón:



Pre-dessert是雪糕、雪芭和爆米花:



Tart, Apricots and Vanilla Ice Cream:



最后的梅子是自家地里种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40 收起 理由
patpatchow + 5 感谢分享
胡须康 + 20 感谢分享
slau1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8-5-29 21: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olinlearn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olinlearn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啊终于等来了楼主的新游记

发表于 2018-5-29 21: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violinlearner 发表于 2018-5-29 20:03
啊终于等来了楼主的新游记

谢谢加分!好大手笔{:12_771:}

退役斑竹 2017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8-5-29 23: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au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au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哇塞 居然能看到樓主寫新遊記

退役斑竹 2017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8-5-29 23: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au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au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來bloody Mary雞尾酒是這樣來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5-30 02: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lau1 发表于 2018-5-29 22:12
哇塞 居然能看到樓主寫新遊記

别提了,我写了一年半才写完

退役斑竹 2017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8-5-30 10: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au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au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hine_on 发表于 2018-5-30 01:04
别提了,我写了一年半才写完

沒事 我那個帖子也快寫十個月了

发表于 2018-5-30 22:43 |显示全部楼层

Day 2 Bristol-伦敦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本来打算在9月中旬行程的末段,由Cardiff南下Penzance的时候在Bristol停留几个小时走走看看的。结果临行前没多久看到消息,7月底开始在Bristol会有一个展览,展出我最喜欢的卡通角色之一、Wallace & Gromit里的Gromit塑像,但到9月初就结束。错过了Gromit塑像的首次展览、又错过了15年办得红红火火的Shaun the Sheep塑像展的我,觉得这个机会不能再放过了!于是从在伦敦的日子里匀出一天,去Bristol看汪。

一早来到Paddington车站,去售票处启用了火车通票。售票处在票上盖个章,写上有效起止日期,就能用了。我的通票有效期是一个月,所以遇到这种31天的月份就觉得自己特别幸运,临走还能坐一次价值£22的Heathrow Express,我这算盘珠拨得不要太响噢。

Marcus趁等车的间隙,跟Paddington熊合了影:




Bristol是动画工作室Aardman的大本营。Aardman的黏土动画,包括Wallace & Gromit和Shaun the Sheep,有一种非常温暖的情怀,这在其他动画片里是找不到的。我也喜欢Pixar,但美国人总是试图通过动画片来教育你;Aardman就不一样,台词很少或干脆没有,不讲大道理,但机智温馨,从6岁到60岁的人都会觉得有趣。Gromit Unleashed和Shaun in the City是Aardman和Bristol儿童医院合作的慈善项目,跟不同的艺术家合作,把Gromit和Shaun装扮成不同的样子,做成大塑像,放在城市各处展览,展览结束后拿来拍卖。同时,他们在Bristol郊区的Cribbs Causeway还开了一个主题商店,卖小的瓷像和周边产品,再把利润都捐给有需要的儿童。这次的展出,就是在这间商店里辟出一块地方,展出几个当年的Gromit大塑像。

Pixar制作的Gromit Lightyear是这个展出的招牌,两个有趣的动画工作室惺惺相惜。



Newshound是Wallace & Gromit创作者Nick Park本人的作品:



Antique Rose有Cath Kidston招牌的碎花:



我最喜欢的Hullaballoon:



Sir Gromit of Bristol:



Oops A Daisy,一看就是园艺工作者的作品:



Gromit在电影里是没有台词的(甚至都没有嘴),全靠一双眼睛展现喜怒哀乐。(左至右)Blossom, Doodles, Gromberry, Butterfly, Poetry in Motion.



(左至右)Stat's the Way to Do It, Lad!, Ship Shape and Bristol Fashion, Jack, Gromitasaurus.



(左至右)Collarfull, Paisley, Lancelot (by Paul Smith).



我买了Gromit和Shaun瓷像各一,还送了我两本Gromit Unleashed画册,解释每个塑像的设计初衷。




随后我乘车来到市区,看了几幅涂鸦艺术家Banksy的作品。Banksy是Bristol人,他早年在街头的涂鸦,多数已经被拆的拆,卖的卖,所剩不多了。如果对他在该市的作品有兴趣,可以去下载一个叫'Banksy Bristol'的app,有每幅作品的来龙去脉和详细解说。

The Mild Mild West:



Wall Hanger:



The Paintpot Angel:



因为要赶下午两点钟的火车回伦敦,剩下的时间只能随便走走打打酱油了。

Bristol大学法学院和地质学院的大楼,也太气派了吧。




College Green,对面便是Bristol大教堂:




看到一家叫“辣爹”的川菜馆,还不止一家分店,该市中餐水平堪忧……



Temple Meads火车站是非常漂亮的Tudor风,由英国最伟大的工程师Brunel主持建造。Brunel的作品总能让人眼前一亮,下次一定要回来看看他的Clifton吊桥。



回到伦敦后去Claridge's吃下午茶。我一向是不吃下午茶的,因为觉得它形式大于内容;这次决定去吃前做足了功课,选了茶和食物口碑最好的Claridge's。普通下午茶£58/人,再加服务费,提前90天开放预订,如果想去的话,建议一开放预订时就订好。

环境和服务都没得挑剔。前台姑娘见我一人来,便问我要不要报纸和杂志读,十分贴心。



茶单是非常丰富的,可以咸点/scone/甜点各配一种茶,我最后试了两种。菜单上有每道菜的配茶建议,如果拿不定主意,可以请服务生来推荐。

咸点的建议配茶是铁观音,我心想这我家里也有,就选了白毫银针。



咸点有五种手指三明治和一个芝士泡芙。每一种都好吃,口感平衡,吃完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口味继续添,所以大胃王也不要怕吃不饱啦。



我用他们家自己的调配(Claridge's Blend)来配scone和甜点。



Scone有原味和葡萄干两种口味各一个,配上他们精心挑选的奶油和果酱,好吃得不得了。我平时是不吃果酱的,竟然也向他们买了一罐果酱回来。



果酱是Marco Polo gelée,Claridge's卖£16,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网站买,便宜不少。



如果不是不想打包甜点,我真的会让她再给我添两个scone来吃的。甜点有四种,对我来说比较甜,大约英国人比较喜欢这种甜度。

吃完茶天色还早,就走去National Gallery看画(周五开到9点)。路过Liberty百货,夕阳下很好看。



National Gallery真是个百来不厌的地方,还免费,住伦敦的人真幸福。呆到9点,回家去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4 收起 理由
violinlearner + 8 感谢分享
slau1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5-30 23:06 |显示全部楼层

Day 3 Bosworth古战场-伦敦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485年8月22日早晨,Richard III在Bosworth战场迎战入侵的Henry Tudor。见己方前锋迟迟无法打开局面,Richard率一队人马向躲在对方阵营后方的Henry本人杀去,试图快速结束战斗。眼见他就要成功之时,一直在附近持兵观望的William Stanley加入战斗,解救了Henry,Richard惨死。这场战役标志着Plantagenet王朝三百多年历史的结束,和Tudor王朝的成立,英国史上中世纪和近世便以此为分界。

Bosworth古战场附近有一个游客中心,每年8月22日前后的一个周末,都会在那里举行周年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战役重演。我决定去看一看。

我天真的以为会有一个精确的战役还原,比如历史上战役是在早晨发生,那么重演就会是在早晨;排兵布阵也会像真实情况一样,该在山包上扎营就在山包上扎营,该冲下山就冲下山。我的结论是,既然周年活动10点钟才开门,那么战役重演应该一开门就开始了。所以周六我起了个大早,乘六点三刻的火车北上,一个小时后抵达莱斯特;然后坐巴士出城,巴士在暴雨中开了一个多小时,抵达Market Bosworth小镇时已经快9点半了,此时游客中心还在三英里之外呢——我倒不是怪司机开得慢,毕竟这点路Richard III的兵走了一天才到:) 我本来计划快抵达小镇时叫辆Uber,岂料这小镇地处偏僻,Uber根本是有价无市的,搜不到车。站在空无一人的小镇广场,我暗暗的想,还有三十分钟10点,看来只能用跑的了,估计还得错过上半场。就在此时,一辆空出租车天使般的缓缓出现在街角,可没等我开始高兴,司机大叔就向我摆摆手,示意不能载我。我只好认准了去游客中心的路,撒丫子跑啊。跑了大概五六分钟,听到后面有车声,转身一看刚才那辆出租车天使般的又出现了!我想也没想伸手就拦,大叔停下来问我是不是去古战场,上车吧。原来他是去接了事先预约的两个荷兰游客,见我拦车,征得他们同意后,叫我搭车的。大叔说,你真强,就打算hitchhike去Bosworth了是么。

入场时发了一张节目表,Bosworth战役重演竟然是下午最后一项,要5点钟才结束。如果到时再往回赶,是断断赶不上晚上九点的晚饭预约的。在犹豫是放弃晚饭还是放弃战役重演时,我买了下午一场讲座的票,开始参观游客中心。游客中心不大,因为建了有些年头了,资料信息没有及时更新,所以在我看来不是特别有意思。

中世纪晚期战争中主要的兵器种类:



Richard III的盔甲大致是这样的:



这个2009年发现的镀银野猪徽章让历史学家重新定位了战场的地点,离之前认为的遗址至少有一英里远。白色野猪是Richard的标志,而这种徽章只有近身侍卫才能佩戴,所以人们判断徽章的发现地离Richard死去的地方应该不远。



我在11点走出游客中心,来到主会场,因为当天第一个主要节目——Tewkesbury战役重演就要开始了。Tewkesbury之战发生于1471年,是Richard的哥哥Edward IV夺回王位的关键之战,当时年仅18岁的Richard率领前锋部队,为Edward立下战功。

双方列阵:



战役重演有个俏皮的解说,总是试图逗笑观众,却没提供多少历史信息。大概因为这个演出本身没多少历史真实性可言,就是两班人“呀——”一声冲在一起,你推我攘一阵,最后以Edward将对方主将Duke of Somerset斩首结束。




我面前站了个火枪队,打一枪要把枪卸下来上一次药。他们也不管场上战事如何,也不管同伴的进度,就是七手八脚的上膛、打枪、上药。英国的群众演员呐……



我开始认真考虑要不要留下来看Bosworth之战了。本来期望的是一个肃穆的活动,没想到就是热热闹闹,让人图个开心。虽然我知道最后的Bosworth重演会比这个Tewkesbury严肃且用心,但是对演出本身能提供多少我不知道的信息,我深感怀疑。开始暗暗后悔为什么要到这里来了,留在伦敦有多少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啊。

我的讲座下午两点才开始,还有两个半小时要消磨掉,于是四处走走看看。会场周围搭满了帐篷,到处都是穿着中世纪服装的演员走来走去,兢兢业业的展示当时的日常生活。




厨房:




野味:



这两位贵族妇女端着架子,仔仔细细的吃面前一小碟精细的食物。我看了一下,也就是面包黄油和肉,没什么特别的。



这位演员十分抢眼:



有工作人员在展示捕猎用的猎鹰。鹰猎(Falconry)是中世纪贵族常见的消闲活动。



正午的时候有个马上骑术表演。几个古装演员分成两队,手持骑枪(一种类似长矛的兵器),比赛谁能在骑马行进中戳中更多圆环或削下更多水果。表演本身是好看的,不过为了娱乐大众,主持人讲了不少有色笑话,有的时候真是让人难堪得不得了。同样一队人马下午还会表演马上长枪比武 (jousting),是当日三大重头节目之一,想必娱乐性是足够的,可我不准备看了。

终于捱到下午Annette Carson的讲座。Annette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Richard III: The Maligned King',论证得有理有据,刀枪不漏,文字功底也好,所以这次看到有她的讲座,我毫不犹豫买了票。坐下来才发现讲座的内容跟我刚刚读过的一本她写的小册子是完全重合的,虽然她的论证还是很严密,可作为演讲者的魅力却欠奉,属于照稿念型,我又累又睏,费了好大功夫才坚持没睡着。

再次怀疑我到这里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过我还不是当日活动中唯一的亚洲脸。一大早就有一队韩国高中生旅游团,跟我一同入场,举着自拍棒拍来拍去,中午前就撤了。看着他们一脸茫然的表情,我猜他们一定在想,为什么把我拉来这种地方!

然后我就撤了。花了一个小时走回小镇,沿途风光不错。





小镇居民很为他们的园艺自豪,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




晚饭是在一家叫Gastronhome的法式小酒馆吃的。菜单上一共三道前菜、四道主菜和三道甜品,店主问我,你是想单点呢,还是想试五道菜的'surprise menu',那五道菜也是从菜单上这十道里出的。我其实已经看中了三道想吃的菜,但算了一下和'surprise menu'价钱差不多,就想多试几样,选了后者。结果上来那五道菜,没有一个是我本来想点的……










吃完店主问我怎样,我说很好吃,味道搭配很妙,但是,完全想不到会是这五道菜啊。店主说,所以叫surprise嘛,我自己出去吃饭,每次都是点贝类作前菜,红肉作主菜——我忙点头说我也是——所以我们要让你试点不一样的。我嘴上说是,是,谢谢,可心里想,我还是很想知道你们的贝类和红肉是什么味的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slau1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17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8-5-30 23: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au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au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哈哈哈哈 surpris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8-5-31 16: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olinlearn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olinlearn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哈哈哈,所以叫surprise

发表于 2018-5-31 21:33 |显示全部楼层

Day 4 牛津(上)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hine_on 于 2018-5-31 21:05 编辑

牛津我有很多地方想去——既想参加Bodleian图书馆的extended tour,又想登上大学教堂的钟楼眺望四方,剩下的时间还想尽可能的多看几个有意思的学院。值得庆幸的是牛津大学的游客导航网页做得简洁明了,“Visiting the colleges”网页列出了每个学院的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和地理位置,还可以直接点开各个学院的链接,看看自己对该学院是否有兴趣;另一个网页则包含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景点信息。

出发这天修铁路,伦敦去牛津市区没有直达火车,我只好坐到Oxford Parkway再转replacement bus。下了火车远远看到两条马路之外停了一辆绿色巴士,写明开往牛津火车站,我以为是replacement bus就冲了上去,直到开起来站站都停才发现自己坐错了车。好处是不必坐到火车站再走回来,车开到市中心我就直接跳了下来,走去今天的第一站Balliol学院只用了两分钟,抵达时刚好是开放参观的10点钟。

可门房不在,于是我就这么走了进去。

前院隔着草坪正对入口的是通往礼拜堂的过道,礼拜堂就在过道右手边。




别致的鹰状讲台:



假日的清早没什么人,我就一个人在院士花园静静坐了一会儿。花园正中有个鲜花环绕的双层长方形石雕,传说是学院创始人Balliol的妻子Lady Dervorguilla的墓。当然传说也只是传说,这可不是什么13世纪的古董,只是在学院大修时,用旧楼上拆下来的石块堆砌而成的。



大厅留影:





Balliol学院以政治学最为出名,出过三名英国首相,其中包括“中国人民的老朋友”Edward Heath(中国人民有许多老朋友)。三人的画像就并排挂在大厅一进门右手边。要说现今政坛最活跃的Balliol毕业生,当属那个一头乱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英国外相Boris Johnson了,他从学生时代起可就是风云人物。我们熟悉的瓜瓜君也曾在这里就读。

大厅楼下是学院的酒吧,‘the Buttery'。



A pair of jugs——原谅我这粗俗的冷笑话。



出门的时候看到门房先生,跟他说对不起我进门的时候没买票,现在补上。先生一脸威严,说,看你这么诚实,卖你张£1的半价票吧,还有本导览小册子,你今天想回来看的话可以随时回来,我们5点关门。真是个好人。

随后我走去Bodleian图书馆,参加11点15分的extended tour。图书馆网站上有各种tour的介绍,有导游解说的tour可以提前三周在网站上预约。因为只有90分钟的加长版可以进入Radcliffe Camera参观,所以我毫不犹豫选了这个。Extended tour有两种,每周各两次,一个团大概15人左右,十分紧俏,如果想参加一定要提前预约。旺季的话,即使参加普通的团最好也预约一下,因为虽然班次多但游客更多,我去的时候就见到售票处很多人排队,但时长稍微长一点的tour都已经满员了。

入场后先是在这个名为Divinity School的大厅中等导游出现。大厅在哈利波特电影中被用作医务室,所以不少人索性买张£1的门票,进来拍几分钟照片就走;或者报一个30分钟的迷你团,连楼上的哈利波特图书馆(Duke Humfrey's Library)一起看了。



导游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先生,一上来就说你们今天可算报对了团——倒不是因为是我解说的——当然这也是原因之一,而是今天周日,又是假期,很多地方不对学生开放,所以我们可以尽情走动而不用担心打扰到人。听得我心花怒放,后来事实证明他说得一点没错,这是我迄今为止参加过的最好的一个团,多参观几个房间还在其次,关键是导游学识渊博又机智幽默(知识分子就是不一样),让人恨不得拿个录音机录下来那种。

Divinity School顾名思义,起初是为神学院而建,用作课堂和考场。大厅建到一半时才临时决定在二楼加建一个图书馆(就是那个哈利波特图书馆),所以层高颇受限制,但建筑师设计出扁平状的拱顶,不仅帮助承托了额外的重量,还装饰得细腻精致,称得上是中世纪晚期哥特式建筑的标杆之作。如今大厅是学生参加毕业典礼时的聚集地,毕业生在这里换上学位袍,被叫到后,经由Christopher Wren设计的大门走去Sheldonian剧院,在那里被授予学位。我们导游很喜欢这座建筑,说曾想在这里给女儿办婚礼,结果一问索价£550一小时,再加VAT(20%的消费税),于是很理智的打消了这个念头。

右手边就是Christopher Wren后来加上去的门:



紧邻大厅的是Convocation House,是17世纪为学校事务管理委员会而建,房间里的木椅和木雕都来自17世纪。扇形的拱顶是后来加上去的,比起Divinity School逊色得多,属后世拙劣模仿之作。英国内战时期Charles I躲到牛津,保皇派的上院议会就曾在这里举行,想必当时Charles就坐在那个为校监准备的宝座里吧。



导游说,后面就没地方给你们坐了,趁现在赶紧坐一会儿,我给你们讲讲这个图书馆。Bodleian于1602年建成,但其实早在14世纪大学教堂里就有一间专门的图书室;到15世纪中叶Humfrey, Duke of Gloucester死时将自己的藏书捐给了大学,图书室里放不下了,就专门在Divinity School上面建了一间图书馆来放。Duke Humfrey的书听起来好像很多,实际上也只有280多本,不过它们都是手稿,在印刷业出现之前,这个数字已经算非常可观的了。后来Thomas Bodley不仅捐钱修了图书馆(Bodleian便以此得名),还与英国出版同业工会签订协议,这个传统一直沿袭至今——现在英国每出版一本新书,包括报纸杂志地图,图书馆都会收藏一份。书越来越多,图书馆也越扩越大,近年还在Swindon建了个仓库,把大部分的书都运去了那里,如果要求查阅,仓库就会扫描之后给你发过来,通常上午发出请求,下午就能收到文件了。导游说有次他抱怨不知道学校为什么选了Swindon这种没什么文化底蕴的工业城市来建图书馆,结果团里正好有个Swindon来的游客,说,你放心好了,书放到我们那里,绝对丢不了,没人知道它们长啥样   当然Bodleian的书也不是一直有进无出的,最惨痛的教训就是一本莎士比亚的第一对开本,1623年刚出版的时候进的,四十年后簇簇新的书就这么卖掉了,卖了£24,因为觉得新入了第三对开本,包含的剧作更多,旧版就用不到了。到了20世纪初,同一本第一对开本又出现了,索价£3,000,导致图书馆要向校友和公众募捐才能凑够钱买回来。同一本书在外面流浪了几个世纪,早已残缺不全,亟待修补,不过图书馆是不会承认自己失策的,反而浪漫的说,书上那些独特的磨损和伤痕,把我们和几百年来的读者联系在了一起,看得出他们的好恶——《罗密欧与朱丽叶》已经被翻烂了,《约翰王》还是崭新的。

然后我们上楼去看哈利波特图书馆。Humfrey的书早在16世纪中叶宗教改革时就被清洗一空,图书馆也另作他用;后来在Bodley主持下才恢复,并且在长条形的阅览室两端各加了一个垂直的长廊,整个图书馆呈一个很扁的H形。这里的书起初是用铁链拴在书架上的,以防丢失,而如果拴住书脊经常拉动会把书拉散架,所以铁链都是穿在封皮靠近切口的地方,摆放时书脊向里,切口向外,要读的话抽出来不用调转方向就能读,或者拿到临近的书桌旁坐下来读。但是书脊向里的话谁知道摆的都是什么书,所以后来就把链条拆了,书脊向外放。如今图书室里只剩一本拴住的书,用来给游客作展示。这里的书不可能经常挪动,所以不是按首字母顺序排的,主要还是按出版年代排序。尽管如此,几个世纪下来,书还是已经非常脆弱,所以现在的读者是不可以自行取阅的,要读的话需要先提出申请,然后管理员会把书送到新开的Weston图书馆里,让你在那里读。图书室远端的墙上有一个古旧的木制装置,上面是报时用的铃,以前阅览室要关门时就是响这个铃来提示读者的。导游讲了个小掌故,某年某校友衣锦还乡(大概是这样,我记不清是谁了),为了显示尊重学校请他象征性的拉下铃——大约就跟剪个彩或者证交所敲个钟意思差不多——结果这位先生一下子把它连铃带木架从墙上拉了下来,一帮人七手八脚也装不回去。导游说,你看,专门培养政客的学校就是这样的——科学家都去了另外那家。

上楼去Upper Reading Room,这个阅览室就比较现代了,就是平时真的有人用那种。通常这个时候会给游客发个耳机,让大家进去走一圈听个录音介绍,不过我们幸运嘛,假期周日不开放,我们一行人可以直接听导游讲解。虽然看起来新,可它实际上也是Bodley时代建的,最特别的是在靠近天花板的墙上画有一圈大概200个名人头像。过了二百余年,也就是19世纪早期的时候,这些头像老化得厉害,当时的工匠修补不来,就直接拿石膏把他们涂起来了……直到上世纪中叶才重新被人发现,慢慢的修补复原。

最后一站是Radcliffe Camera。这可以算是牛津的地标,是城中少见的古典式建筑,两层的圆柱形主体,再加一个八角形拱顶。它起初是个独立的图书馆,后来被Bodleian合并,用作阅览室,地下有通道连接Bodleian主体建筑。我们上到二层,仰头对着那个拱顶看了好一会儿——这么戏剧化的一座建筑,内部配色却是出人意料的素雅,以白色和浅薄荷绿为主。二层上方还有一个回廊,可以多设置一些书架和座位,即便如此,作为一个图书馆,这座建筑也不算特别实用,空间利用率低,不过美嘛,美就够了。

出来后对着叹息桥拍了一张:



然后钻到后面的小巷子里,这里有一个著名的酒馆,叫Turf Tavern。Bill Clinton竞选总统时接受过一次采访,说自己在英国时曾抽过一两次大麻,但是“没有吸进去”('I didn't inhale'),传说Turf Tavern就是他'didn't inhale'的地方。酒馆的宣传语也不含蓄——An Education in Intoxication,哈哈。



鬼使神差叫了个两人份的Pulled Slider Board,不怎么好吃,还什么都是双份的,吃极吃不完,倒是上面那个完全不Buffalo的Buffalo Chicken吃起来挺香的,英国人果然还是做油炸面皮最拿手。



酒足饭饱之后,到大学教堂(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爬楼梯。登钟楼要收£4,在礼品店缴费,我看门口没人,以为交了钱就能上去,谁知店员朝过道对面努努嘴,原来排队的人都在教堂里面呢。

钟楼建于13世纪,登顶时会经过那个最早的大学图书室(当然现在里面已经没有书),和早期的敲钟室。上去后正对Radcliffe Camera,且站得高,视角平行,是眺望后者的最佳地点。



Radcliffe Camera左侧是Brasenose学院,就是David Cameron的母校,得名于大厅的一个铜质鼻子形状的门环。



右侧是气派又富有的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



转过去可以看到城中各个名塔,和它们身后的原野。远处那个方形的塔就是牛津最高的建筑,Magdalen Tower。



左手边远处是Christ Church学院著名的Tom Tower,正中则是林肯学院的图书馆。



我的下一站是Merton学院。普通门票£3,夏季每天下午2点和3点会有guided tour,收费£5。我到的时候是两点三刻,因为还要赶去四点一刻关门的Christ Church,本来不想等下一场tour的,结果门房一句“普通门票可就看不到那个中世纪的图书馆了哦”,说得我乖乖坐下来等。导游是个Merton刚毕业的学生,材料还没背熟,看得出他也很紧张;但不管怎么说,多加£2可以看到那个图书馆,是超值的。

Merton是牛津最古老的学院之一,前几年刚刚办了750周年庆。占地面积不小,光是方形庭院就有四个。

学院的礼拜堂建于13到15世纪,以礼拜堂来说可真不算小。事实上历史上曾想把它扩建成一个cathedral,那就要求由现在的“丄”形变成十字形,但是紧邻的Corpus Christi学院死活不肯把地让给他们,导致计划流产。



Christopher Wren设计的屏障:



礼拜堂一直到19世纪末都兼作社区教堂,所以除了通向学院的入口外,还有一个通向外面马路的大门,供市民进出。大门附近有好些花窗玻璃,很明显被拆下来过,再装上去的时候有些已经拼凑不起来了。



门口有个沙皇Alexander I送给学院的巨型碧玉花瓶,你别看它摆在大门口,就以为是领洗池,实际上只是这个东西太大了,学院没有其他地方放得下而已。



真正的领洗池是这个有盖子的:



站在'Mob Quad'里看礼拜堂的钟楼:



中世纪图书馆在Mob Quad一座建筑的二层,建于1373-1378年,呈L形。导游说他读书四年,直到前不久接受导游培训时,才第一次来。




Thomas Bodley曾在Merton教书,当年估计也是这个图书馆的常客,当时这里正把旧式的书箱和书台换成欧洲大陆新兴的书架系统,估计他就是从这里汲取了灵感,用在了Bodleian。馆里照例留了几本铁链拴住的书,给游客看看当年是怎么防止书被顺走的。



也有拼凑不齐的花窗玻璃,每一片都是古董,只要能显示自己历史悠久,拼凑不齐也要全部晒出来。



东西向长廊的两端各有一个球仪,一个画着天堂,另一个是地球。



有不少七零八落的地砖,应该是解散修道院时期花低价批量买来的二手货。这个兔子是里面少有的看得出图案的砖块。



从图书馆出来,我们走回前院,再穿过Fitzjames门廊去Fellows' Quadrangle。Fitzjames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学院的院长,请人在门廊拱顶上雕出了黄道十二宫的图案。



你以为这个是双鱼?错,别看它人脸鱼形满身是鳞,这可是Fitzjames本人的标志——海豚。虽然Fitzjames一生从未见过海豚,可这并不妨碍他对海豚爱得执着,如果你在Merton看到鱼形或者海马形的雕刻物又看不出是什么,那多半就是Fitzjames意象中的海豚。



Fellows' Quadrangle不小,中间有个方形草坪,其中一面墙上还有个日晷。导游说,你们要记住一点,牛津城里那么多日晷,没有一个是能用的。日晷不好用不要紧,Merton的学生可是发明了一种叫“时间仪式”的活动的——事缘1968到1970年间英国曾试行全年夏时制,就是在十月末不改回冬令时,于是从1971年开始,每年十月最后一个周日的凌晨两点,Merton学生都会穿着正式的学袍,手持波特酒,挽着手臂,绕着草坪倒着走,走到角落时转个圈,再继续倒着走。整个仪式持续一个小时,直到凌晨三点时钟拨回两点,改回冬令时为止。他们说是自己逆转了时间,如果不举行这个仪式,到了三点时钟拨不回去了怎么办——你也没法反驳,因为这个仪式从1971年至今从未间断过,英国也每年准时在十月最后一个周日的凌晨三点改回冬令时,谁敢说不是这班学生的功劳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slau1 + 4 參觀學院動不動就收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5-31 21:49 |显示全部楼层

Day 4 牛津(下)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hine_on 于 2019-2-21 01:36 编辑

(系统说我超字数了……)

从Merton出来就能看到Christ Church学院的门。可惜Christ Church的游客必须按照指定路线单向行进,售票处在另外一端,我围着学院外墙跑了大半圈才到,终于在四点一刻前买上了票。这里已经非常旅游景点化了,没有其他学院的人情味,旺季门票是相当辣手的£9,可是哈利波特影迷多啊,这个钱还是舍得花的。导游导览只为十人以上的团队服务(需预约),作为一名散客,虽说整个流程就是跟着大部队边走边拍照,但如果想多了解一些学院和建筑的历史和典故的话,学院网站的'What to See'版块做得非常详细,是非常好的导览材料。

Christ Church既是学校,又是cathedral,在早期St Frideswide修道院的基础上建成,还保留了修道院的回廊。这个回廊在哈利波特电影中出现过一次,是赫敏指给哈利看他爸爸以前作找球手所得的徽章的地方。从回廊中间的庭院向上望,可以看到大教堂的尖顶。



过了回廊向前走,就是麦格教授欢迎新生的那个楼梯啦,有一个颇好看的扇形屋顶。



大厅是电影中霍格沃茨大厅的原型。电影制作人参观了这个大厅后,就回到工作室照着搭了一个——实际上牛津很多学院的大厅都差不多是这样,只是Christ Church这个相对大一点而已。




学院是Henry VIII时期的红衣主教Thomas Wolsey创办的。传说Wolsey嗜吃,图书馆还没建就先把厨房和饭厅建好了,因此被他的政敌取笑。后来Wolsey失势时学院还没建完,十几年后Henry VIII本人决定继续这个工程,所以学院从一开始就跟皇室关系密切。到了英国内战时期Charles I躲到牛津,在Christ Church住了四年,王朝复辟后学院自然也非常得势。大厅远端墙上正中挂着Henry VIII的画像,两边是他女儿Elizabeth I和Wolsey的画像,下面还摆着一个当今女王的半身雕像。

大厅有一个彩绘玻璃窗,是为纪念Christ Church校友、《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Charles Dodgson而作。



下楼时才留意到这个'no peel'的门。当年有人反对校友Robert Peel作议员,就在门上扎了这个'no peel'抗议,这个标语一直保存至今,已经快200年了。后来即使Peel官至首相,大厅也没有挂他画像,因为'no peel'嘛。



大教堂:





出来以后经回廊走到Tom Quad。这是牛津学院中最大的方形庭院,是Wolsey在一开始就规划好的,却一直拖到百多年后Stuart王朝复辟后才建成。远方正中就是Christopher Wren设计的Tom Tower,就像伦敦Elizabeth Tower里那口大钟叫Big Ben一样,Tom Tower里的大钟也有名字,叫Great Tom。Great Tom每晚九点零五分时会响101下,象征着学院最初的101名学者。为什么不是九点整呢?因为牛津的正午时间比格林尼治晚五分钟,在规定后者为标准时间之前,大钟就已经按照牛津时间敲了几百年,怎么可以改呢。



最后一站是城东的Magdalen学院。门票£5,导览小册子50p一本,我觉得是值回票价的,因为它不管是建筑、植物还是动物,都有一种大气的美。

开满绣球花的回廊:




在回廊可以看到城中最高的建筑Magdalen Tower。钟楼建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建筑师William Orchard是名石匠,还设计了Divinity School的拱顶和Christ Church教堂的圣坛。



礼拜堂:



大厅:



从回廊背向钟楼的出口出去,隔着草坪有一座明显新派得多的建筑,就叫New Building。



左手边是一颗两百多岁的大树:



右手边有一个呈三角状的步道,叫Addison's Walk。Magdalen学院的鹿群,冬春两季养在学院西边的鹿苑里,夏秋就会到东边这个步道中央的草地上来。我是抱着“要是能看到一两只鹿就好了”的心态来的,完全想不到看到的鹿多到数不清。天开始下雨,它们多是三五成群的坐在树下躲雨,安详得很。





真是奇妙而美好的一次散步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金币 +1 收起 理由
epaweh + 5 感谢分享
slau1 + 1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17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8-5-31 22: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au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au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沒分了給金幣

樓主寫的好詳細啊。看著圖片自動腦補Harry Potter電影BGM

发表于 2018-5-31 22: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lau1 发表于 2018-5-31 21:24
沒分了給金幣

樓主寫的好詳細啊。看著圖片自動腦補Harry Potter電影BGM

多谢!
楼主废话多,又对老旧的东西没有抵抗力,是真爱来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7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8-5-31 22: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au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au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hine_on 发表于 2018-5-31 21:28
多谢!
楼主废话多,又对老旧的东西没有抵抗力,是真爱来的

字多圖多 幫你多留言要不然卡死了 {:14_826:}
拒絕恐同

发表于 2018-6-1 21: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lau1 发表于 2018-5-31 21:31
字多圖多 幫你多留言要不然卡死了

谢谢
那我尽量分开贴

发表于 2018-6-1 21:34 |显示全部楼层

Day 5 伦敦-莱斯特(上)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hine_on 于 2018-6-1 20:36 编辑

这天早晨就要离开伦敦了,突然觉得很失落,没有正正经经逛一下不说,连说好的brunch也没吃过。出了伦敦时髦早餐店的密度可就小很多了,想想未来几周等待着我的fry-up,赶忙在住处附近搜了一家叫Caravan King's Cross的店,八点钟一开门就出现在他们大门口。

这家店符合时髦早餐店的一切标准——工业风的装修(你知道的,distressed wood,exposed brick那一套),餐单上一定要有smashed avocado和poached eggs,fry-up也不能做老式的,换掉(升级)一两种原料,收你双倍价钱。哈哈,说笑来着,我喜欢时髦早餐店,如果一家店的咸点没有点新奇的东西,我是不会走进去的。

这次点的是茄子泥加香肠:




吃完后退了房,乘火车去莱斯特。住的还是Premier Inn,离火车站走路三分钟,只要£35一晚。放下行李便往市中心走去。

Bosworth之役后,Henry Tudor称王。他命人将Richard III的尸体剥个精光,用绳子拴住头颈,绑在马背上运回莱斯特,示众三日,然后匆匆葬在了Greyfriars的教堂。解散修道院时期,Greyfriars被拆,墓穴的具体位置就此湮没了。一传他的遗骨被挖出,抛在了Bow Bridge之下;而后世也有传说,某某旅馆喂马的水槽就曾是他的石棺。直至2012年,几个历史学者启动了一个叫'Looking for Richard'的项目,在Greyfriars旧址进行挖掘,找到了他的遗骨,经DNA比对后确认,并于2015年重新安葬在了莱斯特大教堂。市政府在墓穴旧址上建了一个游客中心,也就是我今天的第一站。门票£7.95,一年内可以免费进入重复参观。

展览先是以Richard的生平背景作引子,有个五幕的短片。这是放映厅里的仿制加冕宝座,做戏做全套,里面还摆了那块加冕石:



总体来说,这个游客中心比Bosworth那个好很多。虽然对Richard生前事迹的介绍也不算详细,重点还是在发掘遗体、鉴证和之后的重葬仪式上(毕竟这块才跟莱斯特有关),但信息明显丰富也准确很多,不至于像Bosworth那样拿Henry VIII和他的六个老婆来充数。科学鉴证部分也讲得浅显易懂,其中最让人震撼的是一个用电子屏幕作的遗骨展示,解释了骨头上每一处伤口的可能成因,哪些是致命的,是什么兵器导致的,哪些又明显是他死后为了羞辱和报复他才捅上去的。虽然之前也在书上读过、纪录片里看过,但是站在那个屏幕前,把十几处伤口一个一个点开,看到他死状之惨烈,还是觉得背脊发凉。

根据Richard头骨做出的面部复原:



展览的最后就是墓穴旧址,保留了遗骨出土时的样子。当年Richard是草草入葬的,没有入棺,只是在地下挖了一个坑;坑挖得比身长要短,所以尸体放下去头部是倚在坑壁上的,比身体其他部位要高。这直接导致2012年挖掘时,根据最先发现的腿骨,考古学家错误的估计了头骨所埋的深度,向下挖时不小心将头骨凿穿。

这本来是莱斯特大教堂里的纪念石刻,现在立在墓穴旧址入口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slau1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6-1 21:49 |显示全部楼层

Day 5 伦敦-莱斯特(下)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从游客中心出来,马路对面就是一个Richard III的铜像。这天恰好是8月22日,铜像下已经摆了不少花,我也买了几枝白玫瑰献上。



莱斯特大教堂就在铜像面前的广场上。



Richard III的墓,上面刻着的'Loyaulte me lie' ('Loyalty binds me') 是他的座右铭。



他的白野猪旗帜:



今人复制的皇冠、徽标和他的“全家福”:





出来吃了个雪糕,算是午饭了。



莱斯特本是个乏善可陈的地方,自从发现了Richard的墓穴,便极力向旅游城市转型。官方推出了一个'King Richard III Walking Trail',反正时间还早,我决定跟着走一走。其实Richard生前并不常来莱斯特,这个路线上的景点也多是根据一些推测或捕风捉影的传说而来。

传说Richard去Bosworth之前曾在一个叫“白野猪”的旅馆住了一晚,后来旅馆老板听说Richard战死,怕得罪Henry,连忙把招牌上的白猪漆成蓝色。蓝野猪旅馆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就是现在Travelodge所在的地方,但是Richard人生倒数第二晚是不是睡在这个旅馆,就不得而知了,实际上,当时莱斯特城堡还好好存在着,没什么理由不住城堡反而来住旅馆。



Bow Bridge,就是传说中Richard被“抛尸”的地方,原桥已经在19世纪被拆,随后重建。虽然现在传说已经被证实是假的,但19世纪根据传说立的那块铭牌还在。关于这座桥还有一个传说,说是Richard带兵出城经过这里时,他的马刺不小心撞到桥栏,路旁一个老妇见到,预言说今日他马刺撞到的地方,他日他的头也会撞到。果不其然第二天,他的尸体被马驮回来时,他的头又撞到同一地方。这种神乎其神的传说,听听就可以了,不必当真。





建于12世纪的St Mary de Castro在莱斯特城堡附近,Henry VI幼年时就是在这里被封爵,传闻乔叟也是在这里结婚。至于跟Richard的关系,路线指南上的解释是,他当年住在莱斯特城堡时,想必来这里参拜过,听过这里的钟声。




Bosworth之役500周年时立的铭牌,上面有Richard和Henry两人的标志。



莱斯特城堡本身现存的部分已不多,这个是通往城堡区的大门。英国内战时保皇派的Prince Rupert曾占领城堡,所以这个大门又叫Rupert之门。



大门之南是Church of the Annunciation的旧址,也就是Henry将Richard遗体展览示众的地方。教堂已经在解散修道院时期被拆掉了。

建于中世纪的市政厅。



市中心的钟楼,建于19世纪中叶。



晚餐选了评价颇高的Hotel Maiyango的餐厅。很明显厨师在尝试做出泰国风味,但就像所有鬼佬喜欢的亚洲菜一样,口味太重了,有些不伦不类。倒是最后本本分分做的Chocolate Bomb很好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slau1 + 4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17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8-6-1 2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au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au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奇樓主的記憶力怎麽這麽好 細節都記得這麽清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6-1 22: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lau1 发表于 2018-6-1 20:57
好奇樓主的記憶力怎麽這麽好 細節都記得這麽清楚

我拍了很多information board下来
历史故事大部分是自己本来就知道的
其他细节刚开始的时候是记得的,写到后面明显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发表于 2018-6-1 22:09 |显示全部楼层

Day 6 约克-Middleham城堡(上)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hine_on 于 2018-6-1 21:20 编辑

这天一早乘火车去约克。古城就是不一样,还有属于自己的徽标。




在约克住一个叫Burton Stone Inn的旅馆,离火车站大约15分钟路程。我拖着行李大汗淋漓的走到,发现它大门紧闭,这才意识到B&B与酒店不同,没有24小时前台,非开放时间上门要提前预约的呀。好在我在旅馆后门遇到了一个正在做清洁的女工,她不谙英文,但叫来老板娘给我登记了住宿。旅馆底层是酒馆和早餐室,住宿在楼上,装修比较新。夏天入住的话,尽量不要选面向大马路的房间,因为晚上要开窗的话会比较吵。



旅馆的露台:



旅馆以门口的一块叫Burton Stone的石头命名,石头上面有三个大坑。1604-05年约克历史上最严重的黑死病时期,这块石头就在城市的边界上,居民在这里向城外的人购买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付钱时要先把硬币浸在装满了醋的坑里消毒,对方才肯收。



今天打算去Richard III生前最喜欢的住处、远在Wensleydale的Middleham城堡看一看。Google Maps只给出一条线路,需要乘火车再转两次巴士才能到。临行前还有点时间,去一家叫Shambles Kitchen的小店(没错,就位于The Shambles)买了他们出名的Pulled Pork Sandwich来吃。属于比较原味的烹调,肉汁丰富,不是常见的那种浸满酱汁的pulled pork。



配了相当健康的'Uber Green'果蔬汁来喝。



吃完午饭火车还没来。因为有人乱穿铁轨,所以整个北线交通瘫痪,我也铁定赶不上后面那两趟巴士了,只好重新搜索,确定了火车转三趟巴士的线路。等巴士等得我战战兢兢,手机没有信号,到了时间巴士还不来,不确定它是晚点了呢,还是早就开过去了;还有一辆一天只有三班车的中巴,就在田野中间的单行道上开,也没什么passing place,对面开来一辆运货卡车,司机哥哥就倒回去绕道走,反正时间还早,车上又只有我一名乘客。时不时闻到一股排泄物味,我以为是自己不小心踩到了什么,过了很久才意识到那气味来自窗外的田野,这可是Wensleydale啊,出产Wallace最爱的芝士的地方,牛一定很多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slau1 + 3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17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8-6-1 22: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au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au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在外面玩的時候也有覺得沒有經常能吃蔬菜的煩惱。也是喝green juice。

发表于 2018-6-1 22:18 |显示全部楼层

Day 6 约克-Middleham城堡(下)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下午两点半终于抵达Middleham小镇中央。我拿着没有信号、只有GPS的手机努力寻找城堡的方向,一抬头赫然发现城堡就在眼前。这个小镇小到呢,你根本不用看地图,完全不可能错过城堡这个庞然大物。



入口处拱顶上的人形石刻:



城堡属English Heritage管辖,门票£5。English Heritage专门维护各种遗址、废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Stonehenge。他们有专门面向海外游客的9日和16日通票,基本上去两三处大景点通票钱就赚回来了。前提是你得对遗址感兴趣。这一向是我的弱项,有了在Acropolis对着石柱发呆的惨痛经历,我一听说有导览小册子就毫不犹豫买了。事实证明这£3.50花得很值,48页,图文并茂,前半本带你参观城堡各个部分,还原它曾经的样子,让你对照着看;后半本讲述城堡历史和它的历任主人,它又是怎么一步一步变成今天的废墟的。内容翔实,可以单独当一本历史书来读,我回到家后还又重新读了一遍。

Middleham城堡是Richard的妻子Anne Neville家的祖产。Richard幼年时曾在Neville家寄居(Anne的父亲Warwick 'the Kingmaker'是他的监护人),想必他当时已是这座城堡的常客。与Anne结婚后,两人常年住在Middleham,直至1483年登基。两人唯一的儿子Edward在这里出生、成长,后来并没有随他们南下,直至1484年突然患病死去。

城堡很大,四四方方,虽然已经没有屋顶,但围墙还算完好,所以从远处看还是非常气派有型的。整个建筑是标准的城堡结构,四面围墙,中间是主塔,鼎盛时期主塔与外墙有木桥相连,现在这些结构已不复存在了。

东面外墙所剩已不多,站在墙外可以直接看到主塔。



南墙:



南墙的最西端有个圆形的塔,相传是Edward出生的地方,因此又叫Prince's Tower。顶楼有一个七叶形的窗户,十分别致。



南墙里侧有个面包房,地下有一个大大的石磨遗迹。



西墙原是用作卧室,正中有个“厕所塔”。后人重修过这座塔,所以塔底双拱门中间刻着“M 1907”,表示1907年Lord Masham出钱修过。



北墙是城堡管理人的住所,有自己卧室、大窗、厨房。城堡主人不在时,整个城堡还有辖区的账都由管理人来管,所以他们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北墙下庭院里有个Richard雕像。



主塔由一堵墙分成东西两侧,各有两层。二层的地板天花都没有保存下来,只能根据石墙上的遗迹和各种历史记载来推测它以前的样子。

东侧的底层应该是储物间和准备食物的地方,有五根石柱遗迹。上方即是大厅,也就是整个城堡最重要的房间,主人举行庆典、接待客人,或是开设仲裁庭主持公义,都是在这里进行。大厅两侧墙壁靠近天花的地方各有一排整齐而突出的石块,用来支撑早期的木质房梁。



西侧的底层是厨房,楼上则是两个主卧室。



随处可见的壁炉。



主塔外侧原有正式的石梯直通二楼,客人到访都是从这里直达大厅的。现在石梯已经不存在了,English Heritage在这里修了木梯,方便游客上下。



西南角的塔楼还保有当年的螺旋楼梯,可以一路登到房顶。只不过是两层楼的房顶,已经可以看到很美的Wensleydale景色了。




Middleham小镇:



紧邻主塔有一个三层的礼拜堂,如今只剩下这么一面墙了。



从城堡出来已经接近五点,没办法去小镇另一端的Church of St. Mary and St. Alkelda了。这座教堂与Richard颇有渊源,后人还捐赠了一个彩绘玻璃窗给教堂,用以纪念他和Anne。

坐在小镇广场上的长椅上等巴士,背后就是这么一个饱经风霜的石雕,据说是1479年,因为Richard帮小镇争取到每年办两次市集的牌照,人们造了这个石雕来纪念。至于刻的是什么,一说这是白野猪,也有说是Neville家族标志的,反正现在已经是混混沌沌一块石头,无从判断了。



这是小镇学校旧址,建于Victorian时期,钟楼里那口钟至今还在。



回程需要在Ripon转车,有半个多小时空余时间,自然少不了去大教堂附近转转。Turner当年画过不少这座教堂的素描,如果有时间,可以从他站过的角度,看看两百多年来的变化有多大。





正是晚课时间,我就没有进去打扰。



回约克,又是大半程只有我一名乘客。我一在Micklegate Bar下车,司机叔叔就挂上'Not in Service'的灯开走了。Micklegate Bar是约克古城的南门,1460年的Wakefield之役,Richard的父亲 (Duke of York) 和哥哥 (Earl of Rutland) 战死,舅舅 (Earl of Salisbury) 也随后被处死。他们的对手、Henry VI的皇后Margaret of Anjou命人将三人的头颅斩下,高挂于Micklegate Bar之上,还给York戴上纸糊的皇冠,取笑他想当皇帝却丧了命。



晚饭找了城门边一家评分不错的泰国菜来吃。这泰国菜做得就像香料加多了的中国菜,总不至于太难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violinlearner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6-1 22: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hine_on 于 2018-6-1 21:26 编辑
slau1 发表于 2018-6-1 21:16
我在外面玩的時候也有覺得沒有經常能吃蔬菜的煩惱。也是喝green juice。


不瞒你说我经常去超市买一包生菜干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7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8-6-1 22: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au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au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hine_on 发表于 2018-6-1 21:24
不瞒你说我经常去超市买一包生菜干吃

爲了吃口草你辛苦了 {:14_848:}
拒絕恐同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8-6-1 23: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olinlearn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olinlearn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hine_on 发表于 2018-6-1 21:24
不瞒你说我经常去超市买一包生菜干吃

我出门的时候每天三颗维生素C

发表于 2018-6-2 2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lau1 发表于 2018-6-1 21:57
爲了吃口草你辛苦了

我吃沙拉一向不需要dressing的
而且生菜吃最便宜的cos或iceberg就能活,又水又甜

发表于 2018-6-2 22: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violinlearner 发表于 2018-6-1 22:46
我出门的时候每天三颗维生素C

你这是为了营养考虑
我还需要膳食纤维呀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