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leeshi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eshi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三
后来事态发展可谓急转直下:“红娘捧崔氏而至”,有“斜月晶莹,幽辉半床”,更重要的是莺莺的表现“娇啼婉转”,前后根本判若两人。
幻想一下那“数夕”间发生了什么吧,必定是有重大的变故:郑氏病重,恰时上又下旨招民间女子入宫待选,郑氏深知那是个见不得人的去处,却是一意孤行的。红娘得知此讯,急告莺莺,是存了一份私心的哦!毕竟坐等白头的岁月并不好过。无奈之余,也是受了红娘的唆使吧,莺莺自荐枕席。
去长安吧!长安是个好地方,花花世界,纵没有灯红酒绿,也有纸醉金迷。临行前,莺莺的难舍溢于言表,红娘的别情只能压在心底。红娘强颜欢笑着,安慰着莺莺,心底的酸楚又有谁人知晓?“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湘妃竹上的斑点种种,应该有属于娥皇也有属于女英的吧。张生的心并不迟钝,毕竟三妻四妾的事例数不胜数。“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红娘的付出是无怨无悔,不计任何回报的。她只是想在张生的生命里留下一个痕迹,轻轻的,却无可磨灭。
张生走了,带着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份回忆走了。待到他再来时,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莺莺是冷漠的,因为她已经对张生和红娘之间略有耳闻;红娘也回避着,回避着心爱的人,也是回避着自己心中的谴责。张生毫不知情,依然混迹于二女之间,“求索再三”,“以文挑之”,然而,终不可见。
二度西去,张生肯定问过红娘个中缘由,应该是“执手相看泪眼”吧!“从别后,忆相逢,几会魂梦与君同?”这是红娘的心声,但何尝不是张生的,只是两者所付出的对象,不尽相同。聪慧而敏感的莺莺,或者她也爱过,在她曲意迎逢的那一刻;或者她也希望厮守的,在那段“朝隐而出,暮隐而入”的日子里,但是,她的爱注定没有红娘来的直接和赤露,所以,当红娘可以和张生面对面交谈的同时,她只能寄情于素琴。“始乱之,终弃之”是早已预见的悲剧吧。
“文战不胜,遂止于京”。这段日子里,莺莺和张生有过鱼雁往来,也许只是淡淡的问候和关怀,但这对于矜持的莺莺,已经是极大的让步。她和红娘必定有过一番彻夜长谈,在张生离开的那段日子里,原本的主仆之情掺进了一点点杂质:猜忌,妒忌,和怀疑……这样的空气蔓延在两个人之间,红娘是心痛而无奈的,思念的强烈是尤胜于莺莺的,但莺莺一直是她心中最崇敬最仰慕的女性。她从心底里不愿意背叛莺莺,但她又深爱张生。这样的情形终于给郑氏发现,郑氏认为有辱家门清白而逼红娘削发为尼。应该会有临别前壮烈而凄美的一笑:红娘告诉莺莺她心底全部的感情,并交出玉环一枚,花胜一盒,口脂五寸,嘱莺莺交付张生表其素心一片。在接过的那一刻,莺莺对红娘的心绪,全然明瞭。
所以有了那份暧昧的信,莺莺在写的时候,,在交托那些信物的时候,其实是不自觉的运用了两个人的口吻,代表红娘也代表自己,因此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张生看到就明白了,明白红娘已遁空门,明白莺莺也即将离他而去,他的心再一次受到重创。挫败感在他的心头已经堆积到了顶峰,他出示了那封信,只是想以次来证明自己。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在同一时刻里失去,张生也是可悲而可怜的。至于他后来在朋友中发表的那一通关于尤物的评论,充其量只能算作自我安慰。
![](static/image/smiley/emot/emot/em23.gif) ![](static/image/smiley/emot/emot/em23.gif) ![](static/image/smiley/emot/emot/em23.gif) ![](static/image/smiley/emot/emot/em23.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