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澳洲和世界时政 查看内容

虚假信息对中国经济构成严重威胁

2024-9-8 09:43|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2289| 原文链接

经济学人:虚假信息对中国经济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这个巨大的经济体正面临一场同样巨大的信任危机,而越来越缺乏准确的信息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即使在应对房地产市场崩盘的同时,8月份服务业的一个指标也显示出放缓迹象。

消费者感到不满,跨国公司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将资金撤出中国,而外国观察者也在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这种悲观情绪反映了真实问题,从半建成的房屋到不良债务不一而足。但它也反映了对有关中国的信息的日益不信任。普遍认为政府在篡改数据、压制敏感事实,有时还对经济问题提出不切实际的解决方案。

这种信息缺失自我强化:经济越脆弱,知识被压制的越多,人们的神经也越紧绷。

这不仅是一个周期性的信心问题,通过放弃几十年来部分自由化信息流动的政策,中国将更难实现其围绕新兴产业重组经济的目标。像苏联一样,它有可能成为一个例证,说明专制统治不仅不自由,而且低效。

习近平主席治下的审查制度日益收紧是众所周知的,社交媒体账户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官员们在与外界进行坦率讨论时变得更加谨慎。学者们担心自己受到监视,商界人士口头上遵循共产党口号。更不为人知的是,与此同时,一些技术数据也在消失,尤其是那些对党不利或让人尴尬的数据。青年失业率问题严重,但相关数据被“改善和优化”了——数值被调低了。国际收支平衡的统计数据也变得如此模糊,以至于连美国财政部也困惑不已。

8月19日,股票交易所停止发布日常的外资流入数据,随着经济指标的淡化,私营部门越来越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官员们可能也是如此。

要理解这一变化的意义,不妨回顾20世纪中期。在目睹了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极权主义之后,自由主义思想家如波普尔(Karl Popper)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主张,政治自由与经济成功密不可分:去中心化的权力和信息可以防止暴政,并让数百万企业和消费者做出更好的决策,享受更好的生活。

苏联的崩溃证明了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为了保持政治主导地位,苏联领导人严厉控制信息,这种做法需要残酷的压制,使经济失去了价格信号,建立在谎言之上。

到最后,甚至连苏联领导层也无法得到真实的情况。

随着中国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更加开放,其领导人希望在保持控制的同时避免苏联的错误。多年来,他们允许商业、经济和科学领域的技术信息更加自由地流通。

例如,中国企业的股票价格信息可以在纽约披露给投资者,科学家可以与海外团体分享新研究成果。

技术似乎提供了一种更精准的方式来审查大众舆论,互联网受到严格监控,但并没有被禁止。

中国的最高领导层也加倍努力了解实际情况。几十年来,他们运行着一种名为“内参”的系统,即由记者和官员编写私人报告。例如,在天安门广场抗议期间,领导层不断收到最新动态报告。科技乌托邦主义的党内忠诚者认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改进这一系统,为最高领导人创建一个高科技的全景监视系统,从而实现苏联未能实现的启蒙式中央计划经济。

这种部分开放、高效的中国愿景如今面临质疑。在日益扩大的恐惧文化和将国家安全置于经济之上的决心下,党未能或不愿限制其对信息流动的干预范围。货币政策文件和中国大型银行的年度报告现在引用了习近平思想。枯燥乏味的外国管理咨询公司被当成间谍看待。即便如此,中国日益复杂的经济却需要更灵活和复杂的决策。

显而易见的结果是个人自由的退缩,在部分开放的逆转下,中国变得更加压制。许多中国人仍然持有自由主义观点并享受辩论,但他们限制在私人聚会上表达,这对党没有直接威胁。

信息缺失的其他影响更具威胁性。随着价格信号的减弱,资本配置变得更加困难。这发生在一个微妙的时刻。随着劳动力缩减,中国必须更多地依靠提高生产率来实现增长,这完全关乎资源的有效利用。

国家需要从廉价信贷和建设转向创新产业和消费者服务,这就是为什么资本支出正涌向电动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然而,如果投资是基于错误的供需计算,或者补贴和利润数据被压制,那么成功转型的可能性就很低。

中国的支持者可能会反驳说,国家的关键决策者仍然掌握着足够的信息来引导经济发展。但没有人真正知道习近平看到的数据和报告是什么。而且,随着公共领域的空虚,私人信息的流动也很可能变得更加扭曲和难以审查。

没有人愿意签署一份说明习近平的某项政策失败的备忘录。

在20世纪中期的恐怖之后,自由主义思想家认识到,自由流动的信息能够改善决策,降低严重错误的几率,并使社会更容易进化发展。

但当信息被压制时,它就会成为权力和腐败的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扭曲和低效现象不断增加。

中国拥有巨大的机会,但也面临巨大的问题。一个充分知情的公民社会,私营部门和政府将更有能力应对未来的挑战。






来源: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 ... t-to-chinas-economy

Sep 5th 2024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