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
此文章由 tld12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ld12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的中学基本就是90年代了,五中,我们那一片的重点中学。我那一届,是第一届的电脑派位,而且是实验那种,全广州市就只有海珠区是电脑派位。我们学校好像只有20还是18个名额能派去5中,运气不好的派去南武。我所在那个班成绩在三个班里排第二,但是居然是最多能派上5中的。
进5中印象最深的是校道和大礼堂。穿过第一道校门,就是校道,校道是个L型的,前面那一段左边是球场,透过铁围栏就能看到一个标准大小的足球场,还有标准的800米跑道,右边是一排丛林,很多树。拐个弯,就是一个林荫大道,树荫婆娑,就算是大夏天都没什么阳光能晒到。左边大树后面是实验楼,我基本没怎么去过,右边大树后是学校饭堂,由于离家很近所以我也基本没怎么去过。
过了林荫大道就是第二道校门,又或者可以称为内校门。过了内校门,左边是一个室内篮球场,再往前一点左边是羽毛球场,然后是三个篮球场,篮球场是用一排树间隔开的。内校门的右边又是个篮球场,那个篮球场的另外一边有个很古典的拱门,门后是我们学校的植物园。篮球场连着一个小卖部,初中时候我的零用钱就是5块钱一个月,后来增加到10块钱一个月,再后来是5块钱一个星期,基本都花在这个小卖部里了。这一段校道的尽头是个小花园,而花园是被一个5、60年代建的大礼堂半围着的,这个建筑可以说是个“T”字型平面。“T”字的顶部那一横,是6层高的建筑,图书馆,音乐室都在这里,还有很多的旧教室,是我们上兴趣小组的课室。那“I”就是礼堂,可以容纳2000多人,两层。礼堂后面以前是一排的兵乓球台,然后就是丛林,那里有条小路,可以通向我回家的路。如果不怕危险走那里,我上学只要5分钟,危险的原因是要爬墙和爬树。
呵呵。既然我这篇东西的题目是《变迁》,那么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刚刚说的那些篮球场,礼堂,在我毕业后几年都变了样。内校门旁边那个篮球场就被拆掉了,建起了一个新的室内篮球场馆,就是旁边有观众席那种,植物园当然也被占去了。礼堂直接被拆了,建起了一栋科技实验楼,看起来很先进。但是那种能让人一下安静下来的气氛失去了。礼堂后面的兵乓球台在我初二的时候就被移到了旧礼堂的东边,弄了两个大草坪,初三和高三的毕业照就是在那片草坪上拍的。而原来的树丛全铲掉了,建起了一排很整洁的自行车棚,是混凝土的,单车棚后面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建起了几栋新的教师宿舍,那以后我就再没爬过墙上课了。因为校长和校主任的新家就正对那片单车棚。。。。。。
我们读书的时候球场是沙地,排水功能特好,就算下雨,只要停雨,不到5分钟就基本看不到积水了。每到放学后,球场上起码有7、8队在踢,一个门里站了2、3个守门员,只要有球过来就扑出去,都不管是不是自己正在打的那队。球场旁边的沙地也有人在踢,通常就是3打3,5打5这样。初中时候球场靠马路那个长边是一排竹林;我们体育课跑1千米,球场是400的跑道要跑两圈的,我们有的人就第一圈就躲到竹林里去,老师看不到,第二圈的时候冲出来加入大部队,呵呵。嗯,跑道的一边除了主席台还有一个小高台,类似一个瞭望台性质的,那一对对的“好朋友”就喜欢坐在那里看书。跑道竹林的外面是一堵高墙,印象中小时候高墙下面全是垃圾桶,后来学校要搞创收,搞围墙经济,把竹林铲了,围墙拆了,建起了两层的商铺出租。
大前年回国,正好碰上学校建校55周年庆典。球场上的沙不见了,换成了绿油油的---人造草;黑乎乎的跑道也不见了,变成了褐色的塑胶跑道。走在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偶然碰上了当年初中的班主任,她那时是刚毕业的小青年,现在已经是个当妈了的中年妇人。跟她聊天的时候,迎面跑来她现在的学生,毫无尊敬的以调笑口吻的打招呼,看着这一切可谓万千滋味在心头啊。我们那一届的初中,当年是被誉为建校有史纪律最差,最多麻烦事情的一届。上课放蛇,踢烂课室门,男生校内穿裙等等一系列恶作剧层出不穷,据说还有偷同学单车出去卖的,前年广州足坛出事的那个温俊武也是我们那一届的。不过我们这一届也是读书尖子最多的一届,所以老师都拿我们没办法。但是跟现在这批学生比,老师说,我们好太多了,自从搞什么超级高中之后,学生素质是一年不如一年啊。
[ 本帖最后由 tld128 于 2010-8-10 19:5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