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关于房价的思考和疑惑 (2009-8-16) patricb · 啫啫鱼头煲 (2008-11-24) komen
· == 食记 Greasy Zoes :山里有佳肴 == (2022-3-7) 胡须康 · 羊肉串啊羊肉串 (2007-4-24) bluesummer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875|回复: 10

参加活动——2014预算之我见:at least one generation will pay for the budge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9 2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meYuk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meYuk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移民澳洲,大多数人还是为了寻求能有一个安稳的小家,坚持着自己所坚持的,过着幸福的小日子。
虽然各自都有各自所面临的问题的,钱虽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但是很多情况下钱是一个很有效的解决方法。
华人不管是什么年代移民过来的,都是很努力的,即使努力的方式方法不大一样。
个人觉得,目前在澳洲,只要够正常生活开销,不用时不时的愁意外支出,凡事靠自己,并能稍微能存些钱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还是普通人居多,不是谁随随便便就有个很牛的爸,或者高智商完全不愁钱路的。

看了很多twitter上的观点,看别的观点都是很欢乐的(有才的人太多了),但只有一个观点让我很惊恐——有人提出如果执行这个预算案会毁了至少一代人。

ABC官网上列出了“Winners and Losers of the 2014 budget”,我按上面的框架聊聊我理解的一些政策,会对我或者未来的我的影响。

Loser - Families
* 一个家庭为孩子6-25岁的成长提供基本全部的抚养责任。
华人很看重家庭,local也一样,只是方式方法有差,心是没差的。如果家庭负责供养孩子3/4时间的成长,那是不是说以后家长想怎么教育孩子都可以,甚至动手?因为孩子基本不归国家养了?以前可以说孩子是国家的财产,因为国家给你付了钱的,现在国家基本不管,那想怎么样教育孩子就应该是很个人的事了。
* 看病检查费
任何GP都可以凭这个政策增加收入?且不说会不会有GP失业或者多少GP会失业,如果依靠多看病人来赚钱,只是我觉得GP的专业诊断就不再公正客观了,这样会进一步增加病人负担。比如,该立马转去专科医生的拖个几次,没啥问题的多检查几次,等等。为啥?因为他们随便说点小问题,谁都会害怕的吧?怕了就会担心,担心了就会花钱看或者查,直到指标都证明没啥事为止。长此以往,就可以像中国的医疗系统看齐了。

Winner - Medical Research
* 医疗研究基金,冤大头+无底洞
个人觉得,医疗研究应该是制药厂牵头,联合医学生物等研究院来做的事情,至于钱,从政府那边游说只是研究资金来源的一个渠道而已。个人理解,如果政府投钱了,那政府是否控制研究方向,是否会出现本该短期就出成效的研究被搁置,而长期都不一定知道能否成功的研究被放在首要?虽然这只是可能性之一。个人觉得,这个基金就被拨钱这一点上是Winner,但是其它方面也是Loser。

Loser - Senior Citizens
* 老了别生病,生病就花钱
没心没肺的预算,年过60的有几个是没毛病的?谁每年不去做个定期检查,谁不吃些药维持三高等小问题的稳定。又让去工作又让不生病,这是把60岁的人当30岁的人使的节奏。
* 卡老人的各种钱
老人一般都或多或少有些积蓄,毕竟辛劳了一辈子,如果退休之后就再活个十来年,或许能一般般幸福的安享晚年,如果退休之后再活三四十年,那我觉得不靠点什么,估计就只能让孩子领着把房产抵押给金融机构换养老保险(住养老院等),来换取一个相对有尊严的晚年。至于儿女,唯一安慰的是,政府只要求养孩子,没要求养老人。

Loser - Education
* 题外话,看了上周悉尼大学学生抗议Julie Bishop的视频,发生方法不多评论,但是口号很有趣“No Cuts, No Fees, No Corporate Universities”,合作办学?啥东东?
查了之后看了这么条内容“Minister Bishop was at UTS to launch a new Australia-China Relations Institute and at Sydney University to award government-funded opportunities under the New Colombo Plan for 1000 students to study in Asia”,偶囧了。
中国的教育已经够糟糕的了,年年扩招,学生进了大学就跟犯人开始放风了一样,学出来别的不会,什么东西拿来抄一抄都挺在行的,跟这样的教育水平合作,这是找下线的感觉么?还是为了钱啥都卖的节奏?传说中的top-level败家仔?如果一类大学都这么做,那以后聪明好学的孩子,还是送去英美或者欧洲读大学吧。
* 个人教育=个人投资,个人投资=政府收费
政府不雁过拔毛就等于没沾光?出来的少数高端人才如果回报社会,或科研成就或制造就业,是不是政府要被惩罚性罚款,因为幸好他们有钱能够读,如果没钱读那基本就是你再牛你也永远无法被证明。高等教育的机会普遍减少,那未来出高端人才的数量就更少,如果哪天向中国那样,希望不惜代价去能培养出几个顶尖人才也依旧希望渺茫的时候,那澳洲教育就真的可悲了。因为这已经变成一个不是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而这个潜在财富的流失更是比整个2014预算案的总和都要多的多。
教育是毁或誉一代人的基础。有孩子的家庭都会担心,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而每个家庭都不希望宝宝是带着绝望的未来出生和成长的。美国的教育贷款是收利息的,可美国不怕,因为美国总有办法吸收容纳全球的顶尖人才,澳洲能么?如果不能,还是自己踏踏实实的培养吧。毕竟自己培养出的不会带来恐怖主义。

Loser - Health
* 生、老、病、死,工党砍了1和4,现在准备砍2和3,终于齐了。
就一般年龄来说,一辈子没住过院的人(出生后和最后之前除外)或许有一些,但是一辈子没看过医生的人,那是肯定没有的,无论你多能抗。州长们的会议已经说了,减了医院基金就等于床位的立即减少,而未来就等于减少teaching hospital,这些少了,就等于有病的人没地方看,而想要practice医疗理论的人没地方学。
加上前面的看病检查费,这也算是个组合拳了(比GST的大招杀伤性小那么一丢丢)。就普通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基金要存,自己的养老金要存,家人的看病钱要存,再加上自住房的房贷,中国的三座大山澳洲也齐了。怎么说呢,感觉正准备往“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方向走呢。

Loser - The Unemployed / Young People / University Student
这是毁了澳洲一代人的必杀技。
* 高等教育靠父母
想靠自己?如果够聪明够努力也是可以的。不过,在还完贷款之前,买房肯定是浮云了,租到等能买房的时候,下一代估计已经好几岁了。
* 透支年轻资本
年轻人最大的本钱就是身体好恢复快,新预算希望广大年轻人靠着吃面包加蜗居且不生病的状态,熬到有工作并且能保持收支平衡。高中毕业就独立的要熬十多年,大学毕业出来的熬个几年吧,外加之前学费的负债,无论那条路只要家里不管都会很辛苦。
* 预算省出来的钱是否要拿来补警力
老人的钱砍了,老人一般会认命,因为身体精力等因素,或多或少都会想着算了吧,随它去吧。年轻人?那可能性就多了去了。Local的年轻人里,不碰烟或者不碰酒的人,见到的很少,每周烟酒的费用也算是一笔开销了。年轻人会做饭的少,要么面包泡面罐头食品毁身体,要么无尽的快餐外卖开销大。以前街上要钱抢钱的local,大多都是为了买烟买酒钱,以后。。。或许会为了食物或者房租去冒险?我不知道,但我害怕。本来local的年轻人就已经被形容为没脑子不成熟了,而破罐子破摔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让年轻人看不到希望的政府,只会导致更多年轻人去做傻事。年轻人觉得没未来就会铤而走险,社会不稳定性是会增加的。至于前面的family部分,有很多单亲带小孩的人已经考虑带着孩子一起自杀了,那如果这只是初期影响呢?往后怎么样?仇视政府或者报复社会?这个代价太大了,不仅仅是金钱,是在赌澳洲的未来。
不靠谱的孩子哪都有,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还是会变好的,年轻犯错改了就是,只要不危害社会,只要不给社会带来恶性后果,这个社会还是能包容的。等他们犯了错,意识并改过了,依旧是一个好的有价值的公民。可是,把这些孩子往错误的路上逼,不给喘息养伤的机会,那就算他们到了30岁、40、为人父母了,依旧在一个恶性循环的圈里转,他们的一生就毁了,他们下一代的一生又会如何呢?
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就360°没安全感了,我不太感想。以前很多房子外面都是没有篱笆的,最多是两棵树掩着最大的窗户,这几年好多的房子都加了各式各样的篱笆,心里担心外在表现的典型啊。现在最多也就是小偷多,以后估计就发展到抢劫了。

Loser -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
* 完全没人性
如果政府说,只要你变残废,政府无条件养你一辈子,保证基本日常需求,看有几个愿意的?如果残疾人说,如果你让我变正常人,我一辈子无条件靠自己,完全不用政府一分钱,看有几个不愿意的?

Loser - The Environment
* 一荣俱荣,一毁俱毁
就算大陆再大,周边也没人帮你鉴定。中国雾霾大了,香港日本韩国还会不时的喊喊,河水污染了,北边和东南亚的小国还会喊喊,虽然只是喊喊。澳洲周围都是海,环境变糟了,内部互相喊喊?记得纪录片上说,黄河中上游的树以前很多很密的,后来慢慢慢慢就都没了,没了再想种回来,也不是一两天一两年就回来了的。澳洲反正地方大人少,想毁起来也不是一会半会的事,只要不亏教育,日后有智慧的一把手上台的话,还是救的回来的。

------

我是觉得钱没了可以再赚,如果赚的钱够收支平衡有少许盈余,合理交税也是没问题的,毕竟钱少有钱少的活法,钱多有钱多的活法,没钱那就不用研究活法的问题了,那时是研究生死的问题了。我只是见到的怕社会环境变差,价值观变低。现在走路上我要主动跟陌生人打个招呼,别人还是会礼貌性的回你的,以后呢?走在中国大街上,要是有陌生人跟我打招呼,肯定下意识先想,这人是要干嘛。我不喜欢这种处处提心吊胆的感觉,太累。我不希望在以后在澳洲,出门怕丢手机怕被抢包怕被偷钱。现在每天出门要检查门窗,怕没关好要再跑回来确认已经很囧了,难道以后还要更囧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永远爱你啊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管理人员评分

astina  在2014-5-19 21:34  +50分  并说
私保为啥那么贵:6 March 2014, Abbott Government announced that Medibank would be sold in the 2014-20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5-19 20: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obeibe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obeibe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也这么认为,你写的非常好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4-5-19 2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ien12345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ien12345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美国有着世界上质量最高的大学系统,培养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
同时美国大学收费很高,只有本州公民上州立大学才有学费优惠。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4-5-19 21: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unn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unn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他们推出预算案不知是不是时间太仓促!总是觉得不那么周全!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4-5-19 21: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刘关张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刘关张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个足迹的小生意者,号称手下养了几个FULL TIME员工,员工都有不少孩子,前2天讨论时候说了以下2个观点:

1: 70岁退休没问题啊。澳洲每10年寿命增长2.6岁。 还有20年缓冲啊
2: 65岁失业,没问题啊,大把的高技术经验工作可以找啊。

我只能对自己说以下2点:

1: 祝福他手下的员工,个个在65岁身形矫健,力大无穷,无痛无病为他干到70岁
2: 足迹是不可以骂人的,做生意的这么说也不奇怪

发表于 2014-5-19 22: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yfish66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yfish66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减少对医疗和教育的拨款,让其市场化,还说对经济好。看看天朝就知道了,消费将会大幅减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2021年度勋章获得者 2017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4-5-19 22: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anu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anu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的好

发表于 2014-5-20 15: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abb99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abb99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4-5-29 14: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va_f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va_f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谁知道50年后什么样》??

发表于 2014-5-30 03: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典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典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用功,辛苦了
要是不根据ABC的解读写,直接根据Budget写,你的想法又会不一样
health funding砍了是真的吗?实际Budget是每年增加9%,ABC能把增加9%宣扬成Cut,竟然有人信,政府真应该把ABC的预算砍掉50%,
职业灌水赚分

发表于 2014-5-31 17: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EIP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EIP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