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eh060 于 2017-9-11 13:16 编辑
鹿野苑
当年, 释迦牟尼就是在这里完成第一次说法,
当年, 历经艰险,西行千里的唐朝高僧玄奘就是在这里取经求法,
当年, 佛陀就是在这里第一次向五比丘聚集轉法輪.
鹿野苑是印度最重要的佛教遗迹之一,也是印度大名鼎鼎的佛教圣地,為什麼此地叫做鹿野苑呢? 据说佛陀前世曾经在鹿野苑为鹿王,当時统治的国王很喜欢打猎吃鹿,由佛陀化身的鹿王恐怕鹿群灭绝,主动向国王提出每天提供一头鹿的建议,直到某一天轮到一头怀孕母鹿献給国王,鹿王十分不忍,于是代替怀孕母鹿献身国王,国王見了鹿王亲自前來供奉后感动不已,說了一句話 : 我不如鹿,于是不再吃鹿,并建立公园,此乃”鹿野苑”名称由來.
传说释迦牟尼就是在这里完成第一次说法的,当时在佛陀旁边听法的五位比丘和尚,是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僧侣与僧团.
又说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初转法轮处.当年佛陀在菩提伽耶顿悟后,向西步行3百里来到了这里,寻找当年的五位同修者,向他们阐述了生死轮回、善恶因果、以及修行超脱之道,五位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是为佛教僧宝成就.这里被尊为法轮初转之地.
佛法传承中最重要的佛、法、僧三宝,在鹿野苑聚齐了.在接下来的雨季中,佛陀就在鹿野苑的穆拉甘陀库底精舍讲法,后来僧团逐渐扩大到60人左右,佛陀派遣他们到各地弘法.在当地国王与富商的支持下,佛教在鹿野苑附近传播开来.到公元3世纪时,鹿野苑已经成为重要的艺术中心,在笈多王朝时期(公元4世纪到6世纪)更是达到了顶峰.
兩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佛教传遍全球,佛徒达五亿之多.
据说鹿野苑自阿育王时代起,即备受景仰崇拜.佛陀圆寂约200年后,笃信佛教的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此建立佛塔和佛寺,并竖立一巨大石柱,来纪念佛陀初转法轮之地,石柱四面都刻饰着狮子,目前印度纸钞上的图案就是以这个古印度徽文章作标志.
34米高的达美克佛塔,是一座双层圆筒造型建筑,苑内的地标,标志着佛陀初次說法的地点.
塔身上雕刻的花朵和中国式方形雷紋图案是公元5世紀的作品,古老而精致.
在达美克塔四周,吸引无数的朝圣者來到此地绕塔,朝圣者一边持誦南无本師释迦牟尼佛,双手合十虔誠地繞行佛塔,一般绕行次数为三圈或是七圈.
唐朝高僧玄奘于公元7世纪末来到这里,见证了鹿野苑当时的台观连云,长廊四合的盛况.玄奘几乎訪問了印度的每一个省,并将所见所闻记载于<大唐西域記>,他是这样形容鹿野苑的:”大垣中有精舍,高兩百餘尺,上以黃金隱起,作菴沒羅果,石為基陛,磚作層龕,龕匝四周,節級百數,皆有隱起黃金佛像。”意思是他西游时,此地层轩重阁,连垣周堵,垣中有高二百尺之精舍,其西南有阿育王所建高七十余尺之石柱,石含玉润,鉴照映彻,僧徒千余众.为最鼎盛时代。
直到12世紀回教大军进攻破坏,到了17世紀被瓦拉納西國王再度給法王塔最後一击,古印度珍贵遺迹就這样被毁了. 如今這里只剩残垣断壁,还是靠英国考古学家发掘,在十九世纪才得以重新出土.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史密斯高度評价說:玄奘對印度历史的贡献,无论怎样估量也不过分.今天,在印度国家博物館和那兰陀寺佛学院依然保存着玄奘用过的物品,展示着他西行求法的事.在印度小学生的教科书里也能找到玄奘不畏困难,追求真理的动人篇.对佛教我没研究,也不追捧,只因玄藏的一段渊源,一步一脚印,大师执着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信仰,实叫心浮气燥的现代人汗颜.
|