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17 10: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to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to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e-top 于 2021-12-17 10:46 编辑
他在微博上宣布自己从《环球时报》退休的消息后,有不少网民留言表达祝福,也有人感谢他始终开放评论区,给网民“提供发泄情绪的场所”,也有人讽刺地问他“退休后是否还能继续翻墙”,“退休后会去水深火热的美国和美帝搏斗吗”,或者建议他退休后“不要再骑墙”。
中国资深传媒人长平15日周三对媒体分析称,胡锡进近年从事外宣非常卖力,现在《环球时报》发展规模日渐变大,新设社长一职是为了完善中共《环球时报》的党政干部体制。长平形容:“与其説是进一步加强舆论控制,不如説是新来的总编辑和社长,两个人才可能抵得上胡锡进一个人。他们不一定能够胜任胡锡进在中共舆论担当的角色。因为胡锡进这么多年来,在充当宣传喉舌上非常努力,说他叼飞盘最到位。”
长平又説,《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的文宣虽然同样针对海外和国内,但报道作风却截然不同。他形容,《环球时报》作风是“真小人”,在制造舆论方面,一直争夺对信息的解释权。所以长平认为,范、吴两人如要延续胡锡进的“战狼式”的作风,上任后仍要向其多多学习其“小人作风”。
长平指出:“胡锡进在扮演真小人的角色上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例如对于官员腐败,《人民日报》式宣传就会虚伪地说,官员都是人民公仆,纯洁无邪,不能容忍一点腐败;而《环球时报》式宣传就会说,腐败难以避免,只能改变,希望民众能够容忍适度的腐败。舆论审查的要义,不只是信息的封锁,而是对信息解释权的争夺。”
胡锡进的言论主要针对外交事务,两年前香港的反修例运动中,他还亲身到香港考察实地情况,并且接受香港传媒访问。
胡锡进曾说:“香港大规模上街今天之所以发生,和西方,也就是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越来越激烈、把中国视为一个战略竞争对手有关。香港人都说,不是西方挑唆的,但香港搞这些示威,她的精神支持,美国华盛顿和英国伦敦是最重要的来源。”
胡锡进在新闻战线为中共卖力,收入也颇为丰厚。中国有自媒体在2020年9月发表文章,指胡锡进有多个收入来源,首先他是《环时》总编辑,也是人民网的董事,一年约有50万元人民币工资。其次他在抖音、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上有千万名粉丝,而自媒体为他带来巨额收入,保守估计一年有1,200万元人民币。《苹果日报》也披露过他的儿子身在加拿大,但胡锡进其后澄清他只有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女儿。
胡锡进尽管是个体制内的新闻高官加著名记者和评论员,但在言论上也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2019年离70周年中共国庆前,各大官媒则无一不报道习近平对网络安全宣传周做出的"重要指示",胡锡进就公开感叹"上外网极其困难"。
他在微博中写道,"国庆节快到了,上外网极其困难,连环球时报的工作都受了影响,我个人觉得这有些过了,再次提点意见,希望得到倾听。"他还说,"这个国家并不脆弱,建议还是要在我们的社会和外网之间多留出一些缝隙,这将有益于中国舆论场的强大与成熟,有益于科学研究和对外沟通,有益中国国家利益。"
不过,发文两小时后,这条"态度诚恳"的谏言帖就已被删除掉了。
印度疫情肆虐,死亡人数激增。中央政法委新闻网站官微发表两张对照图,标题为"中国点火 vs 印度点火",前者为航天器火箭发射,后者是焚烧死者尸体。其冷血和阴暗令网民愤怒,图片很快被删除。
今年五月,复旦大学教授沈逸却在微博上却力挺政法委,胡锡进在微博进行了"商榷",主张:“官方机构的账号应当在这个时候高举人道主义大旗,表达对印度的同情。”结果遭到了国内网民的一片谩骂和攻击。胡锡进的主张固然有一定的算计成分,但放在中共党内,敢于发出这样的声音还是很不容易的。
还有,就在全国对《方方日记》展开大批判的时候,他撰文表示:“我觉得,这个国家应当接受每一个时期“方方们”的存在,他们不是这个国家政治主题的分岔者,他们就是每一个时期大幕布上都少不了的一种颜色。”应该算做比较客观的一种观点。
胡锡进已经成了《环球时报》的过去,现在又来了一个社长、一个总编。而传说深得习近平喜欢的社长范正伟,已经被网民戏称为“政委”,估计除了行政管理,可能会更多负起政治方向的责任 ,强化中共对《环球时报》更深层次的领导。
万维时评人士北溟认为,胡锡进总体上是一个当局的御用文人,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叼盘”,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算得上是一个文化奴才。但是也要客观地看到,他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而不是一些人认定的极左分子。比如他就主张言论自由,而且在他文章的留言区里长期能容忍多种声音,包括谩骂。这对中共体制内的一个高级官员、新闻大鳄来讲,其实是很了不起的风度 。
至于《环球时报》未来的发展走向,北溟认为,《环球时报》新班子的社长和总编都是《人民日报》从事理论工作的,在目前情况下,还能提拔他们镇守《环球时报》这一中共舆论要塞,估计这两个人比起记者出身的胡锡进的立场只会更左,但才华却未必能赶得上老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