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次参加征文活动, 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题目是我的成功之路, 现在看来, 我从2000年出国到现在, 学习和工作相比同龄人还算顺利, 特别多了许多运气成份, 所以也算是成功的. 我的副标题是"曲线救国", 其实也是这次回来很多人跟我提起的, 具体原因大家看了就知道了.
我现在其实人在北京, 3月底才刚刚回来. 回来的主要原因是我太太怀孕了. 不过我这次回来还被公司任命为北京代表处的首代. 所以回来一边继续工作, 一边在找房子, 办手续, 筹办代表处的各个事情. 许多愿意回国的朋友也许都喜欢这样的方式回国, 我个人也很满意. 我一直都说自己是幸运的, 但是我想其中有很多非运气的因素.
在我2006年来到澳洲加入到这个公司前, 我其实已经在2004年的时候在悉尼大学读了一年master, 之前在新西兰待了4年. 之后2005年回国在家软件外包公司, 名为DGT. 工作一年. 之后被人推荐去美国微软参加面试, 结果没成, 原本想在美国找个工作, 结果工作签证太难, 也不想回国拿那么少的薪水, 就直接又回到了澳洲. 2006年刚来的时候, 恰巧朋友所在公司需要人手, 我被介绍去面试, 结果一下在就在这家公司做了小2年, 之间还从悉尼被安置到了墨尔本.
我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做ACCPAC/Navision的定制开发, 公司到现在也才不到10个人. 之所以公司同意我回来成立代表处, 一是因为他们信任我, 这个信任来源于2年稳定的工作成绩. 其实之前我对于现在我做的一点都不信心, 只是后来刚开始工作时经常自己下班后偷偷学习, 只是希望能保住这份工作. 但是努力就是有回报的, 后来的工作得到了经理和老板的肯定. 在我们墨尔本公司筹办的时候, 经理点名希望我过去协助他. 第2个原因是我抓住了机会. 原本只是因为太太怀孕要回国, 公司是不太愿意我离开. 所以我就提出了代表处的方案, 提交了简单的运行预算, 并且主动降薪50%, 表示我愿意与公司共同承担风险. 之后在交谈中, 又多次提到了本人在国内的人脉以及各种优势, 所以他们既可以留住我, 又可以在中国先进行尝试. 因为我以他们为出发点, 一直在为公司考虑, 所以公司其实并没有给我降薪. 我觉得我这个经验可以供很多人参考, 公司虽然在"压榨"着我们, 但是公司的发展才是个人的发展, 我们许多人因为有这样那样的成就都也要归功于公司提供的平台. 因此我们个人要涨薪, 要发展, 并不取决于行业, 公司规模, 更多的取决于这个平台, 特别是这个平台能带给我们个人的发展.
去年底当我拿下微软的认证后, 我曾经想换过工作. 可是我发现, 即使我找到了给我9万或者更多的工作, 其实税后也许也没多出太多, 但是我会失去了一个平台. 未来的公司除了薪水, 会不会提供我这样一个工作环境呢: 对于每一个开发项目, 我有绝对的发言权和决定权; 公司里面每一个人都毫无保留的交流任何知识. 所以我还是决定留下来了, 虽然作为小公司, 工资的涨幅是有限的; 虽然办公室经常就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同事; 虽然我还要经常执行前台的工作. 我们公司在这个行业里面依旧是前3名的, 同事们都很踏实, 对公司有信心, 每个人对我的信任等等因素, 我想对于我是最重要.
另外我一直认为在一个时间里面, 要有一个主要目标, 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在一个时间内达到所有目标的. 比如商量成立代表处, 我觉得公司同意这个计划是最主要的. 我不能还要想着拿很多钱, 那么这个一定就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 同样的, 在一个工作的任何一段期间, 针对不同情况, 都要拥有自己的主要目标, 或者我是为了学习新的知识, 或者我是为了掌握这个行业市场, 或者我仅仅是为了多赚很多钱. 如果多个目标都想同时达到, 我想恐怕任何其中一个都不会做好的.
还有我知道很多做IT技术得朋友都希望能尽快脱离技术, 我也想过, 不过我觉得这个不能拔苗助长. 技术经验的累计不仅仅对于技术职位有帮助, 对于未来的任何职位都是有益的. 同时技术作为我们很多人的优势, 我认为是一定要牢牢的把握的. 这是我们的王牌, 过早丢了王牌最后可能输了一切. 我们的目的是把我们这个技术的王牌换成其他的, 或者是设计, 或者是管理, 或者甚至是其他行业知识. 相对于中国到处都是急功近利,急噪的环境相比, 我特别觉得澳洲是一个很好的环境. 我这次回来后的主要工作还是开发, 虽然经理已经希望我尽快找人, 让我做些其他工作, 不过我觉得一是因为我喜欢写写程序, 二是我觉得我还年轻, 我还需要更多的学习, 不希望在还没有建立起我的其它优势前过早的抛弃了我的技术.
最后就说说大家都提到的英语吧. 对于我们, 英文的确是工作中的一个方面. 无论是在中国, 澳洲, 任何一个地方, 好的英文能够保证你有一个好的工作. 只是英文的提高是缓慢的, 不像我们看一本技术书就会了, 英文作为一个语言需要长期的过程. 我在美国曾经有过一个私人英语老师, 她告诉我我要提高英文的2个方面, 一个是词汇量, 一个是口音. 我一直以来也是这样的, 词汇量的提高可以多看看报纸, 同时每天坚持念报纸也帮助我练习发音. 另外读读喜欢的小说也是很好的办法. 有些人觉得英语够交流就足够了, 我觉得不是的, 也许大家都能发现, 通过一个人说话, 你就能判断出他的经验, 水平以及素质. 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中学英文单词水平, 换了我们自己, 听了恐怕也会有点惭愧的. 还有人说我们的母语不是英文, 发音不好洋人可以理解. 我也不是很同意, 我觉得如果是初次见面或者简单交流, 也许大家并不介意. 可是在工作中, 如果发音不准, 口音太重会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最终就会说你的交流水平不高.
罗罗嗦嗦说了这么多, 都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和想法. 仅供大家参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