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一次开腹腔手术的经历 (2018-1-23) swordmich · 一点心思,一点精致 -- 怎么养好非洲紫罗兰 (图文) (2009-2-3) 甜螺
· 谁能比过我可爱? (2006-12-28) Melody · 参加活动-坐着公车去看房 (2014-3-18) daniello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0349|回复: 155

[史海钩沉] 学史心得和书籍讨论,欢迎拍砖及各种挑刺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9 13: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enzaixini 于 2013-8-13 12:54 编辑

帖子都有点长,在这加个索引吧,方便大家跳过不想看的内容

#1 国家的大一统的开端:秦
#4 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制的演变
#10 八卦那些“皇二代”
#33 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123-127 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重要政治经济改革(变法)



对史学研究有兴趣的,这里推荐几本入门书籍:《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中国人史纲》- 柏杨,《吕著中国通史》- 吕思勉
这几本书通史类书籍也有很多人推荐过,但是因为是学术类的书,没有风趣幽默的语言跟引人入胜的故事,所以大多数人更愿意读《这个历史很靠谱》之类的大众读物。不是说这类读物不好,相反,他对于普及历史教育很有好处。不过对于想要严肃深入一点探寻的朋友来说,这样的大众读物是不够的。下面是一些读书心得,跟各位分享一下。希望有兴趣交流的话,都能留言讨论。

国家的大一统的开端:秦

提起秦,不能不说秦始皇,说起秦始皇人们心中通常会升起几个词汇:灭六国,焚书坑儒,长城等等。那就让我从这几个词汇开始说说。

首先秦始皇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灭山东六国,统一华夏。这之中自有其父祖的努力,但始皇帝本人的雄才大略便是成就这一壮举的最重要原因。自此,建立大一统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便成了后世所有的有作为君主的终极目标,而其推行的统一文轨跟度量衡,更是成为这种统一的目标一再被实现的坚实基础。如果说国家的统一是华夏民族的文化延续的最重要因素的话,那么秦始皇的功绩无疑超过历史上所有帝王,始皇帝的称呼毫不过分。

再说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被今人批判最多的罪行,认为这是中国封建帝王钳制人民思想言论的起点,对后世起了极其不好的影响。当然古人的批判和今人的批判稍有不同,古人更多是从秦始皇迫害儒家的角度,而今人则是因为越来越重视思想言论的自由的缘故。

先说焚书。秦国向以法家治国,始皇帝尤甚。不同于周法的“刑不上大夫”,秦法对官吏管理甚严,这也使得秦国的吏治比较清明,行政效率较高。然而统一六国后,由于各国政治制度原本不同,反对法家严苛的刑罚的声音不绝于耳。丞相李斯(也是法家)认为这阻碍秦的统治和对人民思想的统一,于是建议始皇镇压反对法家的声音。始皇遂焚初《秦记》之外的六国史书,只保留农,工,医,卜等实用书籍,是为焚书。

再说坑儒。起因却与儒生无关。因为始皇求长生不老仙药的术士候生和卢生不仅没有找到仙药,反而指责始皇,始皇大怒,令人严查所有术士,结果互相揭发出四百六十余人,认为受到术士的欺骗,将其全部坑杀。由此可见始皇坑杀的并不是儒生,而是术士。而直到西汉初期都没有人提出过“坑儒”的说法,直到有孔姓的儒家提出始皇“坑儒”,才给始皇定了罪。可见“坑儒”之说极有可能是孔氏后人的杜撰。

无论如何,秦始皇灭六国文化,钳制思想的做法,从现在的角度看,都是一个恶劣的开端。当然从当时秦的角度,秦始皇本人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思想觉悟的。

最后说长城。这里我并不是单单说长城,而是一切秦朝时期所进行的大规模国家工程。一般说来这些工程都被列入秦的暴政中。这里的工程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国家建设工程,一是皇家工程。国家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修长城,筑驰道,开灵渠,基本上来说这些项目都是对国家有益的工程,有些甚至泽被后世直到今天。而皇家工程主要包括建宫殿,开陵墓等等,基本上也是所有古代君王都会做的事。
那么这些有益的国家工程和并不绝后的皇家工程,如何成了暴政,又为何会导致一个如此强大的帝国瞬间被一群手持棍棒农具的农民掀翻了根基?其实很多历史学家甚至古代帝王都已经千百次总结过秦亡的教训,比如不惜民力,好大喜功等等。窃以为还有一条可能的因素。在秦以前,没有一个行郡县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统治过如此辽阔的疆域。以前的周王室靠着宗法制和分封制维系着王对其他诸侯的权威,并不需要真正治理王畿以外的土地。而诸侯治理自己境内的土地,也是逐层分封,土地国有,不准买卖。其经济基础与承认土地私有的秦王朝完全不同。而秦国虽在本国早已开始推行郡县制和土地私有的制度,但对统治整个中国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可寻。秦地历来与山东诸国隔绝,文化上相对落后,民风淳朴剽悍,相对易于统治。但在统一全国之后,情况大不相同了。秦的暴政(或者说急政)开始动摇一个大国的经济基础,一个农业为本的国家民力被极大滥用,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破产农民无法生存,国家灭亡就是迟早的事了。

总之,秦无论是功绩还是暴政都是空前的。秦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遗产,这当中包括他的数项暴政都成了后世的财富,当然也有经验教训。可以说汉初的与民休戚,财富积累,就是直接吸取了秦朝的历史教训。后世正是在不断的吸取秦的经验教训和对秦的国家制度进行继承和改进的过程中,把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一个早熟的孩子,逐渐发展成为健全稳定完整的专制政治系统。

参考
《中国大历史》第2-4章

评分

参与人数 8积分 +96 收起 理由
appleyuqian + 5 感谢分享
garysu + 20
大成若缺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3-7-20 00: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无论如何,始皇帝这个称号还是很有想象力和气魄的。

发表于 2013-7-20 00: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catinthe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catinthe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习了

发表于 2013-7-20 16: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制的演变

由秦始皇统一中国,把秦国郡县制推行全国起,后世各朝代都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发展出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完整体系,而历朝历代又有其各自特点,但总体趋势则是皇权和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行郡县,将地方行政权归到中央,形成真正的中央集权。在中央设三公,即: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分别掌管军事,政务,监察。丞相下设九卿,分别管理各项事务。其中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总览政务,拥有非常高的权利,可以对皇帝的诏令进行封驳,对皇权形成很大牵制。地方上设郡,郡下置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政府任命,使得整个国家完全处在中央集权的政体中。

到了汉朝,高祖刘邦因分析秦迅速灭亡的原因,认为是秦没有行分封,遇到重大军事事件时没有诸侯勤王的缘故。于是汉朝开始实行一种“一国两制”的政治体制,即都城附近行郡县制,以外地区行分封,将刘氏子弟分封到各地为藩王。这种逆历史潮流的政策终于在景帝时期造成吴楚七国之乱。到了武帝时期,决定彻底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其余诸子在本封国内封侯。而侯国不再受原诸侯王国管辖,而是由所在郡管辖。以此大大削弱诸侯国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同样是在武帝时期,武帝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在自己周围聚集一批文学侍从,为皇帝参谋政事,成为“内朝”,牵制“外朝”,加强了君主专制。

隋唐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体发展到近乎完备。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三省长官皆为宰相,然有各有分工,互相牵制。宰相之权被多人,多个部门分担,不能对皇权产生威胁,行政效率也有提高。而对官员的选拔,也脱离了贵族世袭和地方察举,开始实行科举考试制度。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官职达到了君主专制政体最完美的形式。这是公元六、七世纪时候的事(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多么的早熟啊)。

宋朝初年,太祖吸取唐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地方军阀实力过强而导致政权不稳的教训,用“杯酒释兵权”来解除实力派武将的兵权,在兵制上实行更戍法,而最好军事长官“枢密使”也由文官担任,使武将不再具有反抗中央的能力。在中央官职上,则进一步削弱相权,提升副宰相参知政事的权力,使其对宰相(此时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形成制衡,而参知政事又是一个临时职位,可以由皇帝随时任免。君主专制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元代大体上仿照前代的三省六部制,但中央只保留中书省一省,长官为中书令,是虚衔,实权归左右丞相。元代宰相权力极大,甚至达到任意废立皇帝的地步,这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逐渐加强的大潮流下,是一次反弹(蒙古人果然还是学不会汉人的一套)。地方上为了统治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汉人,各路、府、州、县等地方政府都设置达鲁花赤,品级与地方长官相同,但拥有更大的实权。值得一提的是,元代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有中书省直接管辖,简称“行省”,就是我们现在最好以及行政区域的名称来历了。

明清大体上政体相近。明初中央设丞相,下辖六部。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连番掀起大案,将明初有实权的功臣大将屠杀殆尽,并宣布从此不设宰相,从此宰相这一职务从中国消失,朝中再也没有任何权利能制衡皇权。君主专制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峰。然而皇帝毕竟精力有限,于是朱元璋又设立大学士,正五品,是皇帝的私人顾问,权利有限。到了成祖时期,正式建立内阁。此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提高,权利愈大,嘉靖以后,班次均列六部之上,成为有实无名的宰相。

清朝大体延续明制,中央设内阁和六部。到了康熙时期,圣祖设南书房,召集翰林文人入南书房任文学侍从,实际成为皇帝私人秘书,参与政策讨论。雍正时,借口对西北用兵在隆宗门内设军机处,成为真正的决策中心。而军机大臣却不是国家正式官制,为临时差使,替皇帝参谋政事,草拟密旨(廷寄)。内阁则成为负责对外发布明发上谕的无实权的机构,大学士成为荣誉头衔。

可见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过程,简单概括一下就是,皇帝不断的用“内朝”代替“外朝”,用私人顾问代替国家正式宰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皇权是逐步增强,清雍正以后达到了最高峰。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紫衣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7-21 14: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catinthe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catinthe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hecatinthehat 于 2013-7-21 14:10 编辑

对于一楼关于秦始皇得描述有一些不同看法。

秦始皇没有什么雄才大略。

“君无为,法无不为”。各国制度差别不大,其实全是军阀,只是商鞅开始建立了对内更加严酷,更加极端得政策制度。比如,像计划经济一样榨取全国得资源,让所有男女老幼全编入部队需要时上前线,减少政府开支,用于发动战争,秦国士兵上前线还要自己套腰包。商,范,李等人把秦国打造成一部军国主义战车,秦始皇依靠得就是这部法家战车,他本人则不需要什么真才实干。

另外,秦始皇得暴政不少,是个暴君但不是一个大暴君。

秦始皇得暴政主要是徭役过重,形象工程居多,长城如同高铁没有什么大用。这是法家得基本国策,与其说是秦始皇暴政不如说是法家暴政。秦始皇是个暴君,但是就数量而言,所杀之人不及朱元璋,朱棣父子得一个零头,而且几乎只有超级暴君乾隆得百分之一,所以不是一个大暴君。

只是一点个人看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大成若缺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7-21 16: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ecatinthehat 发表于 2013-7-21 14:07
对于一楼关于秦始皇得描述有一些不同看法。

秦始皇没有什么雄才大略。

太好了,终于有人发帖讨论了,等死我了

首先说雄才大略的观点。我前面也说过,秦始皇的功绩是建立在他父祖的积累之上的。不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嬴政所表现出来的战略思想,正是体现他雄才大略的主要地方。试想坐在同一个位子的是刘阿斗,还会是顺理成章的统一中国吗?而且明君还有一项重要的素质,就是懂得如何使用人才。

其次说暴政的问题。秦始皇的暴政主要体现在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征发数百万的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国家工程和战争,而当时全国人口也只有两千多万。也就是说秦始皇的暴政影响到的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极大,而不仅仅是因为法家的治国严苛。你所举的另外两个暴君也都杀人无数,但所不同的是他们的暴行没有过多的影响到普通百姓和农民。所以可以说是各有各的暴法吧。

再次感谢楼上的参与讨论,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让讨论来的更猛烈些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7-21 16: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个人觉得最后中国皇权专制的加强,与中国贵族即世家的消亡多少也些相关。而中国世家的消亡与科举制度的兴起也不无关系。自宋朝以后,中国便进入了平民社会,世家在历史上消失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dootbear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发表于 2013-7-21 16: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lstring 发表于 2013-7-21 16:17
个人觉得最后中国皇权专制的加强,与中国贵族即世家的消亡多少也些相关。而中国世家的消亡与科举制度的兴起 ...

同意你的观点,抱歉在之前的帖子里没有提到科举。科举真正使官员选举的权利集中到中央。我后面会整理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欢迎到时来拍

发表于 2013-7-21 16: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nzaixini 发表于 2013-7-21 16:25
同意你的观点,抱歉在之前的帖子里没有提到科举。科举真正使官员选举的权利集中到中央。我后面会整理中国 ...

期待LZ的大作。。。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发表于 2013-7-22 17: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记得在那本书上看到一个学者有趣的视点,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王朝都在其第二位君主任期内遇到一个坎儿,有幸顺利跨过去的王朝就有机会长享国祚,而不幸栽了跟头的则很有可能国破家亡。

我不想评论这种仿佛带有一点宿命论的观点正确与否,不过作为有趣的巧合,在这里八一八那些“皇二代”没也不错。权当解闷,无需认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长子扶苏据说颇有才能,本应为皇位继承人,然而因为反对始皇一系列严苛的政策被贬到蒙恬军中。始皇驾崩,赵高李斯为扶植始皇幼子胡亥继位,而伪造圣旨,命扶苏自尽。结果胡亥继位,乃是一个昏暴之君,秦朝二世而亡。--真是所托非人

汉高祖刘邦死后,传位刘盈,是为汉惠帝。刘盈虽非高祖长子,确实吕后所生,是嫡长子。其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己,几欲废之而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但在重臣反对和吕后智谋下,终于没有易储。然而在惠帝在位期间,吕后专权,提拔诸吕,荼毒刘氏子孙。惠帝死后,吕后干脆临朝称制,嫣然无冕之女皇。不过幸运的是,吕后不但没有荼毒汉朝江山,甚至在其掌权期间,行善政,在内政外交上都有卓越贡献。汉朝在经历了第二代这一风波后,得以享国四百年。--如果惠帝他妈不是吕后,不知道会不会成为明建文帝的汉朝版

西晋武帝司马炎死后,次子司马衷继位,即晋惠帝(又一个惠帝。。)。谁知司马衷竟然是个智力有缺陷的儿童,权利掌握在他又丑又奸的皇后贾南风手中,朝政几度混乱,不久爆发八王之乱。这场大乱持续了整整十六年,刚刚统一的王朝就陷入到混乱之中。期间各种司马你方唱罢我登场,你要去读这段历史,保证你读不了几行就忘了正在造反的是哪个司马(囧)。这时北方少数民族也趁机举兵,惠帝死后没多少年,西晋就灭亡了。中国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智商很重要啊

隋文帝在选择继承人时,有过一番挣扎,后经过一番宫廷阴谋次子杨广被为太子。杨广继位,即隋炀帝。此处有传言隋文帝病重期间曾发现杨广不堪为君,欲废之。杨广得知后,发动政变,杀掉隋文帝而继位。后来隋朝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逆子不肖啊~~

唐武德九年,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发动血腥政变,杀死大哥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后逼迫父亲李渊退位禅让给自己,成为唐朝第二代皇帝。这就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的登基过程。不过幸运的是,李世民皇位来的虽然让人不齿,可他本人却开创贞观之治,成为千古明君和后世帝王的学习榜样。唐朝也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强大的王朝。--李渊养的好儿子啊,找谁说理去呢

宋太祖死后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中国古代自周以后一向是父死子继,怎么宋太祖竟然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难道他自己没儿子?非也,太祖自己有四个儿子,均为嫡子,再加上太祖死的突然,难怪后人宁可相信“烛影斧声”的故事。太宗即位后没有太大作为,对外战争也总是失败,不过总是没有输掉江山,到其子真宗赵恒即位,宋朝进入平稳发展时期。--不仅要防儿子,弟弟也要谨防

明太祖朱元璋最看重的太子朱标没能等到父死子继的那一天就死了,朱元璋不仅没有改立其他儿子为太子,反而封朱标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后继位为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于是朱元璋的其他儿子们开始不满了,尤其能征善战的燕王朱棣,在感到削藩的威胁后,悍然发兵造反(还美其名曰靖难),到底夺了侄子的江山。不过朱棣篡位后也是一位能干的君主,北拒蒙古,南下西洋,修永乐大典,文治武功,堪称大帝,为明朝延续两百多年统治打下基础。--残暴之人也由能坐得下江山的

清太祖努尔哈赤1626年在宁远被红夷大炮所伤,十个月后病死,临死没有留下关于汗位的继承人的任何交代,眼看统治集团就要陷入混乱。于是八旗贵族纷纷站队,太祖八子皇太极逼死大妃阿巴亥,又有大贝勒代善等人拥护,从而即汗位。这位马上天子带领族人南征北战,建立大清,重用汉族官吏,在事业正在上升期是突然暴崩(据说是脑中风?),在其子顺治在位期间完成了定鼎中原的宏愿,享国运两百六十七年。--这两年清宫戏泛滥啊

这里尽量简单罗列事迹,没有列入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如果有兴趣的可以补充。反正都是八卦,八多少是多啊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收起 理由
大成若缺 + 3
紫衣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7-22 18: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mlstring 于 2013-7-22 19:04 编辑
renzaixini 发表于 2013-7-22 17:17
不记得在那本书上看到一个学者有趣的视点,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王朝都在其第二位君主任期内遇到一个坎儿,有 ...


开国难,守成更难。第二代皇帝一般都是第一个守成之君。如果第二代君主未能梳理好各种矛盾,顺应时势而承上启下,一个新建立的王朝便很容易陷入混乱。

看LZ这么一提,俺倒是想起来一个胡人政权的例子,五代十六国的后赵的石勒石虎(羯人)。虽然开国皇帝叔叔石勒的儿子石宏短暂地打酱油当了一下傀儡,估计这个可以忽略不算,那么石虎可以算是后赵正而八经第二个皇帝。在石虎死后不久不仅后赵被其养孙冉闵(汉人)所灭,而羯人这个民族也在冉闵的杀胡令下被汉人诛灭殆尽,从此从中国的历史上消失了。可见南北朝的民族矛盾之尖锐(不记得在哪里读过了一种观点,前秦符坚之所以兵败淝水,与其未能协调好军队中的民族矛盾不无关系。)当然这个石虎,人如其名。是个出了名的暴君,且不说他那些杀人如麻,穷奢恶极,豪取强夺,不惜民力的种种劣迹。把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石邃石宣灭了门(这两倒霉蛋还先后被立了太子),而杀石宣时更是极尽折磨,连最后烧成灰后都要扔在路上任人马践踏。当然石宣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LZ继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2 收起 理由
dootbear + 1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7-22 19: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牛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牛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个人觉得,历史应该横向比较着看。否则容易陷入自我陶醉的小怪圈里。

比如,秦始皇年代,世界中心是什么样子的。

发表于 2013-7-22 19: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thonyt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thonyt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史大纲也可以,还可以看看柏杨的白话版“资治通鉴”
我想虽然作为一个泛泛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还是要读读的,当然白话版的

发表于 2013-7-22 20: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牛哥 发表于 2013-7-22 19:15
我个人觉得,历史应该横向比较着看。否则容易陷入自我陶醉的小怪圈里。

比如,秦始皇年代,世界中心是什么 ...

所以我曾经推荐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作为通史的入门读物,里面每一章的末尾都有简单提到本世纪的西方世界发生的大事。

发表于 2013-7-22 20: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lstring 发表于 2013-7-22 18:58
开国难,守成更难。第二代皇帝一般都是第一个守成之君。如果第二代君主未能梳理好各种矛盾,顺应时势而承 ...

那我说说辽。辽太宗耶律德光是契丹第二代皇帝。继位时,其母术律后虽然偏爱幼子李胡,不过太祖在时属意德光,而且李胡生性暴虐,不得人心,所以还是同意德光继位。不过太宗在位期间,术律后一直干预国政,太宗经常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后太宗在行军途中暴死,没有交代继承人选。此时大臣大部分支持太祖长子,已故的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而术律后固执的支持幼子李胡登基,双方起了军事冲突,李胡大败。术律后亲自帅大军征讨,双方在横渡对决。后经耶律屋质的调停,术律后同意耶律阮继位,是为辽世宗,是契丹第三位皇帝,辽的第二位皇帝(契丹在太宗时期改国名为辽)。

发表于 2013-7-23 03: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catinthe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catinthe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hecatinthehat 于 2013-7-23 05:00 编辑
renzaixini 发表于 2013-7-21 16:16
太好了,终于有人发帖讨论了,等死我了

首先说雄才大略的观点。我前面也说过,秦始皇的功绩是建立 ...




上班闲着无聊,回个贴打个酱油,乃一大快事。



LZ谈秦始皇时提到了阿斗,看看这2个人,做一些比较。


1. 个人经历 - 几乎差不多。

二人为纨绔子弟,幼年有过坎坷。阿斗207年出生,16岁少年即位,在位40年。秦始皇出生于前259年,12岁小学毕业即位,在位37年。


2. 父辈 - 惊人相似

阿斗父亲刘备与秦始皇父亲异人是落魄贵族,得高人指点之后上位。备在位2年2月,异人在位2年8月。


3. 有一重臣 - 几乎雷同

诸葛亮辅佐阿斗11年,吕不韦为秦始皇出力10年。


4. 后代 - 几乎一样,全灭

虽然起因不一样,但是殊途同归。强势如秦始皇,弱势如阿斗,一样不能保护自己得后代。历史上大多数皇族皆命运多舛,像宋,明那样被一锅端的不在少数。


5. 性格 - 差别很大,但皆聪明过人

二人皆聪明人,对时局有很好把握。秦始皇年纪轻轻就能控制朝中各派,独尊法家,厉害。但为人,虚伪,暴虐,自以为是,所以摆过不少乌龙。阿斗,仁德,平稳,知所进退。而且,能说出“此間樂,不思蜀也。”,非一般人得水平,被司马昭点明之后,回答“你怎麼知道呀!”,实在是高,睿智。仔细想想一般人在这样得场景会是如此对答吗?早就跪地求饶,被拖出去了。而且怀疑郤正根本就是无间道,这个对答可能是司马昭安排好得局,利用郤正来试探阿斗。郤正后来能够重新做官,不让人怀疑吗?阿斗应对自如,最后得享安乐。



6. 结局 - 表面天差地别,实则是顺势而为

差别主要在于对手,秦始皇有6个对手,但全比较弱。阿斗只有2个对手,但有一个是不可能战胜得。秦始皇统一六国得战略思想出自于尉缭子与李斯,并由他们主导,其实就是远交近攻,加上离间各国。作为领导就是签字盖章,报销发票。如果,将秦始皇与阿斗两人对换,历史潮流不会有什么变化。秦始皇领导下得蜀汉还是会被消灭,只不过又多一个孙皓。阿斗领导下得秦国,重用法家,放任李斯去主导政局,进而推动统一六国得战争不会有什么改变。可能做得更好,阿斗,忠厚所以不会赶走韩非子,善良所以王翦不会因为保命而忽悠(坚持60万去攻打楚国就是大忽悠,20万就够了,其实是他不想干),无为所以不会摆乌龙。



历代文人喜欢吹捧帝王,特别是掌握王权并且加以运用得,无非是想讨好领导。比如秦始皇,无所顾虑的使用手中王权,领导们当然愿意以此为榜样去享受权力。所以,秦始皇是个聪明人,但是一直吹捧得雄才大略貌似是不存在地。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5 收起 理由
nvgh + 3 哥们,你牛!!
dootbear + 1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7-24 16: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ecatinthehat 发表于 2013-7-23 03:59
上班闲着无聊,回个贴打个酱油,乃一大快事。

楼上的凌晨就上班了啊,佩服

那就继续讨论话题吧。
首先想说一句,我不觉得历代文人有意吹捧过秦始皇。相反,秦始皇是后世文人口诛笔伐的对象,因为他不仅反儒,而且所作所为皆为儒家和传统知识分子所批判的事。后世帝王们或者有帝王思想的统治者们,即使对秦始皇的霸业心向往之,往往也不能说的太露骨,或者边批判,边羡慕。羡慕嫉妒恨嘛。

刘阿斗的那句载入史册的“此间乐,不思蜀”,你当然可以理解为他识时务,知进退。当然你也可以做另外的理解。历来亡国之君有两种下场,一是死社稷,比如商纣王,明崇祯,另一种就是被俘而俯首称臣,例子更多,就不举了。在这第二种君主中,你都可以把他们俯首称臣的行为解释为识时务,知进退。刘阿斗跟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说出的这句话,其厚颜和没心没肺的程度令人惊叹,以至于俘虏他的人都不得不相信他真的是一坨上不了墙的烂泥。那么他究竟是不是烂泥,你可以按照你的理解去解释,我也可以。历史通常只留给我们只言片语,所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历史观,这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再有,秦始皇面对的六国并非弱国。秦始皇的灭六国,在战略角度上得益于远交近攻的策略,也利用了六国之间的连横关系的脆弱。如果六国能将连横策略彻底贯彻而且避免纷争一致对秦,恐怕秦过还得在关西多呆些日子。我不太同意你的一个观点就是,说政策得益于能臣的建议,则君主是谁无所谓。我不认为把秦始皇换成刘阿斗,结果会一样。能人能臣各国皆有,历代不绝,为何国家结局不同?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体下,国家意志基本上体现君主个人意志,皇帝想任用谁,会采纳谁的建议,取决于皇帝的个人能力,只有皇帝才能主宰国家的走向,而不是大臣们。如果一切政策都有君主一人想出来,才算有雄才大略,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出这样的皇帝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2 收起 理由
dootbear + 1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7-24 21: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天涯访客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天涯访客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nzaixini 发表于 2013-7-24 16:13
楼上的凌晨就上班了啊,佩服

那就继续讨论话题吧。

觉得最后秦国能灭掉六国,应该是秦朝自秦襄公以来的历代秦国君臣努力的结果。不过说起来,韩康子,魏恒子和赵襄子把一个偌大的晋国瓜分成了三家(韩,魏,赵),也为秦国向东扩张帮了不少忙。很喜欢太白童鞋的那首古风里头的几句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发表于 2013-7-24 21: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ecatinthehat 发表于 2013-7-23 03:59
上班闲着无聊,回个贴打个酱油,乃一大快事。

子楚虽然年轻时虽然不幸地在赵国做质子,不过到底是秦孝文王的儿子,是个正而八经的皇子。与那个颇有些冒认亲戚之嫌的玄德兄不可同日而语。。。阿斗小时遭遇到的坎坷貌似俺只记得三国演义里长坂坡那一段吧,其他时候倒还是算平平安安地过皇子生活,史书上有记录什么波折俺还真不知道(说错了,拍板请轻一点),贏政倒还是在其父异人回秦国后,跟着母亲老老实实地呆在邯郸一段时间。感觉这段时间应该没什么很惬意皇子生活滴一说吧。感觉阿斗与阿政小时的境遇应该相差挺远才是。。。不过以上都是个人的看法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dootbear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发表于 2013-7-25 12: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lstring 发表于 2013-7-24 21:43
子楚虽然年轻时虽然不幸地在赵国做质子,不过到底是秦孝文王的儿子,是个正而八经的皇子。与那个颇有些冒 ...

恩,我估计嬴政小时候作为一个王子寄居敌国,而且父亲不在身边,总会遭人猜忌和白眼,可能对他坚毅的性格有所塑造。阿斗虽然小时候随父颠沛流离,但至少他成长过程中周围都是他父亲的亲信,到他懂事时,父亲已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作为大公子,自然处处被人捧着,事事如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mlstring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7-25 13: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catinthe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catinthe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hecatinthehat 于 2013-7-25 13:22 编辑
mlstring 发表于 2013-7-24 21:43
子楚虽然年轻时虽然不幸地在赵国做质子,不过到底是秦孝文王的儿子,是个正而八经的皇子。与那个颇有些冒 ...


这位大侠看贴非常仔细得啊。

始皇陛下幼年正逢秦赵大战,他们母子又被父亲异人逃命时抛弃,应该是困苦得。

阿斗在207年出生,208年就是赤壁大战,之后父亲刘备东征西讨在夹缝中求生存。阿斗入蜀以前,从新野到江夏到公安,好几千里生活不定。

当阳长阪的故事貌似有根据,三国志先主传有“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有“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所以,说他们曾有些坎坷,应该差不多吧啊。

虽然有点主观臆测。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mlstring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7-25 14: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O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O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习历史是很好的,所谓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懂得历史的人,即使遇到文革这样的劫难,也不至寻了短见。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在文革的时候,就离家出走,躲避乱世,以免被批斗至死。没有胆识、见识是做不出这种决定的。文革自杀就太亏了,毛泽东犯的低级错误,我们老百姓要买单,还不如勇敢活下去,看到他泡在福尔马林里的那一天。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灭故彼灭。

发表于 2013-7-26 06: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catinthe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catinthe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hecatinthehat 于 2013-7-26 07:00 编辑
renzaixini 发表于 2013-7-24 16:13
楼上的凌晨就上班了啊,佩服

那就继续讨论话题吧。


呵呵,我不住澳大利亚,凌晨得话这里正好是下午。

砧板上得阿斗已经是一个六旬老人,他只是耍耍嘴皮子保命而已。

貌似lz认为领导总是功劳最大得,显然不能认同。李斯如同一个CEO,是政策得提出者与执行者,秦始皇作为董事长所做得就是提拔李斯。难道提拔一个能者就是雄才大略吗?换成阿斗也能提拔个把能者。况且秦始皇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得组织部长,对韩非子,尉缭子,王翦皆不能以诚相待。领导如秦始皇用人先用心腹,听话的人次之,最后是才是能者。前面提过,秦国能够十年攻取六国是李斯,尉缭子得计策,王翦得战功,秦始皇有时还添乱。

好了,lz提到,那为什么是秦始皇攻取六国呢?是因为“奋六世之余烈”,六国已经很弱了。

那为什么是秦国统一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统一中国?人们提出不少答案。比如像秦王得“雄才大略”,或者秦国得地利民风,等等。其实全只是有利因素,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偶然”。秦国统一中国是偶然得,比如,偶然得机遇一个叫商鞅得人到了秦国。最重要得是,偶然当中秦国出现了一个军事天才,没有他之前得作用后来得秦始皇不可能统一六国,他得名字叫白起。他戎马一生,横扫各国,把魏,楚,赵打成弱国。他有惊人得战绩,简直就是战争之神,他就是能改变历史之人。当然他还是一个刽子手,一个屠夫,犯有反人类罪。

有时确实是偶然因素改变了历史,想一下,如果萧何那天晚上多喝了几杯没有追上韩信?

发表于 2013-7-26 09: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ecatinthehat 发表于 2013-7-26 06:36
呵呵,我不住澳大利亚,凌晨得话这里正好是下午。

砧板上得阿斗已经是一个六旬老人,他只是耍耍嘴皮子保 ...

我没有否认秦始皇父祖和功臣良将努力是促成秦国统一的重要原因啊。但是我们看历史应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而不是现代人的视角上。我们讨论的秦国,不是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不是个股份制的企业,不是某局某厂,不能说成绩的取得都是领导有方等等。我们讨论的是两千年前的秦,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以一人治天下,以天下养一人",国家的政治走向几乎完全取决于君主的个人意志和能力,功臣良将是辅助作用而不是决定因素,可以用你也可以不用你,你说的秦始皇对功臣的猜忌和杀戮,正是体现这一国家组织结构的地方,这些功臣只能在他认为可用之时为其所用,如果被认为不能为其所用,随时可以抛弃。而他个人道德水平也不能作为评判其政治作为的因素,这点可以参考历史上其他明君。

发表于 2013-7-27 06: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catinthe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catinthe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nzaixini 发表于 2013-7-26 09:49
我没有否认秦始皇父祖和功臣良将努力是促成秦国统一的重要原因啊。但是我们看历史应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而 ...


lz能谈谈战国末年各国的政治走向吗?

“我们看历史应站在历史的角度”,非常赞同这样得出发点,这也在下一直准备坚守得态度。自从“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之后得几千年,我们看到得史书大多是帝王将相得歌颂史,或者根本就是只是出现古代人物得现代史。

说得太好了。

发表于 2013-7-27 06: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catinthe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catinthe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hecatinthehat 于 2013-7-27 06:25 编辑
LEOZHU 发表于 2013-7-25 14:15
学习历史是很好的,所谓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懂得历史的人,即使遇到文革这样的 ...


所言即是,深以为然。

读历史能保命,看一看49年后那些读理工科得人得遭遇,确实悲凉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7-27 13: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ecatinthehat 发表于 2013-7-27 06:05
lz能谈谈战国末年各国的政治走向吗?

“我们看历史应站在历史的角度”,非常赞同这样得出发点,这也在下 ...

如果深入细谈战国末年各国政治军事情况的话,恐怕我的知识水平有限了,如果硬要写,写出来的东西恐怕不够深入或者细节纰漏,这里这么多高手,要贻笑大方的,把我老公的ID也给抹黑了 。老兄有兴趣可以写写,大家互相学习嘛。欢迎常来顶帖 。有空我会在贴子里发新的题目,也欢迎来讨论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nvgh + 3 楼主居然是位女子。。。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7-27 13: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guo06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guo06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养肥了一起看mark

发表于 2013-7-27 13: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ecatinthehat 发表于 2013-7-27 06:05
lz能谈谈战国末年各国的政治走向吗?

“我们看历史应站在历史的角度”,非常赞同这样得出发点,这也在下 ...

我也没有歌颂帝王将相的意思,只是我对于君主专制体制的一点认识而已,别误会哈

发表于 2013-7-27 13: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raceguo0609 发表于 2013-7-27 13:09
养肥了一起看mark

你头像的宝贝儿挺肥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