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spearfishing那些事儿 - 安全
此文章由 dmxgaj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mxgaj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安全总在第一位,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哪一条没注意都有灾难性的后果。
1,温度
悉尼周边海水长年在16-22摄氏度之间变化。如果打鱼时潜水服太薄或者没有穿潜水服,会导致身体热量迅速流失,从指尖脚尖的麻痹开始,然后行动迟缓,严重的会在水中休克。在入水的前5分钟内来感觉温度是否合适,如果觉得不舒服,应立即出水。水浅的地方冬天会更凉一些,夏天更热一些。
2,礁石
有石头的地方才有鱼,因为鱼需要庇护所用来躲避天敌或者借以隐蔽捕食,地形越复杂,鱼数量和种类就越多。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靠近礁石的地方打鱼,往往大浪,强水流会把人推向礁石,可能造成撞伤,擦伤,或者撞坏装备而带来进一步的危险。
3,浅水休克
潜水者在屏气时间或者深度超过自己的极限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一种休克。
成因: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说法是入水前吸入过多空气,造成血液内氧含量过高,二氧化碳含量过低。而二氧化碳具有刺激人呼吸中枢的作用,低含量的二氧化碳导致人体自主呼吸停止。
发生时间:可能在水下发生,也可能发生在浮出水面第一口呼吸以后的一小段时间以内。我个人感觉应该是潜水时间太长,储存的氧气消耗光,大脑缺氧突然失去知觉。
应对措施:一般不要单独潜水打鱼,尤其是在不熟悉的海域或者可能下潜接近自己极限的时候。潜水时一定要和潜水同伴密切配合,一个下潜,另一个要停留在水面时刻注意水中同伴的举动,只有当同伴浮上水面经过5~6次呼吸以后才算安全。
潜水休克先兆:权威的说法没有,坊间流传头痛可能作为先兆,潜水时发生头痛可能距离休克仅有半步之遥。
Youtube 上一个比较好的视频介绍:http://www.youtube.com/v/PBnEIMTrgFk
4,鲨鱼
打鱼时遇到对人有攻击性的鲨鱼不多。悉尼海域最常见的鲨鱼有shovel nose, blind shark, port jackson, wobbegong, grey nurse, stingray。偶尔见到bull shark, tiger shark,anna bay 则号称 great white 养育场,那里有很多青少年的大白鲨。
有一些事实供参考:
A,人穿着脚蹼拿着鱼枪在水里的长度大概有3-4米长,对鲨鱼也有不小的视觉冲击,觅食者永远都是捡容易的来,不愿意冒险。
B,鲨鱼夜间活动比较多,另外在水比较混浊的地方方便埋伏捕猎。
C,鲨鱼视觉听觉都非常敏锐,不是有些人说的鲨鱼视力不好。
D,鲨鱼见到或嗅到血腥的时候容易激动,情绪失控,动作过激。
E,鲨鱼有领地观念,私闯民宅可能遭到报复。
F,鲨鱼攻击人一般从后下方攻击人不拿枪的一侧的腿/脚部。不得不佩服鲨鱼是天生的猎手,观察敏锐,避实击虚。
G,一般鲨鱼是在底层觅食,从下面向上发动攻击。
应对措施:(和上面没有对应关系)
A,不管什么鲨鱼,都可能有危险,除非把它定为目标鱼。对鲨鱼敬而远之,见到攻击性鲨鱼冷静地,慢慢地离开。如果看到鲨鱼背鳍拱起,围着你绕圈,那就说明鲨鱼随时准备大打出手,你需要和潜水同伴背靠背防护。用枪尖戳鲨鱼的腮是比较有效的办法,其它部位戳上去根本没反应。
B,打到鱼放血后尽快挂到浮漂上。
C,打到鱼以后不要把鱼夹在两腿之间 - 很多人给鱼放血的时候是这个动作。
5,海中有毒有刺的物种
鳗鱼 - 抓龙虾的时候要小心,鳗鱼的牙齿非常锋利,而且它懂得怎样使用它的牙齿来捍卫领地和自身安全。
海胆 - 足球大小的海胆,一脚踩上去可以刺穿脚掌,海胆的刺上还有很多很多小刺,很难从肉里剔出来。
蓝圈章鱼 - 毒性猛烈,一击致命,千万小心。澳洲有个人被咬了以后,被同伴及时救上岸,做了30分钟的人工呼吸抢救回来。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没有可以做30分钟人工呼吸的体力。
红蝎子鱼,狮子鱼等有毒的鱼 - 背鳍有刺,被刺到半小时内痛不欲生。
水母 - 蓝瓶水母,粉红水母(pinky)在风从海上吹来的时候很多,我痛恨这些东西,想一想脸都还麻辣辣的痛。
6,洋流
洋流的变化带来更多的浮游生物和氧气,所以一般在近岸尖角和海中礁石的地方鱼比较多。入水前计划好出水的位置,避免逆水游泳。在熟悉的地方可以根据潮汐的变化做到顺着水流下水,打鱼结束顺着洋流上岸。如果想上岸的时候发现逆水游不动,不妨向水流的垂直方向游动,一般不远处水流就会弱很多,然后从那里再挑选上岸地点。
坐船出海打鱼时一般逆水流游动去打鱼,打完后在体力下降的情况下也可以顺利游回来。
顺便提一下,在水里需要紧急救助时的手势:双脚踩水,尽量使上半身竖直浮出水面,胳膊向上伸出,交叉摆动。
7,海水压力
水下大约每10米压力增加一个大气压。人体承受压力最薄弱的地方是耳道,所以要注意。一般下潜的同时用手捏住鼻孔用力鼓气,平衡耳道和口腔气体压力,否则耳膜可能在压力下受到不可修复的损伤。技术要点是不要等到耳朵有感觉了才做平衡,要与下潜同步做。
8,潜水同伴
打鱼要有体力和技术水平相近的同伴,以保证相互照应。如果A潜到15米处出事了,B只能潜8米,那就悲剧了。严格来说正确的做法是A下潜时,B可以在距离A几米以后跟随,等A浮出水面至少半分钟后轮换到B下潜。当然在非常熟悉的海域,而且是浅水的情况下,两个人可以适当分开,但每隔几分钟要看看对方是否OK。
9,出水/入水
在沙滩出/入水比较简单安全,就是沙子太多非常讨厌。我喜欢从礁石处出/入水,方便,快捷直达鱼家。礁石经常有贝壳附在上边,那些贝壳的威力非比寻常,岩钓老手肯定有体会。有时候石头上面的海草很滑,越是绿色的越滑,万一踩上去滑倒就不晓得会从什么地方血淋淋地再站起来。还有礁石上的浪涌,有时候可能把人打翻,有时候卷走装备。
一定要在入水前选好出水的位置,可以和入水在同一点,也可以不同,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出入水时要先观察海浪的大小和间隔。通常海浪是连续几个大浪后几个小浪或者平静一小会儿,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完成出入水的动作,降低与礁石密切接触的机会。
[ 本帖最后由 dmxgaji 于 2011-12-14 20:59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