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回眸瞬间,亲历澳洲。-补充了大量图片 (2005-8-25) 远方 · 批判虎妈 - 遗传基因才是孩子将来成就的主宰(一篇让亲子版关门歇业的文章) (2011-5-19) patrickzhu
· 在澳洲做手术之前要知道的一些事情 (2013-1-11) Mercia · 让第二代在澳洲快乐的成长 (2008-5-6) 风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894|回复: 40

政治评论:高税负可以为澳洲变得更好提供资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2 22: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守望者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守望者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守望者 于 2013-4-22 23:44 编辑

译者守望者注:本文系The Age 编辑推荐文章
作者Tim Soutphommasane,悉尼大学政治哲学家,专栏作家。



为了避免撒切尔主义的社会残酷性在澳洲重现,我们准备付出怎样的代价?



上周,伦敦为撒切尔夫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仪式,而极具讽刺意义的是,正是这位政治领导人发表了臭名昭著的名言“不存在所谓社会这种事‘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ociety.'”。(译者注:她的这句话意思是坚决地否定公民社会中成员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亦即solidarity),从根本上反对财富再分配。)

作为澳洲人,我们很幸运已经逃过了撒切尔主义导致的社会残酷。但撒切尔夫人作为自由市场经济和自由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仍然在澳洲具有象征性的力量。她在澳洲的崇拜者认为她是改造社会提高市场效率的典范。

撒切尔主义当然不是唯一的重塑国家的道路。我们当初就走了另外一条路。我们总是忘记,澳洲实现经济自由化的方式与撒切尔治下的英国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正如经济学家Tim Harcourt提醒我们的那样,铁娘子是用对抗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鲍勃霍克则是通过寻求共识达到目的。

在霍克——基廷时代,劳工组织配合着政府完成了经济重组,最具象征意义的就是工党政府与ACTU合作推出的Accord改革方案。澳洲工人选择维持工资现状,而政府则提高“社会工资”——增强在公共卫生和教育以及培训方面的投入,不用说,还有引入养老金制度这种重大的变革。 这是工党在上世纪80、90年代社会民主方面的最高成就:以文明的方式实现市场自由化。

最近,一些工党同情者表达了对那个黄金时代的怀旧之情。“霍克——基廷遗产”已经成为改革派嘴里的陈词滥调。但无论如何,它毕竟软化了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冲击,而现在的工党却从没能创造出新的语言对抗来自于新自由主义的责难。

许多工党社会民主人士毫不批判地热情接受了市场语言。他们默许小政府会是更好的政府,这样税收总是降低的,生产率的提高是社会进步最好的衡量标准等等这样的概念。

如此不合格地拥抱市场的做法降低了社会民主的道德标准,即:推进共同的利益来保证社会的良好运转。已故历史学家Tony Judt在他的研究中说的最好:西方民主患上了语言障碍残疾。我们不再懂得如何谈论集体目标。而且我们看起来只相信,经济目标才是唯一值得努力奋斗争取的。

这种公共意识的缩水正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上个月,由我的同事David Hetherington为Per Capita智囊组织主持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半数的澳洲人相信他们付出过多的税,而且感觉比他们三年前付出的更多。他们从没意识到吉拉德政府在2012年的7月提高了纳税门槛。

更令人无语的是澳洲纳税人的认知失调。超过三分之一的高收入被访者(那些年收入超过15万的高收入家庭,他们属于澳洲最高端的5%的高收入家庭)认为他们支付的税太高,同时却又认为高收入人群纳税太少。而更普遍的是,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交的税太多,却又认为政府应该更多地投入资金在公共服务上。

政治家和部分媒体无疑滋养了这种不协调的情况。所有澳洲人,即使是富人,都认为他们应该获得政府的补助,如家庭税务优惠或他们孩子上私校的补贴。任何保持税务系统自然渐进的改进措施,或重新安排收入分配的做法都会被标上“阶级斗争”的标签——新保守主义的政治正确性的一种新的表述方式。

但是,这种不真实的情况会保持多久呢?Hetherington说,算帐的时候马上就要到了。在澳洲的税务收入中有着结构性的缺口,这是由于多年以来的所得税减免以及错失矿业繁荣带来的财富。如果未来的澳洲政府想要保持澳洲人所需要的这样的公共服务和投资,就需要提高税收。

现在,政治家们很少有愿望去做这件事,即使是时候该进行改革了。我们目击了吉拉德政府削减大学费用来筹措资金为Gonski学校重组计划铺路。许多人会得出结论说,这种可疑而胆怯的做法反映出领导力的缺乏。但是,这里还有一些因素在起作用。当政治文化在所有方面都倾向于私有式激励,在税收被当作是类似来自于某个人的股权投资的时候,政府如何能呼吁大众为共同利益做出贡献呢?

在这种情况下,很自然,个人财富的积累会伴随着公众的道德败坏。这就是你跨越市场经济来到市场社会要遭遇的。



Higher taxes could fund a better Australia

DateApril 22, 2013  

Tim Soutphommasane

Political philosopher and regular columnist

  
How much are we prepared to pay to avoid the social brutality of Thatcherism?

Time to hike GST?

Economists say our political leaders must now consider the politically unthinkable - raise the GST - or face the prospect of budgets in the red for years to come.

There was an irony in the very public occasion of Margaret Thatcher's grand funeral procession in London last week. This was, after all, a political leader who infamously declared,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ociety.'' Few figures have done more in office to hollow out the public realm while celebrating all that was private.


As Australians, we are fortunate to have been spared the social brutality of Thatcherism. But Lady Thatcher's symbolic power in Australia as the heroine of free market economics and liberal conservatism remains potent. Her Australian admirers regard her as a paragon for transforming society in the image of market efficiency.


Thatcherism wasn't the only way to do reform, of course. There was an alternative. We often forget that Australia managed to liberalise its economy in a very different way to Britain under Thatcher. As economist Tim Harcourt has reminded us, whereas the Iron Lady did it with confrontation, Bob Hawke did it with consensus.


During the Hawke-Keating years, economic reform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labour movement, as symbolised by the Accord with the ACTU. Wage restraint by Australian workers was rewarded with a ''social wage'' - with boosts in the public provision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ot to men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superannuation. This was the crowning achievement of Labor social democracy during the 1980s and '90s: ensuring that market liberalisation happened in a civilised manner.

Lately, some Labor sympathisers have expressed nostalgic yearning for this golden age. The ''Hawke-Keating legacy'' has become something of a reformist shibboleth. However, for all that it softened the blow of structural change, modern Labor never quite managed to craft a new language that could compete with the strictures of neo-liberalism.

Many Labor social democrats adopted the language of markets with uncritical enthusiasm. They acquiesced to ideas that a smaller state was a better state, that taxes always had to be lowered, that productivity growth was the best measure of progress.

Such unqualified embrace of the market undermined the moral purpose of social democracy - namely, to advance the common good and to secure the good society. The late historian Tony Judt put it best in observing that Western democracies suffer from a linguistic disability. We no longer know how to speak about a sense of collective purpose. And we seem to believe that economic aspiration is now the only sentiment worth appealing to.

This shrinking sense of the public is increasingly troublesome. Last month, a survey conducted by my colleague David Hetherington of the Per Capita think tank revealed that half of Australians believe they pay too much tax and feel more highly taxed than they did three years ago. Never mind that the Gillard government increased the tax-free threshold in July 2012.

Most striking was the cognitive dissonance of Australian taxpayers. More than one-third of high-income respondents (those with an annual household income of more than $150,000 and in the top 5 per cent of Australian households) believed they paid too much tax while also believing that high-income earners pay too little tax. More generally, two-thirds of respondents who believed that they pay too much tax maintained that governments should spend more on public services.

Politicians and sections of the media undoubtedly feed such dissonance. The ethos of aspiration is, in many cases, little more than economic narcissism. All Australians, however affluent, come to believe they are genuine battlers entitled to government handouts, be it family tax benefits or subsidised private education for their children. Any effort to maintain the progressive nature of the taxation system, or to redistribute income, is decried as ''class warfare'' - an expression of the new conservative political correctness.

But how long can this unreality be maintained? Hetherington argues that a reckoning must come soon. There is structural gap in Australia's tax revenues, created by years of income tax cuts and a failure to reap the full rewards of the mining boom. If future governments are to support the kind of public services and investment that Australians appear to want, taxes will need to rise.

For now, there is little appetite among politicians to propose this, even when tied to worthwhile reforms. Witness the Gillard government's cuts to universities to help fund the Gonski school reforms. Many may conclude that such dubious timidity reflects a lack of leadership. But there is something also at work. For how can governments call for the public to make sacrifices for a common good, when everything else in the political culture is geared towards private aspiration? When taxes are regarded as akin to an investment from which someone is entitled a personal dividend?

In such circumstances, it may only be natural that private wealth comes at the price of public squalor. This is what happens when you cross the line from a market economy to a market society.

Tim Soutphommasane is a political philosopher at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nd a fellow of Per Capita. Twitter: @timsout


Read more: http://www.smh.com.au/opinion/po ... .html#ixzz2RBA2UQbS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31 收起 理由
astina + 20 感谢分享
格美 + 3 感谢分享
craigie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管理人员评分

BOC  在2013-4-23 00:23  +40分  并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4-22 23: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q8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q8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值得一读的文章,提供了解决当前世界(社会)各种问题的钥匙。

发表于 2013-4-22 23: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nk_maoma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nk_maoma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钥匙是什么?

发表于 2013-4-22 23: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yspiri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yspiri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钥匙就是加税?

发表于 2013-4-22 23: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yspiri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yspiri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然后给工党继续败

发表于 2013-4-22 23: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ladysz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ladysz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提高效率应该在财富公平分配的基础上,当然公平分配不是平均分配。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4-22 23: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nk_maoma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nk_maoma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高税率,高福利,全民社会主义,向北欧靠拢,现在澳州向美国靠。

发表于 2013-4-22 23: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雄鹰展翅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雄鹰展翅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缴税交的麻木了

发表于 2013-4-22 23: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ernand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ernand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当心变成希腊

发表于 2013-4-23 00: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q8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q8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高税收可以高基建啊,不一定要高福利养懒人。
高福利先把全民牙医公费医疗落实了,也用不著一味去濫发現金给懒汉啊。
所以这把钥匙如何用怎样用是大有讲究的。
钥匙里的文章可多可长了!

发表于 2013-4-23 00: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inle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inle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先想办法把那些巨富但是又可以合法避税的人的税收到再说这些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4-23 00: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q8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q8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einlee 发表于 2013-4-22 23:18
先想办法把那些巨富但是又可以合法避税的人的税收到再说这些吧。

对,完全对!
现在全世界有一个大趋势就是向富裕的人增税。美国奧巴馬在喊,欧洲的领袖们也在做,那些快破产的国家也只有这一条既安全又稳妥的路可以走,其他的路会把整个国家搞乱百姓受不了。
澳洲要防患於未然也只有这一条最好的路可以走。

发表于 2013-4-23 00: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ladw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ladw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要多向高收入的富人收税啊!

发表于 2013-4-23 00: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tun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tun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仅是开源而不节流,作用有限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3-4-23 01: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hilg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hilg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高收入的富人凭什么多交税?每个人为什么不能靠自己的努力成为高收入而去仇富?不过真正高收入有的是办法补交税。

澳洲应该实施撒切尔主义,实现社会转型,让制造业工人彻底失业,同时大力打击工会。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3-4-23 0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inle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inle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hilguo 发表于 2013-4-23 00:29
高收入的富人凭什么多交税?每个人为什么不能靠自己的努力成为高收入而去仇富?不过真正高收入有的是办法补 ...

我也不赞成一味加税,其实很多挣几十W,百万W一年的交完税后也不算是很富的人,但是很多富豪通过各种途径避税最后交得税少的出乎人想象,几年前首富分文不交的事闹得多热闹。现在很多国家税收的相关法律的制定其实就是有问题的,也不怪现在财富快速向顶层人群集中,而中产在逐渐减少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3-4-23 08: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ncs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ncs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文章代表的立场显然是无脑的。

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监管而不在于税收。

监管得当,不用增加税率也能保证充足财政;监管不当,纵使金山银山收到手中,又有何用?
──
news.com.au: 近几年来的矿业繁荣给澳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这些钱都去哪里了? 谁偷走了这一笔钱?

请鼓吹者扪心自问,又有何用?缺乏监管,试图用增税弥补,只会进一步扼杀经济活力,限制普通人的就业,同时因为缺乏监管,收得的税又被蛀虫吸食,结果,今天在这里喊反撒切尔的一帮子xx主义者,两头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发表于 2013-4-23 09: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q8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q8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要一听到增税就感冒,税是该增的,这又要看如何增如何用如何管。
这对巨富者的公积金避税就应该改为增税。
这对高管们那么容易的几百萬几千萬收入再增10-20%的税也不为過。
这税金的使用要合理公平有益于社会。对私校的拨款至少是减少。
对这个咨询费那个研究费应该严格控制和监管。
对银行应增加金融资本交易税。
应改变船民改策,减少纳税人的大笔支出。
矿産税应该堵塞漏洞,不能仅肥了矿产公司和他的老板。
等等。

发表于 2013-4-23 09: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m_cheu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m_cheu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真用在'交通'医疗'教肓,加多少都行

发表于 2013-4-23 09: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q8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q8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hilguo 发表于 2013-4-23 00:29
高收入的富人凭什么多交税?每个人为什么不能靠自己的努力成为高收入而去仇富?不过真正高收入有的是办法补 ...

为了社会公平,高收入的当然应多交税。
每个人再努力也不可能人人高收入的。

发表于 2013-4-23 09: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me to hike GST?


这句漏掉没翻,加GST应该算是针对穷人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4-23 09: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守望者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守望者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守望者 于 2013-4-23 09:15 编辑

原文有视频,贴不上来。Time to hike gst?是对视频的注释。非本文正文。所以未翻。
本文原作者很显然是左派, 读一读可以了解一下澳洲政治生态的一个方面。

发表于 2013-4-23 09: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格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格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都怀疑,撒切尔夫人去世,让工党的民调停滞。

发表于 2013-4-23 09: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hongbing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hongbing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狗屎, 澳洲税还不高, 不光所得税, 还是GST和碳税

发表于 2013-4-23 1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qy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qy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决不能无目的的增税,更不能为centerlink增税。

发表于 2013-4-23 10: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Go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Go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何清涟

04.08.2013

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辞世。看到这条新闻后,我当即写了一条微博:“惊闻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她是20世纪后期最了不起的政治家之一。她以她的明澈智慧,参与了‘推倒柏林墙’的伟大事业,一切从极权政治下获得解放的人应该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美丽女性。”
  
“明澈、智慧”,这是我多年来一想到撒切尔夫人,就立刻浮现出来的词汇。与男性相比,女性更长于形象思维,更容易被“左倾”等情绪鼓动激荡。整个20世纪产生了永远被阿根廷穷人怀念的庇隆夫人;也产生了不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左派女作家,如波兰共产党员希姆博尔斯卡、奥地利共产党员耶利内克、英国共产党员莱辛等,这些人的成功和声名,均建立于怀抱为底层说话的政治激情之上。但以明澈的理性与智慧,在政治生涯中贯彻自由主义精神的伟大女政治家,却只有撒切尔夫人一人。

面对北京这一极权政治的最后堡垒,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同一时期,撒切尔夫人与美国总统里根、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地球上三个最重要的国家执政,又正逢反对共产主义的保罗二世担任罗马教皇,这几个人物风云际会,在某一历史时点上汇合,完全是上帝之手在冥冥中对人类的恩赐。正是在这些历史伟人的共同发力之下,全世界爱好自由的人们才能响应里根总统那响彻世纪的呼喊:“Tear down the wall!”
  
随着柏林墙的轰然倒塌,我永生永世记住了撒切尔夫人的美丽容颜。可以说,如果没有里根,苏联可能依然存在;但里根如果没有撒切尔夫人这位盟友最坚定的支持,可能也会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因为当时另一个欧洲大国──法国的总统密特朗,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正走着与美英两国相反的道路:通过一定程度的国有化、计划化和自治管理对法国经济进行渐进性的结构改革,以建立“民主”、“自由”的“法国式社会主义”。密特朗当年种下的这颗“果实”的酸涩正由今天的欧盟与法国在品尝。
  
里根先生已经被定位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撒切尔夫人与戈尔巴乔夫在自己的国度里获得的评价褒贬各半。戈尔巴乔夫受到批评的原因主要是“葬送了苏联”,近年来俄罗斯人民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这位苏共前总书记的历史作为。而撒切尔夫人在英国遭受指责,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她与里根共同建立“新美国模式(“盎格鲁一萨克逊”模式)。英国是个左派传统根深蒂固的国家,撒切尔夫人强硬推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正好与以福利政策换取社会下层拥护并以此构建选票基础的左派主张相反。
  
走笔至此,必须介绍一下里根总统与撒切尔夫人之间的友谊。里根入主白宫的8年时间,正好与撒切尔夫人担任11年英国首相的历史轨迹相契合。里根宣誓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后,撒切尔夫人是首位前来拜访他的外国领导人。自二战之后,英美两国元首从来不象这两位那样高度契合:政治上,两人都拥有坚定的反共立场,从不放弃打压苏联的任何一个机会,不吝增加军事开支,迫使苏联进行军备竞赛,并建立起一个坚强而又有限的政府来贯彻这一方针;在经济上,他们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减少税收,放松政府管制、减少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降低公共开支和福利支出、增强企业竞争自由与贸易自由,同时对工会采取强硬政策。因政治经济理念的高度契合,两人之间建立起和谐而又牢固的关系,携手在大西洋两岸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并打击苏联,将自罗斯福与丘吉尔以来的美英关系再次推上新的高峰,并改变了世界。
  
在2008年欧盟陷入危机之前,撒切尔夫人与里根共同力倡的自由主义经济“盎格鲁一萨克逊”模式,可能被欧盟各国的左派政党及知识界贬斥,因为这与欧盟的高福利主张背道而驰。但目前欧盟因高福利而泥足深陷,可能会重新估量撒切尔夫人当年的远见。
  
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使二战之后主流的凯恩斯主义成为众矢之的,西方世界希望回到“古典的经济自由主义”,撒切尔夫人便是“找回自由市场”的积极倡导者。1975年,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大会上抨击工党:“英国,当心啊!这是一条走向彻头彻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她毫不含糊地阐明以下观点:“一个人有工作的权利、花自己赚来的钱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以及使国家成为仆人而不是主人的权利──这就是英国的传统。”她认为,“大政府”是“滞胀”产生的罪 魁祸首,并在执政后“竭力扭转政府职能扩大和社团主义蔓延的势头,颂扬‘小政府’的优点,减少政府在一系列领域的干涉行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撒切尔以“TINA”(There is no alternative,别无选择)为口号表明自己革新的决心,在英国实行了一场涉及各个领域的私有化运动。
  
撒切尔主义被概括如下:1、以货币主义代替凯恩斯主义。2,大力推行非国有化政策。3,对英国工会和罢工运动采取针锋相对的正面斗争策略。4,改革税制,降低税率,削减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开支,做到对纳税人的公平。她要“把英国从一个互相依赖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各自自立的社会”。竞争是社会的天性,有“市场经济”就有“市场社会”,国家通过收入再分配手段维持的社会福利,只会增加庸人和懒人的惰性,是一种妨碍竞争的“劫富济贫”的不公正行为。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则进行了一场价值取向相同的“里根革命”。撒切尔夫人的传记作家雨果扬把她与里根两人之间的关系称作“整个20世纪80年代西方世界最为持久的个人联盟”,而支持这个联盟的共同主张也被人们称作“撒切尔─里根主义”。可以说,在20世纪80年代,经过里根一撒切尔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新美国模式”诞生了,这一模式在随后的布什政府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民主党的克林顿执政时期,虽有迂回反复,但总体走势未变。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并不能改变这一趋势。
  
时至今天,欧盟各国在享受过短暂的民粹主义盛宴之后陷入福利主义的黑洞、且不知何时才能爬出这个陷阱,英美两国也许应该感谢里根总统与撒切尔夫人共同创立的新美国模式。正因为坚持自由主义经济,美国没有滑入福利主义的陷阱,英国境况也比欧盟其他国家好得多。
  
不少中国人不了解撒切尔夫人的伟大功业,只记得中国官方宣传的那些故事,比如1982年“在香港谈判失败后在人民大会堂前摔了一跤”,“一个民主国家的独裁者”,等等。但世界历史将记住的,是一位终生与共产主义作斗争并反对民粹主义的伟大女性,她的明澈智慧,曾书写了人类历史的重要章节。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4-23 13: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博闻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博闻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hilguo 发表于 2013-4-23 00:29
高收入的富人凭什么多交税?每个人为什么不能靠自己的努力成为高收入而去仇富?不过真正高收入有的是办法补 ...

那样澳洲就会像中国一样了。
签名谢绝外连

发表于 2013-4-23 13: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博闻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博闻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ncsman 发表于 2013-4-23 07:17
文章代表的立场显然是无脑的。

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监管而不在于税收。

那些钱发给老百姓,就算是被蛀虫吃了?虽然不是最佳方案,总比像中国那样都给了权贵强吧?
签名谢绝外连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3-4-23 13: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ncs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ncs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博闻 发表于 2013-4-23 13:23
那些钱发给老百姓,就算是被蛀虫吃了?虽然不是最佳方案,总比像中国那样都给了权贵强吧? ...


老百姓 = 蛀虫?当然不排除少数centerlink现金工。
各种脑残项目,各种船民产业链,各种高于市场价的政府采购价,各种新闻消息,都被你吃了?

要么你在抬杠,要么你智商捉鸡。

自重。

发表于 2013-4-23 15: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aigi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aigi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ncsman 发表于 2013-4-23 13:25
老百姓 = 蛀虫?当然不排除少数centerlink现金工。
各种脑残项目,各种船民产业链,各种高于市场价的政府 ...


有道理。但是很难找到一个有大企业CEO那样能力的人做政客,而且政客还得为选票考虑。
所以现在的选择是:加税或砍公共服务及福利,或both。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