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交待点情况,3个孩子,老大当年读书时现在所谓的“顶级angelican私校”基本没人提,所有家长都是盯着考分的精英中学,偶尔提到的私校也仅是sydney grammar这种听说需要考分才能入读的,当年的私校没有现在分的这么细,catholic当年也叫私校,现在因为学费便宜,被叫教会校,我看channel 9去年的老师罢工要求加薪的大游行中镜头里也只有public school teacher和catholic school teacher在一起举条幅,老大当年虽然不是顶尖的孩子,也考上了OC,最后也考上了不错的selective,当年有一点点犹豫要不要去看看私校,当年家长交流私校的信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最后还是没考虑。 老二去年小学毕业,近几年私校风起来了,和同期家长一起报名了奖学金,考的不错但不是全奖,最后虽然也考上了精英,最后还是去了一所近年知名度飙升的私校,入读一年后,我真的感受巨大,老二的家长群,不论是中国家长的群,还是白人群,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家长谈分数,谈补习,虽然在外面肯定有,但真的没那种气氛,我有时候觉得很多孩子是不是“巨婴”啊,为什么男孩子要这么“娇气”,出去CAMP几天,几个白人妈妈在群里聊天说看着孩子照片就控制不住的流泪,华人妈妈也是每天问学校要孩子们的活动更新,要不就焦虑了......etc, 平时群里是各种孩子的生活细节,就是没人说读书的事,孩子去过不少同学家过生日,这些家长很多也都是高学历的医生什么的,有些真的是住千万豪宅,按道理应该也非常重视考分啊,毕竟他们自己当年读医不应该也知道考分的重要性吗? 老大的家长群,大家讨论的最多就是近年本校或其它哪种学校哪个孩子考了高分,考去哪里,学医学法律的途径分析,孩子们平常交流的也大都是以后学什么赚钱,学习氛围非常浓郁,孩子们下课后结伴去补习班,老大现在也影响到开始准备考医了,说因为赚的多。 我个人感受真的就是人和人真的不一样,我想像不出私校的孩子如果HSC没考好,以后靠父母能过一辈子?为什么父母不着急,而且我更想知道的是这些父母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已经准备了什么后路,但这肯定没人和你说这些。 但有时候反思自己这一代,小时候不都是寒窗10几年读出来的,最后绝大部份人还不就这样,我自己以及周边的鸡娃的朋友好像也没因为读好了书就改变了什么命运。有时候我非常困惑,只能归结为“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