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证券外汇 查看内容

三年理财经验谈 -- 更长的流水帐(完)

2007-12-22 20:15| 发布者: longyu68 | 查看: 6812| 原文链接

虽说足迹的活动是:三年理财经验谈,但觉得是个很好的机会回顾一下自己如何走上这条路的,也就不管这个3年的期限,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了。

我是95年在岳麓山脚下的财经学院毕业的,原本是当作懂计算机操作的金融人才培养的,不巧赶上分配制度改革,想进银行就要去偏远地区(广西)。结果改行做了会计。会计部分就不说了,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参与到公司的投资项目的模型计算和评估当中(IRR分析和市场论证),这就算是最开始接触投资了。

当时因为兴趣的缘故,也搜集了一些关于投资的书籍,《证券分析》就是慕名去买的。因为它被称做投资界的圣经。看了两遍,发现这个圣经很难读。对个别的段落有理解和感触,但就是建立不起整体的框架和概念(现在看来,还是因为自己经验太少)。这是对基本面分析的首次接触,因为看不懂自然就放下了。

每天看到各种各样的发财的报道,实在控制不住想发财的念头,决定下水试试,也实践一下在“圣经”中学到的小技巧。首次在股票市场实际买卖,是在2000年。买的第一只股票是“石油大明”,当时选它时,妈妈的一个朋友说这个股票被庄家控制得很厉害,建议不要买,但我还是坚持买了,只为一个理由PE值=6。事实是,它当年的收益高出平均业绩很多,所以造成PE值低,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第二只股票是“宝钢”,基于第一只的教训,使用了7年的平均业绩做基础进行计算,告诉妈妈在“宝钢”低于0.40的时候购买,刚巧,宝钢价格开始下滑,最后用0.37买到。几年以后再回头看,“宝钢”的购买时机是很好的。也因为这只的成功,我投资信心增强了。但因为时间的缘故,没有能做更多的研究,在国内市场的投资经验就只到这里了。

01年在公司的支持下参加研究生考试,重返校园,开始了工商管理学的学习。选修课程当中有一门叫《证券与期货》。这是我首次接触技术面分析,教授花了很多时间介绍“波浪”,但我始终没有认同里面的逻辑机理。感觉很玄,没有根基。就象《组织行为学》的教授说的,团体行为的表现结果是多元因素的合成,在没有明确个因素间的影响力大小之前,我们是很难基于结果去修正他们的。如何判断个因素的影响力大小呢?要靠试验+问卷调查。在资本市场中,依靠证券价格的变化这个简单结果来描述多因素下的行为,我接受不了这个分析方式,所以逐步接受了基本面分析的逻辑:就当自己是企业主,要做项目投资。价格合适就投,否则就放弃。这个逻辑更接近我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能观察到的现象。

03年,几个同学聚到一起想创业,他们说做“拓展”业务是个暴利行业,我不信。基于投资项目分析的经验,我觉得他们对于“暴利”的理解是源于对行业的不熟悉。但我还是参与了整个创业的过程,并成了一个拥有5%股份的小股东。一年的经营证明,业绩比我预计得好,但没有大股东们预期的那么“暴利”。

到04年为止,投资是我一项很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而已,从没有想过它以后会成为我生活的一个部分。转折点就在04年。

[ 本帖最后由 longyu68 于 2007-12-23 07:28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