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摩衍那》和《摩呵婆罗多》
此文章由 N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罗摩衍那》(Ramayana,意即“罗摩传”),《摩呵婆罗多》(Mahabharata,意即“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并列为印度古代两大史诗。同古代希腊两大史诗《奥德赛》与《伊利亚特》一样,都属于伶工文学一类。也就是,最初它们是由伶工歌唱的文学。最初的文学都是口头创作,没有文字。有了文字以后,在很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师徒授受,口耳相传。最后,大约由一个人把流传的各种“版本”的史诗经过增删润色,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史诗。古希腊两大史诗最后总其大成者为荷马,《罗摩衍那》的作者则是一个叫蚁蛭的伶工,《摩呵婆罗多》的作者则是毗耶娑。
《罗摩衍那》被称为“最初的诗”,其中所讲的故事相传发生于公元前1000-1500年。《罗摩衍那》的内容以英雄美人悲欢离合的故事为主线,中间插入许多神话、童话、寓言、小故事等等,幻想丰富,文采绚丽。由于这部史诗产生于印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所以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俗学等方面的内容。《罗摩衍那》在印度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它是印度古典文学的伟大典范,也是后来印度文学创作取材的重要源泉。
《罗摩衍那》的主要故事情节如下:
古印度有两个国家, 东边的 Kosala 与西边的 Videha。
Kosala 国王叫十车王,Videha 国王叫贾纳楷。
十车王有三位王后,阿莎雅, 凯蔻姨和苏密秦,但都没有生儿子。国请求诸神赐他子嗣,诸神神允予四子。
楞伽山(Lanka, 今之斯里兰卡)魔王拉伐那(Ravana)经过苦修, 天神梵天应允他,诸神与群魔都不能伤害他。然而拉伐那却压迫诸神, 並侵犯婆罗门人, 因此诸神转向另一天神毗湿努诉苦,毗湿努对诸神说,拉伐那可以对抗一切生物, 但是猴子与人类例外, 你们到尘世化为猴子, 我将分身位四, 投胎为十车王的四个儿子。
后来,三个王后都生下儿子,长后生一子,名为罗摩 (Rama);二后生一子,名为婆罗多(Bharata);三后生二子,分別为拉克什曼那和萨德路格那。
罗摩十六岁時随一位圣者到荒林中除掉一個罗剎女,並因此获得天国的武器。之后一同前往 Videha 国参加大典。该国有一大弓無人能拉开, 国王谕令, 能张此弓者可取公主悉达(Sita,地母的女儿,美艳绝伦)为妻。魔王拉伐那拉不开弓,遭悉达嘲笑,怀恨在心。罗摩轻易将此弓张开並折为两段, 于是娶得美丽的悉达。十车王的其他三个儿子也分別娶得悉达的堂表姐妹。
十车王年老时欲立罗摩继承王位,但二后凯蔻姨听信二王子褓姆的谗言,用计使国王改将王位交给二王子婆罗多,並将罗摩放逐十四年。
孝順的罗摩立即应允,悉达和三王子拉克什曼那坚持与之同行。
二王子婆罗多原无意继位,罗摩却坚守承诺。于是婆罗多只好答应暂代为统治治,但要求十四年后请罗摩务必返国必返國掌权。
魔王拉伐那的妹妹苏巴娜伽迷上罗摩,百般诱惑未果。恼羞成怒的苏巴娜伽欲伤悉达,却为罗摩兄弟所伤。随后协同她的兄弟前来挑衅,兄弟却被罗摩射死。
魔王拉伐那令其弟马里加变成一只漂亮的梅花鹿,悉达请求罗摩捉取梅花鹿。等罗摩外出,马里加故意假裝罗摩声音求救。三王子拉克什曼那禁不起悉达再三请求,外出救援罗摩,魔王拉伐那乘虛而入,掳走了悉达。
罗摩开始四处寻觅爱妻之芳踪。后因有神猴哈奴曼之助,探得悉达所在,与拉伐那展开一场惊天动地的决战。猴群花了五天光景,筑了一道大桥连接海峽两岸,大军直入,终于得胜。
初時,罗摩不相信悉达仍保持貞操,悉达纵身投入火堆,火神证她清白,不忍伤害而获救。二人一同返国继承王位。但人民也对悉达的清白有所质疑, 于是罗摩再次将悉达送入森林,悉达就在森林中产下两个儿子。
十六年后,罗摩偶遇二子。一隱士请悉达来与罗摩相見,悉达为自己被诬蔑而泣,请求大地之母解除生命的重担,于是大地为之裂开,地母升起接引悉达复降,大地随之愈合。罗摩见此,悲痛不已,仙鸟前來接引,他也升天,回复为天神毗湿努。而悉达成为女神吉祥天女,毗湿努的妻子。
(NT歪注:这个英雄真是好生奇怪,出生入死打了那么多年仗才赢回来的妻子,因为别人怀疑她的忠贞就丢掉不要,等她死了再来伤心欲绝。这个故事告诉女人,男人追求财富权力胜利荣耀统统是为了他们自己,决不是为了女人。)
[ Last edited by NT on 2005-7-14 at 05:09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