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163.com/10/0911/08/6G9NIKHG00014AED.html 35类金融人才紧缺 五年内沪金融人才将增13万 2010-09-11 08:29:00 来源: 青年报(上海)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本报资料图记者 马骏 摄 到2015年,上海金融从业人员将达36万人左右。记者从昨天举行的上海金融系统人才工作会议上获悉,金融系统将要率先建成国际金融人才高地,为“上海国际人才高地”建设发挥先导作用,为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保障。本报记者 吴华 5年内人才增速将超前10年 根据市金融办提供的数据,目前,上海金融业从业人员达23.19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13万,行业分类从以银行业人才为主,逐步发展到涵盖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多门类。 而市金融工委党委书记季文冠在昨天的会议上指出,未来几年,上海金融人才总量要实现跨越式增长。到2015年,上海的金融业从业人员将达到36万人左右。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上海金融业从业者的增长数量基本相当于过去10年增加的总和,速度将大大加快。 除了数量增加,人才的结构也将要明显优化。特别是国际化高端人才要明显增加,金融行业各领域内的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也要明显增加。 此外,金融人才的素质也要显著提高,包括推动金融创新的能力、运用金融工具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等都要显著提高。 继续把国际化人才吸引进来 很多人都对金融危机期间上海金融机构赴华尔街揽才的举动印象深刻。事实上,2002年以来,上海金融机构已经三次大规模赴海外招贤。 接下来,上海还将开辟网上的海外揽才战场。今年,将通过“上海金融人才网”与“英国金融业网”等国际知名金融人才招聘网站合作,召开“海外金融人才网上专场招聘会”。现场招聘、网络招聘、定向猎取等方法综合运用,吸引更多海外优秀金融人才来沪。 除了“坐等”金融人才投简历,上海在今后的全球揽才过程中将更加主动。一方面,上海将与全美华人金融协会、加中金融协会等海外华人金融社团组织合作,在信息沟通、人才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另一方面,还将建立海外金融人才信息库,及时掌握海外优秀金融人才流动的信息。 培养本土人才“国际化” 和轰轰烈烈的金融人才引进计划同时进行的,是稳步推进的金融人才开发计划。上海一直没有忽略对本土人才的国际化培养。 上海市金融党委、市金融办与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复旦大学等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培训项目。昨天的会上,金融办还向上海交通大学高金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等授牌,设立上海金融人才培训基地。 近5年来,市金融党委、金融办共组织近300人次到美国沃顿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进行培训;同时,鼓励和支持各金融机构自主组织海外培训。下一步,还将充分利用各种国际合作机遇,有计划的选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金融人才到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进行学习、培训。 此外,上海还将积极引进国际通行的金融职业能力考试认证项目,支持和鼓励金融人才参加国际公认的高层次职业资质培训认证。 将用市场、竞争方式选才 人才吸引来了,如何用好用活?季文冠在昨天的会议上表示,上海金融系统已经下定决心,今后金融机构人才选拔的主要方式是用市场的方式、竞争性的方式,努力形成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 据悉,目前市属金融企业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平均占比79.9%,有相当多的人在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担任过重要职务。今后上海将把董事会选人用人的作用发挥好。 另外,市属金融企业的经营层副职原则上都要实行市场化公开招聘,并逐步推行正职领导的竞争性选拔。同时,通过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机制的改革,带动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成为企业人才选拔任用的主要方式。 上海紧缺35类金融人才 《上海市金融领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征求意见稿)》在昨天举行的上海金融系统人才工作会议上公布,共有五大类35项子类的紧缺人才被列入开发目录。 这五大类紧缺人才分别为:金融高级管理人才、金融研究人才、金融业务人才、专业服务人才、金融监管人才。 在2005年发布的金融紧缺人才目录中,当时紧缺人才大致分为管理、研究和技术支持以及业务经营三类,共21个人才类别。 对比2010版和2005版的目录可以发现,新版的人才开发目录将金融研究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分开,并增加了金融监管人才大类。 在金融业务人才中,增加了“绿色产业金融支持人才”,就是熟悉绿色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状况,能够为低碳、能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定价、结算、融资、交易、保险并开发相应的创新产品,为其提供相关金融服务支持的人才。 此外,私人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航运保险、保险资金运用、融资租赁业务、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专业等人才都是首次出现在目录中。 而在2005版本中出现的基金销售人才、贵金属交易研究与开发人才、利率研究人才等则没有再次出现在此次目录中。 在专业服务人才的大项中,除了原来的一些人才类别外,还增加了征信评估人才、支付结算体系人才等。记者吴华 (本文来源: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