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作曲家致敬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因为research的原因,去年以来我接触了著名的作曲家。在这里,想表达对这些大作曲家的敬意。
我们音乐学院两位作曲家对我的影响很大。 一位是我们音乐学院的管理研究生的教授,跟我讲起曾侯乙编钟两眼放光,然后他又认识一些在美国的中国作曲家。另外是更重要的我的正导师,他是澳洲的当代音乐权威之一,我很幸运可以跟他学习当代音乐。讲起中国文化,恨不得我知道他都知道,我不知道他也知道。我虽不才,可是在年轻的有其实学音乐的中国人里面算是了解中国文化多的人了。我在中国学琴那么多年,居然是这两个外国人,一个英国,一个澳洲,告诉我,我们中国的那些有国际声望的作曲家。比如:Bright Sheng, Julian Yu,tan dun,wen-chong Chow, Chen yi...
接下来,我和很多作曲家取得了联系。他们都是世界一流的作曲家,比如Bright Sheng,(盛宗亮),1995年起至今,在美国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任职终身作曲教授。现在美国生活和工作。2001年他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该奖委员会的评语是:“盛宗亮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作曲家,他的音乐既熔不同文化为一,又超脱传统美学范畴,是‘跨越文化的新声’。
陈怡,她是当今世界上非常优秀的女作曲家之一,和丈夫周龙在美国都是享有盛誉的作曲家,她在01年获得全球位作曲家设立的金额最高之大奖--艾夫斯大奖,我们通常知道的是她的《多耶》。
很有很多,他们的辉煌成就我就不描述了,我想说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热情、简单、敬业、勤劳,心地纯良。比如陈怡,她回我邮件的速度是惊人的,我通常晚上发给她,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看到她的回复了,有时她提供大量的资料给我,我发一封,有一次,她回复了6封。我看到她的传记里面,一位美国小提琴家叙述她见陈怡的经历:这位小提琴家要在有个城市和交响乐队协奏陈怡的曲子,刚下飞机,还在那里疲惫的发呆呢,陈怡走过来大量一番,确定身份后,一手一个行李箱提起来,直接就冲向出租车。这下让人家见识到这位来自中国的世界公民的魄力了。
还有一些,上海音乐学院的陆培教授,四川音乐学院的邹向平教授等,我非常享受他们的音乐,也很感谢他们发给我的论文和录音。让我现在才知道,原来中国音乐可以这样的,我们的少数民族音乐在钢琴上是可以这样表现的。
经过我搜集,我现在手头确实有很多中国现代钢琴的资料,当然最重要是我们音乐学院图书馆帮我从美国order了一大批的谱子和音响,所以现在在南半球,这些作曲家的资料已经丰富起来了。尽管我现在弹的谱子都很纠结,有些音乐在很多人听起来很怪,但是我是乐在其中的。有些曲子,有些人觉得根本听不出来是中国曲子,比如,陈怡的《八板》,美国卡耐基音乐厅委约作品,可是我能清晰地听到中国的音调和中国戏曲或舞蹈姿势的表达在里面。只不过,作曲家运用了西方很多现代的作曲技术把他们给编制在里面了。
我一直很崇敬作曲家,总是深不可测的印象,经常觉得他们的脑子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怎么创造出那么辉煌壮丽或者稀奇古怪的音乐来。现在接触下来,真的不可不敬畏他们的勤劳和热情。我的正导师,我天天见他只有一种姿势:working….他说:I never have holiday. 所以搞到我在别人假期的时候,他也要我keep working. 在辛勤的学习工作下,他每年都有很多新作品出来,并且他亲自飞来飞去的演出,原来作曲家都是这样修炼出来的。
当我在面对那群Phd们做presentation时,展示我们中国当代曲子,展示曲子后的中国文化背景时,我感到非常自豪。他们觉得我用中文读作曲家名字听起来都像在唱歌。
[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1-7-14 22:23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