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我们的日本日记--直播,更新到2月8日咯! (2010-2-10) yanyan911 · 《The Mist》迷雾惊魂,绝望大于恐怖。 (2008-8-11) Tiger_Karen
· [面子产品大交流] 晒晒我的家当!(完成了,都是干干的心得体会啊!) (2007-3-18) 美味春卷 · 乌镇 (2010-6-11) dickso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78203|回复: 971

继续研究和分享--钢琴的教与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4 21: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6-5-16 21:08 编辑

闻木樨香,一个个天天喝茶插花弹琴教琴的人,前几年一直在阿德莱德,在那里读完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两个硕士,现在继续在悉尼当孩子王,是director of Sydney Piano School,同时在悉尼音乐学院继续博士学位。



以下都是我关于钢琴的闲言碎语,有比较academic的,也有亲身教学、练琴或者音乐会体验,还会分享我自己读的看的较有价值的关于钢琴的文章或音乐。有心人自会吸收该吸收的东西,我相信对于学钢琴的人是有益的。只想学琴而无心音乐(听起来矛盾,可其实很多学琴的就是这样的)的人可以忽视,我不想灌输什么东西给人。

写于 Jan, 2013:  很久以来,这几天总算闲下来,我回国了,给自己一个break,过段时间再回到澳洲呼吸新鲜的空气和展开自己下阶段的工作。2012年整个都很忙,练琴教琴依然是principle theme,喝茶、插花是secondary theme.

其实还是有很多东西要和大家分享的。概述一下。首先,我的几场个人音乐会是还算不错的,我天天泡琴房是很有成效的。有些天天看我新浪微博的朋友就知道我天天是怎么练琴到深夜的那时候。音乐会后,那两个一向超级挑剔的教授们上去握着我的手一直说:wonderful! Perfect!..我那时就觉得满足了。

教学也让我好忙,学生太多了,有些学生的兄弟姐妹要学,还要等我音乐会结束稍有空闲时。因为我教学都是比较passionate,所以就很累。但是我想如果我失去passion,怎么可以要求学生有passion呢?老师一定要把对音乐的热情传递给学生。我后来得出一个结论,未来教学的话,我尽量不要过多学生,对于保持自己对钢琴演奏和教学的热情都很重要.2012年10月份我在大学音乐厅组织了我这些学生的最后一场音乐会。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因为下阶断生活变化的原因,我不得不辞掉阿德莱德大学和另一家piano school的工作,跟我在阿德莱德所有学生告别。这个让我很伤感,毕竟不管专业业余,初级高级还是小孩成人学生,我们都共同努力过,有过很愉快的时光。常常是我还没开口,学生察觉了什么,已经两眼红红。为了家庭我不得不做出让步,2013年,我自己开始会有自己的teaching studio, 我会开始有新的学生们, 继续把对音乐的热情传递下去。

2012年,因为我演奏当代钢琴音乐的关系,和很多当代作曲家保持联络,刚好谭盾来阿德莱德了,我就认识了这个nice man, 曾有段时间我就是个tan dun researcher. 我的新浪微博名叫:弹钢琴的小桥。谭盾说:小桥,大路!我想是的,我一直在到处,身边人、工作中传递我对音乐的热情。在阿德莱德时,会有悉尼或墨尔本的家长们问我音乐会信息,我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信息,有个家长感谢我,我说:作为一个钢琴老师,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学生,我自己觉得自己有这个兴趣和责任帮助大家享受音乐文化,我愿意充当这个小桥,让大家更多地走进音乐、享受音乐。


2012年,我还参加了dalcroze的workshop, 跟一群老大不小的人学习研讨更有趣的教学方法。蹦蹦跳跳,跳节奏、走节奏、说节奏,感受就是身体整个都建立起节奏感,那么弹琴时的节奏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机械数拍子。以后有机会我慢慢告诉这方面感受。

我暂时在国内一个我没有钢琴的城市,除了很想练琴,我丝毫不觉得无趣,因为有音乐陪伴。我还是看着节目单听各种古典音乐台:abc classic fm,  bbc radio 3, ndr klassik stream live等等,建议爱好音乐的人也和我一样听听这些,因为听广播会让你每天都有不期而遇的惊喜,这个是听CD没有的。还有正好趁这个时间读一下我一直想读的书: 一本是ryhtnm from inside, 一本是rhythm one to one: dalcroze activities in the private music lesson. 这些还是我参加dalzroze教学法的延续,我有越来越多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身体里面的节奏感, 很多学习节奏的小点子都从这里面来。 另一本好书:mozart at the gateway to his fortune, serving the emperor. 前面两本书,有兴趣的钢琴老师可以看看。后面这本书,只要是音乐爱好者,有兴趣都可以看看。我还是那句话:把学乐器当作是学习文化的一部分。我还记得很清晰:小时候我爸爸都是和我一起学习,他本身文化底蕴很深厚,绘画和文学很强, 很多书都是爸爸先读然后再推荐给我读,我还记得他在那本《莫扎特之魂》上面圈圈点点的批注。 如果有兴趣和我一起学习的学生或家长们可以常看我最后更新的帖子,我会把自己觉得好的音乐、书籍、方法继续分享给大家。

[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1-7-14 20:3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7积分 +121 收起 理由
sydneypig + 2 感谢分享
zl-413 + 2 感谢分享
nebulae + 2 偶对你的景仰如滔滔江水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7-14 2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6-11 12:39 编辑

2011 年的足迹  (写于July, 2011)

我这个一天到晚除了练琴、准备音乐会就是教琴的人,孤陋寡闻到最近几天才知道有足迹网这么个可爱的地方,所以有事没事也上来听听大家聊天。看久了就有了“我也要留下足迹”的欲望。

我多年以来都有在网络上回答家长或者习琴者问题的习惯,我把这个看作交流,也看作刺激我整理教学思路的一个渠道。更重要的是,这是我白天练琴、教琴以后passion的延续。教琴最有意思的是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的人,所以如果投入地去教琴,会每天都有一些新的idea从脑子里跑出来,所以我很喜欢不知疲倦的和感兴趣的人们分享我的想法,并且我很开心我能常常解答一些家长的困惑。

因为国内国外的钢琴教学我都有比较深入的 了解,在国内时我曾长期跟随过一些大师级老师学习,并且也做过钢琴老师的培训工作,做过一些比赛的评委。来到澳洲,因为学习缘故,把西方的教材、teaching method等也作过系统的research,当然我不希望自己是一个“不能语冰”的夏虫,所以我在keep studying, keep studying…。目前,我主要还是努力练琴准备我的音乐会,做我的research, research一些20或21世纪的音乐。

首先,我还是把以前自己写的一些小感受和回答家长们的问题发过来,抛砖引玉。

不过我还是会说,从网络上,我们只能讨论一些common sense的东西,具体操作真的要看老师个人。家长朋友们要去找可以信赖的老师最重要,非专业的家长自己做太多的research有时候会把自己弄得很辛苦。很多家长常常在网络上兢兢业业地吸收一些不甚专业但可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或方法,然后把自己和孩子搞得一个头两个大,最后又跑来问我问题,我有一些东西就是面对这些纠结的问题“呕心沥血”写出来的。
当然了,专业的老师脸上并没有贴着字,所以学琴者在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方面就有了很多的困惑。跟着各种各样老师学习,因此有了各种各样的喜悦或困惑






声音的审美--耳朵的重要性
对于习琴者,耳朵的灵敏非常重要,不光是音准节奏的判断,从音色到风格的把握都需要耳朵的把关。
对于一个钢琴教师,耳朵应该是更加重要了。钢琴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声音的审美,如果没有好的声音声音审美能力,那么课再讲的天花乱坠也是徒劳,声音的审美判断就像一个指向标,会引导老师做出很多相应的调整(好的老师是在调整学生的弹奏,而不是塑造或完全的改变一个学生的弹奏)。
那么好的声音审美怎么产生呢?多听好的音乐好的演奏是一个根本的办法,好的耳朵是在古典音乐里长期浸泡出来的。当然这只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此,对个别天才,天生就具有好的声音判断能力,你看20世纪那几位伟大钢琴家的传记会发现,往往这种天生也不是偶然的,多是由于上一代人的音乐基因。

在国内时,一个家长带孩子找我学琴,说得还比较急切。我跟家长交流中说:有机会,我会引导孩子多听古典音乐。那个家长马上说:我们不爱听古典音乐。
这样完全把古典音乐和学琴分割开来看,不可取但是很常见。所以我经常在假期,把学生集中起来分小组,来介绍各个时期的音乐发展史和音乐特点,并且把我的宝贝CD播放给学生们听(那时候我的cd大多是在上海音乐学院旁的盗版cd店淘出来的,那店应该早不复存在了,我至今还记得老板的那专业的介绍)。学生们受益是很明显的,小的方面来说,我讲曲子的内容时他们更容易理解了,讲到巴罗克、管风琴等他们不会没有概念了;大的方面来说,有些学生从此深深的和古典音乐产生了感情。通过这样的介绍,有些不弹琴的家长也慢慢喜欢起欣赏音乐来。

与前一个不爱古典音乐的学生家庭相比,我有另一个学生,爸爸是多年的古典音乐发烧友,虽然不会弹琴,但是他对钢琴家和琴童们的演奏的判断让我很是认同。所以,他的儿子明显是有优势的,天生的绝对音高和好的音色感,这个学生在12岁时还被邀请去了纽约卡耐基Hall演奏。我讲到一些曲子是作曲家写给管风琴或者羽管键琴的,在钢琴上尽量发挥声音想象力接近当时的乐器,那个爸爸回家马上会找出相关乐器的音乐给儿子听。有些东西,你不听的话凭空是永远无法想像出来的。


[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1-7-14 20:4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31 收起 理由
brucerofl + 6 感谢分享
虞宅与美丽 + 11 我很赞同
一枝花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7-14 21:51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中的“度”和“机”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生开心与否,老师的教学当然是主要因素之一。老师要和若春风还是素若秋霜?严肃和和蔼要在怎样的时机?关于这个,以前我在国内也有幸从我的老师身上学到很多。赵晓生教授(上海音院博导)听完我的曲子总是说:蛮好蛮好….他总是先给我以信心,然后再不露痕迹的修正你的缺点。杜宁武老师(1985年悉尼国际比赛头奖获得者)让我明白,在教学时对学生做要求一定要有合适的“机”,所谓‘动善时’。所以在国内教琴时我就明白,钢琴课不是老师展示的舞台,不一定可以一股脑指出很多问题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好的老师应该给学生留有很多自己找问题的空间,即使给学生提要求也要掌握合适的时机,而不是一股脑的给出一堆的要求让学生无所适从。我喜欢看到在课堂上很活跃的学生,可以充分表现出自己的音乐,而不是在很‘乖’的学生,当然老师的心中有一个‘度’,让学生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行为在一个合适的‘原则’内,就像中国的处世之道“取相于钱,外圆内方”。

[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1-7-15 20:05 编辑 ]

发表于 2011-7-14 22:06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如何帮忙?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在澳洲的学生,有很多的local学生。这些local习琴者家庭都或多或少有着古典音乐的氛围,要不本身就是musician,要不就是常常听ABC古典音乐台,家长们跟我讨论音乐时会和我谈论某某作曲家,会问你弹协奏曲还是室内乐,如果你说弹肖斯塔柯维奇的prelude and fugue,她接下去会问,第几首?

以前在国内教琴是遇到很多学生学琴仅仅是因为家长觉得别人的孩子学琴,自己的孩子也应该学。钢琴在中国的普及一方面是好事,一方面会造成很多盲目学琴的例子。某作曲家曾说过,古典音乐本身是一种只需要一脉相承的精英文化,不需要普及也不可能很好的普及。我从某种程度上认同这个观点,但我觉得业余学琴的家庭也大可不必父母不懂音乐而苦恼。我从来都认为多听、会听音乐比拙劣的弹几首曲子来的重要,尤其对于业余学琴者来说,所以我常常建议和引导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欣赏音乐,共同进步。

在技术上,我见过很多到处研究,随意吸收非专业建议并且在给孩子帮倒忙的家长。所以,我还是建议大部分家长在技术上,选好老师,然后不要干涉太多,但是在给孩子们创造大的音乐环境上,家长还是可以帮助很大的。


[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1-7-14 21:2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5积分 +16 收起 理由
澳洲火烧 + 4 老肖那组《爵士组曲》太美了
zuozuo + 3 我很赞同
meigui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7-14 22:20 |显示全部楼层

弹琴时你自己听了吗?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常常对学生说,弹琴时要仔细听。其实做到这个很难。很多人以为包括我自己都以为自己听了,但其实很多时候都没有真正用耳朵听。我们弹琴时,手要飞来舞去,脚要踩踏板(踏板技法比手上功夫简单不到那里去),眼睛要看谱,还要心中还要数着拍子,嘴巴也经常要用上。太忙了,以至于常常耳朵只是泛泛的听。这样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弹琴需要好老师的耳朵,也很需要自己的keen ear. 这就是为什么音乐会通常要背谱的原因之一,背谱弹奏可以更好的听到自己的声音。

我的耳朵也是随着技术的提高,逐渐的敏感起来的,同时,敏感的耳朵也可以帮助技术的提高。我记得我在跟Helen Sim(她十岁就在美国卡耐基音乐厅举行了协奏曲音乐会)学习一首赋格时,我自己在家练时,觉得该连贯的地方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认为,哦,连贯的指触是这样的。可是,上课时发现老师不用踏板比我用了踏板的听起来还要连贯,那种自然地歌唱性真的很美。然后我就继续练,后来又觉得行了,然后再次发现差距,循环往复,不断进步。自己的耳朵不断进步,对自己的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演奏提出更高要求。
音色不好的人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的音色不好,因为你如果常常用那种状态制造出那种声音,你的耳朵会慢慢认为那就是对的。
我见过的很多例子证明,业余老师和很好的演奏家很多时候会对同一个弹奏做出相反的判断。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8 收起 理由
zwwcs + 3 感谢分享
紫雪花 + 10 你太有才了
DancingKeys + 5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14 22: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在悉尼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7-14 22: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inxialin197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inxialin197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要顶
象请教下lz,没有任何基础的成年人有可能学弹钢琴吗?

发表于 2011-7-14 22:24 |显示全部楼层

琵琶行-中国当代音乐的魅力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常常和一些西方学音乐的人聊起中国乐器,记得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和一位古典吉他老师“抢”琴房,后来得知他原来是很有名的德国吉他演奏家,在澳洲很有声誉。我从他的手里买了两张他发行的cd,其中一张是吉他演奏的波斯音乐,我越听越觉得像我国的琵琶,让我想起来唐代的西域音乐家苏祗婆,想起来唐代盛行的西域音乐。于是,我就搜索了一些琵琶音乐给他听,让他领略一下千年前我们的“吉它”音乐,我心想,如果现在是大唐时期,说不定德国音乐家也被招去长安献艺了。
因为我现在的research,我接触到几位在美国极有影响的华裔作曲家,例如陈怡、盛宗亮、谭盾等。和他们的联系接触中发现他们除了极强的西方作曲技术以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很深厚。他们的曲子中有不少的琵琶、古琴、二胡等作品,并且把这些乐器和西方乐器进行很好的重奏组和,例如陈怡的琵琶曲《point》,周龙的《溯》将古琴和西方长笛很好地结合起来,他们二人的老师wen-chong chow写给钢琴和西方长笛《狂草》等很多很多。我说的这些曲子都是代表当今世界高水平的现代作品,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大家有兴趣不妨听一听,看看中国作曲家是怎样用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是引领当今世界潮流的。
刚才重读一次《琵琶行》,以更深切地领略琵琶的魅力,“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什么中国乐器,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古琴。关于我挚爱的古琴,以后有机会再跟朋友们分享

[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1-7-14 21:2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北木山人 + 3 很想看看你的关于古琴的帖子。我不会弹琴,.
kur7 + 5 有共鸣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7-14 22:2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第一名 6# 帖子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一名你好,我拜读了您的很多帖子,非常高兴和您交流。

我目前在阿德莱德,完成我的这个research之后,很有可能去悉尼。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Christy_BJ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7-14 22: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浩天音社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浩天音社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错,LZ看来体会的挺到位。。和若春风或素若秋霜的老师都是太死板了,现在社会对于‘好老师’的标准可比N多年前要高的多,除了老师本身的资历和技术外,更多的是看老师怎样把他们掌握的所有专业音乐知识和技巧传授给每个性格不同的琴童,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现在国内外有很多老师就是属于会弹的不太会教,会教的自己本身的技术和阅历不行(大多数启蒙的老师基本以音乐教育系的人为多,当然不排除钢琴演奏系出身的老师也有教启蒙比较好的)。。。
在小的时候就曾听本人众多老师之一的周广仁老师(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讲,‘你弹的不错,但是。。。’,小的时候很怕听到‘但是’这两个字,为什么大家应该都懂的,但是长大后其实觉得这样的老师
真的是很好很好,就如LZ所说,先给我以信心,然后再不露痕迹的修正你的缺点。这就是老师的水平!!!
我的钢琴大师级导师之一的俄罗斯大师ALLA BLATOW总对我们说,你们中国人弹的曲子难度都很大,技术都还不错,但是。。。(又来了,不过也得听,呵呵)   但是除了速度和曲子难度之外真的就没什么太大的东西了,感觉都是不大好的。开始我也很火大,但是随着听她讲解的每个曲子(她讲解的都是精确到每个音的处理上),才领悟到钢琴真的是天外有天啊。。。我的另一位钢琴家级导师(世界著名钢琴家阿里·瓦迪(Arie Vardi)--李云迪德国导师)讲的就更直接,你们只是把一个曲子完整的弹完了,你不了解曲子的作者当时创作曲子想要表达什么和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等方面,你是达不到把所有听你弹钢琴曲的人带领到这个曲子要表达出来作者本意的那种意境,这个是需要
常年多听古典音乐和研究每个钢琴家的身份背景及社会背景的.(这些都是音乐史课程)  他说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这样的氛围,所以很难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确实是这样的,在欧洲漫长的钢琴生涯中,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什么是古典音乐的氛围(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几乎人们的生活中就离不开交响乐和钢琴曲。吃饭的时候,车里的音乐,高级餐厅,地铁站,等等等等。到处都是古典音乐,所以欧洲(德国)才被誉为钢琴的‘根’。
但是欧洲的琴童也有很大的教学弊端就是一开始的时候几乎都是先强调乐感的培养,对中国人喜欢练基本功的东西上不会花太多的时间。所以欧洲的12岁以下比赛的琴童,亚洲(尤其是华裔和日裔)几乎都是比赛的佼佼者,而15岁以上就几乎看不到亚洲人的脸孔了。。。  
所以LZ的感想深有体会,这个教学中的‘度’和‘机’是关键中的关键,一个老师如果这两点很难做的好,那只能说是钢琴中‘打酱油的了' (这么讲可能会得罪人,个人也是举个例子而已,如有失礼之处,望之谅解)。。。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16 收起 理由
zwwcs + 3 感谢分享
Eating + 3 谢谢奉献
JuJu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悉尼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14 22: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闻木樨香 于 2011-7-14 21:27 发表
第一名你好,我拜读了您的很多帖子,非常高兴和您交流。

我目前在阿德莱德,完成我的这个research之后,很有可能去悉尼。

来吧,我请你吃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7-14 22: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浩天音社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浩天音社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呵呵,LZ和你挚爱的民族乐器差不多。。。我是古筝和古琴。。。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14 22: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听上去是个很纯粹的音乐家,很开心舒缓的状态。

我很羡慕和向往

发表于 2011-7-14 22:41 |显示全部楼层

课堂气氛--家长的干预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喜欢自然而然地、开开心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上课的规矩。我似乎天生有小孩缘,小到五六岁,大到teenager,我都可以很自然地无障碍地和他们交流。
我们很认真地、很活跃地讨论音乐,表现音乐,偶尔我会开玩笑逗逗他们,夸张地鼓励一下他们。
一直以来,我觉得这样上课挺好。可是偶尔会遇到个别家长,总是妄图、并且当真地干涉教学。Local学生中比较少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学生学了很久我才知道妈妈原来是个不错的钢琴家。
我给大家讲一个在国内时遇到的喜欢干涉课堂的奶奶的例子。这位奶奶从来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因为在她看来,挑起送孙子学琴的重担是很大的一件事情。这位小男孩是属于反应有些慢的孩子,弹琴时因为同时应付很多事情而紧张地流口水,我可以看得出来,他已经在全神贯注,所以不急者纠正、不急着挑毛病,我总是希望留给他自己空间,先展现一下,哪怕所展现的并不完美,我因为他的全神贯注也要鼓励一番。可是他奶奶在旁边坐不住了,急得摩拳擦掌的,有时忍不住就直接往小孩肩膀上敲一下,说:老师刚说过了,怎么还不会?如此一来,小孩更紧张了,不要谈表现音乐了,谱子都认不出来了。我发现有时小孩的奶奶没来,那个小男孩见了我就像见到了非常亲切的人,有说有笑的,弹琴也反应快多了,音乐也可以表现了。如果他奶奶看到他上课有说有笑的,一定会说:严肃点!除了监督孙子“认真”上课之外,这个奶奶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看了她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都是汉字音译的谱子,我问她你记下来后回去能找到这是哪里吗,她说不知道。我当时非常为这位奶奶对孙子的奉献精神感动,也很理解她。但我知道我很难跟她解释清楚我的教学理念,毕竟所受教育相差很大。
当然这位奶奶属于比较特别的,可是并不是少数,有些年轻妈妈也有很多干预课堂的举动。经常老师还没有指出的“缺点”,妈妈急忙指出。其实我的耳朵何尝判断不出她所谓的“缺点”,只是教学要有重点,要顾及到学生一时的脑力负荷。专业角度来说,家长认为很严重的问题,在我看来根本不算什么,我会不漏痕迹地加以强化。有些问题就是这样,你越强调,越难协调。我以前说过,我不说手的问题,并不是手上没问题,可是我会引导学生的意念从而让手和机体自己作相应调整。这些问题说起来很复杂,可以写学术论文的大题,可是家长一干涉,你就不得不向她解释,既费口舌又浪费时间。
我以前有个小女孩学生,我和她妈妈说话得时候她就在地上打滚嬉闹,一旦开始上课,坐在琴前马上就成熟起来了,7岁的年龄弹起mozart奏鸣曲来比大还要有表现力,并且她有少见的绝对音高辨别能力。这也是我看学生的一个标准,有些看似非常天真幼稚的小孩,可是一旦表现音乐时能做出超出年龄的成熟,那么这个小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音乐是很有感觉的。我多么享受小孩的天真、享受和他们之间的交流啊,可是偶尔就是会被有些“严肃认真的”家长加以干涉。
我想说,“肃若秋霜”的认真不是真正的认真,真正的认真是时时刻刻就能洞察到小孩的承受能力、精力分配等等心理细节的。有时要容忍暂时的不完美,没必要把学生钉在一个问题上,很多问题要循环往复解决;有时要给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己选择所学音乐的机会。这样他们真的会“其进自不能已”。
我还想说,我把课堂气氛搞得轻轻松松的,并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也并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兴趣而为之,更重要的是,我为了学习的效果,为了更发自内心的音乐表达而为之。因为我们是在学习音乐,不是技工,是要表达发自内心地情感的一门艺术.
最后,我想引用我国圣贤王阳明先生关于儿童教育的名言,希望可以给琴童家长些许启发:“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鱼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副越,自然日帐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评分

参与人数 5积分 +26 收起 理由
猪猪的宝贝 + 10 感谢分享
tryso + 5 感谢分享
南飞雁 + 3 虽然没有琴童在家,看LZ的文章,对于教育孩子也是受益匪浅。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14 22: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旋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旋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第一名 于 2011-7-14 21:32 发表

来吧,我请你吃饭

我有荣幸陪座吗?
听两位老师交流肯定会受益匪浅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发表于 2011-7-14 22: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L_B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L_B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为什么好老师都在悉尼,怎么不到墨尔本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7-14 22:4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qinxialin1979 7# 帖子

此文章由 浩天音社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浩天音社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绝对可以的,我有一个成人学生25岁左右,我个人的方法他学了4周(一周2节课),现在可以弹巴赫的小步舞曲而且是绝对专业的音色处理。包括连线处理(空中手腕的动作也很专业),渐强渐弱处理等等。
只要你想练,没有练不成的,就看怎样水平的老师怎样水平的教你了。。。
悉尼

发表于 2011-7-14 22:4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浩天音社 10# 帖子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但是欧洲的琴童也有很大的教学弊端就是一开始的时候几乎都是先强调乐感的培养,对中国人喜欢练基本功的东西上不会花太多的时间。所以欧洲的12岁以下比赛的琴童,亚洲(尤其是华裔和日裔)几乎都是比赛的佼佼者,而15岁以上就几乎看不到亚洲人的脸孔了。。。  

说的太有同感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得出不同的结果。还是有大的环境可以走得更远。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14 22:5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旋木 15# 帖子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要不你请吧,我陪吃

发表于 2011-7-14 22:5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浩天音社 10# 帖子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确实是这样。这就是我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和不断强调给学生的部分。我见过很多弹了大量的所谓高级曲子而不知道曲子年代背景的学生,他们弹着莫扎特的曲子却从不想想莫扎特时代的环境和莫扎特的personality.  而这些东西说细了可以影响到你弹莫扎特时的触键,还有对装饰音的处理。

[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1-7-14 21:52 编辑 ]

发表于 2011-7-14 22:5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第一名 19# 帖子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有意思,到时候一定去拜访您。能在一起聊聊音乐多么开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14 22: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在阿德莱德做的是PHD吗?

发表于 2011-7-14 22: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浩天音社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浩天音社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墨尔本应该也有好老师吧,可能你还没遇到。。。呵呵

发表于 2011-7-14 22: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zha844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zha844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有大师风范,欢迎来悉尼。

发表于 2011-7-14 22:5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第一名 22# 帖子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先是完成了cousework的master.后来知道要phd一定要经过research master.我现在就在经历我的research master  of piano performance, 差不多是时间upgrade去phd了。
也许是在国内工作时时一直有要继续学习的欲望,我现在读书好像读上了瘾。

发表于 2011-7-14 23: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fzha8447 于 2011-7-14 21:55 发表
楼主有大师风范,欢迎来悉尼。

不敢当,我倒是常常向大师们致敬。我崇拜权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14 23: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旋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旋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第一名 于 2011-7-14 21:50 发表
要不你请吧,我陪吃

那有什么问题,我的荣幸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发表于 2011-7-14 23: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zha844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zha844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旋木 于 2011-7-14 22:01 发表

那有什么问题,我的荣幸

顺便捎上我吧:)

发表于 2011-7-14 23: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qinxialin1979 于 2011-7-14 21:23 发表
这个要顶
象请教下lz,没有任何基础的成年人有可能学弹钢琴吗?


当然可以了。你去书店看看,就会看到很多专门给成年人的教材。人家那么一大群专业的团队给开发教材,当然是可以学了。
曲目也是针对成年人的口味,音乐性强(很多名曲简易改编版),技术比例较小的曲目。除了这些入门法教材,另外出版了大量的补充教材,例如圣诞音乐、婚礼音乐、爵士等等。
我也有成年人学生。学习最好的是一个苏格兰老太太。她非常可爱,激动地告诉我儿子送了自己电子琴作圣诞礼物,她为了完成儿时的梦就来学钢琴了。她越学越开心,很快又买了钢琴。她现在会时常和我讨论她对那些曲子的感触,她对那些欧洲的民谣是很有感情的。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14 23:0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闻木樨香 25# 帖子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读书绝对会上瘾的,特别是音乐艺术类。因为研究出来的结果都是美,各种各样的美。

我在学校时,每天不到九点半不肯回家。与一同练琴练到天黑的朋友聊聊当天的收获,有时候是技巧上的,有时候是思想上的。边聊边等火车,每次都嫌火车来得太快。

这种日子出了校门就很少见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凉 +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