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200亿投向临港新城 2008年11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芳兰 http://paper.cnstock.com/paper_n ... ontent_66005019.htm 这是上海贯彻落实国务院扩大内需决策以来开出的首张千亿大单,同时,大飞机发动机项目也落户于此 ⊙本报记者 吴芳兰 继北京900亿投资轨道交通后,上海于昨日开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扩大内需决策以来的首张固定资产大单——向临港新城投1200亿元。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大飞机发动机项目,也落户临港新城。 “到2010年,临港新城将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200亿元,将建成中国重要的重装备产业基地,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功能区。”上海临港新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在11月18日举行的上海市新闻发布会上说。 记者了解到,临港新城的这1200亿固定资产投资,将是上海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决策后,开出的第一张实实在在的大单。 上海临港新城2003年正式启建,规划面积311.6平方公里,人口80万。到目前为止,临港新城已经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81.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25亿元,引进外资总额12亿美元,实现生产总值年增长60.4%,工业总产值年增长48.1%,税收收入年增长34.9%。 据记者了解,虽然本次1200亿的投资是临港新城几年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延续,但是有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临港新城的发展将非常受益于本次的1200亿固定资产投资。 戴海波表示,临港产业区致力于建设支撑中国能源、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乘用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民用航空产业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基地以及支撑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工程机械、物流机械、精密机床等制造基地。 不久前结束的珠海航展上,上海市政府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式签约,双方决定在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区建设国家级民用航空产业配套基地。 在船舶关键件制造基地方面,中船三井项目、中船重工瓦锡兰项目、沃尔沃遍达项目覆盖了低、中、高速全系列船用发动机,各类船用设备配套企业开始集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最先进的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 中国最完备的核电装备基地也罗湖临港新城。2008年7月,长21米、最大直径4.4米、重3350吨的60万千瓦核电机组蒸发器已下线并运往秦山核电站,中国已成为继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之后能制造该设备的少数国家之一。 “通过联合大集团、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基地的方式,引进一大批龙头性、总成式、整机型的先进装备制造项目,形成产业链和专业配套体系,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空间集聚和集中开发。”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家平说。 据了解,临港集团目前已同中船集团、中船重工集团、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中航集团、上汽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中集集团、三一重工、华仪电气、开山集团、卡特彼勒、沃尔沃、三井造船、蒂森克虏伯、西门子、科尼、卡尔玛、瓦锡兰、韩国东和恩泰等国内外著名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建立战略联盟。 目前,中国重点突破的16个装备制造业发展领域中,临港产业区的项目已涉及到8个。其中,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用设备、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配套产业等五大装备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