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论坛好帖不断啊,各种牛枪牛靶,可怜我还在跟复装较劲。 开工之前做功课的时候以为复装可以很简单,真干起来才发现麻烦不断。 先是弹壳全长 打过的弹壳整形过后全部超长。标准是2.005到2.015,全超。大部分在2.016到2.018,个别可以到2.020. 枪店老板跟我说他玩了几十年的枪从来没有削过弹壳。我开始也没打算削,但是后来一学习弹壳超长的后果,算了保险起见还是削吧。又不想削太多,neck太短也不好,现在一般削到2.014. 今天打了十几发2.016的也没事,应该是膛里留余量了。但是打完又长了,长期下去neck 会不会越来越薄了啊,影响neck tension的一致性? 底火 套件里有个手动压底火的工具,可惜做工太马虎,车工在做顶底火的圆柱的时候估计马虎图快了,圆柱的顶端没有车成平面,而且中间留了一个小疙瘩,半个毫米直径的凸起,看来加工的时候不是车断的,是削到最后剩了一点掰断的。结果就是压完的底火上都有个小坑,好像已经被打过了一样。压的时候心惊胆颤,不敢使劲怕这个凸起把底火压爆了,结果底火到不了位。哪受得了这个。照理说拿回店里退换货肯定没问题,但是时间耽误了而且麻烦,自己磨吧。把整个零件拆出来,夹在电钻上,先用锉,后用砂纸,最后抛光膏,然后再压底火就干干净净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压了60来个以后现在能把底火的深度控制在0.0035到0.0045这个范围里。底火这一关总算过了。 neck sizing,这个是至今为止最大的问题。 都说自己枪打过的弹壳,光是做neck sizing就可以了,结果被坑了。有相当一部分的弹壳,40%左右,刚打完上膛没问题,neck sizing完上膛也没问题,装上弹头就上不进去了。必须要用力狠推枪栓才能硬塞进去,退膛的时候卡住,退出来检查弹头弹壳上都有刮痕,枪栓头上一层黄铜粉,是从弹壳屁股上蹭下来的。这批子弹拿去试射都是很莫名其妙的散布。 一开始考虑了几种可能性,子弹装太长了,底火突出,弹壳超长等等。逐个排除以后就剩下一个结论:弹壳太肥了。原厂的FGMM放到弹膛里用手指轻轻推动可以感觉到一点点的旷量,千分尺量弹壳尺寸会比标准小一点点。比如shoulder下缘标准是0.255,FGMM原厂是0.250,打过的弹壳这个位置一般是0.256-0.257。 把上膛困难退膛会卡的弹全部用马克笔涂了,上膛退膛,弹壳上油墨被蹭掉的地方就是shoulder下缘和与弹膛尾部接触的地方。(做了全长整形以后正好是这两个位置被整得最厉害)。 上网又搜索了一番发现这个现象不常见但是有,一般认为是弹膛的公差小,换句话说就是枪膛偏紧。前天去靶场跟RO大叔聊起来他说他有一杆枪也是这个毛病。解决的方法网上有人建议把弹膛抛光,还有就是不要只做neck sizing,弹壳需全长整形。(另外有观点认为弹膛公差小的枪比较准,打厂弹的时候吧也许是) 尝试全长整形,测量shoulder下缘被收紧到0.253,于是问题解决,OAL再装到2.820+也没事,上膛哗哗的。但是每次都全长整形的话不知道弹壳的寿命能坚持到复装几次。 测试找装药量 这一步才是重中之重,这一步做不好,前面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 各种理论各种方法,ladder test,OCW,还有人就是隔0.5gr装一组,打了看散布,等等。 屌丝点的一张大白纸画上若干个十字打打打,高富帅的话还要用测速仪,上数据统计软件。 看枪友的帖子,貌似得5X5打进平均0.3moa才有脸出来见人。当然也有个别人不要脸,拼命往中间量,画圈都画到弹孔中间去了,那个牛逼的散布不是打出来的,是画出来的。 说到这再次强烈推荐枪友灰猫大大做的精度散布测量app,超好用,超好用,超好用。 第一次去打自己装出来的,就像前面说的,底火有深有浅还带小坑,OAL糊里糊涂大概比FGMM原厂长一点,上膛偶尔发现WTF为什么塞不进去,的这样的十发弹共两组,5发44.0gr,5发44.5gr。在这个装药范围里,0.5gr的增值,168gr的弹头,varget/AR2208火药,我以为应该只有两种结果: 一组很好,一组很烂(赶上一个在low node附近,一个在scatter node附近),或者 两组都还凑合(两组都赶上在low node附近,两端,POI会比较接近)。 轧猫吧,轧半拉猫吧,我就这样期待着,结果 两组都很烂。而且不光这两组烂,连作为对比的两组FGMM也很烂,别说轧半猫了,差点整个猫都没轧到。 后来一想,发现枪没擦干净。这次总结发现,我的这杆枪,或者擦干净(可能需要先打一发fouling shot),或者完全不擦(可以坚持到50发左右),精度都可以,唯独不能随便糊弄着擦,比如拿干的patch过一次清积碳药渣这种,结果就是勉强轧整只猫。 第二次去,吸取教训,彻底擦枪,第一发fouling shot,然后三发FGMM 做control group,然后44.2gr,44.7gr,45.2gr三个3发组,结果还是,愣是看不出好坏来,这是跨越了1.5gr范围的装药量啊,怎么可能没有明显的精度变化。control group可是1/3个猫的状态,手装弹三个装药组居然全部被厂弹秒杀了。 这个时候决定必须要彻底解决上膛退膛困难的这个问题了。 然后今天又去打 本来今天的天气不适合去打靶,风太大。我到靶场的时候风大到可以把堆放在一起的靶子吹着在水泥地面上跑,把靶场的塑料凳子吹翻。靶场RO大爷说你看这天气你来干什么啊。 这种天气我又不是没打过。 拿了两个靶子放过去,一个面向射击位挨打,另一个侧放在前一个的后面做支撑,两个靶子的底座和周围都用木头石块压好,这样就不会吹翻吹动了。上次也是这么大风,而且打的卧姿,吹得浑身上下枪膛里外全是土,回家擦了很久。所以今天只好不打卧姿了打坐姿。 我不喜欢坐姿,觉得用shooting rest打坐姿跟做广播体操一样,一点不战术,而且我的卧姿比坐姿打得好,因为在家dry fire都是卧姿练。 还有今天非常冷,不得已把手套掏出来带上了,不是为了装逼,真的冻手,但是右手没法带,打了一会快冻僵了。温度大概只有6-7度,varget的温度稳定性出众,但是这样的温差也许有影响值得考虑进去。 一直感觉短板在弹壳尺寸没调整好,所以决定做了全长整形把第二次的装药量重新测一次,另外加了一组44.5gr这个公认的装药量。这次打出来的就比较有看头了,跟第二次的区别也是非常的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