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圣诞假期Jervis Bay (2007-1-5) m8rics · 2011年元旦,美食版主欢聚一堂 - 祝新足迹三周年生日快乐 (2011-1-13) 知秋一叶
· Alta Via 1,和意大利景点乱糟糟打卡之旅(完!) (2023-10-7) shine_on · ==== Minamishima 鮨 南嶋 食記==== (2016-9-9) 胡须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0988|回复: 150

[碳排放税] - 引领全球的英明创举还是沦为各国笑柄的政治玩笑? [复制链接]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1-7-22 11: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vil_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vil_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近两周以来, 看了不少同学对碳税发表的看法和意见, 在此我结合最近几年的工作学习经验和心得, 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见解。

碳是不是万恶之源?

最近20年来, 全世界科学界和政界已经围绕这个问题辩论来辩论去, 到底是不是由于碳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是不是由于碳的增加而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此, 我很想很正面地下个结论, 但毕竟我不是科学家(虽然小时候曾幻想过做一名科学家), 完全没有足够的资历对此下任何定论, 不过通过之前看几位同学写的一些比较专业的辩论贴, 我又学到了不少理论知识和假象推测, 在此深表感谢。

在澳洲节能减排行业里摸爬滚打的几年间, 直接或间接和政府打交道过程中, 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官僚,在某些时候, 科学技术力量在政客和官僚面前显得有些无力。 打个比方, 澳洲的气候数据, 由Australian Bureau of Meteorology 负责从澳洲各地的气象站收集编撰, 然后收入数据库提供给需要的行业使用。 五六年前, 建筑暖通业内的一些资深工程师们发现最近十多年收录的数据有显著的不合理误差, 质问政府, 政府 (DCCEE – Department of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Efficiency, 就是之前的Australian Greenhouse Office)也承认数据的确出错了, 答应重新处理。 结果整个行业一等就等了50多个月了, 如今仍未收到正确的气候数据。 这到底是无能还是政治需要, 我等草民说不清楚, 上访估计用处也不大, 还是将就用着错误的或者我童年时代的数据吧。

人类是否导致全球性碳显著增加和气候变暖的罪恢祸首?

人类史的发展, 特别是近代现代的发展非常迅速, 毋庸置疑, 其中不少行为, 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一些不可逆转的自然环境恶化, 比如工业气体排放导致空气污染和酸雨, 液体排放污染导致整体水质恶化, 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 沙漠化扩张加剧。 但至于人类行为所导致的碳排是否占自然界中的主导(负)作用, 还值得深入研究一番。

先说说名副其实的碳排老大 - 火山。 记得去年, 冰岛火山的爆发, 在引起欧洲空中交通拥挤之余, 在开始头4天内, 顺便排放的温室气体, 已经超越全球过去5年内所有碳交易的努力成果。 据统计,全球有约200座活火山, 交替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如1991年菲律宾的Mt Pinatubo从开始爆发到休止, 前后大约一年时间, 足以抵消全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所有的工业碳排。 这个无主的税单我们应该发给谁?

至于有的同学提到的国内某些大城市气温每年在增长的事实, 我个人认为主导因素是城市热岛效应, 而不是二氧化碳或其它温室气体所造成的。 中国最近20年来, 大城市的规划给我感觉有点急进, 空调设备的大幅增加, 高楼的密集分布(Thermal mass太多而且过密),汽车拥有及使用的翻(数)倍, 导致城市中心比城郊周围的温度要高上那么几度。 要改善这个问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所以在初始阶段,城规的合理化相当重要。

Disclaimer: 本人在本贴发表的所有言论, 仅代表本人对碳税及其它受影响行业的非全面理解, 无法100%确保学术正确性, 而且并不包含任何金融建议, 本人不会为任何因看了本贴而导致的金融亏损负责。
本人撰写的部分可自由转载, 但请注明出处。


[ 本帖最后由 Devil_Star 于 2011-7-23 21:0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3积分 +294 收起 理由
悉尼小波霸 + 3 我很赞同
猎梦人 + 10 感谢分享
pangpang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海賊王に俺はなる!
背中の傷は、剣士の恥だ!
生きたいッ!
パンツ見せてもらっても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
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s, nor the most intelligent, but rather the one most adaptable to change.
[img][/img]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1-7-22 11: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vil_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vil_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该次澳洲碳税的始作俑者

为什么我们敬爱的总理会突然扭转之前的竞选承诺而重新引入碳税? 我认为, 与其说是突然对改善气候变化产生热情和动力,不如说是为上位被绿党和独立议员劫持后的身不由己。 工党上台来这几年花了不少白花花的银子, 债务从0上涨到$230b, budget发布时又夸下拜托赤字的海口,那么接下来为了稳固位置必须搞钱。去年为了和矿业巨头们达成共识,削减了超级资源税的覆盖度和力度,本来的算盘打不响了, 必须再想办法。 结果正好从答应绿党的碳税上作文章, 再圈一笔钱补缺。 为平民愤, 顺便搞次社会财富再分配, 进行所谓的“劫富济贫”, 展示一系列涨价预测 (什么牛奶涨几cents, 面包涨几cents, 套套涨几cents, 差点让人以为Coles和Woolies是国营企业 。。。 再说, 以我非专业的眼光, 政府那套计算结果没有考虑企业对carbon accounting和mgmt的操作成本), 来宽慰低收入人士, 说“你们有钱收, 别嚷”, 以此贿赂选票。再扣除工党政府一贯昂贵的“管理”成本后, 最终能流入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行业里的资金还剩多少, 我是难以乐观起来。

另外, 绿党最近的曝光率也不低。 党内主要干部多次宣称, 要尽快关闭澳洲所有的煤矿(澳洲最大的出口矿产)和火电, 用可再生能源代替。 某绿党参议院还声称,人口仅为2万出头的钢铁重镇Whyalla 的4000钢铁工人面临的失业问题不是问题, 可以直接去风能发电企业找到工作。 这个即使是笑话也是严重侮辱专业人员甚至是群众的笑话。 怕真正实施起来, 没人笑得出来。

[ 本帖最后由 Devil_Star 于 2011-7-23 20:5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8积分 +42 收起 理由
askingsky + 2 终于升级了。补上白条
cry2 + 3 "我们敬爱的总理"???
黑山老妖 + 18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海賊王に俺はなる!
背中の傷は、剣士の恥だ!
生きたいッ!
パンツ見せてもらっても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
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s, nor the most intelligent, but rather the one most adaptable to change.
[img][/img]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1-7-22 1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vil_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vil_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碳税对各行业的影响

从2012年7月开始, 澳洲的碳排大户500强(政府尚未全面公布具体名单)将要为它们运作过程中所排放出大气的温室气体而负责。 一开始, 碳价每吨$23, 然后逐年递增至2014年的每吨$25, 2014年后计划进行类似欧洲当年推出的碳交易计划。 同时政府会给其中一些碳排大户, 如钢铁厂家的一些关键流程进行补贴; 另外低收入人士和家庭也会获取一些生活津贴以抵消物价上涨的冲击。

首先第一个要谈的行业自然是绿党的眼中钉 - 煤矿。
得益于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得天独厚的高品质自然资源和相对完善的物流系统, 在这两个州的高品质煤矿应该还是有开发和生产价值的, 仅是利润边际稍微减弱而已。Peabody在这个风头火势仍然出价收购Macarthur Coal的行为, 也间接证明优质煤矿还是有利可图的。 但是一些所谓的Gassy Mines, 含大量溢出瓦斯的低质矿问题就大了, 排出的瓦斯(甲烷气为主, 相当于21倍的二氧化碳的温室当量), 直接就能判煤矿死刑。

至于维州的褐煤矿, 受下游火电厂的影响, 恐怕基本是被判死缓。 接下来看看火电厂吧。

褐煤普遍低热值, 高硫高湿, 在有碳税的情况下, 烧它发电基本上是没戏了。 但维州也不能不用电啊, 政府因此承诺短期内用钱补贴火电厂经营, 并可能在今后数年内出钱帮助经营者熄火关门。假设碳税和碳交易永垂不朽, 估计今后维州的电力供应可能会出现重大转型。

能短期内替代煤的最合理过渡能源, 本非天然气莫属。 天然气燃烧的碳排仅占煤的1/3左右, 是相对理想的“清洁”能源。今后火电和“气电”的运营成本OPEX, 在碳税的作用下,差距应该会进一步缩小。 但在天然气行业里, 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运输。 这个中游产业的核心就是液化天然气LNG的生成和运输。 这些都是高耗能的流程, 直接加间接承受的碳税将会十分沉重。所以, 毫无疑问, 以当前碳税的结构来看, 像Woodside Energy这类型的LNG生产商难免会成为Losers。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行业, 就是碳税公布当天就积极“应对”的QANTAS所处的航空业。 所有国内航班都会收到碳税影响而导致运营成本上升。 Qantas和Virgin当即表态, 所有上升的成本会全部转嫁给乘客。 就是说,航空公司不愿接受Margin边际的减少, 宁愿承受销量的下降。 不过两大国内航空联合共同抬价, 吃亏的大多数是乘客,航空公司的销售收入应该不会减少太多。 毕竟在澳洲, 飞机的可取代物substitutes 并不很多, 不像中国有高铁, 欧洲有Eurostar。  
(待续)

钢铁制造业本来是高耗能产业, 碳税对像Bluescope Steel 和 OneSteel这些钢铁公司毫无疑问是一个狠狠的打击。然而幸运的是, 也许工党也意识到沉重打击澳洲的钢铁业对澳洲未来的战略发展会带来相当巨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在最后关头, 决定在碳税实行期间(头两年), 给它们补贴95%的碳税成本。 同样,以Alumina 为领头的铝业也会收到类似的补贴。 由于该补贴仅适用于碳税期间, 就是说在碳交易计划(Carbon Trading Scheme)实施后, 同等幅度的补贴未必会继续存在, 这些不确定因素会成为制约澳洲钢铁业发展的关键阻力。

不管是过去, 现在和未来, 就算是虚拟世界和IT技术发展到任何一个高度, 我仍然认为,钢铁为立国之本, 没有钢铁产业的国家, 在和平时代也许可以依旧繁荣, 但万一世界格局出现新变化, 有战争威胁出现的情况下, 没有钢铁产业的国家会在战略上处处受制。 所以, 我觉得, 在世界金融危机刚过去不久的如今, 让碳税去削弱一个国家的钢铁产业, 实在是不可思议的愚蠢行为。

有的同学主张, 可以通过碳税, 让企业改善节能设备, 提高节能效率, 是好事。 的确, 大型耗能工业, 像钢铁行业, 的确可以利用一些现今的废热回收利用技术, 流化床燃烧技术, 燃料优化等手段来提高热效率和减少废热。 但毕竟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 在能源的绝对输入巨大的前提下, 节能的比例和绝对单位值十分有限, 而且炼钢工序需要石灰石作为输入, 完全反应后(Decarburization)最终也输出二氧化碳。

据世界钢铁协会对全世界84家炼钢厂的研究调查, Bluescope Steel 的Port Kembla 钢厂的节能水平排第三位, 假如在碳税的绝对指标的压力下,Port Kembla关门, 澳洲仍旧需要同等量的钢铁供应, 只能从中国和印度的相对低能效钢厂进口, 在澳洲政府满足在澳碳排减少的虚荣同时, 世界范围内的碳排其实是在增加(当然政府也可以装作视而不见)。  

以钢铁行业为典范, 我想表达的是, 任何行业都有自己一个Benchmark (行业规范标准), 如果你拿钢铁业和IT业作绝对比较, 那么100%不管钢铁业如何努力节能减排, 仍旧是“邪恶”的碳排大户,要是以这种绝对标准来给“污染”行业盖帽子, 那么澳洲只会在今后的经济竞争中输给其它没有碳税的国家。

对建造和工程材料业来说,因为也是高耗能行业,碳税的打击也是相当沉重的。 其中, 水泥业(如龙头Adelaide Brighton)已经确认会被大幅度补贴, 然而砖业(如龙头 Brickworks) 却没有这么幸运了, 过去十年间已经自愿减排40%的Brickworks没能获得任何补贴, 所以今后会把碳税成本转嫁给顾客。Austral Bricks 涨价, 基本上又印证了一句新足迹名言 - 房价要涨。

这里又可能会出现一个非常荒谬的结果, 节能产品价格因碳税(直接/间接)影响上涨, 直接打击使用积极性, 很可能导致本来乐于接受使用节能产品的发展商或业主决定不采用这些价高品(澳洲虽有建筑节能立法, 但执行并不是很得力, 这里涉及许多行业潜规则, 不在此引伸下去了)。 结果, 生命周期为数十年的建筑,  被碳税一搞, 碳排反而可能上涨, 而且外墙材料一定下来, 受预算和使用的限制, 生命周期内改进的可行性非常小。

[ 本帖最后由 Devil_Star 于 2011-7-24 22:2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20 收起 理由
黑山老妖 + 18 感谢分享
芝麻绿豆 + 2 订金

查看全部评分

海賊王に俺はなる!
背中の傷は、剣士の恥だ!
生きたいッ!
パンツ見せてもらっても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
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s, nor the most intelligent, but rather the one most adaptable to change.
[img][/img]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1-7-22 11:08 |显示全部楼层

坑3

此文章由 Devil_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vil_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碳税在今后实施上可能出现的巨大问题和弊端

美国和中国, 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大国, 每年贡献出全球40%的碳排量, 澳洲仅占1%左右(另:经济成分来说, 澳洲占全球2%左右)。 两大国虽在近年来致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科技事业, 但都无实施碳税, 我们大澳洲却领先拥有了 。。。
欧盟近年来碳交易计划几近崩溃, 造假的offset certificates充斥着市场, 这一两年来欧洲开始加大力度, 打击假冒伪劣, 结果导致市场交易额锐减, 碳价暴跌。 去年通过碳交易计划整个系统仅收得$1.5b, 而工党政府明年将要通过碳税征收$10b~$11b (我们政府出手就是有派头!)。

没有健全的产业价值链

针对政府提出的征碳税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首先要提到的一个弊端是: 政府为征税而征税! 到目前为止, 没有提供任何政策和方案鼓励刺激澳洲的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的一整条健全的价值链形成。 由于不能征收海外进口商品的碳税, 导致国内的制造业成本上升, 再加上目前高企的澳币, 产业链的中间商和最终客户都会宁愿选择海外的一些相对较便宜的产品。最终澳洲很可能会沦为“低技能的高技术产品装备国”。

另一方面, 说到技术Skills, 关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方面的专业课程和认证都不便宜, 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以种种借口为由, 年年涨价, 增加收费项目, 政府又不肯补贴, 中小规模的设计院有“培训了员工, 员工立即跳槽, 老板就亏大了”的顾虑。 以前见过一个设计院的老板, 给员工培训一个两三千刀的课程, 要和员工签两年的服务合同(加入“撕毁合同者自付培训费”的条款)。 如果社会上的相关从业人员(包括监控审核人员)没有得到足够的培训, 那么最终很可能会在行业里出现许多“挂绿色项目‘羊头’走捷径, 提供‘狗肉’技术和服务”的不法行为。 这些都不需要水晶球就可以预测, 看看过往的“隔热棉”和“绿色贷款”计划中出现的种种恶心现象就可以管中窥豹了。  

资金链的限制

澳洲本来其实还是有一些高新科技的, 但大多数都不得不往海外寻求进一步集资。 规根到底来说, 政府和商业界都有责任。 政府一直以来对新能源的扶持都是雷声大, 雨点小, 许多grants都是以dollar for dollar的形式进行, 创业者要是凭自己能力集不到$1就拿不到政府的那$1; 而澳洲本地的银行, 避险原则非常保守, 这种避险情节虽说金融危机时救了整个行业一命, 但在另一方面严重制约了澳洲的高新科技发展, 金融家们过于注重低风险mortgage业务, 而偏向冷落商业贷款, 更加回避venture capital - 这一曾经令澳州昔日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变成世界一流的医疗巨子(如Cochlear)的生命之血现在几近干枯。 不少刚起步的新能源公司, 即使愿意付信用卡的同等利息(20%PA+), 也难从银行手上借到钱。比如澳洲的Carneige Wave Energy掌握了新一代的海洋能收集技术的新能源公司, 最近两年只能从欧美的金融集团求助, 以出让股权的形式换资金。我敢说, 新足迹里做金融的同学应该不少, 但专业是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的估计掰手指就能数出来。  

老实说, 这些业内的困境, 不是政府靠几句口号, 搞点名目整点钱, 搞社会资产再分配就能解决的。 连隔热棉都搞不好的政府, 说会依靠碳税把澳洲新能源和节能减排行业推上世界领先地位, 这个严重欠缺说服力。

海外碳抵消项目Carbon Offsets

呼应之前有同学提到的“碳税可以促使企业改进技术, 节能减排”的观点, 在这里我想有必要进一步解析一下为什么碳税很难满足这个玫瑰色的良好愿望。 工党的这个碳税有个核心要素, 就是要搞碳信用全球化, 允许澳洲的企业购买在海外生成的碳信用, 而不必在本土实现减排。而在被国际认可的碳抵消项目中, 最廉价的方法就是种树【而不是什么改进节能技术, 地下碳沉积储存技术等等; 另: 虽然海藻吸碳项目在未来可能会因其一石三四鸟的特性(同时提供减碳, 燃油供应, 净化淡水, 海藻食品等服务和产品)而走俏, 但目前国际上大部分同类项目仍处在科研或者试行阶段】。

关于这些超廉价的海外种树计划, 前景非常不容乐观。 早前在欧洲, 就有专家怀疑至少有90%的碳抵消信用交易Carbon offset transactions 是假冒伪劣“产品”。 前两年已经不少澳洲牛仔奔往巴布新几内亚等国和村长们签订一系列种树合同, 至于鸡肋和天鹅等为首的政府高层有没能力防止不法牛仔在海外已假种树等方法来骗碳抵消信用点, 估计大家心中已经有个概念。 让政府拿纳税人的钱(估计约有$57b)付给玩家在海外的戈壁沙漠Gobi Desert或者原始森林Old growth forest里玩木遁土遁来达到大澳洲的雄伟减排目标, 问你爽不爽!?


可持续性发展 - 人类未来的必然发展之路

断断续续写了这么多, 想想还是有必要澄清一下, 虽然我不是抱树者(Tree Hugger),也对用气候变化为借口圈钱敛财的行为不屑, 但毕业以来就一直从事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的工作的我, 心底里是坚信可持续性设计和发展是人类未来的一个重要主题和而且是条生存的必经之道。

以前和一个德国的工程师交谈过,谈到德国的新能源高科技时, 他给我说了他自己对此的一个看法: 大多数文化层次和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德国人骨子底里对改善气候变化,其实并不太感冒,特别是单单依靠一国之力为之的“壮举”。 但为什么德国最近二十年来一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其它节能减排设备呢? 完全是基于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忧患意识。 西欧本土资源相对美洲, 亚洲和非洲是相对贫乏的, 以当前国际的发展趋势, 能源的稀缺性和战略性意义会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明显。 正是这种想要在未来摆脱或减少对俄罗斯, 乌克兰的能源供应依赖的忧患意识, 德国在最近二十年开始加大力度改变能源供给和消耗模式, 以解决今后长期发展的后顾之忧。

给我感觉, 最近几年中国也一样在致力于控制海外能源资产[如煤(澳洲),天然气(澳洲)和石油(非洲)]之余,开始到外国取经, 投入相当大的力度来支持新能源的发展。 我觉得这也是同样的道理, 可惜澳洲工党的领导却“认为”, “中国也在致力改善气候变化,大力减碳, 所以澳洲不能落后 。。。” 除了 “I 服了 U”,我还能对你说什么? G姐~

然而, 从另外一个方面, 也有的同学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目前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景抱着强烈的怀疑态度, 认为可再生能源不能最终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主心骨, 我认为这种想法缺乏对人类未来科技文明发展的想象力和前瞻性。 的确, 目前许多可再生能源技术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陷,带有种种局限性, 如太阳能, 风能的供电间歇性; 储能技术的高单位成本以及不成熟性;地热的超高开发成本和风险等等; 但持怀疑观点的同学不妨回顾一下历史, 以IT为例, 50年前占据整个房间空间的电脑是不是运算能力比我们现在手中的Iphone还不如? 20年前要多少张3寸5寸软盘在能抵得过我们现在手上的移动硬盘? 十多年拨号时代的互联网和今时今日的延伸到全球每个角落的虚拟社区?

我相信, 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要在这个高新领域里占据一席之地, 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政策指导方针以及全面严谨的执行政策配合,高效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解决开拓者们的后顾之忧, 才能让新的行业自主地良性成长。 要达到这个阶段, 必须杜绝一切挂羊头卖狗肉的煽动投机倒把的政策, 严格执行完善合理的监理制度,让更多的有远见的企业和创业者长期投入到高新技术行业里,让成功者加倍尝到成功的甜头, 让投机倒把者深陷困境,  就像滚雪球那样, 让一开始的外力做功(政府政策的推动), 带动势能(市场的自发逐利行为)自然转化为动能(新能源的发展以及其带来的各种良好的自然环境改善和社会效应)。

以下再简单介绍几种我认为在未来十年内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一些新能源技术:

1. 太阳能玻璃

目前有少部分高科技节能建筑和设施, 使用薄膜技术 (thin film technology)把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建筑相整合。 其中研究开发薄膜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有位于新南威尔士州Queanbeyan的Dyesol Limited。 该公司主要已研究开发被称为第三代太阳能技术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属于薄膜技术的一种), 有低能耗, 低成本等优点, 适合与建筑和公共设施的玻璃和外墙相整合。在实际应用上, 无锡尚德也开始在澳洲推广PV GLASS, 把太阳光能面板和玻璃幕墙/天窗合二为一, 如果能把薄膜科技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产品成本价格进一步降低, 这类型的设计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节能建筑的一个重要成分。

2. 海藻利用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藻类, 不仅含有高浓度和高燃烧值的生物油(单位含油量是油菜籽的50倍!), 培养过程中还可以吸收火电站排放的尾气里含有的二氧化碳, 还可以最终被制成食品或者饲料, 同时还能提供净化水。普遍来说仍有许多技术难点需要攻破,如二氧化碳的收集和运输和海藻油的分离等。前澳大利亚有些企业开始着手进行生产测试, 去证实藻类生物质能生产的可行性, 有些单位已经取得了一定阶段的成果并获得政府机构的资金支持, 如MBD Energy Limited在2010年7月8日刚获得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的关于资助碳捕捉和保存项目的500万澳币拨款资助以完成其通过海藻合成作用来生产海藻油和海藻饲料, 并同时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流程商业化演示。澳洲ASX上市公司Algae Tec. 也在致力推动海藻项目模块化, 让所有反应过程在密闭流程中进行, 目前该科技还在试运行阶段。

3. 多项可再生能源的整合

为了解决单项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一些局限性(如太阳能和风能的供电不连续性), 澳大利亚的一些新能源公司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把两项或者多项能源技术进行系统整合,来达到灵活运作和提高能效和利用率的目的。

Petrotherm Limited的子公司Heliotherm当前正在研究开发一项通过把太阳能, 地热能和化石燃料燃烧技术相结合的具有提供基本负荷电力的整合系统。 技术发展核+方向是通过使用整合锅炉技术来全面利用多种能源资源, 以达到大幅减低资本投入成本和提高能效的最终商业化目标。

[ 本帖最后由 Devil_Star 于 2011-8-7 17:0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6积分 +50 收起 理由
大球球 + 18
danielcao + 2 精品文章
闲人甲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海賊王に俺はなる!
背中の傷は、剣士の恥だ!
生きたいッ!
パンツ見せてもらっても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
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s, nor the most intelligent, but rather the one most adaptable to change.
[img][/img]

发表于 2011-7-22 1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紫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紫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意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7-22 11: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net66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net66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才.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mike@lu@mel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7-22 11: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zt8119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zt8119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对谈岁的理解是政治秀~~

发表于 2011-7-22 11: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rankielyn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rankielyn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zt81199 于 2011-7-22 10:16 发表
我对谈岁的理解是政治秀~~

我觉得是想抢钱皇帝为自己披的新装。

发表于 2011-7-22 11: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v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v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等填坑。我比较关心2年后碳税会不会被取消。

发表于 2011-7-22 11: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llwong99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llwong99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首页占位

发表于 2011-7-22 11: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ying-woo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ying-woo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精品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7-22 11: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ysu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ysu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前排就坐,等填坑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7-22 12: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icea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icea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文!等更新。

发表于 2011-7-22 1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xg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xg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顶顶。

发表于 2011-7-22 1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ngro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ngro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evil_Star 于 2011-7-22 10:07 发表
至于有的同学提到的国内某些大城市气温每年在增长的事实, 我个人认为主导因素是城市热岛效应, 而不是二氧化碳或其它温室气体所造成的。


南极北极还有高原雪山上的冰川融化能用热岛效应来解释吗?
统计数字显示的全球变暖并不是光指大城市温度上升啊老大

[ 本帖最后由 mangrove 于 2011-7-22 11:13 编辑 ]

发表于 2011-7-22 12: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咋地办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咋地办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的理解是,碳税会取消或降低
通常认为别人都是SB的才是最大的SB,那些政治家绝不是没头脑的人
没准人家早早在股市做空,再推出碳税,打得差不多了再买回来,然后宣布取消碳税等等措施刺激市场,再捞一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7-22 12: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tw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tw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咋地办哩 于 2011-7-22 11:13 发表
我的理解是,碳税会取消或降低
通常认为别人都是SB的才是最大的SB,那些政治家绝不是没头脑的人
没准人家早早在股市做空,再推出碳税,打得差不多了再买回来,然后宣布取消碳税等等措施刺激市场,再捞一笔

小布什好像干过类似的事

发表于 2011-7-22 12: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咋地办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咋地办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tw01 于 2011-7-22 11:15 发表

小布什好像干过类似的事

我有那种权力我也会干呢~~

发表于 2011-7-22 12: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rostyw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rostyw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精品文章啊,不能不支持

发表于 2011-7-22 12:2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tw01 17# 帖子

此文章由 frostyw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rostyw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布什的智商值得怀疑

发表于 2011-7-22 12: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orcoross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orcoross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思路好清晰,我得再努力努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1-7-22 12: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vil_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vil_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angrove 于 2011-7-22 11:11 发表


南极北极还有高原雪山上的冰川融化能用热岛效应来解释吗?
统计数字显示的全球变暖并不是光指大城市温度上升啊老大


我说的是大城市的升温效应, 另外冰川融化在上次冰河期也出现过, 当时人类还处于石器时代。
海賊王に俺はなる!
背中の傷は、剣士の恥だ!
生きたいッ!
パンツ見せてもらっても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
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s, nor the most intelligent, but rather the one most adaptable to change.
[img][/img]

发表于 2011-7-22 12: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ngro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ngro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科学能确定CO2造成全球变暖的话,碳税是100%要实施的,迟早的问题。
只是早实行的国家,是福是祸,很难说。
可能打击了自己的经济,让其他国家占便宜了。
也可能刺激国内能源行业技术革新,更快适应未来的形势。

[ 本帖最后由 mangrove 于 2011-7-22 11:42 编辑 ]

发表于 2011-7-22 12: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ngro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ngro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evil_Star 于 2011-7-22 11:23 发表


我说的是大城市的升温效应, 另外冰川融化在上次冰河期也出现过, 当时人类还处于石器时代。


可是碳税针对的是全球变暖,不是大城市的热岛效应。

冰川融化在上次冰河期也出现过, 当时人类还处于石器时代---这个又是在纠结目前全球变暖是否因为人类活动引起的了,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争论的话,基本是无解的。

我的理解是,地球在几十亿年的演化过程中气温会有起伏那是太正常的了。
但是人类自从工业化后,全球温度短时期内显著上升,我觉得可以肯定人类活动造成全球变暖的。

发表于 2011-7-22 12: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reneji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reneji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习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7-22 12: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yan1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yan1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强贴,能说说对工资具体有啥影响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7-22 12: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zka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zka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拆东墙补西墙呗。估计工党执政是回不了surplus鸟

发表于 2011-7-22 12: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nielca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nielca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碳税出发点是好的,做法不妥当。
全球变暖了不是澳洲一个国家责任。美国,中国,两个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都没有决定,澳洲政府这次的做法无非是想提高国际地位,一场政治show,失败的show。

发表于 2011-7-22 13: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ngro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ngro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anielcao 于 2011-7-22 11:56 发表
碳税出发点是好的,做法不妥当。
全球变暖了不是澳洲一个国家责任。美国,中国,两个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都没有决定,澳洲政府这次的做法无非是想提高国际地位,一场政治show,失败的show。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因为碳排放引发战争啊。。。

发表于 2011-7-22 13: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njianmt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njianmt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angrove 于 2011-7-22 11:11 发表


南极北极还有高原雪山上的冰川融化能用热岛效应来解释吗?
统计数字显示的全球变暖并不是光指大城市温度上升啊老大

全球变暖原因还没有定论呢。
就像导致明朝灭亡那些年的小冰河期一样,可能永远找不到原因。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