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DeepSeek引发市场震动,但AI用户将是最大受益者 市场反应来得极为猛烈。 1月27日,当投资者意识到DeepSeek推出的“v3”和“R1”模型实力强大时,美国上市科技公司的市值蒸发了约一万亿美元。 其中,芯片制造商英伟达,这场人工智能热潮中的“卖铲者”,市值暴跌六千亿美元。 然而,尽管DeepSeek的新产品让部分公司投资者感到不安,它对全球而言却是个好消息。 DeepSeek展示了竞争与创新如何让AI成本更低,从而变得更有实用价值。 DeepSeek的模型几乎可以媲美谷歌和OpenAI的产品,但其开发成本仅为后者的一小部分。 由于美国的出口管制禁止其使用最先进的芯片,这家中国公司被迫进行极致优化,甚至重新编程已有的芯片,以最大程度发挥计算能力。 结果,打造顶级AI模型的成本从此以后将可以大幅下降。 发布仅数天后,DeepSeek的聊天机器人已成为iPhone上下载量最高的应用程序。 颠覆硅谷模式 DeepSeek的做法与美国的AI发展路径形成鲜明对比。 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Sam Altman)多年来一直告诉投资者和美国总统,维持AI领先地位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计算资源。 基于这种预期,投资者认为少数几家公司将获得类似垄断的巨额利润。 但如果像DeepSeek这样的“后发者”能够以极低的成本缩小差距,那么这些潜在利润将受到威胁。 英伟达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正是因为市场普遍相信,要打造最强的AI,就必须购买其昂贵的顶级芯片(其利润率据称超过90%)。因此,当DeepSeek展示出更高效的AI训练方式时,1月27日英伟达股价大跌。 而数据中心相关企业也受到影响,包括原本可能为AI数据中心提供涡轮机的西门子能源(Siemens Energy),以及为核反应堆提供燃料的Cameco。如果OpenAI是一家上市公司,其股价也很可能会大幅下跌。 更多赢家出现 尽管科技行业部分企业受到冲击,但DeepSeek的崛起带来的赢家远多于输家。 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科技企业。苹果显然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它并未砸下数十亿美元自建AI能力,而是可以从逐渐商品化的AI模型中选择最优方案。此外,包括法国的Mistral和阿联酋的TII等较小的AI实验室,可能会尝试复制DeepSeek的优化方法,缩小与行业巨头的差距。 更高效的AI技术还可能加速其应用普及。杰文斯悖论(Jevons paradox)指出,当某项技术的使用效率提高时,实际使用量可能会增加,而非减少。 DeepSeek的模型计算成本仅为每百万个tokens 1美元,而Anthropic的同类模型则高达15美元,这意味着DeepSeek的低成本AI技术有望催生大量新应用,其中许多目前尚未被设想。 即便是英伟达,长期来看也未必会遭受太大损失。尽管其市场主导地位可能受到削弱,但它仍将持续出售大量芯片。无论是DeepSeek的R1还是OpenAI的o3,这些推理模型都比传统的大型语言模型需要更多的计算能力,因此英伟达仍然有望在这一市场中保持一定份额。 真正的赢家是AI用户 要让AI真正改变社会,它必须变得廉价,普及,并且不受任何国家或公司的完全控制。 DeepSeek的成功表明,这种未来是可以想象的。以英国为例,首相斯塔默近日公布了一项利用AI提高生产力的计划。如果AI技术的效率提升,意味着政府不必将大部分收益交给微软等科技巨头,斯塔默的计划成功几率将大幅提高。 当生产者的利润空间缩小时,最终受益的将是普通用户。 一些人开始质疑DeepSeek的技术突破,认为其创新只是“蒸馏”了美国AI模型的智能,并整合到自己的软件中。 但即便如此,R1仍然是一个突破性的创新。 DeepSeek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提升效率,表明未来还有更多优化空间等待被挖掘。 过去两年,美国最大的AI实验室一直在追求对模型质量的微小改进,而非研发更廉价,高效且实用的AI。 DeepSeek的崛起表明,人工智能的研发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走。 ![]() 来源: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 ... -the-deepseek-drama Jan 29th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