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ayeed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yeed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ayeeda 于 2013-1-5 08:08 编辑
经历
女儿正好半岁那天,经历了人生第一场病---发烧,因为第一次,我们去了急诊。诊断为最常说的"病毒(virus)",治疗用最常见的"普拿疼(panadol)"。随后,再烧,我能泰然处之,直至她两岁。
那次还是发烧,但是升级为高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s),抽搐,吐水,昏迷,唤不醒,吓得又去了急诊。前面排队的家长见我们紧急,纷纷让位,前台护士,量了体温,便先收了我们。进去,又是抽血又是导尿,生生把昏睡的小家伙折腾哭,看得已经止住眼泪的妈咪再次唏叻花啦。结果还是病毒,还是普拿疼,因为脱水严重,留院输液,爸比陪护,那一晚是我和女儿第一次分离。一大早,提着早餐上医院,小家伙胳膊上的针头尚未拆,人已经下床,活蹦乱跳,惊叹于她的恢复力!
这样相安无事到四岁半,期间偶尔小感小冒,妈咪我见多不怪了。上周一,小家伙又烧起来,白天基本在睡,醒了哼哼唧唧,咀口水,接着睡,趴着睡,抱着睡。爸比下班回来,问要不要送医院,我毅然说"不用"。话音刚落,小家伙开始抽搐,比上次更强烈,两眼上翻、头向后仰、双手紧握、两腿强直,接着吐口水,还带有鲜血,爸比沉着地扶着她保持侧身,妈咪不中用只晓得哭,还是在爸比提醒下,模糊着眼睛打包,上急诊。
路上不堵车,却觉得那条路好长,好长,抱着心肝,心里念叨: 快点到,快点到!两年多了,儿童医院(RCH)物是人非,改变了入口,新修了停车场,确实比以前停车容易多了,通往急诊的过道也比以前长多了。general reception尚在training,我们到的时候,她们仍在登记上一位。培训的那个时不时用手指指屏幕,我看到她的五个手指戴满了戒指,这样的打扮让我联想到海盗。
在沙发上等待,自动门一合一开,钻进的冷风让我冻得发紫的手直颤,幸好等的不久。进了一间小房,一位年轻护士问诊并记录,然后指挥我们去另一排座位等医生。里面的热闹和外面前台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我说怎么这么安静,原来都堆在里面。身旁童车里的小baby,闭着眼,红着脸,含着奶嘴,偶尔四肢抽动,看来也是高热,看他只穿背心,我把心肝衣服减成只剩小内内。抱着无力的心肝,爸比长吁: 进来了,别担心了。是安慰我,也是安慰他自己。靠着椅背,我慢慢放松,想起那些单亲的,不止一个宝贝的家长,该怎么办呢?
不知等了多久,被安排到一间suite,把心肝放在床上好好睡。随后来了医生检查,心肝不高兴,不配合。医生作了大致检测,制定计划: 要拍x-ray,同时擦一种cream,为注射准备。接着等,等来护士执行计划,在胳膊和手背四处涂上白色的油脂,据说能缓解疼痛。她刚离开,来了位义工小伙子,很阳光,很热情,给我们送来冰水和冰棒。那跟细细长长的葡萄口味冰棒,很受用,小家伙趴在病床上,小嘴一嘬一嘬地吮吸,很享受的样子。这种冰棒设计非常合理,小小的开口方便小朋友吸,有外包装不担心融化的冰水流出,如果市场有卖,我准备常备几支。不多会儿,护士拿来一管panadol,针管比量杯好喂,在家用小杯死活喂不进,用针管虽然会漏出些,但总能塞进大部分。下一步是等x-ray,好心的护士告诉我们可以看电视,若平时我肯定巴不得,那会儿真没瘾。无聊中,环顾我们的小房间,医疗仪器看不出和以前的明显变化,倒是新装的玻璃梭门与配套门帘,卡通图案,挺可爱的。
又不知等了多久,来了位穿着和门帘同色制服的高大男员工,推心肝去照片。一扇门,两扇门,三扇门,进入x光室。x光师给我穿上件超级重的防护背心,让心肝坐起,让我帮她举手作投降状,喀嚓,秒定。再穿过三重门,回到我们温馨的小房间,包括来回,全程不足十分钟。摸着像小青蛙般昏睡的心肝,祈祷: 千万不要有事!又是一阵等...
这时我感觉精疲力尽,想起自己也发着烧,扒在床边睡。终于等到结果,庆幸是好的,医生认为,血是咽喉部咳嗽的渗血,被吞咽入腹部,再呕出的,肺部清晰,没有问题。此时心肝的体温也从入院的39.5降至37.5,不用输液,我们可以回家了。医生打了封信,嘱咐: 明天如果情况好转,去GP复诊,如果没有改变,再回医院。
抱着无大碍并已退烧的心肝回家,如释重负,爸比妈咪却双双忘记把车停在哪层了!无奈,一层一层的找,幸亏只有三层,幸亏不算太大。找到了车,又找不着打卡的地方。爸比说: 没事,先往外开。没事才怪,到了关卡,当然出不去了。提示语显示"需要用信用卡付费请退出",爸比居然强行插入信用卡,当然没用了。我本来就晕,看到他如此举动,更加笑晕。好不容易,碰到下班的工作人员,指点了准确方向。爸比交钱,意外地才6元,而且从6pm起整夜都只要6元,想想那么些员工,还有免费的诊疗,这6块钱真真便宜呀!
回家后,第二天继续发热,第三天才退,一周后才完全恢复。再次经历了有惊无险的高热惊厥,我觉得有必要多点认识,但愿不要有下次,可是小孩生病,如同天要下雨,无法控制。我希望倘若不幸再发生,即使不能波澜不惊,也要有备无患才好。
概况
惊厥,俗称抽筋或抽风,是大脑神经元暂时性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发作时,孩子表现为
突然间的头向后仰,双眼球向上翻、上斜固定、转动或凝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和四肢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动,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运动减慢、呼吸节律不匀或呼吸停止,以及大小便失禁。
惊厥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可分为有热惊厥和无热惊厥两类。热性惊厥是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发生在体温骤然升高的第一天,39摄氏度以上的高热最易发生,常伴有呼吸、消化系统等急性感染,预后一般良好。首发年龄在4月~3岁,最后复发年龄<7岁,初次发作高热惊厥的年龄越小,复发的可能性越大,且女孩较男孩更易复发,初次发作后两年半内应特别注意预防复发。
小儿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为持续状态,可以产生大脑神经元缺血性病变,特别是6个月至4岁的小儿,大脑正处于不断发育完善阶段,惊厥对大脑的损伤最大。严重惊厥引起的慢性持续性后遗症有智力低下、瘫痪、癫痫和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表现为兴奋状态、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障碍、感觉异常、语言迟滞、学习困难等。
原因
6个月至6岁的孩子出现热惊厥很常见,因为孩子在这个成长阶段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如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易对高热产生兴奋并泛化,出现抽风。孩子6岁以后大脑已发育成熟,对高热不易兴奋泛化,一般不会再出现热惊厥。
发病原因主要和三个方面有关系:
1、遗传:高热惊厥一般有遗传,父母一方,或爷爷奶奶一方,有这个病,孩子很可能有;
2、温度:高热惊厥一定是在温度非常高的时候,一般在发病初期,温度上升到最高时,神经系统刺激后引起来。
3、年龄:1-5岁是高发阶段,1岁以下很少有高热惊厥,如果是1岁以下得高热惊厥多半会有一个基础病存在。
征兆
1、手脚冰凉,通过血液循环,产热最多的脏器是大脑和心脏,这个时候四肢血管收缩,仅供中央大脑和心脏,造成四肢冰凉。这样的孩子预示着马上要高烧,这种高烧一烧都会到39-40度,特别是在发烧初期。
2、不哭不闹,孩子哭闹时容易出汗,出了汗,烧就退下来了。所以,老睡觉的孩子要特别注意。
处理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家长须保持镇静。说得容易,做着难。但是,还是尽量稳定,因为慌乱中无法正确应对,反而增加危险,只有镇静,才能帮到孩子。
先把发生惊厥的孩子放到平坦、宽敞的地方,如大床或地板上,将孩子侧卧,同时解开衣领,以使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对已出牙的小儿,取一筷子,外面包清洁纱布,做成牙垫,插在上下牙之间,以防止舌咬伤。若不能及时准备牙垫,可用手帕或布折叠后临时替代。切勿用自己的手去掰开小儿的嘴,以免造成手指咬伤。如果患儿已咬紧牙关,则不宜强行撬开。
用拇指掐压小儿的鼻下人中穴,位于鼻下,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与下三分交界处,为急救昏厥要穴。可以用于中暑、昏迷、晕厥中出现的呼吸停止、低血压、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最合适,用拇指尖掐人中穴,每分钟掐压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
取冷湿毛巾大面积敷于额头,5至10分钟换一次,如有冰敷或酒精则更好。冰袋敷额,酒精擦颈部、腋下、大腿内侧等大血管处,以利迅速散热降温。切忌胸腹部冷湿敷。
经降温处理后,惊厥多会很快停止。经过紧急处理之后,家长应立即把患儿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及早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赶往医院的途中,家长注意将小儿口鼻暴露在外,将颈部轻度后仰,以保持呼吸通畅,同时还要宽解小儿衣服,这样既利于散热,又便于呼吸。多观察孩子的面色有无发青、苍白,呼吸是否急促、费力甚至呼吸暂停。
预防
对6个月至6岁这一年龄组的小儿平时应特别加强护理,注意营养平衡,增强体质,尽量减少发热生病;对有过高热惊厥病史的小儿,家里应常备退热药(antipyretic)。在患感冒或其它热性疾病初期,家长应给孩子反复多次测量体温,一旦发热至38.5度,应口服退烧药,以防体温突然升高,引起抽搐。若体温较高,可同时采用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
物理退烧方法:
1、擦浴:卫生酒精加入适量温水(温度在37℃左右为宜),用柔软的布,蘸兑了温水的酒精,擦小儿的手心、足心、 腋下、腹股沟等处。
2、冰枕:发热、惊厥,对大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当小儿高烧时,应使用冰袋,枕在头下,或敷在前额以降低头部温度,保护大脑。
Panadol
普拿疼,是一种常见的可以在药店直接购买的解热止痛药,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与阿斯匹林和布洛芬等止痛药不同,不含有抗炎成分,所以不是所谓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按常规计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不会刺激胃部或引起肾脏疾病,不会使人精神愉快或是改变心情,不会有令人上瘾和产生依赖性的危险。雖然在建議劑量下對人體是安全的(成人每次1000毫克或每天不超過4000毫克,如果有飲酒則不超過每天2000毫克),嚴重的藥物過量會導致永久性肝衰竭,在少數例子中,即使是正常劑量也會導致相同的嚴重結果。特別是這種危險會隨飲用含酒精的飲料而升高。在許多西方國家,此種藥物中毒是導致嚴重肝衰竭最主要的原因,特別是美國、英國、澳洲、紐西蘭,多數藥物過量都是為此。对于儿童,没有酒精的危险,所以相对安全。
(暂时只知道这些,希望麻麻们更正补充:)
[ 本帖最后由 ayeeda 于 2012-7-19 13:08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