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酸菜小鱼12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酸菜小鱼12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酸菜小鱼1212 于 2019-9-6 19:50 编辑
压力管理
为什么那些local们对精英的投入程度不像华人那样多?很多原因,担心孩子压力过大而burn out是其中一条。
针对压力管理(和人生道路选择)这个话题,跟娃进行过很多(很多很多……)轮的讨论。基本观点如下:
1.个人能力≥达成目标的需要,没有压力,个人能力≤达成目标的需要,有压力。比如某牛娃随便刷刷模拟题,从未低于250,基本没有压力,躺进。又比如从来没有考到180以上的,也没有压力,因为肯定打酱油(我家考oc时就这样),压力最大的是那些每次考试在220分上下,报了几个补习班偏偏提分不明显的。
2.个人成就感和幸福感部分来源于跟周边同类的比较,此乃人性/劣根性。在学业和事业上追求卓越跟成年以后的收入呈正相关,但跟幸福感有时成负相关。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天生智商140的娃,小学时候一般很轻松,中学时不那么轻松但也不累,大学时发现拿奖学金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毕业后如果不幸进了投行/咨询公司等人精扎堆的地方,发现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承受巨大压力才能脱颖而出。选择这条路意味着以后钱肯定不缺,但越往上感受到幸福越难。
提问——这是你愿意选择的生活吗?娃说她要选这个,先得有钱,别的再说。
3.local妈妈们总是跟娃说,你尽力就好,不要 burn out 。这其实是个悖论!如果没有burn out过,怎么能说尽力呢?又怎么知道自己能承受的极限在哪里呢?每一次能力提升最快的时候其实是临近极限又还没有崩溃的时候。
但这又是一门玄学!据我所知,(跟娃八卦了一下亲身经历和亲戚朋友),很多优秀的人其实都崩溃过,甚至不止一次。
4.向娃介绍了关于压力管理和精力管理的若干理论,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予以实践。
————————-以下是实践的分割线——————————
五年级第二学期在家附近找了个大型连锁补习班,正式开始补习(之前补过一年的kumon英文)。由于觉得补习班都差不多,所以没有费心比较,挑了个近/牌子响/不贵的。经过一学期补习,顺利从200提分到220多,考进补习班的high achievement class。娃的作业我偶尔瞄两眼,因为提分顺利,所以也没太管。
五年级下半年,做妈的经历了超级忙碌的半年,基本没管娃学习了。以为一切顺利,其实娃悄咪咪地在该写作业的时候看了小说,学习上完全划水。到了圣诞放假,一看娃作业,就知道糟糕了,跟五年级中的时候比基本没啥进步,估分220-230左右。
偏偏早已预定了一月份十几天的全家旅行。
旅行回来,跟娃深入分析了一下目前的严峻形势,正好asat分数也出了,才两百一十几。于是最后两个月直接开启地狱副本。
以前因为预防近视加深,也为了做好精力管理,晚饭后是禁止一切用眼活动的,即晚饭后不得看书/写作业/画画,可以下棋/打牌/听广播/do nothing或者做家务。但精英考试前,吃完饭娃去刷题,做妈的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很明显,娃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了,回家要么做作业,要么关在自己房间。
为娘的非常之担心,但也只能忍着,尽量不在家提考试的事情,也不对娃提任何要求(比如娃不做家务也只能忍……好气哦!)。
娃自己也承认压力大,一是很想上精英但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考上,二是她的所有朋友都跟她说“你一定能考上/如果我们中有人能考上那一定是你”之类的话,所以她一直在担心万一考不上会很丢人(偶像包袱有点重了…… )
反正最后两个月就是各种熬~到最后两个礼拜,当妈的当时最大的愿望已经不是考上,而是赶快考完!
然后,就考完了。生活恢复了正常。耶~~~~
分数出来后,因为拿了个意料外的高分,自然皆大欢喜。
很多朋友问我有没有给娃奖励?
Mmmm, 确实给了她一件小礼物,她爸带她出门逛了半天。
但,我以为这只是礼物,不是奖励。
为什么要奖励呢?娃自己选的路,自己跪着也要走完,跟我有什么关系吗?
我天天做家务带娃累个半死的时候有人奖励我吗?有吗有吗有吗有吗?????!!!
娃考得好本来就很开心了,为毛我要给她奖励啊,又不是为了我考的!
反正考完了,完整地体验了一把压力和压力管理。
年纪越大,人生越难,小时候有机会探索一下自己的压力阈值。好事。
ps:分数出来后,oc/华人的群里热闹的不得了,至少一个月大家都在谈论/八卦。但因为娃在普通班,她的朋友间并没有很多议论,所以其实考不上也没啥大不了。
说白了,只是一场考试而已。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