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q3w2e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3w2e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以前听人说起过:“要想富,先修路”。当时并没在意,更没能理解其真谛。交了一次悉尼收费公路的买路钱后才真正理解这句名言的精辟,不得不心服口服,佩服得五体投地。
事情的缘起是小祖宗的车要维修,而当天又必须用车,于是开了我的车,过了M5。 我的车没有E tag。过了约一个月,账单来了,是$5.41过路费另加 $10的手续费。账单是相同的两张纸,当时没看明白,其实是来回收两次,是两个不同的账单。
小祖宗上网付钱时注意到相关的还有另外两笔收费共$15.41,另加$20手续费,也是当天的买路钱。也就是说当天的买路钱总共是$64.18,其中手续费收了四笔,共计 $40。
这样的收费方式着实让人吃惊,甚至想到应该找记者曝光,小祖宗则情愿息事宁人,把钱付了。试着通过小祖宗的linkt 帐号,手续费减为每次$1.10, 四次共$4.40。当天的买路钱实际付了$28.18.
另一份买路钱账单是又过了10天才收到的,令人诧异的是那厮们收着如此高昂的手续费,办事却如此不利索。
那天小祖宗付钱时,写了几句质问为什么收到的账单和网上的显示不一样。算是对投诉的回应,几天后接到一个linkt 打来的电话,对方是印度口音格外浓重的女声,反复要我去买E tag。
悉尼收费公路贪婪无耻的买路钱真的让人无语。虽然曾经干过找媒体,上电视,闹到修改法律条文的事,到后来依旧是岁月静好,江山如旧,这才明白人说的:“你只能改变自己,你不可能改变世界”。如今对买路钱的离奇的收费手法虽然看不惯,也只能看。虽然知道当时对收费公路正好有个听证审查,可是又太知道这类听证从来没有带来过实质性的变化,也就懒得参与。
问题的实质是因为公共资源的私有化,有人收取买路钱就得有人付钱,毕竟世上没有双全法,做不到不负如来不负卿,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公平,都不如收买路钱直白。记得媒体报道,当年Lane Cove Tunnel 开通后因为车流量远低于预期,政府部门于是把一些路段原来的三条车道改为一条,把车流逼入收费通道。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某学者还是高管说收费公路的高额买路钱是合理的,这样可以迫使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如果这种说法也能成立,那么当初何必建收费公路?我个人所能做的只能是坚决抵制,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上收费公路。
一些前任总理,州长们的主要政绩就是把医疗,电力,通讯,道路等等公有资源私有化,我以为更该私有化的恐怕应该是政府机构,如果没了总理,部长,议员,反对党,不知能省下多少嚼吃。
经常有人赞美西方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但如果听过评书,收取买路钱却是东方已有的千年老传统。那情节是一声锣响,山贼高喊:“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牙迸说出半个不,一刀一个土里埋!”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大概这就是所说的普世价值吧?
我体验的这次买路钱是今年6月份,2023年7月收费又涨了,我转贴了媒体的数据。听说对卡车的收费是这些数字三倍。
As part of quarterly increases to New South Wales toll roads that take effect from 1 July, the maximum costs for the M7 will increase by 13 cents to $9.51, the M2 by 12 cents to $9.35, the Cross-City Tunnel by nine cents to $6.71, and the Lane Cove Tunnel by six cents to $3.90.
Additionally, the flat rate costs for the NorthConnex will increase by 12 cents to $9.35, the Eastern Distributor northbound by 10 cents to $9.19, and the M5 South-West by eight cents to $5.49.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